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雄心壯志,後來為何「蔫」了,是什麼斷送了他北徵的念頭?

2020-12-22 騰訊網

如果要說東吳栽跟頭最多的應該幾次合肥之戰,東吳孫權五次討伐合肥,都以失敗而告終,從戰略地勢方位講,選擇合肥前可攻入曹魏青州之地,後可退回長江防線,相互依託東吳水軍強盛,自曹魏赤壁之戰大敗把收容的劉表水軍丟失以後,曹魏基本水軍力量對比很微弱。同時曹魏滅二袁時,氣勢壓迫遼東公孫康投降,但其是為保存實力,並不是徹底的心服歸降。

而東吳水軍強大,攻擊合肥打向北方,是可以貼著佔領東邊靠海領域,這既能發揮東吳水軍之利,又可依託海邊沿線發展向中原圍攻,還可以掠奪到遼東地區,當時遼東地區是曹魏最不安穩的地區。東吳孫權曾經想收買遼東地區的掌權家族公孫康氏族,只是沒有收買成,後來公孫度反曹魏被司馬懿斬盡殺絕,才把遼東地區徹底平定下來。再有,青州之地是曹操收降黃巾軍三十萬發祥之地,如果沿海地區被東吳佔領,曹魏就徹底陷進蜀吳包圍之中,而北側已經無路可退。

第一次是208年,赤壁之戰之後孫權想趁勝利之威推進拿下合肥地區。結果後撤快速的曹操一邊北撤,一邊部屬曹仁等固守襄陽樊城沿線,周瑜進攻曹仁失敗而回,且自己受飛箭傷而後不久亡故。而曹操還派張喜帶騎兵救援合肥,周瑜的失敗加上對方的援兵讓孫權不得不半途主動撤軍。

第二次是215年,孫權又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此時蜀國拿下西蜀正準備後期和曹魏爭奪漢中之地,孫權覺得是個好機會,卻遇到文武雙全的張遼帶著李典樂進,自己還差點被張遼抓住,而且是被張遼以少打多強悍戰勝的。張遼此戰把江東打怕了,其威名威震江東,此後張遼活著,江東再沒敢攻打江東。

第三次是233年,孫權虛實結合麻痺魏軍,被曹魏滿寵識破,遂派兵伏擊了孫權部隊,孫權一看對方有準備不得不回軍。曹魏為防備東吳利用水軍優勢拿下合肥,還另外修建了距離水域遠點的合肥新城,兩城互為犄角之勢,守力更強了。

第四次是234年,孫權船隊沿江河而下,卻發現新合肥城離江河水域太遠,加上前幾次失敗心有餘悸,在船上猶豫了二十多天,最後覺得不能白來,派兵上岸又中了滿寵的埋伏損失幾百人。河中船隻也被滿寵派勇士火攻,還射死孫權之弟孫泰,孫權一看撒丫子就回撤了。

第五次是253年是諸葛恪親率二十萬大軍北徵,新合肥城在魏將張特堅守下一個多月,要看城要被破,張特用了假裝投降緩兵之計,讓諸葛恪不要進攻,結果諸葛恪上當。張特趁夜修復城牆豁口,讓吳軍難以攻克。天氣炎熱讓東吳士兵疲憊不堪,傷病流行。司馬孚又率二十萬援兵趕來,諸葛恪就只能回軍,回軍途中被曹魏軍襲擊,諸葛恪懼怕而遁逃,軍隊損失嚴重。

總結:東吳孫權早就被他哥孫策斷定過,說爭奪天下疆域孫策強過孫權,孫權守家保土內部管理勝過孫策。因此孫權進攻曹魏奪取天下意願並不是很強烈,雖然進軍北徵有所試探,但遇阻就打退堂鼓。特別是張遼那次率領八百精銳勇闖孫權十萬大軍營壘,差點捉到孫權,把孫權心裡徹底打怕了。

東吳的戰略意圖是很明顯的,藉助水軍優勢拿下沿海領域,然後再圖謀進攻內陸。但襄樊沿線被曹魏看守很嚴,關羽都折戟於此,東吳也多次失敗襄樊之地;所以想劍走偏鋒攻擊距離水域海邊近的地區,首要之地就是合肥。結果五次合肥戰役通通失敗,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徹底斬斷了東吳北徵搶奪天下的念頭。所以讓東吳折戟沉沙最多的就是合肥新舊城地區。

