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預 防
應急說
日常生活中,出於對營養和健康的考慮,家長們總是想辦法讓孩子食用最天然最安全最具營養的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安全享用食物也有門道!
2歲男童喝鮮榨果汁中毒險身亡
兩歲大的壯壯突然嘔吐,經醫院診斷是喝了鮮榨帶核的蘋果汁而中毒。
原來孩子的奶奶直接將一個蘋果切成四瓣,沒有去除蘋果核和蘋果籽便直接打成了果汁。壯壯飲用後出現了突然嘔吐的症狀,蘋果籽中含有天然氰化物,造成壯壯中毒的嚴重後果,差點喪命。
醫生及營養專家均證實,蘋果、桃子、杏子等多種水果香甜可口,但果核中含有毒物質氫氰酸。
營養專家表示,小孩胃腸脆弱,最好去籽後再吃果肉。而相反對於成人而言,很多果籽具有一定的營養,但在食用時要注意方法。
果核會引起中毒?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絕對的。
蘋果核會引起「中毒」,是因為裡面含有天然的氰化物。如果過量食用,可能會阻止血液裡的血紅蛋白與氧結合,嚴重時造成窒息,頭暈頭痛。
對於成人來說,吃蘋果核是不會中毒的,但是長期吃對健康有影響。對孩子來說,基本不會吃到蘋果核。如果不將核和籽打碎吃下去,也不會中毒。
寶寶吃到果核並不都會引起「中毒」,但還是建議麻麻們給孩子榨果汁時,去除果核、籽、果皮部分再榨比較安全。
順便說一下,近幾年破壁機漸漸流行起來,號稱能分解更多的營養。這樣打碎核渣給寶寶吃真的放心?
而且喝果汁比吃水果更方便,不知不覺容易過量。如果過量的水果裡帶有果核、籽,短時間喝下去,中毒的機率就會增加好幾倍。
多大能喝果汁?
實際上,營養學家不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喝果汁。原因很簡單:
佔用胃容積,影響寶寶正常喝奶量;
甜味可能會讓寶寶「上癮」,抗拒包括白開水在內的無味食物;
哪怕100%鮮榨不加一滴水,營養也無法和水果本身相比。
▲用勺子刮成果泥這種省力辦法我會說?
即使1歲後日常喝果汁,也要注意防止過量引起的高糖分問題。最好不要用喝果汁代替全部水果攝入。
PS.這裡說的果汁都是家裡鮮榨、去除果核的純果汁,超市買的「果汁」哪怕標明100%也不推薦經常喝,營養價值不高。
這些果仁也帶毒
◆杏仁
吃完杏順便敲開核吃個杏仁是很多人的習慣,杏仁露也是常見潤肺甜品。But人家那是加工過的,要知道沒加工的成人吃多了都會中毒。
◆桃李仁
敲杏仁還覺得可以理解,吃完桃子李子還要嚼碎了餵寶寶命其名曰補腦清熱根據何在?吃多會引起頭暈噁心。
◆白果
不管是生吃還是完全熟透的,大人三四十粒、寶寶5-10粒,輕則噁心嘔吐,重則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揚州一寶寶吃了「鱈魚」,
腹瀉不止拉出來的都是油
很多人愛吃魚,有一種魚如今頗受青睞,那就是號稱富含DHA的營養魚——鱈魚。最近,揚州市民賈女士就給寶寶買了鱈魚作為輔食,可孩子吃了鱈魚之後,很快就出現了腹瀉,而且拉出來的都是油。賈女士上網一搜索,怔住了:自己買的很可能是假鱈魚!
買到假鱈魚?
