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一般生活在清泉和山澗小溪裡,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

2020-12-23 花弄

夏天來了,河裡面的各種魚都開口了。之前在山澗小溪裡釣了幾條山鯰魚,爸爸說這種魚很好吃,於是今天就準備再去釣幾條,回來嘗嘗!這種魚一般生活在清泉和山澗小溪裡,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山裡的氣候不穩定,要是下雨,不能戀釣,不管魚有多好,安全第一,下雨就得走。

山鯰魚是鯰魚的一種,可是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生活在清泉和山澗裡,吃藻類和小魚小蝦,還有小蟲子的。山鯰魚,生長緩慢,一般最大不到1公斤。可是肉質非常細嫩,味甘脂香,可以說是鯰魚裡的佳品。

釣了幾條山鯰魚。這種山鯰魚似乎個頭長不了多大,釣到過最好也就一筷子多長,至於幾斤的從來沒見過。這些山鯰魚,一般喜歡晚上從山澗小溪石頭縫裡或者清泉洞裡鑽出來覓食,一到天亮,它們習慣溫度更低的山泉,和黑暗的洞穴,所以白天喜歡呆在山洞裡。

山鯰魚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山鯰魚一般不成群,要邊走邊釣才會有好收穫,一個地方沒有魚咬鉤了,要再換一個地方,深潭、小溪急流灘的石頭背都是好釣點。還記得小時候拿個竹竿在小溪裡釣魚,釣到這種魚時,緊張刺激的感覺嗎?小時候這種魚在清泉和山澗小溪裡經常釣到,現在由於水質不好,野生的山鯰魚就更少了。

說起來山鯰魚的背上也有根硬刺,不過基本上扎不到人,所以捏起來就很容易了。不像黃辣丁,很容易被扎到手。這種魚和河裡的魚就是不一樣,都是無汙染的好東西啊!我們都是用來煎一下放到7、8成熟的粥裡面滾一下,煮出來的魚粥很鮮甜。

山鯰魚肉質細嫩,稍加烹飪就脂香四溢,紅燜清燉也是可以的,可惜,現在這種山鯰魚已經越來越少了。山鯰魚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小夥伴們,你釣過這種山鯰魚嗎?

