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行業一周新鮮事:看各大品牌紛紛布局益生菌、植物基乳製品市場!

2021-02-19 乳品行業聚焦

☞ Myprotein推出「全球首款」純植物蛋白奶昔

☞ Biotiful Dairy在英國推出含益生菌的Kefir奶酪

達能(Danone)旗下的植物飲料品牌Silk已在美國市場擴大了其植物酸奶的範圍,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植物杏仁混合酸奶。

新系列產品由四種純素食組合搭配而成,將杏仁奶基與「獨特的口味」組合,是一個全新的植物基零食的選擇。

同時,每個產品均包含5-6g植物蛋白,不含乳製品、大豆、麩質人工香料和高果糖玉米糖漿,並且經過非轉基因項目驗證。

椰子巧克力口味結合了椰子味的植物酸奶、杏仁片、烤椰子和黑巧克力。

蘋果肉桂和巧克力香蕉口味都含有植物香草酸奶,除此之外,第一種還包含幹蘋果片和肉桂麥片,而後者將酸奶與香蕉、麥片、楓杏仁片和黑巧克力混合。

而最後一種混合漿果口味,除了豐富的漿果外,還含有大量的奇亞籽和麥片,是絕佳的混合漿果植物酸奶。

Silk的品牌經理Joshua Cook表示:「 Silk致力於通過擴大我們的無乳酸奶產品範圍,為消費者提供多種植物基零食的選擇。」

「Silk植物杏仁混合酸奶是家庭飲食的另一種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美味的前提下,輕鬆地將消費者的日常飲食轉換為更健康的植物性食品。」

最近, Silk品牌還推出了兩款新的拿鐵咖啡以進入即飲咖啡類別,一款是不含乳製品的半成品咖啡,另一款是不含乳製品的植物奶油。 

英國運動營養品牌Myprotein已經在美國市場推出了一款明確標明是植物蛋白的奶昔,希望通過該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純素食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這款植物蛋白奶昔呈粉末狀,可攜式包裝,有兩種口味:椰子芒果和姜梨口味。

據報導,該產品含有植物性飲食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營養,例如維生素B12和每份含10克的蛋白質。

Myprotein還聲稱,這款植物蛋白奶昔產品不含脂肪和糖,而其中的甜味,是添加了從甜菊和水果中提取的「天然」糖。

Myprotein產品開發負責人Gareth Gray在評論發布會時說:「消費者現在對植物蛋白的需求日益增長,與傳統的牛奶蛋白相比,植物蛋白被認為更清爽。」

「這種純植物的奶昔不僅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口味清爽,可以為任何運動提供能量。我們也將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開發其他即飲產品。」

自2月份以來,Myprotein已在英國市場上市了這種純植物蛋白奶昔產品,該品牌也在不斷擴大其他產品組合。去年年底,該公司在其高蛋白零食產品中增加了花生醬杯。

Biotiful Dairy在英國推出含益生菌的Kefir奶酪

Biotiful Dairy正在推出一系列富含益生菌的Kefir奶酪。據報導,這是在英國市場第一個推出此類產品的品牌。

一直以來,Biotiful Dairy公司以其kefir飲料和零食(如夸克)小吃聞名。它還聲稱其新產品系列將改變傳統軟奶酪的類型,並提供比白乾酪或奶油奶酪更健康的替代品選擇。

這款奶酪是用英國牛奶和含有益生菌的kefir菌培養而成,有三種口味:原味、香草大蒜味、紅辣椒孜然味。

根據Biotiful的說法,其新產品系列不僅蛋白質和鈣含量豐富,而且每30克只含30卡路裡的熱量和極少的脂肪。

隨著新產品的推出,Biotiful Dairy的創始人Natasha Bowes表示:「我們很高興通過開創性的Kefir奶酪將我們在腸道健康領域的專業知識運用出來。推出新品的目的也是給消費者提供另一種方便、美味和健康的午餐選擇,奶酪可以作為蔬菜沙拉的配菜,也可以塗抹在吐司、餅乾和土豆泥中。