賈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在市區一家大賣場購買的散裝鱈魚,做成輔食給孩子吃了之後,孩子很快出現了異常反應,不僅腹瀉不止,而且排出來的都是黃色的油膩膩的東西。
賈女士事後在網上搜索,發現正宗鱈魚的價格高達幾百元一斤,而自己買的才十幾元一斤。再看相關的連結,發現明星馬伊琍也曾中過招,她給女兒吃鱈魚,結果孩子也莫名其妙地拉出來一堆油。仔細一查,她女兒吃的壓根就不是鱈魚,而是一種油魚。對此,央視還專門做了報導。賈女士就此懷疑,自己孩子吃的也是這種「假鱈魚」。
賈女士購買的所謂「鱈魚」是不是油魚冒充的?揚州市場上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鱈魚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到市區各大賣場進行了一番實地調查。
不同鱈魚,價格差十倍
記者首先來到揚州西區一家超市,只見冷凍水產櫃檯裡,鱈魚的種類繁多,有阿拉斯加鱈魚,有挪威鱈魚,還有扁鱈魚,絕大多數都是以魚段的形式出售,價格每斤在四、五十元左右。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鱈魚,只不過都是水鱈魚,如果上鍋蒸煮,蒸出來的水比較多。而當記者提出要買這種鱈魚給孩子做輔食,這名工作人員立刻打了回牌,強調這種魚只適合大人食用,如果給孩子吃,只能吃另一種銀鱈魚,價格在每斤三百塊錢左右。
隨後記者又來到另一家大賣場,發現這裡只有一種散裝鱈魚售賣,每斤價格只有十幾元。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表示,這種鱈魚就是真正的鱈魚,因為促銷才這樣便宜。
記者接著又走訪了幾家大賣場,發現各家售賣的鱈魚種類都很多,最貴的銀鱈魚和最便宜的散裝鱈魚價格竟相差十倍以上。不過,商家都堅稱:不管是高檔的「銀鱈魚」,還是低檔的「普通鱈魚」,都是純正的鱈魚,只是品種不同而已。
走了這一圈,想必大伙兒跟小編一樣都犯了暈乎:這些鱈魚有沒有假,到底哪種鱈魚才是正宗的鱈魚呢?記者從幾家大賣場分別購買了五種不同種類的鱈魚,請專家來做鑑定。
記者所購買的鱈魚分別為:散裝鱈魚、深海鱈魚片、挪威北極鱈切塊、阿拉斯加鱈魚以及法國銀鱈魚。除了散裝鱈魚,其他四種盒裝鱈魚都標註了鱈魚的類型,其中,深海鱈魚片標註的是細鱗壯鱈,挪威北極鱈切塊標註的是真鱈,阿拉斯加鱈魚是黃線狹鱈,銀鱈魚標註的是犬牙魚。
五種均為假鱈魚
記者將這五份樣品帶到了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專家在仔細辨別後表示,這五份樣品,都不是真正的鱈魚。
揚大旅遊烹飪學院教師於泉告訴記者,從生物學上細分,真正的鱈魚只有三種,分別為太平洋鱈、大西洋鱈和格林蘭鱈。由於是瀕危保護動物,鱈魚被嚴格限制捕撈,產量很少,所以揚州市場上基本看不到。真正的鱈魚顏色為白色,魚鱗很細很緊很均勻,而這都與記者購買的五種樣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於老師表示,所謂的細鱗壯鱈、黃線狹鱈以及真鱈,都只是鱈魚的遠親,無論營養價值還是口感,都和真正的鱈魚相差較大,而市面上價格較高的銀鱈魚跟鱈魚壓根就不是一個品種,連親戚都算不上,不過從營養價值和口感來看,銀鱈魚還是比較接近於真鱈魚的,價格在一百到兩百之間,相比於正宗的鱈魚,價格低一點,營養價值差一點。
「油魚」多用於煉油
至於賈女士女兒吃完了拉肚子的油魚,於老師認為,很可能是一種學名為異鱗蛇鯖的魚,切片和鱈魚很類似,但肉質略微發黃,鱗片也較為粗糙。之所以稱它為「油魚」,是因為魚體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都是蠟脂性的,不容易消化吸收,吃完了的確容易造成腹瀉。
於老師指出,記者購買的散裝鱈魚段從顏色、鱗片來看,很可能就是油魚冒充的,在國外,油魚多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日本和義大利等國家都禁止油魚入口。
營養學家蔣放則表示,雖然市面上充斥著種類繁多的假鱈魚,但是從營養學角度來說,並不影響食用,不過對於那些成分不明的散裝鱈魚,市民就得當心了,如果是油魚,千萬不要食用,尤其是胃腸道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
確實,購買和食用鱈魚時大家可得留點神,別DHA沒補著,卻吃進去一堆「垃圾油」。而對於那些用油魚冒充鱈魚出售的商家,市場管理部門也得去管一管,別讓他們這麼肆無忌憚地禍害消費者。
這十種食物,謹慎給孩子吃!
