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秦始皇都頭疼不已的匈奴,如今是哪個民族,後代在何方?

2020-12-26 網易

2020-12-23 08:11:39 來源: 寶寶的小酒窩

舉報

  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如果要說文治武功雄韜偉略的英雄人物,秦始皇肯定是當之無愧的,除開晚年的荒誕行徑之外,他的一生也算是足夠完滿。然而如此強大的秦始皇也會遇到頭疼的問題,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疆域問題,安邦定國是一個皇帝願望,但是國與國之間的矛盾摩擦也是少不了的。

  

  曾經最讓秦始皇頭疼的就是「匈奴」,但如今我們卻很少聽到或者看到這個民族的存在,如今他們到底是什麼民族?後代又在哪兒呢?

  匈奴最早期是來自於蒙古地區的遊牧民族,曾經一度因為他們的擅長騎射而讓歷朝歷代的皇帝感到害怕,最早期和匈奴之間有壓倒性勝利的人就是秦始皇。

  

  在北方的匈奴不斷的侵擾秦朝的疆域,秦始皇為了安全考慮派出了蒙恬大將北擊匈奴,守護了疆域長達十多年,這也讓很多人對蒙恬大將軍有了更大的崇拜。這個不斷給秦朝帶來麻煩的民族,在蒙恬軍隊的追擊下,四散逃開元氣大傷,最後不得不尋求別的生機。

  

  這個遊牧民族的生命力非常頑強,雖然已經不能給秦朝構成太大的威脅,可是強烈的求生欲讓他們選擇向秦朝俯首稱臣。正是他們的這種選擇,最後部分匈奴人開始改頭換面融入到了漢人的生活中,並且也開始學習漢人的文化,同時也和當地的漢人結合有了同化的傾向。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會和漢人結合,有一部分的匈奴人他們選擇向著西邊出發,最後來到了歐洲大陸,形成了一股新興的力量,後來他們在歐洲安定下來。根據後人的猜測,匈牙利人極有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後代,其他的人大部分已經被漢化或者與其他的種族結合,具體是哪個已經沒有辦法考證了。

  

  曾經的匈奴如此的強悍,但是如今卻連他們的一點痕跡都找不到了,這裡面的原因也讓我們不由的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這樣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最後走向了沒落,甚至消失在了歷史畫冊中?

  遊牧民族存在的基礎最重要的就是水草豐美,且要隨著環境不斷遷移,因此他們對於地方的依賴性並沒有那麼強。但是華夏人常年喜歡定居,一個國家建立之初就是要先找到一個都城,可見選址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種確定穩定的大後方使得華夏民族更具優勢,遊牧民族雖然擅長騎射,可是一旦打起仗來,他們的糧草就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匈奴人難免會在持久戰中失去獲勝的機會。

  

  在匈奴人的內部,大多數都是以部落為單位的,這也是遊牧民族最大的弊端,由於部落的內部存在權力分割和彼此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內部矛盾激化以後,也給了漢人更多的機會去打敗他們。有時候遊牧民族內部的婚喪嫁娶都有可能會引發部落之間的大戰,有這些制度的存在和本身的問題使得匈奴人處在內部分裂的不利局勢之中。

