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有種「木葉魚」,生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山澗小溪,不知其學名

2020-12-17 釣魚精英堂1

聽釣友講,我們本地有種魚叫木葉魚,是一種生活在沒有任何汙染的山澗小溪的小型冷水魚,十分好釣!而且肉質細嫩,只要是受到驚嚇就鑽進石縫,再釣就十分困難,唯有換釣位再施釣。由於本人沒見過這種魚,聽釣友這一講勾起了我極大興趣,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與釣友先後三次到處進行搜尋,在極少數偏遠山澗小溪中還有少數木葉魚生存。

記得出釣的那天,天氣還不錯,晴天無風,是垂釣的好天氣。深山探釣首先要準備工具:

1、抄網(捕標本的那種,也可以用紗布自製,當然你也可以直接用手的,不過我建議你用抄網,別說我沒提醒你啊)。

2、容器(可以用可樂瓶燙透氣孔若干,透氣孔以鑽不出螞蚱為度。我用裝水果的尼龍紗網,缺點是怕擠壓,優點是透氣性能好)。

釣點選在峽口也就是一個狹窄的山口,河道在兩側山間急劇縮到不足7、8米寬,水流湍急,浪花飛濺,煞有氣勢。過了峽口,河道呈喇叭狀開放並形成大而深的漩渦,水下亂石林立,是木葉魚等山澗急流裡的冷水魚聚集越冬的典型窩子。

河水很清,能見度可達2米,站在礁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群結隊的小魚不時被水底急流衝到較淺處遊來蕩去,但由於水溫過低,魚吃鉤緩慢,上鉤後的掙扎也明顯的有些虛弱無力。不過,在這個季節的山裡能有如此釣境已是不錯了。

我們所使用的釣法也很簡單,只隨身帶了6.3m手竿、5套釣組和蟲餌、魚護等物徒步向上遊走去。河邊的草地踏上去很舒服,河水在十餘米寬的河床上靜靜流淌,不時有銀色小魚躍出水面。我沒有急於出手,先取出抓螞蚱時順便捕獲的小蟲,撈了幾把河底細沙拌溼,揚手拋入河中。這只是給魚的開胃菜,只要這段急流中有木葉魚,再急的水也不會把小蟲帶到遠處,不出20m就會被吞掉。接下來才組裝釣具,6.3m手竿,線通體用2.0#。漂用三目小溪流。魚鉤選的是12#的狐,齊竿一線雙鉤。

掛餌,鉤尖由螞蚱頭穿入尾部穿出再推回包住鉤尖。揚竿,帶著一道優美的拋物線,釣餌入水。湍急的水流迅速帶著小漂向下遊而去,帶回再放開,當我逗釣至一個漩渦時,突然一個黑漂,同時一陣激烈的拉力傳到手上,下意識地揚竿,那魚幾乎沒在水下停留,箭般地從水下躍起,我就勢將她蕩上岸來。是一條4兩多的小魚,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木葉魚吧!

不錯,總算有收穫了,這釣組看起來很原始,但魚好釣,有時候也是收穫頗豐。稍事停留沒口就又揮竿重來,沒口再餵點誘餌,只要吃口,木葉魚吃口很兇猛,往往是看見浮子像箭一樣穿梭,提竿就中,很少假口。接下來是2條、3條清一色的木葉魚,一共釣了20餘條。望著她那鑲嵌著黑寶石的身軀,真箇是欲語還羞風情萬種。

三次出釣每次均有一兩斤的收穫,回家紅燒品嘗了一下,這魚口感細滑、鮮嫩!比鯽魚、鯉魚更出色,「木葉魚」畢竟是大家通俗稱謂,不知哪位釣友知道這魚的學名叫什麼?聽說有的地方也叫它「七星麻魚」。如今,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到那條小河垂釣過。不知道還有這種魚存在嗎?

