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詩詞賞析!既有白露未晞追愛之苦,又有白露洗空河漢明之空靈

2020-12-12 藝術泛舟

雖然《蒹葭》之白露不一定是指節氣,但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白露、霜降是人們最容易直接感覺到的節氣。

白露是凝於草,霜降是露極凍凝為雪霜形。這些在第二天早上都會親自感受,而無論農村城市都能親眼看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所以有地方稱白露節氣為露水,露水還是中國無根之水之一。白露也有取白露水養生之風俗。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

白露收清露

雖然狹義是指未落地的雨水,但是廣義的無根水又叫天水,泛指天上落下的水,雨、雪、霜、露等。只是雨最容易取材,雪、霜、露要節氣對才行。

霜和露又可以互換,霜降節氣之後如果氣溫高,就不會成霜而是成露,而天氣寒冷露就凝為霜。

《千字文》即有:」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和」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之言。

白露契合於秋收和露。

而後面很多詩詞雖不是描述於白露,但是卻集中於白露節氣之後,一般而言只有白露之後草才會有露呈現。所以可以看成是同白露有關的詩詞。

白露

01白露之夜的空靈:宋代陳與義的《秋夜》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秋夜的詩,離不開月、露、星空,再加落葉或者夜鳴之鳥。或者用月這個相對靜來直接營造寂靜,或者用動來襯靜,以此創造一個幽清寂靜的世界。

如唐顧非熊《月夜登王屋仙臺》:「月臨峰頂壇,氣爽覺天寬。身去銀河靜,衣沾玉露寒。」就是如此。

而陳與義沒有去過多進行創新,而是用工巧之手法,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繪出來,道前人所未道。

同時,露在半夜後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與「三更」、「河漢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見觀察得很細緻。

但是只要前面兩句直白就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空靈的月夜。

白露洗空河漢明。

02詩歌中最早出現白露一詞的《蒹葭》

描述一個追求戀人不得的惆悵和失落,出自《詩經·國風·秦風》之《蒹葭》。

可謂是一個悲苦的愛情故事,或者是單相思,或者是有重重阻力而無法得其所愛。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

蒹葭

蒹葭「除了被用作苦戀之情,單思之情外,在後世也至少有幾百首詩歌引用此字。

柳宗元就有:」蒹葭淅瀝含秋霧,橘柚玲瓏透夕陽。「。蘇軾則有」露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寥唳。杜甫用《蒹葭》為題其中就有露水之描述: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03中國詩歌典範集之一《古詩十九首》的《明月皎夜光》

《古詩十九首》為南朝文學家蕭統彙編,大多佚名,一般歸於樂府詩集之範疇,但是成詩時間卻無法考據。但是可以認為是不晚於東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野草上已沾滿晶瑩的露珠,在月光下顯得那樣晶瑩,寒氣逼人,明顯感覺到時節已經轉換

白露

04同白露相關的詩歌:

●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是組詩,把所有二十四節氣全包括了。包括七十二候。

白露八月節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秋天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有露水,秋高氣爽。秋天雲層少了,空氣乾淨潔淨,晴天為主,所以天顯得高。

白露

●《白露》(唐·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秋高氣爽也是賞景的最佳黃金時間 :

那早上的白露成了一團團的,馬蹄過後都看不清蹄印。園子裡面看上去石頭和樹好像連在一起的,小船渡入江溪。魚兒在水面上歡悅,給馬兒一鞭驚得鳥兒飛起。才知道秋天的風景如此之美,清幽的小路實在是安逸。

月明之夜的露水點點,清冷也非常美,正如唐·雍陶的《秋露》所寫: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竹動時驚鳥,莎寒暗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月明星稀,我曾經在田間秋收後種麥子在機井看抽水機度過多個露水之夜。

也曾經經歷勞作晚間身上因為露水而潮溼的身上。也曾在早上勞作時鞋子被草間的露水打溼過。

但是那樣的夜晚雖然很辛苦,但是也很美。月明星稀,四周蟋蟀聲聲入耳。

詩人是休閒的閒坐院中,但是卻能引發我的感同身受。

白露夜晚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白居易在白露這種清冷的夜晚,觸情生情:思親思友寫下《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裡何時來,煙波白浩浩。白露來,荷衰,同樣的風景在即使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下也有不同的感受。

正是春風得意時,何景均是美。困頓時,再美的景也是傷人。

白露秋風夜,天氣逐漸轉涼的風景。

初秋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莖葉或花瓣上,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得名「白露」

白居易在此詩就有受挫之音:當白露到來,秋風蕭瑟,荷花凋殘,楓葉染紅,蘆草枯黃,到處一片蕭瑟景象,詩人觸景傷情,懷念身居異地的親人。

白露荷衰

李白借白露寫《玉階怨 》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溼羅襪;

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帘子望著玲瓏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後,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

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亦無言。

也許西晉時期的詩人左思是在《雜詩》借白露來寫中年危機吧?

白露起,卻為霜,也許是感覺如自己的人生。

秋天蕭蕭,月明星稀,但是心中卻是感覺自己不如少年的壯懷了。

恰如如今所謂:中年危機吧?