  對手是檢驗自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在秦始皇時期,蒙恬將軍的指揮和戰鬥力都是有目共睹的,雖然遊牧民族有天然的騎射優勢,可是卻抵不過秦始皇軍隊的作戰經驗豐富和武器的先進,最終的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兩方一旦開戰最終吃虧的還是匈奴人自己,而且還是在匈奴人的挑釁之下,滅了匈奴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一個民族的強大和存在都有其根源,遊牧民族也並非完全無法生存,蒙古地區的遊牧民族雖然如今已經穩定的存活下來,可是這中途經歷的變化和融合也是不容忽視的。匈奴人從歷史上被抹去有內部問題也有外部社會發展的需要,畢竟優勝劣汰是萬物法則,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經驗和教訓,讓後世警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封建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如今成了哪個民族?你一定想不到
    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以來就是各朝各代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從最早的周朝開始,就有犬戎破了西周的首都鎬京,周王朝被迫遷都。到了戰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正式形成,這也是最早的匈奴。秦國時候,為了抵禦匈奴。
  • 古代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他們現在大都居住在什麼地方?
    在秦始皇時期,蒙恬北築長城抵禦匈奴,在漢朝,通過與親,使匈奴的困境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匈奴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被擊敗。然而,後世王朝仍然不時地受到匈奴的侵擾。同時歷朝歷代對匈奴之患都採取了一定的對策,但是,就在後世王朝的打壓下,曾經一度猖狂的匈奴也發生了變化,它們逐漸消失在中國歷史中,如今,只剩下有關匈奴的傳說。
  • 令古人頭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個民族?
    匈奴並不是指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對整個中原以北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遊牧民族的統稱。匈奴後人的去向,大概分為四個方向:第一個朝西方遷移,並在歐洲開枝散葉,融入到歐洲各民族中;第二個遷徙進入中原,融入漢族當中;第三個在河西走廊,與羌族和羯族之類的少數民族融合;第四個融入鮮卑族,在鮮卑族漢化過程中,併入漢族。簡而言之,今天的很多漢人,都有匈奴人的血統。
  • 「匈奴未破,何以家為」:「匈奴」究竟是什麼民族,如今在哪裡?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漢朝霍去病將軍的豪言:「匈奴未破,何以家為?」 作為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傳奇民族的匈奴,一度統治著現在中國的大規模疆域。
  • 力壓大漢幾十年,讓古代王朝頭疼的匈奴,如今是什麼民族?
    匈奴這個民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們能徵善戰,在漢朝發展至巔峰後,力壓大漢幾十年。比如,在漢文帝的時候,為了來個下馬威,冒頓單于派軍破關直逼長安,燒殺搶掠一個多月後揚長而去。事後還給漢文帝寫了封信,把漢文帝給氣得不輕,差點就想出兵北伐。可想了想,覺得可能打不過,就認了下來。
  • 匈奴是否還有後裔?專家:只要是這五姓之一,或許就是匈奴後代
    在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一直受到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侵擾,其中最令中原王朝頭疼的就是匈奴。關於匈奴一族的起源,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趙武靈王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由此可見,趙武靈王雖然效法匈奴「胡服騎射」,但是仍然對匈奴充滿戒心,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的侵擾。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於公元前215年派遣大將蒙恬將匈奴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為了防止匈奴的反撲,秦始皇又命令蒙恬監督修建萬裡長城和秦直道。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中國北方霸主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的分裂,通婚,遷移,雜居,已經融合到世界的各個民族當中。目前在中國,真沒有哪個民族算是匈奴的後代。有人說蒙古,有人說滿族,其實都不是,蒙古的祖先是東胡,居住在大興安嶺附近,是和匈奴同時代的一支部落,滿族的祖先是肅慎,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一代。
  • 古代讓人頭痛的「匈奴」,是如今的哪個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現在55個少數民族當中並沒有匈奴族的存在,這個曾經叱吒中國幾百年,一度讓中原王朝很頭痛的「匈奴」民族,是屬於現在55個少數民族中的哪一個?我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 秦始皇為什麼要攻佔百越,而不是徵服匈奴呢?
    在秦始皇眾多的迷惑行為中,攻打百越絕對是名列前茅的事情之一。我們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百越等地與中原諸侯國之間的交流聯繫是相當少的,而且楚國橫亙在中原與百越諸地中間,更是幾乎隔絕了僅有這些的交流。前面說了,百越諸部與中原本身交流就少,而且同時期的北方邊境正遭受匈奴襲擾,秦始皇為何還要先打百越呢?要知道秦國與北方蠻族的聯繫可是非常久遠的,秦國崛起於西戎,後來秦穆公在數代秦國先祖的基礎上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 令古人頭疼的匈奴人,到今天是哪個民族?哪個國家有匈奴後裔?
