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德軍單兵裝備 不輸現代化

2020-12-13 周口電人

步兵裝備,1942年-44年

1:戰爭末期很常見這類步兵裝備,特別在安全部隊、受訓和補充兵員的部隊尤其如此,很多繳獲或沒收的物件也包含在其內。圖中這套裝備缺少背帶(後方部隊和後勤部隊通常都是這種情況),但包括了一隻皮帶和相應的帶扣;一個波蘭的單體彈藥包,原來是裝Wz24卡賓槍的子彈的,現在同樣也能裝Kar 98k步槍的子彈;波蘭的挖壕鏟和鏟套;S84/98刺刀和戰爭末期版本的刀套(也有完全用織物製造的);晚期版本的M1938式防毒面具罐,防毒面具袋子裹在罐子外面並用非正規的橡膠帶綁緊;戰爭末期版本的M1931式乾糧包;最後是同樣為戰爭末期款式的M1931式野戰用水壺。

2:裝甲擲彈兵,第20裝甲擲彈師第76裝甲擲彈團,1944年 騎兵用支撐背帶(遠不止是騎兵部隊在使用)、皮腰帶和腰帶扣、早期版本的MP43突擊步槍的彈夾包、摺疊鏟和早期型鏟套、晚期版本的M1938式防毒面具罐、戰爭末期的乾糧包和野戰水壺裝備在士兵的身上。這名士兵的武器是MP38突擊步槍。

3:一隻打開的戰爭末期版本的乾糧包,上面附帶一個裝M1934式卡賓槍清理工具的口袋,這是1944年末加上的。背帶在戰爭初期就已經被去掉了。

4:後期版本的MP38/40衝鋒鎗的彈夾包。

5:後期版本的瓦澤爾P38手槍的手槍套,1943年末開始採用。

6:帶可拆卸背帶的早期的皮製槍榴彈發射器包。

7:槍榴彈包和3釐米直徑的反坦克槍榴彈和人員殺傷槍榴彈。

8:裝Kar 98k步槍所配的Zf41(1.5倍)瞄準鏡的金屬盒,這是多種同類器材中最常見的其中一種。此版本更多地被步兵而不是訓練中的狙擊手所選擇使用,狙擊手們會選擇更高倍數的瞄準鏡。這種盒子的早期版本被塗成橄欖綠色並配上黑色皮帶子。

步兵裝備,1943年-45年

1:戰爭末期的擲彈兵裝備可能包括了支撐腰帶的步兵用背帶、織物腰帶和戰爭末期款式的腰帶扣、Gew 43自填式武器彈夾包、摺疊鏟和末期款式的鏟套、帶毒氣偵測布片的晚期版本M1938式防毒面具罐、戰爭晚期生產的乾糧包、M1931式烹飪器、野戰用水壺以及M1911式彈藥包。圖中人物的武器是Gew 43自填式步槍,Panzerfaust 60反坦克火箭發射器以及M1943式手榴彈。

