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期「一吃就吐」,會影響寶寶發育?有3點比營養更重要
孕前期,一般是指孕期的前3個月,這個時候女性腹中經歷一個受精卵著床到發育成雞蛋大小的過程。
這個時候的準媽媽反應特別大,尤其是飲食方面,見到葷腥,油膩的食物就犯噁心,嘔吐現象非常嚴重。吃菜不是鹹了就是淡了,就是沒有合胃口的,相信過來人都是非常清楚的。
由於經常吃不好,所以很多人擔心寶寶發育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孕前期吃不好,是否會影響寶寶發育?
事實上,孕期早期胎寶寶還很小,從起初的一個受精卵開始分離,對營養的需求幾乎可以忽略。所以,頭三個月,不用擔心因為吃不好而影響到寶寶的發芽。
到孕中期之後,寶寶發育開始迅速,對營養的需求有所提高。然而,這個時候的準媽媽們已經開始適應了小傢伙的到來,食慾開始恢復,一般情況下,正常飲食便可滿足自己與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事實上,在最新的調查中,超過66%的孕婦認為自己營養十分充足,甚至達到「過剩」狀態。要知道,孕期營養並非越多越好,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足都會影響母親健康以及胎兒的正常發育。「多吃」未必能使孩子營養全面,反而增加了妊娠血糖過高、產後肥胖、胎兒體型偏大的風險,因此「進補」應有度。
建議:孕期早期的準媽媽們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出現挑食、偏食現象、暴飲暴食現象,保證營養均衡即可,而不需要大補特補。
孕前期婦女膳食建議:
1.多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或補充葉酸;比如各種新鮮的蔬菜與瓜果。
2.多吃含鐵、鈣豐富的食物。包括動物的肝臟,魚類、家禽、雞蛋以及牛奶等食物。
3.適當增加海產品的攝入量,比如海魚、海帶等食物
4.戒菸、禁酒
在飲食過程中,注意膳食清淡、適口為宜;多採用清蒸、水煮、白灼等烹飪方式,少採用油炸、燒烤、煎炸等方式。
到了孕中後期,適當增加魚、禽、蛋、瘦肉、海產品的攝入量,平時可以多準備些食物,包括水果、堅果、牛奶、雞蛋等,方便在感覺餓的時候進食。每餐不宜吃太飽,也可以採用少吃多餐的方式,減輕腹部的壓力。
孕早期,準備媽媽們有3點,比補充營養更重要
孕早期,一般除了葉酸、鈣、鐵等物質的補充之外,一般不需要刻意去補充營養其他一個樣物質。定期孕檢可以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醫生也會給出相應的建議,然而有三點,比補充營養更重要。
首先、保持樂觀的心態
孕早期的準媽媽們,身體如同遭罪一樣,非常難受,所以情緒非常不好,容易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或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個時候,一方面需要得到愛人以及家人的理解與安慰,同時,自己也要注意調整好心態,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更有助營養的吸收以及寶寶的發育。
其次、是生活習慣的糾正
孕早期,受精卵著床不穩,所以是非常脆弱的時候。生活方面要保持謹慎,尤其是有過流產史的女性。
工作的時候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戒掉如抽菸、喝酒、熬夜的習慣,遠離二手菸。情緒不要激動,更不要夫妻同房。
第三、是要定期體檢
孕早期的準媽媽們,多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比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更為重要。除了定期體檢之外,還需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讓自己生病,更不要亂服用藥物。
總而言之,孕期的女性,保證自己身體健康,寶寶才能健康。所以重點要放在自己身體上,包括合理飲食、作息、運動以及保持樂觀的心態。每天開開心心的,身體健健康康的比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