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人稱「神秘沙皇」,從登基到死亡都被人懷疑

2020-12-17 騰訊網

文:雪峰居士。雪峰居士出品,必屬精品,歡迎關注、點讚和評論!

亞歷山大一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十三位沙皇,後人稱他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他從登基到死亡,便疑雲不斷,給人留下種種神秘。登基之時,就被人懷疑是弒父自立;在位期間由於突然死亡,以至於他死後不久又傳出種種離奇說法,讓亞歷山大一世到底是真正死亡還是逃避現實而退位?至今迷霧重重、眾說紛紜。不過在他執政期間曾擊敗了拿破崙入侵俄國,遏制了拿破崙獨霸歐洲的野心和勢頭,讓他的聲譽瞬時享譽全歐。

弒父自立疑雲?

亞歷山大一世的父親保羅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情夫薩爾蒂柯夫所生。由於這個孩子屬於葉卡捷琳娜二世不想要但又不得不要的孩子,女皇一直以來就對這個孩子極其冷淡,很少關愛孩子的成長。保羅成人後,母子關係更加緊張,公共場合基本上見不到這一對母子同框。孫子出生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性情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給了他連自己兒子保羅都沒有得到過的母愛,甚至還將其作為未來皇位繼承人親自擬定詳細的培養計劃。她認定這個新生兒會有俄國古代名君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業,因此親自為孫子取名亞歷山大。

作為皇儲培養的亞歷山大,從小就得到皇室良好的教育資源,使其非常聰明、機智。從小,他就敏銳地覺察到父親與祖母之間的不和。但是他非常清楚,只有頭戴皇冠的女皇祖母才能給他想要的一切,於是他努力博取祖母歡心。雖如此,也沒忘記父親保羅那邊,非常巧妙的在兩人之間周旋有餘。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逐漸老去,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成為皇室的頭等大事。她為了試探各方勢力,曾在宮中公開表示:孫子亞歷山大繼位才能讓國家繼續往前發展,否則其他人都將覆轍這個國家。此時,宮中還盛傳女皇其實早已經秘密擬定了皇位繼承人詔書,旨在宣布廢除保羅的皇位繼承權,立亞歷山大為未來沙皇。甚至連她公布詔書的日期都傳出來,計劃在1796年11月24日將詔書曉諭天下。這些消息從宮中流出後,亞歷山大欣喜異常,於是立即給祖母寫信表示感謝並表達忠心,還向祖母闡述了對國家未來的治理規劃。同時,為了避免過度刺激到父親保羅,他也同時給父親保羅寫信,並在信中提前稱保羅為「皇帝陛下」,表示自己並無野心,宮中所傳的一切,其實是一些人離間父子關係的「謠言」,請父親千萬不要相信「謠言」。

然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突然於1796年11月4日中風,命在旦夕。保羅與亞歷山大得到消息後,先後立即趕往皇宮,他們不是著急探望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而是去搜查傳聞已久的密詔。保羅比兒子亞歷山大捷足先登,在女皇的梳妝檯裡找到了詔書,並立即付之一炬。1796年11月6日,顯赫一時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去世,保羅在苦苦等待34年之後,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保羅一世。

保羅即位之後,為緩和亞歷山大的情緒,避免父子衝突,立即頒布了嫡長子皇位繼承法,在法律上確定了亞歷山大的首席皇儲地位。同時,在治理國家方面,一方面則加強思想禁錮,另一方面削弱軍人集團的權勢,主要是打擊原來親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軍人集團,此舉造成部分軍人轉投亞歷山大麾下。不久,一個以皇宮近衛軍為主、有朝廷大臣參與,針對沙皇保羅一世的謀反集團悄然形成。1801年3月11日晚11時,謀反集團的主要成員朱波夫、本尼格森等人帶領軍隊闖進皇宮,包圍了保羅一世的寢宮。他們向保羅說:

「沙皇陛下自登基以來造成國家臣民怨聲載道,顯示陛下能力不足以治理國家,請退位讓賢並請在退位詔書上簽字。」

保羅當然拒絕。爭執中,寢宮燭光及外面軍士的火把突然間全部熄滅,一下人群開始混亂起來。混亂的黑暗中,有人模糊看見保羅的身後出現幾名黑衣人,他們把一條軍官綬帶套在保羅的脖子上。幾分鐘後,當燭光再次照耀寢宮的時候,保羅已經停止呼吸。當夜,亞歷山大被推上皇位,史稱亞歷山大一世。亞歷山大公開宣稱,他的父親保羅一世因突發中風不治身亡。

