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沙皇的締約,四萬法國人和四萬俄國人慾圖徵服亞洲

2020-12-17 無名狂客

一年半前,登上權力巔峰的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商討締結和約。會晤發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國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慘敗之後。當時在拿破崙炮兵部隊的猛烈攻擊下,俄軍損失慘重,2.5萬人戰死疆場,不過俄國人仍能井然有序地撤退到邊境地區。此刻,雙方軍隊正在蜿蜒曲折的尼曼河兩岸的牛軛「U」形河灣處對峙。俄軍新增援的兩個師,加上20萬民兵,在附近的波羅的海岸邊待命。

當俄國人得知拿破崙不只想要和平,還想要結盟時,僵局終被打破。7月7日兩國皇帝在一隻木筏上碰面,木筏上搭有一頂傳統的白色帳篷,帳篷上飾有巨大醒目的花押字母「N」。談判籤署的條約日後被稱作《提爾西特和約》(Peace of Tilsit)。和約中大部分條款涉及戰爭與和平的問題——託爾斯泰將其巨著《戰爭與和平》的首卷命名為《提爾西特之前》(Before Tilsit)並非無緣無故。磋商的許多議題都關係到法國佔領下的歐洲的命運,特別是普魯士的未來。

未獲準參加會談的普魯士國王在河岸上焦急地徘徊觀望,想知道會談結束後他還能否擁有自己的王國。在和約的所有公開條款背後,有數條秘密條款並未披露。這些秘密條款為法俄聯合進攻拿破崙認定的英國的財源寶地奠定了基礎,而印度當然是其大敵最富饒的領地。 佔領印度,作為一種使英國經濟陷入困頓、削弱其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的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是拿破崙以及早前數名法國戰略家的痴心妄想。差不多恰好是九年前的1798年7月1日,拿破崙麾下部隊在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登陸,對埃及內陸展開攻擊以奪取開羅。

他寫道:「我們將經由埃及入侵印度。我們會重建穿過蘇伊士運河的舊航道。」邁索爾(Mysore)的蒂普蘇丹(Tipu Sultan)懇請拿破崙協助抗擊英格蘭人,拿破崙自開羅回函給蒂普蘇丹:「您已經獲知我親率一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到達紅海沿岸,滿懷渴望想將您從英格蘭這具鐵軛下解放出來。願全能的主賜予您力量,消滅您的敵人!」然而,在8月1日的尼羅河河口海戰(Battle of the Nile)中,英國海軍艦隊司令納爾遜(Admiral Nelson)幾乎讓整支法國艦隊全軍盡沒。拿破崙原本打算將埃及作為穩固基地,藉由埃及進攻印度,但計劃幻滅迫使他改變戰略,不過他從未背離初衷——拿破崙認為印度是英國的經濟實力之源,就如同拉丁美洲的印加帝國(Inca)和阿茲特克帝國(Aztec)的黃金曾是西班牙的經濟來源一樣——他想要通過奪取印度,使英國陷入衰退。

這樣一來,拿破崙立即謀劃經由波斯和阿富汗入侵印度。他早與波斯大使締結協定,聲明如下:「如果法國皇帝陛下打算派遣軍隊由陸路攻擊英格蘭在印度的領地,波斯帝國皇帝陛下作為忠誠的親密盟友,將準予通行。」 在提爾西特籤訂的秘密條款闡明了完整的侵略計劃:拿破崙將仿效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率領由五萬名法國士兵組成的大軍(Grande Armée)出徵,橫穿波斯入侵印度;俄國則在同一時間穿過阿富汗向南進發。