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寶寶的營養飲食就成了重中之重。
可是,你知道嗎,小寶寶的消化系統還很稚嫩,對食物是非常挑剔的,蜂蜜、果汁等這些看似營養又常見的食物,小寶寶其實還不適宜吃。
快看看下面這些,你是否都注意到了,也讓身邊更多的家長都知道!
鹽、糖以及各種調味品
根據《中國膳食居民指南(2016)》建議,1歲以內寶寶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各種調味品,1歲以後再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較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以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和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果凍
3歲以下的小孩,最好都不要吃果凍。如果一定要吃的話,要用小勺來取食,細嚼慢咽,不要整個吞咽。
果凍是膠狀物,滑軟而有彈性,小寶寶的咀嚼功能比較差,不容易粉碎果凍,一旦吸食進去,很容易造成軟滑的果凍吸入氣管。進入氣管後,柔軟的果凍會隨氣管變形,不容易被排出,將氣管塞住導致窒息。
整粒的堅果(比如花生、瓜子、開心果、核桃等)
同樣也是存在窒息危險。小寶寶牙齒還沒有長全,不能充分嚼碎,如果吃的時候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氣管。
因此,2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要餵整粒的堅果仁,可以把果仁碾碎放在粥裡。
飲料(包括可樂、咖啡、茶、酒等)
可樂、咖啡、濃茶等飲料中,含有太多的糖分或咖啡因,容易引起蛀牙,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使人興奮,甚至還會影響寶寶的生物鐘。
功能飲料中含有過多的電解質,會加重寶寶的肝腎負擔,同樣也不適合寶寶喝。
至於酒,那就更加絕對不要嘗試,哪怕是筷子沾一點嘗嘗也不行。喝酒會損傷肝,寶寶喝酒甚至還會影響腦部發育,導致智力倒退。
鮮牛奶
鮮牛奶雖然營養豐富,但是鮮牛奶中的蛋白質分子結構大,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不容易在腸道吸收,過量食用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果汁
水果榨汁以後,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會有損失,營養價值降低,而且果汁的含糖量比較高,可能導致蛀牙,寶寶喝慣果汁以後還可能會對白開水毫無興趣。所以,1歲以內的寶寶還是吃果泥比較好,1歲以後也要限制喝稀釋的果汁。
蜂蜜
蜂蜜在釀造、儲存、運輸的過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嬰兒的肝臟的解毒功能較差,少量的肉毒桿菌就能導致他們中毒。因此寶寶至少要1歲後,才能少量嘗試吃蜂蜜。
湯圓
湯圓一般以糯米粉為食材,不容易消化,寶寶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吃了以後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而且糯米比較黏,寶寶吃湯圓的時候還可能粘在食道上阻塞呼吸道。
巧克力
巧克力的脂肪和糖的含量高,不易消化,寶寶吃巧克力容易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另外,巧克力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寶寶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
各種軟糖、硬糖
小寶寶很難嚼碎,可能會被噎住。 另外,吃糖的頻率高的話,還會增加蛀牙的風險。
大一點的寶寶,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不讓寶寶吃糖,那麼就要學習下吃糖不蛀牙的秘訣:減少吃糖的次數(集中進食),並且吃糖以後注意漱口,不要讓糖長時間停留在牙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