人們當然不會相信保羅一世死於中風的謊言,但對於亞歷山大是否直接參與了這次政變,是否直接殺害他的父親,眾說紛紜。有的說,亞歷山大擔心未來有變,他這位皇儲不一定會繼承皇位,所以親自主持和策劃了這起政變;也有人說亞歷山大事先知道謀殺活動,但未制止,置身事外,靜觀其變,等待著事態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突然死亡疑雲?

亞歷山大一世在戰勝拿破崙、取得輝煌聲名不久後,便迅速走向另一極端。在國內他任用奸臣阿拉克切也夫,推行極端專制主義的政策,造成國家開始動亂;在國外,他夥同奧、普等國組織所謂的「神聖同盟」,充當鎮壓各國人民革命的劊子手。

在生活中,他逃避現實,篤信宗教;由於父親保羅的死是他的心病,遲遲不能釋懷,使其精神痛苦依然不減,造成他的思想日益走向極端。這時候,又發生了莫斯科大洪水,房屋損壞不計其數,更有幾百人喪生。與此相似的大洪水,正好在亞歷山大出世那年也曾發生。這種巧合,讓他的精神處於崩潰狀態,認為這是「上帝對自己的懲罰」。

精神瀕臨崩潰的亞歷山大,為了擺脫內心的憂懼和不安,於1825年9月同皇后伊莉莎白一道,去亞速海岸邊的一個叫塔岡羅格的小鎮休養,遠離城鎮的喧鬧、繁忙的政務、吵鬧的群臣。他選擇的休養地點也似乎在有意避開他的臣民,因為塔岡羅格這個小鎮一側與風沙不斷的大草原毗鄰;另一側則緊緊挨著臭氣燻人的亞速海,非常不適宜休閒度假。1825年11月19日,俄國皇室發出訃告:沙皇陛下在休養地因病駕崩,終年47歲。可是就在沙皇死後不久,各種傳說和猜測不脛而走:有人稱,沙皇乘坐一艘英國遊艇到聖地巴勒斯坦朝聖去了;也有人說,沙皇被哥薩克人劫走,藏匿起來了;還有人透露,沙皇已秘密前往美洲,準備在那裡隱居。儘管眾說紛紜,但都一致認為沙皇未死。1921年,蘇聯發掘了亞歷山大的墳墓,棺材裡竟是空的。歷史學家設想,那個為沙皇「替身」的屍體早已被悄悄地搬走了。

亞歷山大一世可是俄國沙皇,一國之君。如果要施行掉包計,運回一具與他外表相似的屍體,一定得有許多人相助,其中必然包括軍人、醫生、侍從以及伊莉莎白皇后本人,皇后可是在最後一刻一直守候在病人的床前。這麼多人肯定會被下令嚴禁外傳消息,但人多嘴雜怎麼可能守得住秘密?正如尼古拉一世登基之後,立即下令摧毀了亞歷山大一世最後幾年所有的文件,也向人們昭示著皇宮在匆匆忙忙之中掩蓋著什麼?

這位老人他又是誰?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死了十多年後的某天,俄國烏拉爾山區的一個村子裡突然出現了一位雍容高雅、儀表超俗,自稱費道爾·庫茲米奇的老人。他的外貌極似亞歷山大一世,他的行為舉止也酷似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站立時喜歡將拇指插入腰帶中間。

因為他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和經歷,按照俄國法律被所在地政府打了二十大板後,流放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先是不斷遷居,最後由一位富商克羅莫夫資助才有了自己的小屋,在伊爾庫茨克定居下來。據傳,這位費道爾·庫茲米奇博古通今,對亞歷山大一世時期的政治事件、人物了如指掌。他常常談論莫斯科大主教菲拉雷特,修道院院長福狄斯,歷數庫圖佐夫元帥的赫赫戰功,描述俄軍開進巴黎的盛況,甚至還談起當時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隨從。於是人們逐漸懷疑,這位名叫費道爾·庫茲米奇的老人曾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身邊的重要人物。

