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是如何徵服俄國、英國、普魯士、美國以及亞洲、非洲的?|...

2020-12-16 小基快跑

點擊上方

小基快跑

可以陪聊哦!

拿破崙畫像

★ 假如希特勒喪命於1930年的一場車禍,納粹黨是否還會上臺?「二戰」是否還會爆發?600萬猶太人又是否還會遭到屠殺?

★ 假如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沒有發生,美國奴隸制是否會更早廢除?1860~1865年的南北戰爭是否就可避免?

★ 假如貝爾福當年沒有籤署《貝爾福宣言》,以色列國最終是否還能成立?

★ 假如列寧沒有在50歲出頭時就去世而是多活了20年,那麼殘酷血腥的史達林時代是否可以避免?

★ 假如西班牙無敵艦隊當年成功入侵並佔領英格蘭,那麼英格蘭是否會再次成為天主教國家?假如果真如此,那麼其藝術、文化、社會、科學及經濟又將怎樣發展?

★ 假如阿爾·戈爾在2000年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第二次海灣戰爭是否還會爆發?

著名作家雨果也加入過「假如」的討論。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拿破崙怎麼可能就在滑鐵盧打了敗仗? 如果拿破崙勝了,會怎樣?

拿破崙的崇拜者、法國作家路易·若弗魯瓦,在其1836 年的短文《拿破崙徵服世界》中,幫雨果「實現」了拿破崙的徵服夢。他寫道:

拿破崙北上挺進聖彼得堡,擊潰俄國軍隊,俘虜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並佔領瑞典。

接著恢復波蘭王國,完成對西班牙的攻佔,繼而在劍橋戰役中,讓一支軍隊登陸雅茅斯北部的東盎格魯海岸,徹底摧毀由約克公爵帶領的23 萬英軍。英格蘭從此併入法國,被劃分為22 個法國行省。

截至1817 年,他成功將普魯士從地圖上抹去,4 年後擊敗巴勒斯坦一支龐大的穆斯林軍隊並佔領耶路撒冷,摧毀城中所有清真寺,還從薩赫拉清真寺的廢墟中將黑石運回法國巴黎。

拿破崙的勝利還遠遠沒有結束。

趁著迅猛之勢,他隨後徵服了亞洲,包括中國和日本,他摧毀了除天主教外所有其他宗教聖地,在非洲建立霸權,將美國降於法國管制之下,並於1827 年將美國南北部各州的州長召集至巴拿馬召開國會使之生效。

在他名為「世界統治者」的就職演說中,拿破崙宣告其全球帝國制:「在我的種族內實行世襲,從現在起直到時間的終結,全世界都將只有一個國家、一種權力……基督教是世上的唯一宗教。」

由於有教皇授予的「全能者」這一新的稱號,拿破崙甚至還重新獲得了天倫之樂,因為在其奧地利妻子(僅出於政治聯姻)去世後,他再次結婚,迎娶了心愛的約瑟芬。

最後,拿破崙於1832 年逝世,一生獲得了歷史上任何政治家或將軍都難以企及的成就。他非但不是一位殘酷冷血的獨裁者,而且保留了議會,成為一位開明而愛好和平的君主。

其實,關於「有可能會發生什麼」的問題,在數百年中,很多作家都在他們的作品中,有過或多或少的猜想。

★ 羅馬史學家李維(Livy )曾揣測過,要是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羅馬,那麼世界究竟會怎樣的問題。

★ 西班牙傳奇故事《白騎士蒂朗》則在其想像的世界中,讓拜佔庭帝國打敗了奧斯曼帝國,而不是相反。該書是在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後的數十年裡寫成的,也是第一次以架空歷史的方式出現的作品。

★ 類似的諷刺也可以在18 世紀通俗小說中找到,比如《羅伯特騎士歷險記》。該書於1732 年在巴黎出版,隨後很快被翻譯為英文,書中假想了美國原住民在哥倫布航海之前,就發現了歐洲大陸。

★ 另外一個有名的例子是愛德華·吉本,他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曾取笑牛津大學,稱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無聊、最無用的日子。

他寫道,如果查理·馬特沒有在733 年擊敗摩爾人,伊斯蘭教將可能統治整個歐洲,而「牛津的所有學校,都有可能要教學生如何闡釋《古蘭經》,教士們也都可能要給信眾傳授穆罕默德的聖訓和真言」。

然而這些既成事實,正如詹姆斯·喬伊斯在《尤利西斯》中所寫的那樣:「這些事是抹煞不了的。歲月已給它們打上了烙印,把它們束縛住,關在被它們排擠出去的、無限的可能性領域裡。但是,那些可能性既然從未實現,難道還說得上什麼可能嗎?抑或唯有發生了的才是可能的呢?」

有可能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歷史學家們。

但正如E·H·卡爾在《歷史是什麼》一書中所認為的那樣,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不過是一種娛樂性的室內遊戲而已,是幾百年前帕斯卡就曾經譏諷過的一種可笑的推測。

帕斯卡曾問道:

假如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的鼻子略微短一點兒,那麼她就沒那麼漂亮,也就不會給本該為擊敗屋大維而備戰的馬克·安東尼帶去致命的誘惑。假如事實果真如此,那麼結局又會如何呢?羅馬帝國是否會因此而從未建立呢?

