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雞毛換糖與雞換雞毛

2021-01-14 陽臺種菜



本期圖/文:許文霞




感謝菜/花友的投稿分享

✲投稿郵箱✲

caixiaole@yizail.com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糖果對孩子們來說,有著無限的誘惑力。記得那時候,總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小販,他們挑著擔子,一邊敲擊著手裡的鐵片,一邊大聲吆喝著「雞毛鴨毛換糖唻!」每次一聽到販子們的吆喝,聽到他們手裡的鐵片敲出叮噹作響的聲音,孩子們就會飛奔出門,把自己平時積攢下來的小零碎,比如牙膏皮、細銅絲、廢鐵等,拿去換一點麥芽糖來美美嘴,而雞毛和鴨毛常常被媽媽們拿來換些針頭線腦等物品。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農民到城裡打工,這樣走街串巷的販子幾乎消失不見了。


      前幾天,我卻幹了一件「雞換雞毛」的傻事 。


      自從前年搬家到一樓後,我開始著手改造後面的「垃圾場」。說它是垃圾場,實際上並不準確。它原本是一塊草坪,只是一樓的房子空置了多年後,樓上的部分用戶們,那些公德意識比較差的,就總是從窗口往下扔垃圾。日積月累,這裡就變成了一個大的垃圾場了。我剛到這裡,看著這東一塊,西一塊的垃圾,頭皮發麻,心裡發憷,心裡暗暗詛咒那些不講衛生的缺德鬼。


      下了功夫裝修好自己的房子,裝修後的房子讓人神清氣爽。但每每從家裡的窗戶看出去,看到後面的空地,垃圾成堆,一片狼藉,心裡就堵得慌。在搬新家之前,我和老公一起,硬著頭皮去清理這塊人為的垃圾場。用小鐵耙子,把垃圾掃到大牛皮紙上,一趟一趟往垃圾桶扔。忙活了大半天,總算把後面的空地清理乾淨了。


      因為草坪多年無人打理,似乎也都瘋長成了野草地。我開始想著養花種草,改善一下環境。於是,陸陸續續買來了月季花、薔薇花、梔子花、茶花……一 一種到地裡。到了今年,它們有的中途犧牲了,有的頑強地活了下來。



       仔細總結了養花種草的經驗,感覺要養好花草,一是掌握好澆水的頻率,二是要有肥沃的土壤。而我後面的空地,則是又硬又黃的土,沒有養分不說,透氣性也特別差。我想,以前看過一個帖子,說是雞毛可以埋到土裡,做有機肥,既有養分,又不傷根。何不去找些雞毛來做基肥?



      說幹就幹,上個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去菜場買菜的時候,特意帶上了大塑料桶,準備要一桶雞毛回來種花。


      到了賣雞的地方,我先買了一隻本雞,讓賣主給送到隔壁去褪毛。然後和賣主說,我要點雞毛種花。賣主很痛快地拿起我的桶,幫我裝了滿滿一桶的雞毛,同時還給了我一些雞腸子等等下腳料~


      一激動,我趕緊把錢付給了賣主,提起桶就和老公回家了。回家後,迅速地把雞毛和雞腸子埋到地裡,算是給每棵花都加了「營養」  。


        事情過去了兩天, 前晚躺在床上,我忽然想起,我埋了雞毛,那我的雞呢?我起身去看冰箱,OMG!我的雞還在賣主那,根本就忘記了拿回家!


        那就是說,我拿了一隻雞,換來了一桶雞毛和雞腸子?!


文章來自花/菜友「許文霞」投稿分享

投稿郵箱:caixiaole@yizail.com

















(戳圖片查看)

如果,你也是一位園藝愛好者,或有一個精心養護的陽臺,歡迎給我們投稿,稿件請打包發送至caixiaole@yizail.com 一經採用,紅包奉上!

