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負增長僅一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次轉正!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0.2%,服務價格同比上漲0.3%。
2008年以來全國CPI和食品類CPI同比變化趨勢,製作:張煜,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去年11月份,全國CPI經歷了11年來的首次同比負增長。當時,市場分析人士對CPI的負增長數據均持樂觀態度,認為這是由2019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食品價格下跌引發的短期現象。特別在影響食品價格下跌的因素中,包括豬肉、雞肉在內的肉類價格降幅均有所擴大。
市場人士的樂觀判斷在今天公布的數據中得到印證。去年1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由上月的下降2.0%轉為上漲1.2%,影響CPI上漲約0.26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6.5%,漲幅擴大2.9個百分點;牛肉和羊肉價格均上漲4.6%,漲幅也有所擴大;豬肉價格下降1.3%,降幅收窄11.2個百分點;雞蛋、雞肉和鴨肉價格分別下降11.9%、13.5%和9.2%,降幅也均有收窄。
11年前,CPI同比負增長曾持續9個月後才獲得轉正。為何此輪由負轉正周期如此短暫?
根據我國CPI的構成情況,主要與食品價格同比轉正非常迅速有關,特別是豬肉價格在短暫下跌後迅速回升。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14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46.81元,比上周五上升1.2%,繼續保持上升態勢。
不過,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認為,從今年春節後開始,豬周期會進入新一輪的下行階段,但節奏會非常緩慢,不用過於擔心迅速拉低CPI漲幅。
食品價格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引人關注。但若從更宏觀角度看,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後的核心CPI走勢,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更為顯著。去年12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3%;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9%。
核心CPI的走勢平穩還意味著總需求的平穩。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因此從全年看,2020年,全國CPI同比上漲2.5%,意味著既實現了去年全年物價調控的目標,又為今年的擴大內需打好了基礎。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