加爾達納將軍(General Gardane)奉派前往波斯聯絡沙,以查明哪些港口可供停泊且能為兩萬名將士提供飲用水和補給,並且草擬可能的入侵路線圖。與此同時,駐聖彼得堡的大使科蘭古將軍(General Caulaincourt)奉拿破崙之命與俄國人進一步探討該提議。法國皇帝寫道:「越是聽起來異想天開,越要試著去做(又有什麼是法國和俄國做不到的?),這樣才越能令英格蘭人恐慌,讓英屬印度膽戰心驚,讓倫敦混亂不堪;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取道君士坦丁堡、被波斯予以放行的四萬法國人,與途經高加索(Caucasus)的四萬俄國人會合,將足以威脅並徵服亞洲。」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是如何徵服俄國、英國、普魯士、美國以及亞洲、非洲的?|...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拿破崙怎麼可能就在滑鐵盧打了敗仗? 如果拿破崙勝了,會怎樣?拿破崙的崇拜者、法國作家路易·若弗魯瓦,在其1836 年的短文《拿破崙徵服世界》中,幫雨果「實現」了拿破崙的徵服夢。他寫道:拿破崙北上挺進聖彼得堡,擊潰俄國軍隊,俘虜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並佔領瑞典。
  • 拿破崙幻想世界霸權,與俄國戰爭迫在眉睫
    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與法國的聯盟不會長久。而且拿破崙的胃口不斷增長一一他已經在幻想世界霸權。拿破崙對俄羅斯的不滿與日俱增。他也為亞歷山大一世起先拒絕將大公小姐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後來又拒絕將妹妹安娜帕夫洛夫娜嫁給他而感到受辱。
  • 一個獨眼大胖子奇蹟擊敗不可一世的拿破崙?
    話說公元1812年,打遍歐洲無敵手的拿破崙率領60萬法軍氣勢洶洶地殺向了俄國,一路挺進,勢如破竹。然而不到一年,牛氣沖天的法軍就被俄羅斯的冰天雪地和一個獨眼大胖子給報銷了,拿破崙深受打擊,鬱悶不已,從此衰運不斷,直到滅亡。那位打跑了拿破崙的獨眼大胖子便是當時的俄軍總司令、與蘇沃洛夫大元帥齊名的俄國頂級將星——庫圖佐夫元帥。
  • 解密:拿破崙遠徵俄國 竟然跟他的婚姻有關
    俄國和英國的眉來眼去讓經濟封鎖政策大打折扣,拿破崙無法容忍當然,婚姻其實並非拿破崙入侵俄國的主因,那裡豐富的資源吸引著他。他的徵服意識提醒著他,俄國是一塊「肥肉」。從1810年起,拿破崙就大量閱讀俄國的歷史和政治文獻,徵服一個國家先從了解它開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最終把拿破崙引向了俄國,那就是英國。
  • 拿破崙洞若觀火,他要拔出戰爭的利劍,與俄國決一勝負
    後來,拿破崙提出將埃爾富特地區給予奧耳登堡公爵作為補償,這一舉動對沙皇所受的感情傷害毫無幫助,只會刺得他更痛。與此同時,沙皇也在撕毀提爾西特和約,和約規定,陸運貨物入境,必須按照議定條件給予優惠。但沙皇於1810年末發布政策,對陸運貨物,尤其是大多數來自法國的奢侈品課以重稅。
  • 拿破崙為什麼要攻打俄國?原因遠比多數人想像中的複雜
    1812年6月,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親率60萬大軍侵入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俄法戰爭」就此拉開序幕。關於這場戰爭的結果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俄軍利用堅壁清野戰術成功將戰事拖延到了冬季。在嚴寒和缺乏物資的影響下,法軍很快就自行瓦解,潰不成軍,最終只剩下3萬人逃出俄國。
  • 拿破崙遠徵俄國失敗的真正原因,原來有這麼多!
    考慮到英國的經濟戰一時半會不會那麼快結束,以拿破崙的野心來看,作為歐洲大陸上僅剩的陸上強國—俄羅斯,就不可避免會成為法國的下一個目標。為此,拿破崙特意在1808年,邀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在德國埃爾富特城郊進行了友好的會談。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當時拿破崙建議保羅一世共徵印度 ,抵抗英國 ,保羅欣然同意並共同制定了詳細計劃。 為此還出動 2. 4萬哥薩克騎兵到中亞偵察入印的道路。正在此時保羅遇剌身亡。 但俄法談判還繼續進行 ,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於1801年授權與法籤定了兩個極為重要的文件 ,一 個是俄法和約 ,另一個是俄法密約。
  • 先投靠拿破崙又轉擁俄國,波蘭人的復國運動為何還是失敗了?
    (處死路易十六的場景)路易十六的死引起了歐洲其他君主的不滿,沙皇俄國、普魯士等紛紛出兵幹預,雙方在法國邊境殺成一片,血流成河。旅法的波蘭民主黨人科西秋什科等也親眼目睹於此,遂萌發了聯合法國抗擊普奧俄,並尋機復國的想法。
  •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
    拿破崙攻打俄國與希特勒攻打蘇聯原來這麼不同!條約VS領土戰爭!兩者之間年代除了不一樣之外,最大區別在於拿破崙打的是一場「條約戰爭」,而希特勒打的是一場「領土戰爭」,希特勒在「莫斯科會戰」前曾自信表示不接受任何和談,要把莫斯科徹底摧毀!
  • 拿破崙戰敗後,法國為何沒像二戰後的德國般慘遭分區佔領?