然而,細心的人們發現,他在某一段時間內常收到一個名叫瑪麗·菲歐多果夫娜女人從聖彼得堡寄來的錢和衣物,而這位女人恰好又是亞歷山大一世的母親。還有當地的居民說,曾看到伊爾庫茨克的主教親自來看望他,在他的小屋裡同他做了很長長時間的交談。更有人發現,亞歷山大二世的長子以及亞歷山大三世的幼弟,都曾前來拜訪過這位老人。跟隨的一位老兵曾當著費道爾·庫茲米奇的面失聲喊出:

「這不是先皇帝陛下嗎?」

還有件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收養了一個孤女,其實是亞歷山大一世與情婦所生的孩子。當地人前來為她說媒時,總遭到費道爾·庫茲米奇的拒絕。他說:

「我女兒身份高貴,將來可以嫁一個高級軍官或貴族。」

於是,他介紹養女與名門望族走動,並拜見沙皇尼古拉一世。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見了她,並詢問了養父費道爾·庫茲米奇的情況。後來,這位養女果然嫁給了一位高級軍官。

種種跡象表明,費道爾·庫茲米奇的身份不同凡響。但當別人詢問他時,他卻總會用「上帝會認出自己的親人的」這句重複無數遍的老話來對答。直到臨終前,他也沒有透露自己的身份,1864年1月20日費道爾·庫茲米奇死於伊爾庫茨克的一個小村莊。死後,人們為他建了一個小祠堂,墓碑上寫著:「這裡安葬著上帝的選候—費道爾·庫茲米奇。」而「上帝的選候」正是亞歷山大一世在戰勝了拿破崙之後正式接受的稱號。

當然,曾經被召去給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治病的十名醫生更值得大家留意。因為被召去治病的十名醫生中,只有兩名醫生在死亡原因證明書上簽字。病情報告中所述亞歷山大病況,有多處與實際情況相悖。證明書中說他患的是間歇熱,因而肝脾腫大,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實際上並無此病。而他的病其實是在1825年10月末,喝了杯滾燙的浮牛花果子露,從那以後,他便一直身上有些發燒。11月初,病情加重,19日就被皇室宣布死訊。

另外,參與救治的一位醫生從不參加每年11月19日紀念亞歷山大之死的禱告儀式;而1864年1月的某一天,他卻親自帶領大家為亞歷山大的亡靈祈禱,他流著眼淚說,「沙皇陛下這下可真是死了。」

更讓人懷疑的是,亞歷山大二世的辦公室牆壁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掛上了費道爾·庫茲米奇的畫像。

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費道爾·庫茲米奇就是亞歷山大一世嗎?好像一切就是這樣,亞歷山大因為某種原因選擇逃避現實離開沙皇寶座,最後化名費道爾·庫茲米奇隱居在偏遠的西伯利亞。真是這樣嗎?然而卻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亞歷山大一世死後,日夜守護在病床前的皇后伊莉莎白立即給親人寫了悲慟欲絕、令人肝腸寸斷的信件。她不可能會如此鎮定地演出這樣一場令人心碎的鬧劇,也做不到僅僅為了避免外人懷疑而整天以淚洗面。

另外,亞歷山大一世的侄孫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在仔細翻閱了皇宮秘密檔案之後,認為亞歷山大一世確實在塔岡羅格駕崩。他認為,以亞歷山大的性格特點,他不會如此雅興,演出這麼一出鬧劇。沙皇當時已經人到中年,如此不計代價、無牽無掛地去流浪,實在與他的性格不相符合。

如果掉包計純屬奇談趣聞,那麼,這位突然出現的老人費道爾·庫茲米奇究竟是誰呢?

尼古拉·米哈伊洛維奇大公曾經就此問題進行過研究,他認為這位老人是沙皇保羅一世的私生子、海軍軍官西蒙·維利基。但也有人說,他是禁衛軍騎兵隊的軍官烏瓦洛夫。因為烏瓦洛夫長相也和亞歷山大一世長相很相似,於1827年離家出走,一直下落不明。還有一些人說,這位老人只是一個為了逃離聖彼得堡生活的俄國失落貴族而已。

亞歷山大一世的靈柩為什麼空空如也?與亞歷山大行為舉止和相貌極為相似的費道爾·庫茲米奇這位老人到底是不是亞歷山大一世?亞歷山大一世是不是因為在位期間因精神崩潰無奈間選擇了逃避現實,通過手段瞞過了所有人?這些問題,至今迷霧重重、眾說紛紜。