相關焦點

  • 雞毛飛上天:「雞毛換糖」是什麼?雞毛又從何而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還是有人有疑問什麼是「雞毛換糖呢」?這發生在上世紀的義烏,在那個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最早的雞毛換糖,形成於我國的浙江省義烏地區,而最終,這一行為對地區經濟和發展的促進作用得到認可,並發揮出巨大的積極作用。雞毛換糖的人又被稱為敲糖幫。
  • 「雞毛換糖」是垃圾分類新思路
    「雞毛換糖」是指在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在這些小小的交易中,居民給雞毛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並最終令其變廢為寶。小販也以成本不高的糖果等,換取了可以利用的東西。可以說,彼此實現了雙贏。之後,這種以交換為形式的互惠模式衍生出諸多變種,有的甚至成為社會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
  • 「雞毛換糖」老模式新現侯馬
    侯馬出現「雞毛換糖」?老商業模式解決新難題7月31日,記者從侯馬市獲悉,該市一家「雞毛換糖易貨貿易公司」聲名鵲起,受到廣大商家們青睞。成立半個多月來,公司已經吸引了100多個商家入會,入貨價值70多萬元,出貨達到20多萬元。
  • 時評丨「雞毛換糖」是垃圾分類新思路
    原標題:「雞毛換糖」是垃圾分類新思路  「雞毛換糖」是指在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在這些小小的交易中,居民給雞毛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並最終令其變廢為寶。小販也以成本不高的糖果等,換取了可以利用的東西。可以說,彼此實現了雙贏。  之後,這種以交換為形式的互惠模式衍生出諸多變種,有的甚至成為社會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
  • 桐廬「雞毛換糖」迎來升級版
    桐廬「雞毛換糖」迎來升級版 2019-06-11 08:58 來源:浙江在線 / 記者:曾藝 通訊員 陳娥 / 編輯:周杭 導語 6月10日上午,在桐廬舊縣街道西武山村,以倡導垃圾分類為代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雞毛換糖」全覆蓋正式啟動。
  • 垃圾分類回收,「雞毛可換糖」?
    所謂「雞毛換糖」是指居民可通過垃圾分類獲得的積分換取衛生紙等生活用品,是鄂州梁子湖區實行的一種鼓勵垃圾分類的政策。據悉,梧桐湖社區目前有1060戶、4200人,同樣是「雞毛換糖」,梧桐樹社區與鄂州梁子湖區其他地方相比,多了個智能環保屋。 周文江介紹,智能環保屋內設有垃圾智能回收箱,用於可回收垃圾(又分為金屬、塑料和紙張三類)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回收,不同投放口大小不同。社區會給每一戶家庭下發一張IC卡。
  • 學習雞毛換糖精神、品嘗紅糖甜蜜之味—敲糖幫來了一群「小蜜探」
    小記者們知道「雞毛換糖」與「義烏紅糖」的故事嗎?小記者們知道義烏紅糖的製作技藝嗎?還有,「雞毛換糖精神」是指什麼精神,12月13日,本社團60餘位小記者走進義烏市敲糖幫食品有限公司了解義烏紅糖的前生今世與「雞毛換糖」的故事。
  • 日入3000,網絡版 雞毛換糖
    我說我當然知道,她根本不是什麼小護士,就是個糟老爺們,他是覺悟的早,明白性別一換,評論過萬,是的,當時青島論壇最有才華的寫手,也沒蓋過小護士分享私生活的光環,成了論壇所有男人關注的明月光,因為他是男人,他比女人更踏馬懂男人啊,他知道怎麼把這幫男人聊的血脈噴張,又做到一個違規字眼沒有,每天私聊加球球的,從棧橋能排到石老人,成了第一批色粉收割機,輸入到球球裡轉化為軟妹幣
  • 「雞毛換糖」 蕭山鎮街創新做法共解垃圾分類難題
    蕭山各鎮街,結合自身實際,創新管理模式,採取「雞毛換糖」等方式,實施有效的垃圾分類對策,形成多元的回收格局,取得不錯成就。  注重典型引路 試點先行推動資源再生  隨著人員的不斷增長,垃圾處理越來越成為一個考驗管理的難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蕭山部分鎮街開陳出新,以「雞毛換糖」這一新形式,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為全區的大量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 01上《雞毛飛上天》DVD未刪減版,吃百家飯長大的雞毛,聰明仁義
    「破銅爛鐵,雞毛鴨毛換糖嘍」。張譯、殷桃主演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雖然距離首播已經過去了三年,但是這卻是一部常看常新永不過時的經典作品。改革開放之前,在義烏縣有一個叫陳家村的地方,這裡的鄉親們幾十年來以雞毛換糖維持生計。
  • ​義烏小商品城,「雞毛」換來的造富機器丨年度策劃·小康觀察