「軟奶酪類產品一直迫切需要創新,因此我們推出了這款有益腸道健康的奶酪產品,以吸引那些希望獲得更多營養又熱衷於以方便形式帶來美味的消費者們。」

雀巢旗下的Milo品牌在澳大利亞市場推出了一款純植物基的招牌麥芽飲料粉。

新的植物基麥樂粉的核心成分與原來的麥樂粉相同,包括麥芽,大麥和可可粉,但該公司已用大豆和燕麥代替了奶粉,從而創造了不含乳的新產品。

雀巢聲稱,新產品比傳統的麥樂粉含糖量更低,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提供更多能量。

這款植物性產品的發布,是雀巢擴大其全球植物產品組合的最新嘗試。在此之前,Ninho Forti +於2019年12月在巴西推出了以燕麥和豌豆為基礎的Nesquik GoodNes飲料,並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市場也上市了。

雀巢乳業業務部負責人Trevor Clayton表示:「人們出於對健康的考慮,希望通過更多的植物性選擇來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出色的植物基產品,我們將繼續兌現向消費者提供適合他們的食品的承諾。」

最近,聯合利華(Unilever)擴大了其無乳品牌Magnum的產品組合,推出了一款新的冰淇淋甜品和兩款以其招牌巧克力外殼為特色的桶裝冰淇淋。

據聲稱,這三款新產品完全適用於素食主義者,香草基是由椰子油和豌豆蛋白混合而成,巧克力由來自雨林聯盟認證的農場的可可豆製成。

去年2月,Magnum冰激凌品牌首次發布了無乳冰淇淋甜品系列,隨著新產品的上市,目前其冰激凌系列已經不再只有原來的經典無乳系列和杏仁無乳系列了。

同時, Magnum也擴大了其無乳冰淇淋的類型,即桶裝冰淇淋。該桶於2018年首次推出,並將標誌性的Magnum巧克力冰淇淋設計成「可舀」的形式。

每個桶裝冰淇淋中都含有比利時巧克力殼,裡面包裹著冰淇淋,當消費者咬破其外殼後,就分解成了巧克力碎片和冰淇淋的混合物,味道更佳。

「在Magnum冰淇淋公司,我們一直致力於提供更高層次的服務,」 Ice Cream North America市場總監Leslie Miller說。「焦糖是Magnum最受歡迎的冰淇淋口味,因此,我們將其引入同樣美味又健康的無乳產品中,希望獲得消費者的喜愛。」