相關焦點

  • 山澗小溪釣魚,上鉤的都是清一色的馬口魚,想釣其它的魚都難了
    山澗釣魚,水清澈見底,周圍都是樹木,在這裡釣魚,真是怡然自若,要是再有魚上鉤,那就更完美了。平時在河邊釣魚,上鉤的魚比較雜,草魚,鯽魚、羅非魚等等,但這一次,咬鉤的卻都是清一色的馬口魚,真是想不到。有魚咬鉤,水花就飛濺起來了,在這樣的山澗釣魚,一般很少遇到大魚,能有小魚就已經不錯了。可能魚餌做得比較好吧,魚餌入水不久,很快就有魚咬鉤了。魚不大,但很盡興,不過後來連續中魚,卻都是馬口魚,真是稀奇了。過了兩三個小時,已經釣上來幾十條馬口魚了,不過都是這魚,直接就放回水裡了。
  • 山澗裡這種粗鱗魚,性情兇猛難降服,如果能釣到是您的福氣
    這是一種魚鱗比魚肉還值錢的魚,因為魚鱗價值珍貴,在吃這種魚時人們通常捨不得刮掉它的魚鱗。山澗裡這種粗鱗魚,性情兇猛難降服,如果能釣到是您的福氣。這種魚第一次看到的人往往錯認為是鯇魚,外貌平淡無奇的,但是與我們常見的鯇魚相比較的話,這魚的鱗片呈金黃色而且鱗片粗大,是同體形鯇魚或鯉魚的數倍,在太陽光線下金光閃閃的透著一絲的高貴,比鯇魚靚麗許多。
  • 這種魚一般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
    這種魚一般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用來香煎非常美味!體長而側扁,上頷兩側邊緣各有一個缺口,正好為下頷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馬口,故名「馬口魚」。馬口魚多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它頭尖口大,體銀白色,背部灰黑色,最大個體20釐米左右。
  • 本地有種「木葉魚」,生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山澗小溪,不知其學名
    聽釣友講,我們本地有種魚叫木葉魚,是一種生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山澗小溪的小型冷水魚,十分好釣!而且肉質細嫩,只要是受到驚嚇就鑽進石縫,再釣就十分困難,唯有換釣位再施釣。由於本人沒見過這種魚,聽釣友這一講勾起了我極大興趣,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與釣友先後三次到處進行搜尋,在極少數偏遠山澗小溪中還有少數木葉魚生存。記得出釣的那天,天氣還不錯,晴天無風,是垂釣的好天氣。
  •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的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上個周末回農村老家,跟隨老爸到山澗小溪裡抓魚,我們在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發現很多魚,一段時間下來還收穫了不少呢,抓得最多的是身上有些斑紋的魚,老爸說這些是張公魚,營養價值很高的,是「魚中珍品」呢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 山澗溪流的這種魚,肉質比河裡的魚鮮嫩,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在農村山澗裡,水源多為山泉,水質冰涼,這裡的魚,通常生長緩慢,肉質細嫩而鮮滑。山裡的魚,喝山泉、吃落葉長大,比江河裡的魚鮮嫩,好吃又美味。農村山澗溪流的這種山鯰魚,肉質比河裡的鯰魚鮮嫩,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 小溪裡的這種小魚,紅燒之後鮮香不腥,輕嚼幾口,齒頰留香!
    俗語說,水至清則無魚。其實說的是在清水裡,魚兒很難生長,但長出來的,必定肉嫩味美。比如,在農村水流清澈的小溪裡生長的石斑魚,我們那裡叫它溪水石斑魚。這種小魚一般生長在水流清澈的小溪裡,咬鉤兇猛,紅燒之後鮮香不腥,輕嚼幾口,齒頰留香!
  • 同樣是咬鉤,大魚咬鉤和小魚到底有什麼不同?區別都在這些細節上
    很多人都說自己喜歡在自然水域釣魚,因為自然水域的魚種豐富個體懸殊,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刻是什麼魚咬鉤。但是有些老釣友說,我雖然不一定知道水裡是什麼魚咬鉤,但我能分辨出是大魚咬鉤還是小魚咬鉤。關於這點,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路人甲要說大魚咬鉤和小魚咬鉤真的區別挺大的,掌握了訣竅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來。首先,大魚進窩的跡象很明顯。在自然水域釣魚平常都是以小魚為主,一旦大魚進窩很容易從一些跡象上看出來。比如說水裡突然安靜下來,原來的小雜魚不咬鉤了。再比如說窩子裡魚星四起,兇猛魚類進窩的時候一些小魚小蝦甚至會跳起來。
  • 有魚咬鉤提竿不中魚 了解各種魚類進食習慣和漂相 值得學習收藏
    魚咬鉤什麼時候提竿能中魚?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釣的是什麼魚?不同的魚咬鉤漂相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就是漂要調對,調靈,不然的話魚兒在下面把你的魚餌吃完你的漂也沒動靜。所以提竿中魚和調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羅非咬鉤的漂相一般都是上下急促抖動,最後一個頓口,然後頂漂,羅非頂漂不容易中魚,特別是大羅非(斤非),吃餌都非常謹慎,羅非要在大頓口的時候提竿,中魚機率最大。