    普魯士、奧地利、沙皇俄國等等這些歐陸傳統強國,都先後敗於拿破崙手下,而英國雖然在特拉法加海戰中給予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重創,但英國優勢也僅限於海上,且這場戰爭還讓他們犧牲掉了英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納爾遜。
  • 拿破崙希特勒美利堅,三次都沒扼殺俄國,唯有一次真的要亡國
    俄國歷史不算長,至少和中國比,算孫輩的孫輩,滿打滿算不過1000多年。 千年俄國史,走出不少非凡人物,伊凡雷帝、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三人接力才有俄國興起強盛。一輪輪徵服路上,俄國也從莫斯科公國一隅之地,躍升為地跨歐亞的第一大國。
  •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人稱「神秘沙皇」,從登基到死亡都被人懷疑
    雪峰居士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點讚和評論! 亞歷山大一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十三位沙皇,後人稱他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他從登基到死亡,便疑雲不斷,給人留下種種神秘。登基之時,就被人懷疑是弒父自立;在位期間由於突然死亡,以至於他死後不久又傳出種種離奇說法,讓亞歷山大一世到底是真正死亡還是逃避現實而退位?至今迷霧重重、眾說紛紜。
  •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折戟在俄國,是什麼共同原因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俄國現在被很多人稱為戰鬥民族,其中就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要知道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梟雄最終都折戟在了俄國,這個戰績可以夠俄國人驕傲很久了。那麼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世界級別的梟雄,為什麼都會在俄國失敗呢?接下來小編就來說一下個人總結的幾個觀點。
  • 法國大革命簡史:1797—1804年,霧月政變和拿破崙執政
    五位督政官中,卡爾諾和巴泰勒米依法去職,杜埃的梅蘭和特雷拉接替他們。花月30日,5月19日,拿破崙率領一個擁有四百艘船隻的艦隊和一部分義大利方面軍離開土倫,開始遠徵土耳其治下的埃及。拿破崙於6月9日佔領馬爾他,7月1日佔領亞歷山大港,7月21日在埃及金字塔大敗馬穆魯克軍隊,7月23日進入已經投降獻城的開羅,徵服了埃及。
  • 拿破崙:三皇會戰
    俄奧聯軍有9萬奪人,法軍僅有6萬奪人,且俄奧聯軍的後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的趕到,尤其是義大利的查理大公率領的奧軍也已經擺脫了馬塞納的義大利法軍之後,正在日夜向奧皇考慮。 除此之外,普魯士也在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在法軍背後下黑手。本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10月抵達柏林,企圖勸誘普魯士加入反法同盟。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隨著蒙古的分裂,到伊凡三世時期,俄國才取得獨立,加冕為沙皇,正式建立了沙皇俄國,當時的沙俄完全繼承了蒙古人對外擴張的精神,先後擊敗瑞典等強國,開始不斷對外擴張,鼎盛時期,沙俄疆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西到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國土面積達2280萬平方公裡。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千百年來,人類自相矛盾,期待文明卻崇尚暴力,秦始皇、凱撒大帝、戰神拿破崙。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徵善戰的君主。所以俄國東正教庭便採用拜佔庭國王的稱號來命名本國的國王,於是「沙皇」便成為了俄國最高權力的象徵。另外「沙皇」在俄語中有著「強大」的意思,意指「大皇帝,帝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而被「沙皇」冠名的俄國皇帝,也無一不是「強大而暴力」的,不過,此時的沙皇稱號還是非正式的,或者說只能叫做莫斯科公國沙皇。
  • 兩百年前的英法貿易封鎖,拿破崙即便戰勝俄國,為何也註定失敗
    憑藉大革命爆發出的驚人動員能力和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華,拿破崙旋風般地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然而令人驚嘆的是短短數年時間,偌大的帝國就土崩瓦解,拿破崙本人也被放逐孤島。
  • 「矮小的科西嘉人」——拿破崙
    從此,法國失去了和英國在海上爭奪霸權的機會。隨著海戰失敗,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807年6月,法軍又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籤訂了和平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