相關焦點

  •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的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上個周末回農村老家,跟隨老爸到山澗小溪裡抓魚,我們在山澗小溪石頭縫裡發現很多魚,一段時間下來還收穫了不少呢,抓得最多的是身上有些斑紋的魚,老爸說這些是張公魚,營養價值很高的,是「魚中珍品」呢 。山澗小溪石頭縫裡這種魚,全身有花紋,用來煮湯非常美味!
  • 這種魚一般生活在清泉和山澗小溪裡,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
    夏天來了,河裡面的各種魚都開口了。之前在山澗小溪裡釣了幾條山鯰魚,爸爸說這種魚很好吃,於是今天就準備再去釣幾條,回來嘗嘗!這種魚一般生活在清泉和山澗小溪裡,咬鉤兇猛,很容易吞鉤下肚!山裡的氣候不穩定,要是下雨,不能戀釣,不管魚有多好,安全第一,下雨就得走。
  • 山澗小溪釣魚,上鉤的都是清一色的馬口魚,想釣其它的魚都難了
    山澗釣魚,水清澈見底,周圍都是樹木,在這裡釣魚,真是怡然自若,要是再有魚上鉤,那就更完美了。平時在河邊釣魚,上鉤的魚比較雜,草魚,鯽魚、羅非魚等等,但這一次,咬鉤的卻都是清一色的馬口魚,真是想不到。有魚咬鉤,水花就飛濺起來了,在這樣的山澗釣魚,一般很少遇到大魚,能有小魚就已經不錯了。可能魚餌做得比較好吧,魚餌入水不久,很快就有魚咬鉤了。魚不大,但很盡興,不過後來連續中魚,卻都是馬口魚,真是稀奇了。過了兩三個小時,已經釣上來幾十條馬口魚了,不過都是這魚,直接就放回水裡了。
  • 網友山澗小溪抓魚竟遇如此珍貴動物,簡直是百年難遇的運氣
    據網友口述:網友去山澗的小溪抓魚和螃蟹,在走到一個較大的水潭的時候,網友在觀察水裡動靜的時候,突然出現這樣一幕,當場讓網友大吃一驚。原來,因為陽光的照射,山澗的水在陽光下變得有些刺眼;為了觀察水裡是否有魚或者螃蟹之類的東西,網友便在水潭邊上細細的觀察,沒想到,就在網友低頭查看的一瞬間,網友竟然發現石頭陰影下面竟然有一條巨大的怪魚,腦袋大大的,行動異常緩慢。剛開始網友還以為是鰱魚,但想想山澗小溪哪有鰱魚的存在。
  • 這種魚一般生活於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
    馬口魚在我們農村當地叫叉口、花叉,此魚純屬野生魚種。它為廣布性魚類,我國除西北沙漠區、青藏高原以外,凡有山有溪流的水域都有它的蹤跡,故俗稱也多:坑爬、快魚、跑魚、寬口、大口藍刀、花手巾、大口鯊、阿紅、紅會睛等。馬口魚屬小型魚類。但其繁殖力強,生長快,產量較高,為普遍食用雜魚之一。
  • 這種魚,沙市人至今不知其學名
    沙市人至今不知其學名的小雜魚文/圖 芒果君爺爺《漢書》載,「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民食魚稻,果蓏蠃蛤,食物常足」。寥寥數語,將江漢平原湖泊塘堰,稻花飄香還有那水中魚躍刻畫得淋漓盡致。居於長江之畔的荊楚人,大都識得形態各異的淡水魚。黃顙、鯰魚雖同屬鯰形目,周身無鱗,皆有觸鬚,但老幼都識黃顙鯰魚,甚至見其魚已知味,斷不會混淆。
  • 這種生活在小溪中的魚,曾是小時候釣魚最煩的魚,可現在快絕種了
    這條外形看起來很漂亮的小魚,會勾起很多人童年時的回憶,因為這種魚在我們小時候非常的多,而且特別是在釣魚的時候,那真的是煩都煩死你,這種魚的學名叫做鰟鮍魚,我們老家農村那邊的叫法叫做「屎光皮」,可能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叫法吧。
  • 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你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人不多
    本期導讀: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你吃過幾種?全吃過的人不多 東北的淡水魚品種豐富,主要以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為主,湖泊有興凱湖,鏡泊湖,查幹湖等大型湖泊,魚類品種有「三花五羅十八子」之說,東北水資源很豐富,所以野生的河魚很多,隨著環境的改變,水質的汙染,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漸漸的淡出了人們視野,市場上賣的都是人工養殖的魚了。今天分享下東北以前常見的淡水小野生魚,下面一起看看這些野生魚你吃過幾種?
  •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上次出釣的遺憾,便是沒能沿著清澈的小溪尋釣馬口魚。於是今天又來到了老地方,只不過今天的主角是小溪,而不是大河。這裡簡直是風景如畫,令人嚮往田園遊釣生活,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因為這裡有名貴的溪水魚類,百元一斤的馬口魚。
  • 山澗石縫裡這種魚,全身有花紋是「魚中珍品」煮湯十分美味!
    山澗石縫裡這種魚全身有花紋,是「魚中珍品」煲湯喝大補!在廣西深山多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水質清澈冰涼,獨特的地理環境讓這裡的野生魚生長通常極為緩慢,因而魚的肉質細嫩滑鮮,膏腴肥滑十分鮮美。在山澗溪流中有一種珍貴的野生魚,有「魚中珍品」的美譽,這種魚在當地習慣叫它張公魚。
  • 它是山澗小溪裡的美食,純野生對水質要求高,比青島大蝦還鮮嫩!