現在,三款新產品:Magnum海鹽焦糖口味無乳冰淇淋、開心果蜂蜜冰淇淋桶和杏仁黃油冰淇淋桶在美國零售店有售,建議零售價為$ 4.49- $ 5.99。

今年早些時候,聯合利華還推出了以紅寶石巧克力為原料的全新Magnum冰淇淋,以提供「終極奢華的冰淇淋體驗」。

相關焦點

  • 乳製品行業一周新鮮事:看各品牌紛紛布局益生菌、植物基乳製品!
    > Magnum推出三款無乳新產品1 Silk植物杏仁混合酸奶首次亮相達能(Danone)旗下的植物飲料品牌Silk已在美國市場擴大了其植物酸奶的範圍,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植物杏仁混合酸奶。「Silk植物杏仁混合酸奶是家庭飲食的另一種選擇,可以在不犧牲美味的前提下,輕鬆地將消費者的日常飲食轉換為更健康的植物性食品。」最近, Silk品牌還推出了兩款新的拿鐵咖啡以進入即飲咖啡類別,一款是不含乳製品的半成品咖啡,另一款是不含乳製品的植物奶油。
  • 植物乳製品替代市場火爆|杏仁奶|乳製品|全脂牛奶|克非爾|英敏特
    英敏特公司2019年10月發布的《美國牛奶和非乳製品》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9年,牛奶的銷量下降了22%。由於今年的COVID-19疫情,消費者對牛奶、咖啡奶油和植物基替代品(如杏仁奶和燕麥奶)的需求增長,為163億美元的牛奶類產品的銷售帶來了穩定增長。此外,根據IRI的數據,在截至9月6日的52周內,多家連鎖店和便利店的牛奶銷量增長了7.8%。
  • FoodBev發布2020年國際乳製品行業最新五大趨勢
    達能公司去年5月在德國推出All I WANT新品牌,涵蓋奶酪和開菲爾酸奶兩大品類;產品採用100%天然成分,不含添加糖或甜味劑,低脂肪高蛋白,口感極致柔滑;奶酪系列中普遍加入水果、乾果、椰子、穀物等食材,提升了產品的營養均衡性,風味上也更為醇厚可口。圖片來源:Danone All I Want便捷、健康、美味是各大品牌產品創新的關鍵考慮因素。
  • 植物基益生菌興起,發酵產品市場迎來新變革
    科漢森食品培養物&酶製劑商務發展高級總監Lars Bredmose表示,其公司擁有的一系列發酵植物培養物,可幫助客戶生產出以植物為基礎的健康產品,具有傳統乳製品酸奶的品質,即口味溫和新鮮,質地光滑,產品安全健康。
  • 乳製品行業發展新趨勢,2020最新白皮書
    消費者行為的這種變化,已迫使卡夫亨氏和達能等老牌品牌擴大自己的產品組合,推出無負擔、放縱的實用版產品。 從改變傳統乳製品的包裝形式到減糖奶酪零食棒,方便、快捷、美味是各大品牌在整個乳製品零食行業關注的關鍵因素。
  • 2020年乳製品行業深度報告
    此外,乳製品產品品類多樣,有些產品如基礎白奶具備必需消費品屬性,有些產品如酸奶偏可選消費品屬性,故消費者對部分乳製品品類的價格較為敏感,更易選擇促銷力度大的產品。故當乳企會採用促銷手段獲取短期市場份額,行業競爭激烈。 (3) 乳製品企業戰略:當乳製品企業選擇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時,通常會加大市場費用投放,行業競爭加劇。
  • 百施生物助力日本知名乳企森永乳業益生菌布局中國市場
    (原標題:百施生物助力日本知名乳企森永乳業益生菌布局中國市場) 近年來
  • 簡愛酸奶堅持極致純淨品牌之路,低溫乳製品行業的黑馬
    酸奶行業內競爭激烈,難免會存在劣質產品,想要擁有真正健康好酸奶,推薦簡愛酸奶。當然,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食品本身的安全和品質,正是這樣的趨勢讓很多廠家力求通過品牌差異化來博得求生之路。打著全系列無添加口號的簡愛酸奶就此登上這個大舞臺,成為乳製品行業特別是低溫乳製品行業的黑馬企業。
  • 植物基酸奶迎飲料乳品雙巨頭布局細分市場競爭開啟
    繼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美仁後,伊利也於近日傳出即將上新植物基酸奶的消息。一時間植物基飲品進入細分市場競爭階段,乳品巨頭、飲料巨頭紛紛排兵布局。相關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隨著更多供應商涉足,生產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 植物基酸奶迎飲料乳品雙巨頭布局,細分市場競爭開啟
    繼農夫山泉、三元、養元、維維、甄養、美仁後,伊利也於近日傳出即將上新植物基酸奶的消息。一時間植物基飲品進入細分市場競爭階段,乳品巨頭、飲料巨頭紛紛排兵布局。  相關生產企業告訴新京報記者,各大廠商藉助高端植物基種類的差異化,來試圖建立植物品類標杆,植物酸奶應運而生,目前雖處於起步階段,但業績體量有較大發展空間。
  • 乳製品知識科普:為什麼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代表?
    乳與乳製品是乳酸菌最好的培養基,所以在乳製品生產上應用是最廣泛的。經過乳酸菌發酵所生產的乳製品統稱為「發酵乳製品」。發酵乳製品種類一、發酵乳發酵乳是酸乳一類產品的統稱,包括發酵乳、酸乳。發酵乳是經乳酸菌發酵製成的PH降低的產品;而酸乳是經嗜熱鏈球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發酵而成的產品。