2:戰爭末期的炮兵用背包設計加上了步兵用背帶,它裝備給了自行車部隊和部分步兵部隊。

3:一對裝槍榴彈的包裹以及一枚6.1釐米長的GG/P.40式反坦克槍榴彈。

4:戰爭末期的槍榴彈的彈包,上面帶有永恆不變的背帶,右上邊分別是GG/P-40槍榴彈的水龍頭式發射器和摺疊瞄準鏡。

5:戰爭末期的StG44突擊步槍(原來的MP44步槍)的彈夾包。

6:衝鋒隊乾糧包。作為替代品被陸軍有限地使用。

7:和圖H1展示的類似的裝備: 支撐腰帶的步兵用背帶(背後的帶子上的附加圓環供高個軍人調整使用)、織物腰帶和戰爭末期款式的腰帶扣、Gew 43自填式武器彈夾包、摺疊鏟和末期款式的鏟套、以規定風格附帶毒氣偵測布片的晚期版本M1938式防毒面具罐、戰爭晚期生產的乾糧包、M1931式烹飪器、戰爭末期的帶酚醛樹脂套子的野戰用水壺以及M1911式彈藥包。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的單兵裝備一覽,甩其他國家幾條街,日本人看了直流口水
    要說二戰時哪個軍隊的單兵裝備最好,那一定是非德國和美國莫屬,作為二戰時的兩個工業強國,其實力直接的體現在單兵裝備上,二戰中德軍的裝備可以說是全部參戰不對中最為精良的,其樣式及性能都甩其他國家好幾條街。
  • 德軍二戰時的單兵裝備怎麼樣?穿在身上沒多少,脫下來鋪滿一地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納粹德國率先發動起來的一場侵略戰爭,但不能否認的是,德國的軍事上在當時西方國家中佔有絕對的優勢,無論是虎式坦克、還是噴氣式飛機,亦或是火箭的發明,這些黑科技即便是到了今天,也依然還在改變這我們的生活,不過二戰德軍戰鬥力強悍,也不僅僅是依靠這些黑科技,其現代化的陸軍建設理念
  • 二戰德軍單兵裝備,其精細嚴謹的程度讓人佩服
    我們通過對普通德國士兵的一些制服、單兵裝備、個人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面的介紹,為大家展現曾經橫行歐陸的納粹德國士兵的戰鬥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裝備包括了德國士兵的槍枝彈藥、鋼盔軍帽、刺刀彈盒、軍靴衣襪、水壺飯盒、背囊挎包等等。戰爭對單兵裝備產生了巨大影響,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精細。
  • 二戰美、俄、德、日四國的單兵裝備比較,德國性價比高,美國最壕
    德軍單兵裝備 德軍二戰期間步槍主要以98k單發步槍為主,射程遠,威力大。是二戰期間最好用的旋轉拉栓式步槍,一直服役到二戰結束。這把錢大約售價$28美元。 手槍則是魯格p38手槍,這是一種半自動手槍,直到二戰結束時德國還在大量生產。每把手槍大約售價$13美元。
  • 單兵裝備:二戰德軍最常使用的幾種手榴彈
    M18式手榴彈M18式手榴彈,木柄手榴彈,一戰到二戰德軍都配備的武器。由拉環、拉火繩、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組成。工作原理是用一根鋼管內裝玻璃粉,將一拉毛銅絲捲成團放在玻璃粉內,銅絲一端接拉火繩、另一端通導火索和硫磺,利用銅絲與玻璃粉的摩擦發火點燃導火索和硫磺。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
  • 二戰時期的英國很富,為什麼不裝備半自動步槍?
    (英軍單兵裝備進化圖)此外,英軍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性能優良,在一站和二戰期間都是英國軍隊的標配,在二戰期間也只是減小了槍管長度而已,已經成熟的生產線、彈藥庫存和訓練程序,都能讓這種步槍快速形成戰鬥力,最重要的產量極高,直到停產時共生產7100萬支。
  • 吃飯才是頭等大事,咱們的79飯盒前身——二戰德軍M1931單兵飯盒
    飯盒的上一篇中,我和大家聊了聊美軍的M1932/42型飯盒以及水壺,而這篇的話和大家聊聊德軍的。而對咱們解放軍裝備比較了解的小夥伴應該都會知道七九式單兵飯盒,而它其實相當程度上仿製了德軍飯盒。其實德軍飯盒硬要給他價格M1931型有點不合適,因為他們家飯盒從20世紀初開始就差不多都長這樣子。下圖四個分別是1908型、1910型,1931型和1942型。區別在於一戰前的那批比較高瘦,而二戰那批就矮胖挫了。
  • 二戰:各國單兵手槍裝備大盤
    關於二戰步兵武器盤點,之前的幾期咱們盤過日本步兵裝備,美國步兵裝備,德國步兵裝備,英國步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各國單兵手槍裝備,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單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 二戰中,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最強?德國,日本,還是美國?