圖片來源:摘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讀俄羅斯歷史,肯定會讀到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這幾個國家或朝代,要清楚了解俄羅斯歷史,就必須嚴格區分這幾個國家或朝代,那這幾個國家或朝代到底有何關係?根據史學界對俄羅斯歷史的劃分,俄羅斯歷史只有兩個朝代,先是留裡克王朝,後是上面提到的羅曼諾夫王朝,但這兩個朝代都是以統治者的名字或統治家族的姓氏去命名朝代,不是正式國號,而上面提到的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才是正式國號。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徵善戰的君主。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拿破崙為什麼要攻打俄國?原因遠比多數人想像中的複雜
    1812年6月,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親率60萬大軍侵入俄國,歷史上著名的「俄法戰爭」就此拉開序幕。關於這場戰爭的結果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俄軍利用堅壁清野戰術成功將戰事拖延到了冬季。在嚴寒和缺乏物資的影響下,法軍很快就自行瓦解,潰不成軍,最終只剩下3萬人逃出俄國。
  • 曾打敗拿破崙、終結希特勒的歐洲憲兵,高曉松:俄國尚武但不善戰
    北方的遊牧民族大多擅長打仗,這是因為除了農耕文明之外的其他民族,都喜歡用戰爭去掠奪財富。但要說世界上最能打的人,絕對不是俄國人,而是13世紀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一路攻城略地,除了南宋抵擋住外,西夏、金國都被其所滅,後來他的子孫曾東面打到歐洲,北面打到俄羅斯,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來到了異國他鄉的葉卡捷琳娜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又不懂俄國宮廷的禮儀和風俗習慣,一開始她受盡了冷眼和歧視。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孩暗自發誓:「一定要在這裡出人頭地,我要做俄國的女皇。」為此她逆來順受,拼命地學習宮廷禮儀和俄語,她經常半夜起來,光著腳穿著內衣,背誦俄語詞彙。她還十分懂得察言觀色,討人歡喜,慢慢地宮廷裡的人開始接受她。
  • 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俘到俄國首位女沙皇,她的人生可謂傳奇
    我簡單跟大家捋一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人生軌跡,簡單說就是:農奴--俘虜--情婦--皇后--女沙皇。她是真正的貧寒出身,父母是農民,而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寄養在親戚家,有非常不幸的人生開端。後來作為俘虜到了俄國,不想卻成為了皇后,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成了俄國第一位女沙皇。
  • 1613年縉紳會議:羅曼諾夫的沙皇之路
    然而,貪婪的西吉斯蒙德此時卻已不滿足於把自己的兒子扶上俄國皇位,自以為勝券在握的他,反過來要求俄國貴族承認自己為沙皇,此舉激起了俄國人的憤怒,反抗波蘭侵略的戰鬥此起彼伏,尤其以愛國將領波扎爾斯基公爵和米寧指揮的民軍聲勢最為浩大。1612年11月4日,波扎爾斯基和米寧率領大軍解放了被波蘭人侵佔了數年之久的首都莫斯科,但此時滿目瘡痍的俄國,依然沒有自己的沙皇。
  • 先投靠拿破崙又轉擁俄國,波蘭人的復國運動為何還是失敗了?
    (處死路易十六的場景)路易十六的死引起了歐洲其他君主的不滿,沙皇俄國、普魯士等紛紛出兵幹預,雙方在法國邊境殺成一片,血流成河。旅法的波蘭民主黨人科西秋什科等也親眼目睹於此,遂萌發了聯合法國抗擊普奧俄,並尋機復國的想法。
  • 拿破崙幻想世界霸權,與俄國戰爭迫在眉睫
    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與法國的聯盟不會長久。而且拿破崙的胃口不斷增長一一他已經在幻想世界霸權。拿破崙對俄羅斯的不滿與日俱增。他也為亞歷山大一世起先拒絕將大公小姐葉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後來又拒絕將妹妹安娜帕夫洛夫娜嫁給他而感到受辱。
  • #美食# 來扒一扒法式名菜蝸牛背後故事,靠俄國沙皇翻身?
    早在公元前4世紀時,羅馬人就把蝸牛搬上了飯桌。當時的法國還是羅馬帝國的附屬國,不過,他們對於吃蝸牛這事並不怎麼熱衷。傳言說,法國人要吃蝸牛屬於典型打擊報復行為,「蝸牛你吃什麼不好?那是我們最寶貝的葡萄藤!」
