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路上,看見一位賣菜老人的小攤前擺著一小把魚腥草,我價也沒問,遞過20塊錢就將魚腥草拿了過來。我喜歡吃魚腥草,特別是涼拌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狗心草。它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綽號:折耳根。小時候,只要春天一到,院子裡的小夥伴們便會相約去水渠邊、河岸旁、田埂上挖魚腥草,拿回家洗乾淨,母親或涼拌,或煸炒,或燉煮,既是美味佳餚,又是治病良藥。
魚腥草的吃法有很多,但我總覺得涼拌魚腥草是最簡單而又最入味的吃法。將魚腥草的老根及節須掐去,留下潔白的新根和鮮嫩的葉片,用清水反覆衝洗,而後將洗淨的魚腥草放在冰冷的井水中浸泡十來分鐘,撈出瀝乾水分,切段,直接擺在盤子裡,也可以用開水焯一下後再裝盤,接著擱醋,擱鹽,擱醬油,擱辣椒油,也可擱剁辣椒,攪拌均勻,一盤色香味俱全的涼拌魚腥草便可上桌。
小時候,每年春天,母親都要做幾次涼拌魚腥草給我們吃,她常常邊做邊說,魚腥草好啊,吃了不長瘡,不咳嗽,不發燒。於是,原本不喜歡魚腥草氣味的我們,為了不長瘡不咳嗽不發燒,也便都捏著鼻子,屏住呼吸,夾一把拌好的魚腥草放進嘴裡,快速嚼幾下便往肚裡吞。吃多了,慢慢地,我竟喜歡上了這種氣味有點衝,味道有點辣,長相有點醜的魚腥草,一到春天,味蕾便會不由自主地搜索魚腥草的記憶。即便後來工作了,離開了故鄉,每年春天也總會想方設法買一把兩把魚腥草,自己或拌或炒或燉,而後細細地咀嚼著,努力地去回憶兒時的味道和母愛的溫暖。
看著手中的魚腥草,我忽然想起了今年春天的一個午後。
那天,母親打來電話,問她去年給我做的杜仲葉茶喝完了沒有。她說,園子裡的那棵杜仲樹又發芽了,等天氣好轉,她就去給我摘葉子做茶。我說,別去摘了,一大把年紀了,摔倒了怎麼辦。母親在電話裡笑了笑,說,我的腿腳靈活著咧,只要你喝了對高血壓有好處,我就年年春天給你做。這樹啊,一年就發一次新芽,一年啊,就一個春天,錯過了,就得等300多天。
放下電話,我端起辦公桌上的茶杯,打量著茶水中上下沉浮的杜仲葉,我的腦海裡倏地浮現出一幅母親摘杜仲葉做茶的臃腫笨拙的畫面,70歲的人了,站在杜仲樹下,先用竹枝將杜仲枝條鉤下來,而後將新發芽的葉子一片一片摘下來,洗乾淨,殺青,曬乾,再打好包,或郵寄,或託人帶,或等我回家拿。十來年了,我早已習慣了杜仲葉茶的綿遠清香。
十年前,在一次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查出血壓有點偏高,我尋思要不要吃點藥,一位朋友的父親是老中醫,他告訴我,不要吃藥,喝點杜仲葉茶,最天然的調節血壓的良藥。回到家,我隨口跟母親一說,母親立刻要父親買了幾株杜仲樹苗栽在園子裡,可最終卻只成活了一株。這株杜仲樹苗在母親的精心栽培下,長得非常快,第二年就摘了幾大把葉子,第四年摘的葉子做的茶就夠我喝一年了。這幾年來,一到春天,母親就守著這株杜仲樹,除草,施肥,防蟲,摘葉,做茶,仿佛守著她全部的希望。
母親的勤勞是遠近聞名的。70歲的人了,還和同樣70歲的父親一起耕種著家中所有的田地,一年能收穫二三千斤稻穀,一二萬斤蘿蔔,還有土豆、紅薯、玉米、黃豆等農作物。每次回到家,我都要調侃母親,我說,我去跟鄉政府廣播站說說,要他們在廣播裡好好表揚你一下。母親笑了笑,說,守住了一季春,就守住了一家人啊!說完,又低頭去忙她的家務了。
回味著母親的話,看著母親忙碌的身影,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年冬天回老家過年,或許是臘菜吃多了,嘴角生出了一些水泡,又癢又痛。去村醫療點買藥,醫療點的醫生是本家堂叔,他說,這個東西不要吃藥,回家扯一把五星草煮茶,喝三五次就好了。五星草?我依稀記得這種草生長於春天,一入夏開花後就枯萎了,這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臘月,到哪裡去找五星草?我苦笑了一下,說,三月的五星草,十二月哪裡找,您還是給我拿點藥吧!堂叔說,你回去問一下你媽吧。我將信將疑,回到家,試探著問母親哪裡還能找到五星草。母親說,家裡就有啊,春天我扯了一些曬乾收著咧,就怕有時候要用啊。母親翻找出春天曬乾的五星草,用沙罐煮茶,喝了幾次後,水泡果然慢慢好了。
也許是年少無知,那時候真的沒有用心去體會母親細膩的心思,現在想來,才深深明白母親那「守住一季春,就守住一家人」的良苦用心。
母親,感謝您用自己一生的心血為我們守住了一樹春!
提著一把魚腥草回到家,妻說,今天晚餐你想吃點什麼菜?我說,晚餐的菜還是我來做。我早就想好了,今晚吃魚腥草炒雞蛋,我將魚腥草細細地擇淨,然後在清水中衝洗乾淨,切成小段。將雞蛋敲破入碗,用筷子將蛋清和蛋黃攪拌均勻。鍋內油燒熱,撒入蔥花煸香,立刻放入魚腥草快速煸炒,接著倒入雞蛋一起翻炒至成塊,加入適量的水、鹽和調味料,待香味撲鼻時,迅速出鍋,一盤魚腥草炒雞蛋便大功告成。
《本草綱目》云:其葉腥氣,故俗呼為魚腥草……辛,微溫,有小毒……散熱毒癰腫,瘡痔脫肛,斷疾,解毒。
其實,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對於魚腥草,沒有必要談之色變,還是好好享用魚腥草給我們帶來的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