    它是山澗小溪裡的美食,純野生對水質要求高,比青島大蝦還鮮嫩!現在的人們吃得越多嘴巴越刁,吃慣了雞鴨魚肉市場上常見的一些食材也都不感興趣,但是這次要說它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這食材市場上可遇不可求,而且只有在山澗小溪裡面才能抓到。由於對生活的水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直到現在還無法進行人工養殖。吃過的人都說這味道比起青島的大蝦還要鮮,肉質比起鱸魚還要嫩。要是在市場上碰上可別輕易錯過,下次再想看到就難了。
  • 能爬樹,會走路,這種魚中「硬漢」有一個文縐縐的學名:攀鱸
    但是在我國南方廣西以及東南亞等地方生活著一種小魚,居然能在岸上爬行,在乾旱季節它們能頑強地向著水源長途跋涉,用自己的鰭,背刺,腮等一切能動的肢體,甚至能攀上樹木。據說它之所以要爬到樹上,其目的是為了吸食樹上果實的果汁,用以果腹。
  • 農村河溝常見的6種小魚,圖3賊機靈了,不知你認識幾個?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很多家庭的經濟並不是特別的好,那時候並沒有玩具可以玩也沒有電腦手機可以玩,有些人家裡甚至連電視都是沒有的,但那時候的我們卻是非常的快樂的。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不像城市裡的孩子們那樣有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農村的孩子只能與大自然為伴。田地、山川、河流就是他們的娛樂場地,各種昆蟲、小動物、小魚小蝦就是他們的玩具。
  • 唐魚重現廣東山澗 上世紀80年代已宣告滅絕(圖)
    絕跡20年唐魚重現山澗  水考隊踏進從化、增城深山找到野生唐魚小種群  世界上都知道有一種服裝叫唐裝,但更多的人卻不知道還有一種魚叫唐魚。  1932年,我國魚類學家林書顏先生在白雲山首次發現了這種美麗小魚。
  • 盤點那些因為家鄉方言,導致我以前不知其學名的植物——夏枯草……
    那些植物我只知道家鄉方言怎麼說,卻不知其學名為何。直到自己有了手機,可以上網了,才弄清楚那些植物究竟叫什麼。那麼,有哪些植物是我以前只知道方言怎麼說,卻不知其學名的呢?一:夏枯草夏枯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莖,節上生鬚根。適應性強,整個生長過程中很少有病蟲害,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
  • 農村小溪裡的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雖然跟海石斑魚同一個名字,但兩個品種都不一樣。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環境汙染的小溪裡是很少有它的蹤影的。這種魚主要以巖石上的青苔為食,身上有虎紋一樣的斑紋,魚肉鮮美且營養價值比較高,肉質細嫩,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還得小時候在河裡抓過這種魚嗎?小編記得小時候常常挖一個小堤,把小溪隔斷然後用手摸就能抓到好多這種魚。小編清晰的記得,農村老家旁有一條小溪,溪裡的水很清,到了季節便可看到有一團小魚在一起遊來遊去,它們也跟我們一樣在玩耍似的。
  • 小溪裡的石花魚,趴在水底用手可抓,賣50一斤
    這是什麼魚? 在我們老家鄉下的山下小溪裡,有一種石花魚,喜歡靜靜的趴在水底泥沙中。 經驗豐富的老鄉,能用手就輕鬆抓到它們....
  • 農村最「好吃」的10種魚,認識5種的不是吃貨就是捕魚人
    說起農村的生活,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就會想起小時候吃過的野菜、野果和河裡的各種野味來,那時的快樂是現在很多在城市生活的90、00後體會不到的,那時候沒有網絡、更沒有電子遊戲啥的,但那時候的娃們同樣可以玩的很嗨。
  • 農村山澗裡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肉質細嫩煮湯非常美味
    說起野生魚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野生魚生長緩慢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像常見的鯽魚、嘎牙魚、鱔魚、鯽魚等等。在廣西農村大山的溪流裡有一種珍貴的野生魚,當地叫它「章公魚」。這種魚肉質細嫩滑鮮營養豐富,有滋補強身、活血生肌,補腎的功效,因而有著「魚中珍品」的美譽。
  • 這個國家有一條小溪,小溪裡的魚泛濫成災卻沒人敢吃,這是為何?
    這個國家有一條小溪,小溪裡的魚泛濫成災卻沒人敢吃,這是為何?旅遊如今是個大熱門,當大家去到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迷人景色,不同的文化歷史,不同的風俗習慣,同時也會給你帶來不同的旅遊感受。這個不起眼的瀑布,下面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小溪中成群結隊,密集扎堆的魚是當地的奇景,在泰國美食中,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但是當地政府既沒有明令禁止捕魚,也沒有設置警示牌或圍欄阻止人們捕魚,當地人卻從來沒有捕撈過那條小溪中的任意一條魚,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