  • 此魚稱為「花鯽魚」,咬鉤極其兇猛,釣一條能吹一年!
    鱖魚又名季花魚、桂魚、鰲魚,是常見淡水魚中較為珍貴的一種這種魚還有一個很美麗的名字叫做「花鯽魚」,雖然聽著和鯽魚有點像,但它可沒有鯽魚那般溫順,屬兇猛肉食性魚類野釣鱖魚,記住這3個釣位!中鉤率極高鱖魚是路亞釣法的對象魚之一,但咱們用手竿也能釣獲。
  •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上次出釣的遺憾,便是沒能沿著清澈的小溪尋釣馬口魚。於是今天又來到了老地方,只不過今天的主角是小溪,而不是大河。這裡簡直是風景如畫,令人嚮往田園遊釣生活,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因為這裡有名貴的溪水魚類,百元一斤的馬口魚。
  • 小溪裡這種魚,大的能長到三指寬,無論清蒸還是紅燒,都非常美味
    一般在水質很好的小溪都會有,金黃色的溪石斑,很多釣魚的人想釣這魚,一般的地方都沒有這種魚。它對水質的要求極高,而且一定要是活水,因此,能見到淡水石斑的河流或者溪溝,那個區域的自然環境肯定是相當好的。也正因為它對水質的要求如此苛刻,到目前為止,全國都還沒有大規模人工養殖的記錄,這也越發讓它變得珍稀和珍貴。這種小溪裡的魚,大的能長到三指寬,無論清蒸還是紅燒,都非常美味!
  • 大家都愛釣的有毒笨魚,咬鉤死不松嘴,智商堪憂
    釣魚人都有屬於自己喜歡作釣的魚種,而我也不例外,我釣的這種魚傻傻的咬鉤不松嘴,而且還是有毒的魚種,它身上的毒刺或許是為了保護笨笨的自己。不過這種魚智商真的堪憂,吃鉤異常兇猛,往往我們釣上來的時候會發現魚鉤已經深入它的嗓子中,取鉤異常艱難,通常需要藉助取鉤器去完成卸魚。之所以喜歡釣這種魚,其實是抗拒不了它鮮嫩的口感。
  • 鯽魚的咬鉤動作是什麼樣?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的咬鉤動作講解
    我們在釣魚時,不同種類的魚咬鉤,呈現出不同樣式的漂相,魚漂的漂相和魚咬鉤的動作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魚、同類魚在不同的狀況下的咬鉤動作都不一樣,要想學會釣魚,了解各種魚的咬鉤動作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分別以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為例講下魚兒的咬鉤動作。
  • 山澗飛繩釣魚,身邊釣友很少這樣釣魚,釣上的魚都是好魚啊
    對於釣魚,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而在我身邊最常見的就是坐在河邊靜靜的等有魚咬鉤了,除此之外,還有極少數人路亞釣魚。兩者是有差別的,一種是魚餌放在魚鉤,而後扔入水中靜等魚咬鉤,路亞則是用假餌,不停的甩假餌出去,然後收線,這樣的動作一直重複,直到魚咬鉤位置,而且路亞針對的則是肉食魚。
  • 網友山澗小溪抓魚竟遇如此珍貴動物,簡直是百年難遇的運氣
    據網友口述:網友去山澗的小溪抓魚和螃蟹,在走到一個較大的水潭的時候,網友在觀察水裡動靜的時候,突然出現這樣一幕,當場讓網友大吃一驚。原來,因為陽光的照射,山澗的水在陽光下變得有些刺眼;為了觀察水裡是否有魚或者螃蟹之類的東西,網友便在水潭邊上細細的觀察,沒想到,就在網友低頭查看的一瞬間,網友竟然發現石頭陰影下面竟然有一條巨大的怪魚,腦袋大大的,行動異常緩慢。剛開始網友還以為是鰱魚,但想想山澗小溪哪有鰱魚的存在。
  • 小溪裡的石花魚,趴在水底用手可抓,賣50一斤
    這是什麼魚? 在我們老家鄉下的山下小溪裡,有一種石花魚,喜歡靜靜的趴在水底泥沙中。 經驗豐富的老鄉,能用手就輕鬆抓到它們....
  • 農村小溪裡的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雖然跟海石斑魚同一個名字,但兩個品種都不一樣。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環境汙染的小溪裡是很少有它的蹤影的。這種魚主要以巖石上的青苔為食,身上有虎紋一樣的斑紋,魚肉鮮美且營養價值比較高,肉質細嫩,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還得小時候在河裡抓過這種魚嗎?小編記得小時候常常挖一個小堤,把小溪隔斷然後用手摸就能抓到好多這種魚。小編清晰的記得,農村老家旁有一條小溪,溪裡的水很清,到了季節便可看到有一團小魚在一起遊來遊去,它們也跟我們一樣在玩耍似的。
  • 小時候家鄉的小河裡非常多,被譽為溪流精靈的馬口魚,如何垂釣?
    馬口魚 馬口魚的習性 馬口魚喜歡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汙染少、空氣好、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
  • 農村山澗裡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肉質細嫩煮湯非常美味
    說起野生魚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野生魚生長緩慢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像常見的鯽魚、嘎牙魚、鱔魚、鯽魚等等。在廣西農村大山的溪流裡有一種珍貴的野生魚,當地叫它「章公魚」。這種魚肉質細嫩滑鮮營養豐富,有滋補強身、活血生肌,補腎的功效,因而有著「魚中珍品」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