    今天推出第二篇:義烏小商品城,「雞毛」換來的造富機器。走在義烏國際商貿城裡,因為疫情,看到的外商相比以往少了很多。儘管如此,一眼望不到頭的商貿城,某種程度上仍在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轉速。劇中人物「雞毛換糖」的奮鬥故事,也是現實世界千千萬萬義烏創業者的幸福傳奇。義烏三面環山,不沿海、不靠邊,資源匱乏,交通不便,40多年前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縣。如今,提及義烏小商品,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種神一樣的存在。
  • 《瞧,卡卡家那窩神奇的雞》:雞毛一地就撿起紮成雞毛撣子
    這一年,我們領略了什麼叫天災人禍:突襲的疫情,忽降的暴雨,還有湊熱鬧的火災地震;這一年,我們體會了什麼叫生離死別:疫情時期的無畏逆行,感染患病的不幸離世,有家難歸的心酸隱忍……這一年,人人都在感慨:生活一地雞毛,如果可以,只想重啟。
  • 「雞毛換糖」,東營區垃圾分類出新招
    雖然距離大規模「落地」仍有距離,但是「雞毛換糖」,東營區已經在嘗試。在類似於摸著石頭過河的垃圾分類工作中,東營匯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走在了前列,並且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系統。前幾天兌換了一瓶料酒,現在還剩下250多分,攢一段時間再換其他的。」和畢女士一樣,一開始時,華都世紀城的不少居民都覺得在廣場上設立垃圾分類回收的小屋很礙眼。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垃圾變廢為寶,從中得到了好處,大家頓時來了興致,徹底改變了對垃圾分類回收設備和廣場上的智慧驛站小屋的認識。
  • 藉助好風,雞毛飛上天:創業傳奇,商業奇蹟
    在陳江河年輕的時候,他是做生意的天賦異稟,從雞毛換糖開始,村民們,特別是金水叔叔,學會了如何快速評估和交換貨物。為了擺脫困境,火車上是個口吃者,遇到了駱玉珠。20世紀代,義烏小商品市場蓬勃發展,陳江河遍布中國,與駱玉珠同病相憐,他們在愛情中有點苦澀,但並不感到悲傷,他們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愛恨糾葛,這也體現了浙商善學、勇於創新、守誠信和重責任的精神。
  • 特寫|第一書記的雞毛撣子
    這根雞毛撣子是桑多寶用自家雞圈裡的雞毛親手編制的,扎得雖然很粗糙,龔文軍卻十分珍視。龔文軍和桑多寶的交情還要從養雞說起。今年3月初,龔文軍接到桑多寶的求助電話:「龔書記,愁死人了,我該怎麼辦啊?」原來,桑多寶家的雞圈裡有6000多隻雞沒賣出去,受疫情影響和運輸限制,儲備的飼料也已見底,每天養殖的成本不斷增加。
  • 淺談如何做精美的雞毛撣子
    今年過年回老家,在老家箱柜上擺著一個有八仙過海圖案的藍色的大膽瓶,膽瓶裡插著一個火紅色的雞毛撣子。為什麼要把雞毛撣子插到大膽瓶中呢?老輩人認為雞毛撣子插在膽瓶裡寓意平(瓶)安吉(雞)祥,所以到現在還留著一把雞毛撣子。
  • 浙江女首富曾用雞毛換糖,掙300億後飄了,現在欠350億被限高消
    周曉光原本只是一個普通人,在很早以前就出來打拼了,那時候的她身上只有15元錢和一些繡花針,孤身一人前往上海奮鬥,有一次還用雞毛換糖,在看到小飾品行業有前景之後,她就跟丈夫擺攤買齊了小飾品
  • 雞毛可以吃?英國人竟拿雞毛做出了曼哈頓餐廳級別的美食
    提到雞的羽毛,大家覺得它們一般可以被用來做什麼?做成毽子、雞毛撣子還是裝飾?但無論如何你都不會想到,雞毛可以被做成美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Sorawut Kittibanthorn的團隊用雞的羽毛做出了幾種特殊的食材:深紅色「牛肉」、鹽水「魚肉」……在精心裝盤後,似乎與曼哈頓餐廳中的其它菜品並無二致。「高質量的肉總是鮮嫩多汁、入口即化,我希望我做出來的肉也可以這樣。」Kittibanthorn在描述他的創新蛋白替代品時說。
  • 「雞毛房」是什麼?清代乞丐靠「雞毛房」挺過嚴寒,才沒有被凍死
    在生活中處處體現不易,根據史料記載的提示,一種被稱為「雞毛房」的建築,實際上是很有幫助的,它們名副其實,可稱為窮人的寒冬避難所。什麼是雞毛房呢?清朝乞丐靠「雞毛房」渡過寒冬,才沒有被凍死,有人受凍,但也有一些商機,比如客棧的老闆,寒冬天少有人住,他們就開始收拾房間,騰出地方給流浪者取暖,;客棧裡則披著雞鴨鵝的絨毛,這當然不是老闆好心做的好事,而是要收費的。
  • 老外研發拔雞毛機器,操作簡單10秒鐘拔一隻雞,既快又乾淨
    雞肉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肉類,無論是油炸還是清燉,都非常的好吃,特別是我們國家的廚師,更是將雞肉做出了花樣,一隻雞可以變著花樣的做,而且每道菜都讓人口水狂流。不僅我們國人喜歡吃雞肉,很多老外也十分喜歡吃,著名的西式快餐「肯德基」用的最多的食材就是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