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燒雞,大街上的雞吃不出以前的味道?

2020-12-18 說美食的小飛

如果大家以前有經常做綠皮火車的經歷,尤其是北方地區的朋友,那麼對於燒雞肯定是記憶猶新的。在以前那段日子中,真空包裝的燒雞可謂是「火車米其林」級別的美食,陪伴了多少在外漂泊的日子。

不過真空食品的口感遠比不上現做的美味,而且肉食品為了獲得一定的保質期,除了真空包裝之外,還會有一些額外的添加劑,有些朋友就不太常吃了。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說說燒雞的做法,簡單易學、快捷美味,大家也可以在家自己做來吃哦。

傳統燒雞怎麼做、配什麼香料?

雖然「燒烤」這倆字經常用在一起,但是燒雞和烤雞可並不是一回事。燒雞的做法簡單來說就是宰殺、清理、油炸、炒料、燜滷、成菜,準確的說燒雞更接近是一種滷的方式,香料配比確實是燒雞風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燒雞這種美食的味道是因地制宜的,最為著名的「四大燒雞」有:德州扒雞、道口燒雞、溝幫子燒雞、符離集燒雞,它們都聲名遠播,但是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所以燒雞這種美食的做法或許大同小異,但具體流程細節、香料種類配比是有著一定差別是,桂皮、花椒、草果、白芷、姜、砂仁、肉蔻、小茴香、香葉等等都算是比較常用的,具體搭配和用量各地不同。

製作燒雞香料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關鍵,下面我們就將製作燒雞的方法和重點內容分享一下,看完就會在家做了哦。不過家庭製作不可能完全照搬商家的批量製作方式,比如油炸就不太方便,要均勻的將一隻雞油炸定型還是需要很多油的,商家可以一鍋油炸一整批雞,並不算浪費,但是咱們在家就不方便這麼做了,所以為了方便家庭製作,我們下面分享一個詳細的家庭改良版燒雞做法。

製作燒雞的關鍵點

燒雞的製作很簡單,其實幾乎任何一種能夠廣為流傳的美食都不會特別複雜,燒雞也不例外。但越是簡單的食物要想做的美味,那麼就必然有一些細節、關鍵點需要注意,下面我們就先了解一下燒雞製作的主要關鍵點,後面會有詳細做法和配方哦。

1、挑選合適的雞

雞不宜太大隻,宰殺去毛、去內臟之後,淨重1斤半到2斤左右重的雞正好,如果太老了會難以入味透徹,而且肉質難嚼。現在我們一般很少自己養雞了,都是在外面購買處理好的「白條雞」,那麼適合用來做燒雞的雞要怎麼挑選呢?

:肉類食材通常有冰凍和冰鮮兩大類可以選擇,冰凍由於溫度比較低,細胞內部會產生無數的小冰晶,導致肉質細胞破碎,肉汁流失,而冰鮮就好多了,跟現宰殺現吃的差別不是很大。所以燒雞要想做的好吃,首選冰鮮的嫩雞。冰鮮的雞乾爽整潔,不會有液體滴滴答答的流出,而冰凍的雞會一直有液體緩緩滲出

:判斷一隻雞的老嫩,除了看體型之外,也可以用手指去按雞胸骨凸出來的地方。如果這個部位能夠按得動,那麼說明這隻雞比較嫩,但如果用拇指按都按不動,則說明這隻雞比較老。

:新鮮的雞肉只能聞到淡淡的禽類腥味,不會刺激性的氣味,也不會有明顯的腥臭味。

挑選活雞:如果菜市場有活雞售賣,那麼要挑選羽毛緊密油潤、眼睛靈活有神的,而且挑嫩雞要看腳爪,雞爪皮薄、爪尖磨損少、雞爪後凸起物較小的雞比較嫩。

2、雞的預處理

雞選好了之後,還要經過一些烹飪前的預處理,以此來讓整雞去腥、定型,在後續的烹飪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賣相和口感。

別雞:將雞宰殺、放血、拔毛,去內臟之後衝洗掉明顯的血汙,買回來的「白條雞」就省去上述步驟。把雞翅膀中的一個從雞脖上的刀口穿進去,從嘴裡扯出雞中翅的全部關節,然後翅膀向後別過去,雞翅尖插進脖子和雞翅根繞出來的那個洞裡。另外一隻翅膀翻過去疊在背部,最後將兩隻雞爪折起來塞進雞腹,讓整隻雞呈現一個飽滿緊湊的姿態。

浸泡:提前燒一鍋開水,其中加入水量5%的食鹽溶解,然後加一小匙花椒和幾粒八角浸泡出簡單的清水鹽滷。這個鹽滷放涼之後,將我們收拾乾淨的雞浸泡在裡面,也可以直接用鹽、生抽、香料粉塗抹雞身內外醃漬入味。

