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佛教經典中記載的「龍與龍王」。
佛教經典中記載的有關龍的故事非常多,並繪有種種龍王形象。
龍的形狀,《正法念處經》中說:「龍王頂上有七頭。其名曰婆修吉龍王。"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載:龍王有的一首、有的二頭乃至多頭。有的無足、有的二足、有的四足乃至多足等。佛經中記載的龍王形象與中國古代的「龍的圖騰」是有差別的。
《佛說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龍鳥品第五》記載:「有四種龍。何等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溼生,四者化生,是為四種。」
第一,卵生龍由卵殼裡出生。
第二,胎生龍,也叫做腹生。從母胎中出生。
第三,溼生龍,也叫做因緣生、寒熱和合生。就是又聚集的糞便、注道、穢廁、草叢、腐肉等溼潤的潮氣所產生的眾生。
第四,化生龍,沒有依託而忽然產生叫做化生。比如,地獄、天人、中陰身等有情,因為過去的業力而化生。
總之,各種龍的福德大小相異,形象不同。
龍族眾生根據其三界中的作用分為四種:
第一種,守護天宮的龍,日夜守護天上宮殿,不會下落。
第二種,行雲布雨,雨降大地正是龍王所作。中國的百姓對龍的認知也正是重在其行雲布雨的功德。《華嚴經》中說:龍王降雨,不從身出,不從心出,無有積集,而非不見。但以龍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議。「
第三種,地龍在人間開通河流、疏通水道。所謂「決江開瀆」即是如此。
第四種,伏藏龍,人間的大富大貴的「輪王」,是人間大福報之人,日夜有伏藏龍守護。
《佛說罵意經》中說:「墮龍中有四因緣: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三者,輕易人;四者,自貢高坐。是為四事作龍。上頭一得福,後三事的龍身。」意思是說有四種因緣得轉為龍:第一,多布施。第二,多嗔奎。第三,多輕蔑他人。第四,自高自大。龍的福報來自於多布施。龍身的形象是因為後面三種因緣。
總之,佛教經典中記載的龍與中國人所信仰的龍有較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