1963年史詩式電影《埃及豔后》

其實,羅馬依然會建立,哪怕換一種不同的方式或者在一個稍微不同的時間點。

起作用的是眾多因素,而非一人的好惡。

《歷史的另一種可能》

[英]理察·J·埃文斯 著

相關焦點

  • 拿破崙和沙皇的締約,四萬法國人和四萬俄國人慾圖徵服亞洲
    一年半前,登上權力巔峰的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商討締結和約。會晤發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國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慘敗之後。磋商的許多議題都關係到法國佔領下的歐洲的命運,特別是普魯士的未來。未獲準參加會談的普魯士國王在河岸上焦急地徘徊觀望,想知道會談結束後他還能否擁有自己的王國。在和約的所有公開條款背後,有數條秘密條款並未披露。這些秘密條款為法俄聯合進攻拿破崙認定的英國的財源寶地奠定了基礎,而印度當然是其大敵最富饒的領地。
  • 拿破崙三世宣稱帝國即和平,但他身後的行為說明了帝國即戰爭
    這場戰爭起源於英國、法國和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爭奪。當時俄國企圖吞併已經腐敗衰退的奧斯曼帝國;但英國為了阻止俄國向西推進,卻竭力希望保持奧斯曼帝國的表面獨立。利益權衡之下,法國決定和英國聯手,共同對付俄國。1853年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擊敗了俄國。1856年,參戰國在巴黎舉行和會,籤訂了條約。
  • 拿破崙強推「法國優先」釀苦果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強行逼迫盟友排擠華為等中國公司的行為四處碰壁。「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近日表示,美國川普政府應當以史為鑑,當年法國拿破崙政府為反對英國而逼迫盟友搞大陸封鎖政策,結果事與願違,不僅沒有遏制住英國,反而耗儘自身國力,最終拿破崙眾叛親離黯然倒臺。
  • 拿破崙遠徵俄國失敗的真正原因,原來有這麼多!
    1808年,歐洲大陸正處於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統治之下,歐洲五強中的奧地利、英國、普魯士陸續被其擊敗,法國成為獨自掌控整個西歐的龐大帝國。拿破崙希望用這種方法,切斷英國商品在歐洲的銷售渠道,促使英國的經濟進入供需失衡的狀態,進而造成其經濟的崩潰,迫使英國在政治上向法國臣服,進而完成法國的世界霸權建立。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俄國參加了大陸體系 ,承認法 國所佔地區 ,認可了對普魯士的肢解 ,以及華沙大公 國的建立。拿破崙為了拉攏俄國 ,也作了策略上的讓 步 ,允許俄國將來參加對土耳其的進一步瓜分。這正 是俄國所期待的。 但拿破崙別有用心地讓俄國佔領 土地 ,實際上是為了挑起俄與瑞、普、土、奧各國之間 的矛盾 ,使之陷於孤立。 可是 ,俄國想得到朝思暮想 的君士坦丁堡與土耳其海峽 ,卻遭到拿破崙的斷然 拒絕。
  • 拿破崙對英國進行貿易封鎖,為何英國卻越發繁榮
    但是這個詞其實還發生在一個偉大的軍事家身上——拿破崙。 拿破崙在他最鼎盛的時期,曾經發動了對於英國的全面封鎖,帶領整個歐洲對於英國進行經濟制裁,在當時這幾乎相當於全世界對英國進行經濟制裁。畢竟在拿破崙眼中英國是一個「小商人的國家」。
  • 拿破崙和希特勒鐵了心,要硬啃俄國,為何都被掰掉了門牙?
    法蘭西和德意志都是歐洲陸地強國,在統一了周邊大大小小的國家之後,簡單來說,其實主要就是法蘭西徵服普魯士,德意志擊敗法蘭西。在那之後,拿破崙和希特勒願意安於現狀,又能安於現狀嗎?一方面他們意氣風發、野心勃勃,他們知道要徵服全世界,必須先徵服歐洲,要徵服歐洲,就必須先徵服英國和俄國。不過抱歉,海軍不是德意志和法蘭西的強項,因此在進攻英國失敗之後,就只剩下俄國這一個選擇了。
  • 拿破崙戰敗後,法國為何沒像二戰後的德國般慘遭分區佔領?
    文|逆北01拿破崙戰敗,如何防範法國東山再起?對於19世紀初的歐洲來說,拿破崙是一個可怖的存在。普魯士、奧地利、沙皇俄國等等這些歐陸傳統強國,都先後敗於拿破崙手下,而英國雖然在特拉法加海戰中給予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重創,但英國優勢也僅限於海上,且這場戰爭還讓他們犧牲掉了英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納爾遜。
  • 先投靠拿破崙又轉擁俄國,波蘭人的復國運動為何還是失敗了?
    (處死路易十六的場景)路易十六的死引起了歐洲其他君主的不滿,沙皇俄國、普魯士等紛紛出兵幹預,雙方在法國邊境殺成一片,血流成河。旅法的波蘭民主黨人科西秋什科等也親眼目睹於此,遂萌發了聯合法國抗擊普奧俄,並尋機復國的想法。
  •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兩者之間年代除了不一樣之外,最大區別在於拿破崙打的是一場「條約戰爭」,而希特勒打的是一場「領土戰爭」,希特勒在「莫斯科會戰」前曾自信表示不接受任何和談,要把莫斯科徹底摧毀!
  • 解密:拿破崙遠徵俄國 竟然跟他的婚姻有關
    拿破崙遠徵俄國,跟他的婚姻有關這封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密碼寫成,拿破崙籤字,日期為1812年10月20日。拿破崙在信中告訴外交大臣于格·貝爾納·馬雷:「我要在22日3時炸毀克裡姆林宮。」拿破崙遠徵俄國跟他的婚姻有一定的關係。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第一任皇后是大他六歲的約瑟芬。