焯水:轉過來天將整雞冷水下鍋,然後直接把清水鹽滷連帶裡面的花椒、八角倒進去焯水。煮開之後轉小火持續1分鐘以上,讓血沫盡出之後把雞撈出來立刻放入冷水中,到此雞就算處理好了,下面就可以正式進入燒雞的烹飪環節了。

傳統處理法:傳統做法中的預處理完全不一樣,將處理乾淨的別雞「拗造型」之後,用少許溫水溶解蜂蜜或者麥芽糖給雞身上塗抹一遍,然後晾乾入鍋油炸,把雞炸至表面金黃定型才算預處理完成,之後拿去進行燒雞入味的步驟。

3、火力要小

燒雞的烹飪方法跟滷其實很像,在燒煮入味的操作上與鹽水鴨、白斬雞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不宜猛火快煮。尤其是我們這個家庭改良做法裡沒有油炸定型的環節,所以火力就更不能太猛了,不然的話雞皮就全都給煮破了。

所以我們將雞和調料、香料入鍋之後,中火以上將湯水煮開,然後轉微小火,保持燙麵似開未開的程度,繼續煮大約15分鐘就可以了。時間到了就關火,將雞浸泡在湯水裡直到徹底降溫再撈出來,晾乾水分、刷一層薄薄的香油就可以吃了。

後續技巧:燒雞的入味主要是通過醃漬、浸潤完成的,多泡一會味道就更深入一些,但還有一些特色燒雞有比較特別的後續操作。比如溝幫子燒雞之所以也被叫做溝幫子燻雞,就是因為它在最後一步會用糖進行幹燒燻蒸,給整隻雞「鍍」上一層迷人的紅潤色澤和香甜,但是這就不太適合家庭操作了,燻過糖的鍋具不太好清洗,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就好了。

【燒雞製作的實操流程】

分析過了最為關鍵的幾個步驟,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一個燒雞的詳細製作流程,跟著一步步來就能做出滿意的燒雞了。

》【準備材料】

主料:宰殺好的嫩雞1隻,大約1000克左右。

香料:洋蔥四分之一個、生薑30克、桂皮6克、花椒3克、八角3克、香葉2片、小茴香3克、幹辣椒2個、丁香2粒、白芷2片、去籽草果1個、陳皮1塊。

調料:生抽20毫升、老抽80毫升、食鹽8克(不含浸泡的鹽滷用鹽)。

》【製作步驟】

②提前一天將雞買回來收拾乾淨,將雞按照我們前面說的造型別好,燒一鍋開水溶解水量5%的食鹽,加幾粒八角和花椒浸泡,水溫降低之後把整雞泡進去,放入冰箱冷藏過夜;

②隔天將雞冷水下鍋焯水,水開之後血沫撇掉,將雞撈出來衝冷水降溫,然後再次冷水下鍋;

③鍋中加我們準備好的所有香料和調料,在雞上面壓一個厚重點大盤子或者大碗,湯水燒開之後轉微小火,不用開蓋上鍋蓋,就這麼敞開煮;