  • 嘉植餚進入中國 雀巢混戰植物基市場
    在此次發布上,雀巢發布的嘉植餚植物基系列產品包括面向消費者市場的6款產品與面向專業餐飲行業的4種產品。這標誌著雀巢在華正式進入植物基食品市場。與此同時,雀巢在亞洲的第一條植物基生產線也在天津正式完工並投入生產運營,優先為餐飲行業提供嘉植餚植物基產品解決方案。據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糖果及植物基食品業務負責人江妮妮介紹,此次嘉植餚品牌的發布,開啟了雀巢植物基食品本地化創新的新篇章。
  • 2020食品行業六大趨勢:人造肉、植物基、功能性食品的時機來了
    消費者關注點的改變,也推動著食品飲料行業的轉變。回望2019,「人造肉」、「植物基」成為食品飲料行業熱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2020年替代類食品將繼續加速增長。在乳製品領域,新的替代產品將會在質地、營養成分上繼續創新,給已經陷入困境的傳統競爭對手帶來更多挑戰。
  • 乳製品企業談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
    為了交流疫情下乳製品營銷新經驗,促進市場銷售、引導並提高乳品消費,4月1日,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召開了主題為"創新營銷思路 保障市場供應"的中國乳業營銷創新經驗線上交流會。伊利、蒙牛、光明、飛鶴、貝因美、北京三元、新希望乳業等乳製品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分享疫情影響下,企業如何擁抱新的營銷模式。會議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主持。
  • 植物基奶酪創造者Kite Hill:風味是首要任務,對植物基與乳品的營養之爭毫無興趣
    公司在植物基創新產品上的成功,得到了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301 INC公司及私募基金CAVUVenture Partners的青睞,並於2016年為KiteHill品牌所有者Lyrical Foods公司提供了1800萬美元的融資,用於繼續推動業務增長與產品創新。
  • 乳製品零食成產業升級發力點
    其中,乳製品因其具有的獨特健康屬性,受到了零食行業的廣泛關注,為眾多零食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成為零食產品未來升級的重要發力點,也讓乳製品零食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休閒化轉向日常化現代社會快節奏的工作效率,讓很多職場白領飲食不規律,零食也從最初的休閒食品增加了"充飢"和"代餐"的功能屬性。
  • 町芒研究院|《2020乳製品行業研究報告》
    同2015年相比,2019年酸奶品類的市場佔比不斷擴大,並且擴大的趨勢將會持續,預計到2024年酸奶品類的市場佔比將會達到42.2%。(數據來源:食品行業研究中心)當前乳製品行業呈現少數全國性大企業與眾多地方企業並存的競爭格局。
  • 淺談咖啡行業新趨勢——植物基奶
    關於植物奶,在咖啡行業內經常會被問起的幾個問題,作者藉此機會分享與大家,希望能給咖啡行業內的從業者或者茶飲行業開發者帶來些許啟發: 顧名思義,植物奶是100%不含一滴牛奶或者其它動物奶的植物飲料。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植物奶可以分為四個品類:穀物奶、堅果奶、大豆奶以及椰奶。
  • 簡愛酸奶的「極致純淨」之路 透視乳製品業黑馬簡愛酸奶
    酸奶製品受現代食品工業發展的限制,為了降低成本和迎合消費者的口感,不得不加入各種食品添加劑,而在目前國內酸奶市場中,常溫酸奶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酸奶品類大都是加入了添加劑或者沒有活性益生菌的常溫酸奶。由於品牌差異化較小,常溫酸奶市場長期被幾家酸奶巨頭壟斷,多數的新興品牌難以為繼,成為了激增的酸奶市場中的「炮灰」。
  • 快消巨頭團戰中國植物肉市場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錢瑜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繼雀巢將旗下植物基品牌嘉植餚引入中國市場後,又一快消巨頭搶食中國植物肉市場。12月23日,全球最大快消品企業之一聯合利華宣布旗下知名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The Vegetarian Butcher)在中國上市。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企業布局植物肉賽道,然而,目前該市場尚處於發展初期。業內人士認為,此時雖然是入局的好時機,但技術不成熟、產品價格較高等問題,仍是擺在植物肉市場面前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