  • 瑞俄兩國激戰波爾塔瓦,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如何一舉擊敗瑞典?
    波羅的海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自中世紀以來,這裡就擁有"北歐地中海"之名,是當時俄羅斯到西歐各國最短的海上通道,因此奪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就成了俄國歷代沙皇鍥而不捨的徵戰目標。1583年沙皇伊凡四世九層發動立窩尼亞戰爭,但敗於強大的瑞典軍隊之手。
  • 俄國格鬥沙皇菲多和泰森哪個更強?拳迷:被泰森打到就結束!
    俄國格鬥沙皇菲多和泰森哪個更強?拳迷:被泰森打到就結束!搏擊原始與我們人類的天性,因此我們喜歡拳擊是與生俱來的,運動員們憑藉著自己強壯的身軀與卓越的技巧給大家帶來拳拳到肉的快感,因此搏擊比賽在全世界都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國是一個愛好平和的國家,搏擊賽事並不是過於熱衷,但是在國內一些賽事的推動下,我們國家的搏擊運動開始卓越的成長,對於剛剛舉行的UFC北京之夜的賽事,就充分肯定了中國搏擊進步。
  • 200萬德意志人曾經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都去哪裡了?
    ▲德意志人的早期東進,逐漸佔據波羅的海沿岸(895-1400年)二、德意志人移民彼得一世1682年登基後,深深感到俄國的落後,不惜放下沙皇的尊貴,冒充士兵和工匠前往西歐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當他學成回國後,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鞭策著俄羅斯追趕上來,成為歐洲強國之一。
  • 那些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她的情人們的那些事兒
    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是俄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沙皇,也是唯一被冠以「大帝」稱號的女沙皇。她在位時間長達34年,其統治時期被史學界公認為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就像中國的武則天一樣,作為一名女性,要想在封建社會獲得成功,她的婚姻和情感關係往往會成為她的事業的鋪路石。
  • 從情婦到女沙皇,一個真實版灰姑娘傳奇
    可她卻善解人意,尤其洞悉彼得大帝的內心世界,通過投其所好,成為沙皇離不開的女人。彼得大帝於是讓她接受俄羅斯文化,改名為葉卡捷琳娜。02兩人如膠似漆,一共生育了12個孩子,但很不幸,只有兩個公主活到了成年,其他都夭折了。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但俄法談判還繼續進行 ,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於1801年授權與法籤定了兩個極為重要的文件 ,一 個是俄法和約 ,另一個是俄法密約。 前者同意讓俄出面調停 ,法與德、撒補償問題 ,法放棄那不勒斯 ,承認馬爾他共和國 ,與俄共保海上自由。法土和約規定 將埃及歸還土耳其。
  • 「烏格利奇事件」,一場撲朔迷離的死亡,開啟了俄國的混亂年代
    俄國進入了長達十五年群雄並起的「混亂年代」,直到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縉紳會議推舉為新沙皇后俄國才重新穩定。等到政局塵埃落定之時人們沉下心來追憶歷史,發現作為一切混亂開端的「烏格利奇事件」仍然疑點重重。王子真的死了麼?後來被稱為「偽德米特裡」的王子又是誰?直到今天,烏格利奇的真相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烏格利奇事件」也成為了俄羅斯永恆的迷案。
  • 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稱帝的絢麗人生
    政治關係如此緊密,明眼人都知道蘇菲亞很有可能將會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未來皇后。雖然很多貴族家庭裡的妙齡女子都想嫁給卡爾彼得,但是俄羅斯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肯定更願意將這一美差留給自己人。普魯士國王看穿了這一點,他也積極支持卡爾彼得與蘇菲亞聯姻。就這樣,蘇菲亞一時間成為歐洲政壇上的紅人。
  • 法式焗蝸牛享譽全球,可窮人才吃的它能翻身全靠吃貨俄國沙皇…
    叮咚,get到了重點。 不考慮個頭大小,蝸牛和田螺長的是真像。 那時的蝸牛還真的是市井食物,最多只能出現在路邊攤或是蒼蠅館子裡,它能一躍成為法式大餐招牌菜的機緣,據說都是沾了俄國沙皇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