    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在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了。匈奴人大約出現在公元前三世紀,屬於蒙古種族的一支。匈奴在發展過程中,與其他民族混雜生活。匈奴這個國家滅亡後,同化於其他民族,歷時久遠,其民族特徵也逐漸消失,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出一個典型的匈奴人。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有何關係?他們是同一民族,不同稱呼嗎?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有何關係?他們是同一民族,不同稱呼嗎?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歷朝歷代當中,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如秦漢時期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宋朝的契丹等等,那麼這些遊牧民族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匈奴」,是中國古代歷史繞不過去的話題,它伴隨著中國原始文明而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可深遠的影響,關於它的典故遺蹟隨處都是,如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而建,再如蒙恬、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還有著名的的「昭君出塞」都與匈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奇怪的是,匈奴自南北朝之後,就再無聲息,這個民族真的從歷史上消失了嗎?
  • 困擾兩漢的匈奴是個怎樣的民族?今天匈奴人在哪?還有這個民族嗎
    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早已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但是匈奴人其實並未消失,你或者你身邊的人,都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後裔。 從此,匈奴人的後裔,從中亞一直綿延至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希臘、義大利、法國。史學界認為,匈牙利馬扎爾人就是匈奴人的後裔,此外保加利亞沙皇和查理曼大帝,都是匈奴後裔。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匈奴的故地應該是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一帶,後來匈奴向東西擴張,逐漸成為草原的強者。戰國時期,匈奴的活動範圍已經很廣,秦國、趙國、燕國的北部都是他們襲擾的目標,因此這三國為了防備匈奴人而修建了長城,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出蒙恬率領大軍,奪取匈奴的人河套平原,而修築了長城,還留下了防備匈奴的常備軍。
  • 被中國打跑的匈奴人,最後都去了哪裡?歐洲有個民族跟他們很相似
    ——《匈奴歌》 說起匈奴,相信大家對它並不陌生。 這是一個隨牧而居的民族,一共經歷了十八任單于,直到公元前36年,才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每當季節更替、水源地發生改變時,匈奴人便遷徙到適宜居住的地方以維持生活。
  • 秦始皇卻匈奴700裡,源於「亡秦者胡」預言?嬴政:我信你個鬼!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明確帝國接下去的發展方向,於是召集手底下那幫文臣武將,討論放眼目之所及的天下,究竟還有什麼潛在的危機,會威脅秦帝國千世萬世的統治。 此時有個盧生,提出了「亡秦者,胡也」的預言! 這個盧生是誰?他指的那個亡秦的「胡」,又是哪個?
  • 這8個姓氏中或有匈奴人的後代:姓劉、喬、萬、於、金、董、卜等
    指任何情況下都不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形容為人處事光明磊落。這光明磊落的為人處事風格中,也明明地記述著我們對於祖先的記憶,即我們的生命從哪裡來。因此,姓氏成了我們在人群裡的標籤,我們的代號,也是我們來路之上的標誌。除非在被連坐誅滅之時,被要求改姓,或者在逃亡中隱姓埋名。匈奴,一個值得我們懷念的古代民族,按《史記》的說法,他們和我們一樣屬於華夏的子孫。
  • 古代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哪裡去了?
    目前,我國56個民族,可為什麼沒有匈奴族、鮮卑族、突厥族、契丹族、女真族等歷史上著名民族呢? 匈奴族是我國歷史上與中原民族在「和」「戰」關係方面呈現較早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曾遊牧與蒙古高原一帶,戰國時趨於強大。秦始皇時曾派蒙恬北擊過匈奴,築長城。
  • 秦始皇有後代延續嗎?專家:倘若你姓這四個姓,可能是他的後代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在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後,統一了華夏民族,建立了中央集權。他是個褒貶參半的人物。雖然他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實行三公九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 匈奴最早是出現在哪個朝代?後面又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今天來說一說中國的一個外族一一匈奴的歷史。在大多數人都印象中,匈奴大概是這樣的:在北方,騎馬很厲害,像小強一樣,怎麼打都打不死。其實,中國歷代都有很多外族,只要有學過住中國歷史,一開頭就會聽到匈奴這個詞。那匈奴是從哪裡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