④煮大約20分鐘左右即可關火,蓋上鍋蓋靜置降溫,溫度降低之後即可將燒雞撈出來,吹乾表面水分、刷點香油就可以吃了。

相關焦點

  • 河南十大燒雞排行榜,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呀
    道口燒雞道口燒雞是河南省安陽市的特色傳統名菜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雞。人們喜愛道口燒雞,是因為它香味濃鬱、酥香軟爛、鹹淡適口、熟爛離骨、肥而不膩。且新鮮出鍋的燒雞形如元寶,色澤金黃尤為喜人。極具食療和保健功能。
  • 把1整隻雞扔電飯鍋內,不放油不放水,出鍋比燒雞還好吃,太香了
    今日導讀:把1整隻雞扔電飯鍋內,不放油不放水,出鍋比燒雞還好吃,太香了!我們家樓下有一家店,每天都散發出特別香的味道,從那路過的每個人都會回頭看一看,他家的香味,絕對不亞於龍門花甲,大家應該都知道龍門花甲香味的魅力,這家燒雞店也是火得不行,每天去他家買燒雞都要排隊,下午兩三點鐘的時候其實就可以不用去了,因為他們家肯定早就已經關門賣光了,所以說為了吃他家的燒雞,大家都是擠破頭皮了
  • 街巷裡的吊爐燒雞,吃出濃濃市井味
    而在高明,就有廚師從此得到靈感,用本地的三黃雞做出一道改良版燒雞!大吉大利,今日吃燒雞午飯時間,店內早已門庭若市。食客吆喝著點單,服務員應答一聲後徑直走來,無需點菜本記錄,上來就:「來幾隻雞?」「四隻吧。」「好,稍等著。」默契十足。
  • 把1整隻雞扔電飯鍋內,不加水不加油,出鍋比燒雞還好吃,太香了
    把1整隻雞扔電飯鍋內,不加水不加油,出鍋比燒雞還好吃,太香了。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春天容易春困,雖說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早晚氣溫溫差大,加上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感冒,所以要常吃滋補的食物。
  • 廣東傳統名菜————吊燒雞
    吊燒雞吊燒雞是廣東廣州市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蒜香濃鬱,皮脆肉滑做法。
  • 綠味源蟲草燒雞,這才是燒雞應有的味道!
    我吃過拼多多上各種各樣的燒雞,可能吃得不太正宗,體驗很差。甚至覺得肉質鬆軟,不好吃。徒有其表,華而不實。我對燒雞是有期待的,這個期待值還很高。可能小時候看武俠片看多了,裡面的人物吃燒雞的畫面在我腦海裡生根發芽了,我很篤定,雞肉的萬千做法裡,燒雞是最好吃的。那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體驗感令人嚮往。直至有次去朋友家玩,竟吃到了「想像中的味道」。燒雞顏色正好,屬於色澤金黃那種,肉質鮮嫩,香而不膩,嚼勁有餘香,口感獨特,勝在味道好。
  • 鄭州一家35年的燒雞店,老闆女兒放棄空乘,就為回家傳承老味道?
    以前,在硝灘開始推著小車賣燒雞的時候,老闆就一直帶著眼鏡,後來時間越來越久,大家見得多了,便都叫起了「眼鏡燒雞」,於是這家的店名也就叫了這個名字。許多食客大老遠跑來就為他家的燒雞,燒雞先塗上一層蜂蜜油炸,再放入老湯裡滷製,然後到完全入味。可不止這麼簡單,他家的老湯,放了有30多種中草藥與香料,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們再難也沒有少用過一味料。
  • 雞年要吃雞,新年行大運!好吃的雞要全部吃一遍!
    滿滿堆起來的土豆和雞塊,大塊土豆是菜中精髓,粉糯的土豆吸飽了雞肉的香,口味尤顯得甘醇!雞塊吃起來緊實而不柴,拌上拉條子,簡直了!碎碎念:在南昌,西北風味的餐廳並不多,北疆飯店裝修和菜品都是很好的選擇,大塊吃肉棒棒的!
  • 過年了,教你做一道土豆燒雞的做法,味道不輸大盤雞,做法超簡單
    今天小面姨給大家分享一道「土豆燒雞」的做法,給即將進入新年的朋友帶來一道超級好吃的美味佳餚,為大傢伙的鼠年增添一份濃濃的年味。記憶中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每年過年總會有一道土豆燒雞的味美吃,農村人過年能不花錢就不花錢,雞是媽媽細心飼養的,土豆也是媽媽自己在自家的自留地裡種的,所以這道菜我們家裡基本上不花錢,不但分量上足夠家裡人吃,而且質量上也能得到保障,雞肉和土豆都是鮮嫩,口感要比現在好吃很多。
  • 這樣做出的雞腳筋比《嚮往的生活》包燒雞腳筋還要好吃的,超下飯
    包燒雞腳筋是非常有當地特色的一道菜。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還有黃老師不會做的菜。讓幾個不會做菜的給說蒙圈了。最後竟然自己去問小度了。不過這也難不倒他,經過簡單的學習後,開始動手製作,黃磊老師第一次解鎖這道美食,就成功了。相信這道菜接下來會有很多人去做,包燒是西雙版納傣族獨有的烹飪方法,用芭蕉葉代替鍋作為烹飪工具,把要燒的食物包在芭蕉葉裡,在炭火中慢慢烤熟,可以包燒的美食很多,葷的素的都可以。
