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瑜伽課程,不知怎樣講解瑜伽體式?
背口令教學,不僅讓你頭暈腦脹,還讓你的課程毫無生趣。
如何突破格式化的講課方式,讓你把每個體式講解清晰,課程有效有趣,圈粉無數?
要講好瑜伽體式,上好瑜伽課,就要讓大家有所收穫,有非常舒適的身體體驗感。那麼作為瑜伽老師要關注的是練習者的身體狀態,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自己覺得不錯的感受。
首先:儘量避免太多專業術語。
很多瑜伽老師懂得肌肉解剖,每次上課都講出一大堆肌肉的名稱引導大家掌握體式練習的細節,或講出一堆運動專業術語引導大家做出不同的動作。這些對於很多練習者來講太陌生和太專業,大家沒有更具體和實實在在的身體感覺時,很容易喪失練習的興趣和信心。
比如講坐立前屈體式,專業術語會說:股直肌收縮,伸直膝關節,髖關節前屈,伸展膕繩肌。
這些詞語對於很多瑜伽練習者來講是陌生的,因為聽不懂,大家不會怪罪老師講不好,可能會覺得自己體會不清晰,而不知該如何開始瑜伽練習。你與其講股直肌收縮,不如講試著伸直膝關節,大腿前側肌肉逐漸收緊;與其講膕繩肌伸展,不如描述隨著雙腿逐漸伸直,身體逐漸前屈,大腿後側伸展感逐漸加強,到達你自己能承受的極限保持。
用這樣的語言凸顯出體式練習到的身體部位,以及具體的感覺體驗,提升大家嘗試練習的興趣。
其次,描述身體的感覺,帶動身體熟悉體式做法。
還是以坐立前屈體式為例,按照口令講解是:
1、坐立準備,雙腿向前伸直。
2、隨吸氣,脊柱直立;隨呼氣,上身前屈。雙手抓住雙腳。
3、上身貼近大腿前側,保持呼吸。
4、吸氣,收回身體。
這樣的語言就像體操指令一樣毫無人情味,帶不出感覺,引不起共鳴,還會誤導大家認為,身體貼不到大腿上,是做得不好。
如果讓大家通過動作了解身體的感覺,並通過身體的感覺去一步步去挖掘身體的極限,更有助於引發大家嘗試的興趣。
你可以這樣試試:
1、坐立準備好,雙腿向前伸直。兩側臀部貼實地面,雙腳腳跟向前推,腳趾朝向膝關節處,試著把雙腿伸直,感覺大腿前側肌肉逐漸收緊。如果雙腿後側有些緊張,你可以微屈雙腿。或許腰部容易向後倒,你可以在臀部下面放一個毯子,墊高臀部,你再試試脊柱能立直一些了嗎?
2、微收小腹,腹部找向腰椎,腰椎向上延展;胸廓自然打開,遠離肚臍,雙肩外展,雙臂在體側自然放鬆,脖頸向上延展,下頜向內收。
3、隨吸氣,雙臂自體側上舉,脊柱與手臂保持在一個延展面上。隨呼氣,上身自髖關節處前屈,保持在對你來講伸展的極限點上,雙手放在腿上,保持呼吸。
4、吸氣,試著把胸部向遠推,遠離肚臍;呼氣,從髖關節處繼續向前屈,你會感覺到雙腿後側拉伸感越來越強,別著急,放鬆,呼吸,觀察,感覺你自己能承受的拉伸感。在那個點上,緩慢呼吸,跟著呼吸,嘗試著一點點拉伸,一點點放鬆,一點點來。
5、你可以試著閉上眼睛,更專注地體會身體內在的感覺。每次吸氣,保持一下;每次呼氣,再放鬆一點。靜止地保持中,不刻意,你只需要做到對自己身體的觀察就好。感覺太緊張,收回一點,感覺呼吸不順暢,調整一下,感覺內心煩躁,先放鬆,再重新開始。
6、保持多組呼吸後,緩慢地收回身體來。
注意了,描述身體的姿勢,突出身體的感覺,讓大家靜下心來體驗,比乾巴巴的口令更有內容,也更容易激發大家體驗的興趣。
用一套連貫的體式帶大家出一身汗很簡單。但都大同小異,毫無特點,凸顯不出更有實際意義的效果。
作為瑜伽老師必須心裡有計劃,你這節課著重帶大家做什麼身體訓練。是強化核心力量?還是靈活脊柱?或者肩頸練習等?
或許你會說,自己是新出道的老師,不知道怎麼去做。但是不嘗試,不往這方面下功夫和思考,你更不知道怎麼去設定主題。
比如你想帶大家練習雙腿柔韌,那麼這節課的動作都和雙腿柔韌練習相關,動作不用急,要帶出實際感覺來。引導的每句話都圍繞雙腿的感覺展開講解。只有讓大家練出感覺,有了舒適的,甚至改善雙腿過緊不適的效果,大家才會有更多的興趣想要繼續嘗試。
瑜伽老師排課的態度要認真,每次排課的時候,想法要變化,在主題設定的基礎上思考動作,串聯體式。在動作進行中自己也要多體會,反覆琢磨,並用生動而清晰的語言去表述每個動作,把自己的語言生動地傳遞出去。說白了,這些都源於下功夫思考和實際的體會。作為瑜伽老師不能偷懶,沒有捷徑可走,沒有藉口可找。到了實際課堂上,面對的會員和氛圍不一樣時,還要靈活運用。
最後,指導和輔助工具的運用必須掌握。
比如有的練習者只聽你說,身體的感覺還是不明顯,你就要親自動手去輔導一下了。
前屈體式下不去,用伸展帶輔助。老師也可以在練習者身後用雙手幫練習者做到正確拉伸。
先把練習者的脊柱和手臂向最遠端延展,髖關節前屈,保持在自己身體的最佳延展狀態中。用雙手抓住練習者手肘向後拉,小腿抵住練習者脊柱向前伸展,胸廓遠離肚臍,調勻呼吸。
練習者雙手放鬆後,抓住雙小腿或腳。老師再把一隻手抵在練習者肩膀上向下拉,另一隻手把胸椎向前推。讓練習者體會呼吸和脊柱延展的感覺。
隨後用腳尖抵住練習者臀部,像槓桿一樣抵住練習者的臀部向前推找到屈髖向前的感覺。小腿抵住練習者的脊柱,跟隨練習者的呼吸一步步體會身體向前屈的感覺。隨吸氣,延展脊柱,隨呼氣,緩慢向前推,一點點來。多組呼吸後,收回身體放鬆下來。
老師用的力量要和練習者個人身體狀況相當,不可用蠻力下壓。並要時刻觀察練習者的呼吸情況和身體承受狀況。這樣近距離的接觸,首先會讓練習者有更直接的體驗效果,其次會有盡心盡力練習的過程,身體練習的實際效果出現,大家更有興趣嘗試新的練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