相關焦點

  • 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稱帝,孫權為何晚到229年稱帝
    ,因為沒有法統性,孫權算起來,只是漢朝的地方官,雖然他佔據了大片的土地,割據荊州、揚州和交州,但仍然只是割據地方官,稱帝是需要時間和理由的,孫權沒有。 這一切還得從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開始說起,起初關羽在襄樊戰場節節勝利,擒于禁,斬龐德,圍曹仁,威震華夏,一時風光無限,從孫權的角度來看,他是不願意看到的,況且孫權自從魯肅去世之後,就改變了與劉備結盟的政策,而是與曹魏暗中勾結,在公元217年的時候,孫權就已經派出使者向曹魏稱臣,並且政治聯姻。
  • 孫權稱帝後只追封孫堅為皇帝,卻無視孫策,他為何如此忘恩負義?
    開宗明義:孫權不追封孫策為皇帝是對的!很多人認為,孫權的江山從哥哥孫策手上繼承而來,當上皇帝後卻不給哥哥加帝號,太忘恩負義。這是典型不了解古代禮法的觀點,孫權這麼做是對古代禮法的嚴格執行。首先我們要理解,古代開國之君為何要追封先祖。
  • 孫權為什麼被叫做「孫十萬」?因為他真的很能白給
    歷史不過如此,今天來告訴你孫權為什麼又叫孫十萬公元215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試圖拿下合肥,而此時守合肥的有張遼、李典、樂進,實力非常懸殊,因為當時曹操在赤壁剛敗不久,留在合肥的士兵不多。張遼喊話讓孫權下來決戰,孫權不敢動,看見張遼率軍很少,便令軍士將張遼軍團團圍住。張遼突擊衝出,包圍被打開缺口,張遼麾下的數十人得以逃出,其餘軍士呼喚道:「將軍棄我乎!」張遼因此再度衝進包圍網,再次突圍救出其他人。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住張遼。
  • 正史記載江表十二虎臣武功遠超五子良將,孫權為何要向曹魏稱臣?
    為將軍(孫權是大漢朝廷冊封的討虜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在魯肅的攛掇下有了篡漢之心,但他有篡漢的能力嗎?
  • 北大拒收659分高考狀元,父親「隻手遮天」斷送前程,後來怎樣?
    在同學和老師眼裡,何川洋就是清華北大的學生,按照他平時成績來看,完全沒有問題。但是他的父母還是覺得不保險,認為有了加分之後,兒子上清北會更穩。對於這件事何川洋並沒有什麼發言權,他只能聽任父母的安排,畢竟父母口中聲稱都是為了他好。就這樣在父親的一番運作下,何川洋成為土家族。在當時這個加分政策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有能力的人都會進行暗箱操作。
  • 孫權提親時,關羽怒道:虎女焉能嫁犬子,可是後來虎女嫁給了誰?
    孫權提親時,關羽怒道:虎女焉能嫁犬子,可是後來虎女嫁給了誰? 當年劉備在佔領益州之後孟,就把荊州的大小事務是全數交給了關羽打理,天下十三州,劉備手裡也才是只有荊益二州,這是把自己的一半天下交給了關羽啊,這份榮譽是更讓關羽的頭昂的更高的了。
  • 為何三國霸主是曹操?光從氣度上看,曹操就遠勝劉備、孫權!
    可以說,劉備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有一次被呂布戰敗後,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謀士主張殺掉劉備,荀彧曾向曹操建議說,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為患。曹操不答,荀彧出,郭嘉入,曹操說:「荀彧勸我殺玄德,當如何?」郭嘉說:「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
  • 從戰略戰術地理位置的角度,全面分析孫權北伐無功而返的原因
    但實際上,第一次北伐的發起人卻是孫權,而在三十年的時間內,孫權也親自主導了六次北伐。不過,孫權北伐成績卻乏善可陳,不僅六戰難求一勝並損兵折將,而且始終無法逾越曹魏的防線。那麼,孫權為什麼要屢敗屢戰呢?他北伐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拔開重重迷霧,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孫權北伐。
  • 三國時期,江東孫權為何製造兩宮案,用意何在?
    孫氏在江東並不是大族,其在江東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孫權前期主要依靠張昭、周瑜這一文一武的鼎立輔佐。孫權在任用本土士族的同時,大量招募了流亡的北人和本地寒門來平衡士族勢力。當時的魏蜀吳三國,魏國的政治局面最為穩定,曹操是本土派,又得到了北方士族的支持,汝潁士族大都支持曹魏。劉備入蜀後,自己帶了大量的荊州派人馬,取代的劉璋本身也是外來戶,劉璋手下的東州派人馬也歸屬了劉備。
  • 《孫權勸學》的意思 《孫權勸學》的意思是什麼
    《孫權勸學》的譯文: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作為理由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要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獲益頗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 孫權的後宮太精彩,他一生見一個愛一個,且多數女人不得善終
