文|Muyiyan
8月26日,達芙妮官方宣布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
在官宣前一天,達芙妮國際發布了2020上半年業績報導。據報告顯示,上半年達芙妮集團營業額為2.12億港元,同比減少85%;虧損1.41億港元。達芙妮官方將其解釋為受集團內部業務轉型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
據了解,達芙妮業績不佳的情況早有發生,自2012年實現業績高峰後,達芙妮便一直在走下坡路,2013年,達芙妮國際營收和股東應佔溢利同比雙雙下滑。2015年達芙妮國際虧損3.79億港元。在2016-2019年,達芙妮國際分別虧損8.19億港元、7.34億港元、9.94億港元、10.7億港元。五年共計虧損近40億港元。
業績不佳的同時,達芙妮國內店面也在不斷收縮。2020年上半年,達芙妮國際已關閉132個銷售點,其中包括67個核心品牌業務銷售點及65個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
面對持續虧損、門店銳減的窘況,達芙妮集團表示將繼續進行「輕資產」業務模式的戰略轉型,將重點放在核心品牌業務,並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大陸及臺灣),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業務銷售點。
通過調查發現,達芙妮的「輕資產」模式主要聚焦在電商業務上,當前達芙妮集團已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建立自己的旗艦店,同時其電商部門將協同設計團隊,開發更多「線上專款」,並以「小單快反」的供應鏈系統作支持。
「鞋王」達芙妮的落寞也反映出當前國內品牌所面臨的困境,即傳統線下門店的經營模式與國內日益發達的網絡營銷漸行漸遠。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需要轉變營銷思路,將品牌營銷與網際網路有機結合。同時協調好線下與線上的關係,線下渠道作為傳播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與線上渠道協同合作,釋放最大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