但那又如何?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秋風是多麼的凜冽,白露凝結成了晨霜。原本柔軟的枝條一天天變硬,綠葉也一天天變黃。明月從雲邊露出,灑下皎潔的月光。徹夜難眠開門來到前院,直到晨飛的大雁嗷嗷叫喚。崇高的志向侷促於四海,無奈孤獨的守在屋內。少壯盛年不能常駐永在,時常因為年歲已老而傷悲。

白露

相關焦點

  • 白露:白露溼花,秋日靜好
    白露飲食習俗飲白露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常搓搓耳朵補養腎氣,也是很好的養生方法。耳為腎之竅,傳統中醫認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有絡於耳」,因此,平時堅持搓耳、捏耳,就可強健身體。每日早、晚各1次,搓後頓有神志。
  •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給孩子說說節氣系列之白露
    白露,正是吃松江鱸魚的好時節,有很多詩人寫了此時品嘗或者捕撈鱸魚的情景,如範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如李白「此行不愛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如辛棄疾「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等等等等。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什麼意思(全文翻譯)唯美白露帶字圖片說說配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大概很多人心中都還記得這句話。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天文年曆上是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今年的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我們將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
  • 「詩詞鑑賞」十五首白露詩詞,清風白露,願你百歲無憂!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時節已至,秋意漸濃,秋高氣爽,玉露生涼。《禮記·月令》記載:「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白露至,天氣已轉涼,天涼,莫忘加衣。人生,何不詩酒趁年華!十五首白露詩詞,讓你在詩詞中遇見美麗的白露時節,願一切美好都駐足此時!清風白露,願你百歲無憂!白露唐-杜甫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 宋孝武帝劉駿《初秋詩》賞析: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
    宋孝武帝劉駿《初秋詩》賞析: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文:枯木《初秋詩》【南北朝孔穎達疏:「於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夏曆五月的黃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黃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到了秋天,火星降下,因而稱之為火息。首句大意為:夏天過去,不再炎熱,暑氣逐漸消退;大火星降下,西風開始吹來,天氣變涼。「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傾」:傾向,這裡指逐漸改變的意思。
  •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僅兩句,便秋光滿目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詩經》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如明代鍾惺《詩經評點》說這首詩「異人異境,使人慾仙」。
  • 【二十四節氣】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水土溼氣凝而為露, 秋屬金,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 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開始有露水。
  • 夜讀|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白露·詩詞|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雜詩魏晉·左思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 【高要立仁】白露: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
  • 白露時節,給孩子做一罐清肺止咳化痰膏,好喝解秋燥.
    《蒹葭·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白露: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今天18時38分,將迎來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陽氣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後五日「玄鳥歸」,玄鳥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鳥,南飛帶來生機,玄鳥空巢語,飛花入戶香,燕暱呼喚燕好,燕舞鶯啼,生機勃勃。如今北飛為歸,紅花半落燕歸去,秋風蕭瑟,要白露滿山葉飛墜了。
  • 巴蜀之地 | 秋水翁:時令之趣——白露
    年年秋時,總愛去故鄉的小河邊垂釣,不是因為有魚,而是享受那山野的秋意——沿田野小徑,輕踏草叢,露沾褲角,晨光中,一襲白花,迎風飄搖,便會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詩經》裡描寫秋的詩句甚多,惟有此句,長留於心,久感於懷。白露為二十節氣第十五個節氣,古人以鬥柄向西,處癸位,太陽達黃經165度交白露。於是翻看今之黃曆:「庚子年,乙酉月,癸丑日,白露。」
  • 白露:暑退涼風起 閒飲白露茶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氣,在公曆9月7—9日交節。此時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白露前後,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
  • 今日白露 | 玉露生涼
    在古人看來白露的物候有三一候鴻雁來鴻為大,雁為小白露時節鴻雁開始列隊「白露」前後採的茶經過了春日的滋養耐過了夏日的酷暑褪去了春茶的苦和夏茶的澀更加甘醇濃厚、清香馥鬱乃是茶中之上品鰻魚福州人有食龍眼的習俗龍眼果肉鮮甜、剔透光看樣貌就暗合白露之「白」「白露」時節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極好
  • 白露到 秋季養生很重要
    白露——萬物成熟收穫,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期。白露是秋季最關鍵的轉折點,上順夏季之土,下應秋季之金。養 肺白露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口咽幹苦、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緣故。秋季對應的是肺,因此白露時節要注意滋陰養肺。
  • 【白露】躬耕田園
    一般在白露節氣前後,今年因閏四月而延遲到10月1日。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白露茶味道濃鬱、醇厚●釀白露米酒:白露時節,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江蘇、浙江、湖南等地有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酒之俗,用以自飲、待客,稱「白露米酒」
  • 白露溫差見露珠,秋燥來飲白露茶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白露為每年陽曆9月7日、8日前後,此時太陽黃經165度,天氣轉涼。《孝經緯》曰:"處暑後十五日,鬥指庚,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唐代顏粲詩《白露為霜》有"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兩句,將白露後秋色漸濃的景致如水墨神韻般渲染而開。
  • 露白風清,素潔靜美——白露
    白露文/徐彩娥那一夜,誰不小心翻動了《詩經》。水一方的女子,回眸淺笑,渺遠清寂的笑容,月光般飛揚,驚擾了蒹葭的幽夢。蒼蒼蒹葭,款款搖風,「白露「,《詩經》裡最清白的兩個字,從它們蒼青的葉片上緩緩滴落下來,成為紅塵裡一個素潔澄明的節氣——白露。
  • 【白露料理】{百合蘆筍燴蝦仁}吃出秋冬好膚質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最近的清晨與夜裡已帶有些許涼意,天氣不再熱到快逼死人了──是的,眼下我們來到秋天裡」白露」這個節氣(往往落在九月七日、八日、九日這幾天)囉!白露是九月份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露」指的是由於氣溫降低,夜裡水氣落下,在地表附近凝結成水珠,所以我們才會常聽到」夜深露重」這樣的說法。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今日白露你知道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今日白露你知道嗎?時間:2019-09-08 11: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今日白露你知道嗎? 二十四節氣名稱中,以白露最有詩意。 很多人看到這兩個字, 就想起了《詩經》中那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