  • 板慄燒雞,你更喜歡吃慄子還是雞?
    冬天街頭小吃的代表,恐怕非糖炒慄子莫屬,聞起來清香,吃起來又粉又甜。而且還有很好的補腎、健脾、養胃、防治高血壓病等功效,是秋冬食療養生的佳品。這麼好的東西自然不會只有一種吃法。今天咱們就來這道板慄燒雞,軟糯香甜的板慄搭配濃香四溢的雞塊,真真難以分出哪個更好吃~雞肉/板慄/青紅椒/姜/蔥/八角老抽/生抽/料酒/胡椒粉/鹽/白糖
  • 板慄燒雞的正確做法:慄子先煮後炸,滋味才鮮美可口
    板慄燒雞,絕對的傳統名菜!無論是川菜做法、還是東北菜做法,都受到人們的喜愛。雞肉的鮮美,板慄的香糯,總是讓人回味無窮!其中板慄的營養價值,更是受到不少養生人士的青睞。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人們逐漸喜愛上板慄的各種吃法。最為常見的就是炒板慄,在鬧市區的大街上總能遇見兜售炒板慄的商販。一口大鐵鍋、一把大鐵鏟,不斷地在鍋中翻炒,將熱氣騰騰的板慄用力掰開,濃鬱的香甜味就撲面而來!
  • 合肥37年燒雞老店,一上午賣光200隻雞,老雙崗人記憶中的味道
    合肥是一座美食寶藏城市,這裡犄角旮旯都藏著無盡的美食,雙崗老街有一家很傳奇的滷菜,他家的燒雞味道俘獲了老合肥人的味蕾,店裡的特色是燒雞,醬牛肉和捆蹄兒。玉華是老闆娘奶奶的名字,從奶奶那輩做滷菜已經有37年了,這家店是典型的蒼蠅館子,只有10個平方,兩側都開窗,他家的燒雞是用奶奶留下來的手藝燒制的,保留著老傳統。
  • 論美味燒雞的誕生
    聊到燒雞製作工藝,他話匣子打開了。他說,傳統食品的工業化其實很麻煩,當初建加工廠時費了不少勁。主要是幾乎所有的設備都不是標準化的,都需要定製。而且,很多設備看似功能具備,但卻做不出來原來的味道,需要反覆琢磨和實驗,過程非常的痛苦。他說了幾個細節,比如燒雞有個煮熟流程,不能用普通鍋必須要用錐形底的,因為受熱面積大小有差異影響口感。
  • 【味道煮夫】土豆燒雞塊
    4.炒鍋坐火上燒熱,倒入適量食用油,先下大料、香葉、麻椒,再把蔥段、姜塊放進去,煸炒出香味,接著把洋蔥塊放進鍋裡,翻炒出香。5.放入焯燙過的雞塊,翻炒均勻,加入料酒2勺、生抽3勺、老抽1勺,鹽先不放,翻炒均勻,讓幾塊上色。
  • 分享用電飯鍋做燒雞,放進去就不用管,燜上一會就能吃
    分享用電飯鍋做燒雞,放進去就不用管,燜上一會就能吃。,讓雞肉更入味,而且我都會扎幾個孔,這樣能讓醬汁順著小孔滲進肉裡,如果不這麼做,燜出來的雞肉只有外面表層有味道,裡面就沒有味道了。把處理好的三黃雞裡裡外外都抹上醬料,用手充分的給它按摩,再在雞身上扎一些小孔,醃製兩個小時以上,中間要給雞肉翻面,多按摩一下雞,可以讓雞充分的入味,這樣味道會更加均勻,電飯煲裡面刷上一層油,放入洋蔥和薑片,把醃好的雞放進去,倒入剩餘的料汁
  • 河南老字號燒雞大盤點,大多數你沒聽過
    老字號中的戰鬥機  隨便一隻雞都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嗯,吃的是文化。  鹿邑孔集燒雞  孔集燒雞在明代嘉靖年間就已經是朝廷的貢品了。這貨在燒雞界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存放數日不壞,而且盛夏蒼蠅不叮,而且嫩雞骨頭可以直接吃。不僅人吃,連拜玉帝拜灶王爺都要放上一盤。
  • 江西鷹潭——秋風起,慄子香,用一鍋板慄燒雞暖心窩
    說到板慄,又怎麼能忘記板慄燒雞這道著名美食呢?試想在寒風中一身疲憊的回家,其實你需要的不是對象的擁抱,而是一碗有著濃濃香味的板慄燒雞! 板慄燒雞這道菜很傳統但又是一道非常具有食補價值的菜品,板慄營養豐富,有健脾胃、益氣、補腎的功用,而且本身軟糯香甜,和雞肉一起燉煮,做出的板慄燒雞,既有板慄的香甜又有雞肉的鮮香,味道極佳。
  • 為什麼照燒雞要叫照燒雞?此雞究竟是照著什麼燒的?
    為什麼照燒雞要叫照燒雞?       照燒汁源自日本,味道醇厚,色澤光亮感極好,如太陽照耀般明亮,故名照燒汁。而雞用照燒汁煎煮入味,不僅肉感十足,看上去還油亮亮的非常吸引人,所以賜名照燒雞。      雖然照燒雞看起來油亮亮,但它其實是無油的,而且雞肉是低脂健康的肉類,所以就算你是在減肥,也能吃上這道讓人感覺幸福的照燒雞排飯~       雞排最好的吃法就是配飯,雞肉的細滑,肉汁滿滿滲透進白米飯裡,真的是好吃到盤子都得舔乾淨!
  • 天津這家燻雞小店,20多年堅持傳統做法,是老天津人耐吃的老味道
    天津人對燻醬產品有一種天生的偏愛,味道足,口味偏重,色香味俱全,天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老天津的傳統燻雞做法跟現在不同,是利用熱氣將整隻雞慢慢燻得入味兒,這樣的做法可以儘可能能地存留食材原來的味道,用的調料都是純天然健康安全的,不會為了一味的追求味道而忽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