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

2020-12-17 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王舒嫄)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地區開展25個試點項目,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三是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支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四是支持國家戰略涵蓋的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這些重點地區開展了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治理。

  五是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防沙治沙,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加快推進國有林區林場改革,落實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加強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強化溼地保護修復,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凡科軍表示,除了上述中央財政資金投入以外,財政部還積極推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比如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按照市場化規則運作,首期募集資金8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地區開展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生態修復以及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綠色發展的領域。同時還通過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券等多種方式,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凡科軍指出,下一步,財政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整體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生態保護修復的領域,努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財政部:「十三五」期間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8779億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在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據介紹,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十三五」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支付超8千億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就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財政部:中央財政「十三五」投入8779億支持生態保護修復
    發布會上,鳳凰衛視記者提問稱: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對此,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答覆稱,「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二是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 「十三五」安徽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5萬億元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記者從12月7日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全省財政總收入預計累計完成2.5萬億元,預計較「十二五」末年均增長6.9%。我省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優化,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集中財力投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作為財政運行底線,堅持國家標準的「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完善縣級財力保障機制,2016-2019年累計下達市縣轉移支付9559億元,較2015年年均增長6.7%,支持市縣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 用好財政資金 增進民生福祉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財政局始終堅持「大財政」理念,實施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妥善處理好「財」和「政」、「財」和「經」、「財」和「民」的關係,保障中央、省、州決策部署落地。面對養老保障、困難群眾、低收入群體相關補助,州財政局確保各項民生資金按時足額兌現,今年1月—11月,全州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66.63億元。今年以來,疫情悄然來襲,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紅河州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完成56.99億元,累計投入疫情防控資金13.46億元;在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中,累計投入各類財政扶貧資金 85.71億元。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比如說圍繞脫貧攻堅,2018年以來,全國2/3以上的造林綠化任務安排到貧困地區,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造林綠化,獲得勞務性收入。近五年來,國家林草局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在貧困地區累計選聘生態護林員110萬名,安排中央資金205億元,結合其他幫扶措施,精準帶動了300多萬人口的脫貧增收。 第二,擴面增綠與提質增效相結合。
  • 國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國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丁亦鑫)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我國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顯著提升。
  • 臨海白沙灣濱海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
    2019-05-07 06:4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葉迢迢近日,中央財政部下達2019年度海島及海域保護資金預算通知。浙江省一共有浙江台州和浙江溫州2個項目入選中央海域使用資金補助項目,其中台州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共申請3億元中央財政獎補資金,目前第一批1.46億元已就位。臨海市白沙灣濱海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為台州市藍色海灣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35754萬元,申請中央財政補助1.8億元。
  • 自然資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搞整齊劃一
    發布會上,中國礦業報記者提問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提出的,請介紹一下這個工程的有關情況,這個工程與以往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何不同之處?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答覆稱,「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 高臺縣「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高臺「十三五」期間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十三五」期間,高臺縣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理念,強化紅線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十三五」我省投入1.04億元實施溼地保護修復項目74個
    河南經濟報記者 孔凡哲 報導 「十三五」以來,我省不斷完善保護政策、加強溼地保護修復,新建國家、省級溼地公園11處,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04億元,實施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補助、退耕還溼、溼地保護與恢復補助項目74個。
  • 中央直達資金下達使用情況調查:2萬億元「特殊」財政資金落到哪了
    這次直達市縣基層的2萬億元財政資金是否如期到達基層?市場主體和老百姓是否確實感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到深圳、湖南、重慶等地調研採訪。今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這些資金如何從中央直達市縣基層,發揮了什麼作用?
  • 「十三五」期間,濟南醫療衛生投入374.87億元,財政撥付17.56億元...
    據悉,「十三五」期間,濟南醫療衛生投入374.87億元,支持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實施職工、居民大病保險和大額醫療救助政策,對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現產前和新生兒免費篩查,兩癌篩查覆蓋到農村所有婦女和城市低保婦女。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財政撥付17.56億元用於疫情防控,為百姓在危急時刻織牢安全網,送來「定心丸」。
  • 南湖新區「十三五」期間和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南湖新區「十三五」期間和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十三五」期間,我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
  • 「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胡璐)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生物多樣性富集的生態系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記者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 雲南生態文明建設這5年: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成效顯著◆預計「十三五」期間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49萬平方公裡。農村飲水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118.3億元,提升了1950.8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 「十三五」我市財政保障更有力
    市財政局負責同志在介紹「十三五」以來阜陽財政工作主要成就時說,「十三五」以來,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統籌支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著力支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財政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力阜陽大美阜陽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十三五」以來,全市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 內涵發展量力而行 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利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等,投資約3.8億元改造老舊小區約180萬平方米,並推進失管老舊小區納入物業管理。市民居住品質得到顯著改善。三是資金籌措更加規範。汪清縣屬「吃飯財政」,城建投資主要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和債務資金。
  • 財政部: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 確保資金直達民生
    要堅決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六保」相關工作。適當提高赤字率,明確發出積極信號。增加政府投資,對衝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衝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衝基層「三保」壓力。加強預算平衡,對衝疫情減收影響。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盤活存量資金資源資產,加強預算執行管理,確保財政政策和資金儘快見到實效,發揮好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 凱原法學院暑期實踐團赴馬邊開展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地調研
    通過建構區域均衡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規範有序的專項轉移支付制度和適時統籌的民族優惠政策轉移支付制度,可以進一步規範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運行機制,確保轉移制度資金的投入和使用績效,發揮財政扶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效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馬邊縣奮力推進脫貧攻堅與經濟發展,在脫貧攻堅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