    不過打探敵情和狙殺敵人都是單兵作戰。可以說誰的兵力是最強的,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那麼二戰期間,到底哪個國家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最強的呢?目前我國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之強,在世界範圍內是有目共睹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與其他國家的軍人作比較是常有的事。
  • 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確實是武器精良,作戰嚴密,要不然在二戰的戰場上,他們不可能佔據優勢。二戰前期到中期時,德國的裝備絕對是非常精良的現代戰爭依靠的是什麼?肯定是精良的武器裝備,又不像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需要把刀磨快。
  • 二戰德軍野戰口糧介紹,單兵每天可享受200克肉類,還能吃到香腸?
    二戰時期,德軍的野戰口糧名為EISERMEPORTION,國內一般翻譯給「鐵配給」,鐵是指這些野戰口糧都封存在鐵罐頭裡,保存良好、即開即食,非常方便。 野戰口糧分為很多種,單兵型、雙人型、三人型等等,其中三人型裡的主食裝在圓罐裡,裡面是黑麵包,750克/份。
  • 「乞丐」版二戰單兵裝具?簡陋卻實用,「麻袋」和裹腳布風格獨特
    17世紀中後期,隨著火藥在戰場上的大量應用,軍隊作戰方式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作戰方式不再是近身搏殺,而大量使用燧發槍作戰。當時歐洲各國在30年戰爭結束後,發現建立常備軍團制度的必要性,而既然是常備軍,那麼制服和單兵裝具當然要統一了。
  • 二戰日軍的變態的反坦克武器四式反戰車刺雷
    而1942年隨著蘇聯大量T34坦克服役德軍在東線莫斯科戰場,開始全面轉化成由攻防守,在蘇聯大規模機械化軍團的壓制下,德軍步兵師在戰線防禦上面,開始變得有心無力,即使德國1942年就開始大規模裝備75毫米46倍徑反坦克炮,但畢竟一個德軍步兵師能夠,裝備的火炮數量有限,加上反坦克炮是重型裝備,不能靈活地運用,所以德軍開始在1942年正式秘密研製代號為鐵拳的反坦克火箭炮
  • 二戰德軍陸海空三軍制服,放到現在依然不過時
    1945年3月德國西部,第2106裝甲擲彈營,科隆aungjaiche 黨衛軍裝甲擲彈兵,裝甲擲彈兵的任務時跟隨裝甲師,保護坦克不受敵方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攻擊,或者利用反坦克火箭或反坦克地雷等武器消滅敵方殘餘裝甲車輛
  • 二戰時期!德軍研發出新型木柄手榴彈,曾令盟軍傷亡慘重
    在二戰的時候,由於積累了一些戰爭的經驗,各國的軍工業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所以雖然從總體情況下看,當時的單兵作戰能力不是很厲害,一些炮兵和裝甲武器還處在初級的階段,無法大規模使用,但是這時使用的武器裝備相較之前的戰爭還是要提升許多的。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 在二戰開始時,舊日本陸軍中的17個甲類師團,平均人數超過了2.7 不過到了二戰後期,由於持續的戰鬥和人員的匱乏,不論是舊日本軍隊的師團,還是德軍的陸軍師,在人數規模上都明顯「縮水」,1944年時,德國陸軍步兵師的人數已經降為1萬2700人左右
  • 洪希伯:我來算筆帳,單兵裝備值幾個iPhone6
    單兵裝備在軍迷中也算是相對冷門的領域,事情本來不大,但《解放軍報》微信原封不動轉載上述駁文後,其他媒體紛紛挑出文中的「腦殘」等字眼進行報導。該周報則以「抱歉抱歉」回應,但只承認了配圖標註問題,引發網友的進一步吐槽。
  • 抗戰國軍單兵裝備:人家有雨衣 我有大草帽
    抗戰僅有中央軍精銳部隊才配備德盔單兵裝具一般就是指士兵所攜帶的個人裝備,現在的單兵裝具品種林林總總不下幾十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功能上與抗戰時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了。那麼在抗戰時期,中日兩軍的單兵裝具又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 二戰壓制日軍和德軍的傳奇名槍,四把加起來就能壓制一挺歪把子
    首先,M1加蘭德步槍屬於半自動步槍,它的誕生,是源於美軍對單兵作戰能力的不斷追求。它於1929年投入研製,但是由於美軍在7mm與7.62mm子彈之間徘徊,因此它在二戰前的1935年才最終定版,並隨後在戰場上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