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11月25日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4399號(教育類409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公布了教育部經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財政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深入落實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答覆函》表示,教育督導是我國教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教育制度。加強教育督導,切實發揮好教育督導的作用,是完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督導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取得顯著成效,在督促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和教育方針政策、規範辦學行為、提高教育質量、處理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要看到,現行教育督導制度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順暢,一些地方督導機構建設滯後,督導隊伍人員不足、素質不高,督導整改問責不夠有力等。總的看,教育督導的權威性嚴肅性仍顯不足,還沒有形成震懾,督導的「利劍」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針對上述問題,教育部牽頭研究制定了《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20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成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意見》著眼教育督導「長牙齒」,提出了24條針對性改革舉措,著力推動教育督導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問責機制、督學聘用和管理機制、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在管理體制方面,主要推動完善教育督導機構設置,全面落實教育督導職能,充分發揮各級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單位作用,強化對地方各級教育督導機構的領導,確保教育督導機構能夠獨立行使職能。二是在運行機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教育督導體系,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督導,加強和改進教育評估監測,改進教育督導方式方法。三是在問責機制方面,主要通過完善報告、反饋、整改、複查、激勵、約談、通報、問責等8個方面的制度,強化教育督導權威性和嚴肅性。四是在督學聘用和管理機制方面,明確要求配齊配強各級督學,創新督學聘用方式,提高督學專業化水平,嚴格教育督導隊伍的管理和監督,著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廉潔高效、專兼結合的督學隊伍。五是在保障機制方面,提出加強教育督導法治建設,切實落實教育督導條件保障,加快構建教育督導信息化平臺,加強教育督導研究等改革舉措。
《意見》出臺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研究出臺本省(區、市)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目前,各地已基本完成方案研究制定工作,多數省份正按程序報審。其中,上海、廣西、江西等省(區、市)已正式印發。各地在制定實施意見時,均制定條款,明確保障教育督導經費和教育督導工作人員尤其是兼職督學因教育督導工作產生的通信、交通、食宿、勞務等費用,並將結合實際明確相關費用標準。
為落實《意見》,圍繞「長牙齒」要求,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著力建立一支講政治、懂教育、敢擔當的國家督學隊伍。2020年4月,新的國家督學隊伍體系正式組建,包括總督學顧問、國家督學顧問、國家督學、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四個層級。目前,每所中小學幼兒園基本都配備了責任督學,全國督學總數約14.3萬人。根據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他們承擔相應教育督導任務,成為「長牙齒」的重要支撐。接下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將組織開展系統培訓,讓廣大督學熟悉教育督導政策以及教育督導程序和方式方法,提高專業素養,恪守職業操守,做到依法督導、文明督導,無私無畏,敢於碰硬,切實提高履職能力。同時,嚴格督學管理,要求廣大督學保證時間精力投入,積極參與教育督導工作。對督學履職情況,將進行實績考核。對不能履職的督學,將探索建立退出機制。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