    另外,北齊蘭陵王,也做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他會跳舞。酒席上,蘭陵王要請誰喝,這木匠就給誰倒。但在這些有趣的古代人當中,還是孫權的趙夫人鬼點子多。趙夫人擅長畫畫,圖畫構思精巧絕倫。她能用彩絲織出雲龍虯鳳的花紋,大的能超過一尺,小的只有一寸。那時,孫權常在宮中感慨魏國未平,蜀國未平,他想找一位擅長畫畫的人,將山川地形畫出來,供其徵戰。
  • 《三國志》記載隱形人王表,孫權病重群臣向他祈福,他卻逃之夭夭
    比如在東漢末年,在關中地區有一個起義軍首領叫做駱曜,他就會一種叫做"緬匿法"的術法,這個術法也是他拉攏徒眾的手段;在《神仙傳》中有一個叫做介象的人,不僅精通隱形的術法,還教會了孫權。
  • 孫權是條好漢,就讓他為我看大門吧:孫權死後1100年,為朱元璋看守墓門
    三國雄主孫權,子仲謀,曹操十分欣賞他,曾看著他在陣前臨危不亂,大讚「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之子乃豚犬耳!」曹操有20多個兒子,唯獨欣賞孫權,說生兒子就得像孫權這樣的,劉表的兒子簡直豬狗不如!孫權長得綠色的眼睛,紫色的鬍子,和古代波斯人差不多,讓老爹孫堅嚴重懷疑人生,老爹孫堅和大哥孫策死後,孫權掌權東吳,公元229年,吳王孫權正式稱帝,是為吳大帝,早期的孫權英明神武,
  • 劉備一生錯失6位人才,5位投靠曹操,1位投靠孫權
    最終只有劉備,曹操和孫權三人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曹操勢力最強盛,而劉備卻是三人中起家最晚的。他雖然是漢室之後,但是天下的人似乎都不認這個名號。不過好在劉備有貴人幫助,最終建立了蜀國。劉備是個愛才之人,他手下很多人才都是其發現的。不過即使如此劉備依舊錯失了六位人才,而六位人才中5位投靠了曹操,1位投靠了孫權。 牽招
  • 因為愛折騰,牛群丟了馮鞏,斷送前景與婚姻,換來的現狀太可悲
    想當年,他跟馮鞏兩人的搭檔,那可算是春晚的一個扛把子節目,不知道有多少觀眾都守在電視機面前眼巴巴等著這對搭檔的精彩表演呢!可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牛群跟馮鞏分道揚鑣了?為何大家只記得馮鞏,卻把牛群這個搭檔給忘記了呢?說到底,還是要怪牛群太愛折騰了,本來好好的事業前景,楞是因為牛群的執著給白白斷送了。
  •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你可能想不到
    所以,他對有大將之才的孫策很看重,毫不猶豫地將孫堅的部眾還給了他。畢竟孫策還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所以孫堅遺眾對孫策並不完全服從。不久,孫策營中出現了騎士犯罪逃亡的現象。孫策怕其他兵卒效仿,當即派人進入袁術營中將逃兵殺死,然後再到袁術那裡表示謝罪。袁術未處理孫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
  •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獨活了30年,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
    我們都知道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人都是沒有能夠一統天下的。曹操、劉備去世得早,但孫權活的時間是最長的,那麼為何他沒有能夠一統天下呢?而孫權的家族勢力又在東吳根深蒂固,便極為容易形成一種保守思想且不圖上進的思想。 這一點從孫權多次發表過自己保守的觀點來看就可得知一二了。而他手下的大臣們也是大多都持保守的政治觀點,臣子是不贊成戰爭的,甚至因為自信自己國家的戰船非常厲害,變得更加的保守了。 其次,孫權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對於稱帝和一統天下並沒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 孫權10萬人沒打過張遼800人,而能坐擁東吳幾十年,這是為什麼?
    駱駝最近寫的都是三國時的那點事兒,在看評論區時,發現很多人都拿孫權說事,而且還把他的外號「孫十萬」反覆提及,因此駱駝今天就打算聊聊他,他當年帶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卻被張遼帶800人給打崩了,這樣的人,他怎麼就能坐擁江東五十餘年呢?
  • 張飛被2個部下暗殺,並獻首級給孫權,孫權看後為何怒將二人斬首
    事情還得從關羽的死說起,關羽死後,張飛憤懣異常,一心想為兄長報仇,做夢都想攻破東吳,殺了呂蒙,為此他督促手下的人範疆,張達五天之內打造3萬套白旗白甲,範疆,張達向張飛陳述事實說:「三天之內是完成不了這項艱巨任務的」。
  • 三國唯一讓日本臣服的皇帝,面對孫權諸葛亮,他2句話道破天機
    豫薦你|文【全文1529字,圖片6張】三國唯一讓日本臣服的皇帝,面對孫權諸葛亮,他2句話道破天機曹叡,他從出生就註定不凡。正是他的存在,讓諸葛亮多次北伐無果而終,孫權拿他沒脾氣,司馬懿見了他瑟瑟發抖,他死後才敢奪權;遠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人,也來魏國上貢,向他臣服。面對孫權圍攻,他說了一句話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即帝位。新帝即位,政局未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