  • 「矮小的科西嘉人」——拿破崙
    但他的崛起卻令巴黎督政府感覺受到了威脅,他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印度方面軍(東方軍)的司令,被派往中東,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並試圖控制蘇伊士運河與前往亞洲的海路。在拿破崙的遠徵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之外,還帶領了175名各行各業的學者,以及上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折戟在俄國,是什麼共同原因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俄國現在被很多人稱為戰鬥民族,其中就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要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梟雄最終都折戟在了俄國,這個戰績可以夠俄國人驕傲很久了。那麼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級別的梟雄,為什麼都會在俄國失敗呢?接下來小編就來說一下個人總結的幾個觀點。
  • 普魯士一挑三哪來的底氣?俄法奧耗7年時間,最終承認腓特烈獲勝
    這個小矮子就是拿破崙,而墓裡躺著的那哥們便是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那麼這哥們到底有多牛?能讓幾乎徵服整個歐洲的拿破崙感到自愧不如呢?一、一打三,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公元1756年,英國和普魯士結成聯盟,與法國、俄國、奧地利三國聯盟之間發生戰爭。
  • 普魯士陷阱:19世紀俄國和奧地利現代化改革中的歧路
    在師從先進的改革中,「普魯士道路」因20世紀初革命領導人列寧對俄國19世紀農業資本主義發展「普魯士道路」及「美國道路」的一系列論述和20世紀60年代經濟史學者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對這一概念標籤的批評而廣為人知。同時,在現代國家轉型的系譜上,奧地利同俄國從國家類型到現代化進程頗為相似。同普魯士的競爭及對普魯士經驗的效仿交織構成奧地利「長十九世紀」改革的主線。
  • 兩百年前的英法貿易封鎖,拿破崙即便戰勝俄國,為何也註定失敗
    眾所周知,俄法戰爭為拿破崙敲響了喪鐘,但很多人拿破崙遠徵俄國的目的其實是英國,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政策「才是導致帝國崩塌的根本原因。 英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在歷史上相對邊緣化。 英法恩怨始於1066年的「諾曼徵服」,以諾曼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徵服了英國,兩國於是爆發了曠日持久的衝突,其中還包括一場長達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
  • 兩次失敗兩次被流放的拿破崙,為什麼沒有被公開處死?
    而俄國、普魯士等因運氣不好,使與法軍決戰的機會幾乎都讓給了英國軍隊。尤其是滑鐵盧戰役,基本上是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與拿破崙死磕到底。當然,最後依靠普魯士的生力軍才擊敗的拿破崙,但英國在反法同盟中的發言權是有相當分量的。 然而英國遠離歐洲大陸,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歐洲大陸對英國獲取歐洲大陸霸權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 滑鐵盧之戰中,拿破崙有可能戰勝英國,並最終瓦解反法聯盟嗎
    例如,當時的普魯士,依然是一個徹底的封建領主制聯邦。從1800年到1812年,拿破崙用他的天才馳騁整個歐洲,摧枯拉朽般地擊碎了歐洲許多國家的封建制度根基,但在1812年入侵俄國失敗後,拿破崙就江河日下了。
  • 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急不可耐地跟俄國開戰呢?先打英國不好嗎?
    拿破崙政府歐洲然後遠徵俄國,結果兵敗如山倒,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六百萬人攻打蘇聯結果被拖進戰爭的泥潭,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死腦筋的要先打俄國呢?其實這就是陸地大國的宿命。想想當年秦滅六國以後幹了什麼事情?
  • 拿破崙:三皇會戰
    除此之外,普魯士也在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在法軍背後下黑手。本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10月抵達柏林,企圖勸誘普魯士加入反法同盟。由於烏爾姆大敗,普魯士國王還是對拿破崙心存畏懼,加上漢諾瓦這塊誘餌,普魯士猶豫再三還是沒有答應加入反法同盟。但是,普魯士在11月9日,與俄國、奧地利籤署了波茨坦條約。普魯士將以武力為後盾,承擔調停義務,若調停失敗,普魯士將參與對法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