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二十屆菜博會在壽光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今年菜博會共開放12展館,本著「館館不同」的布展理念,今年菜博會的特色館充滿看點。4月21日,記者專門來到了菜博會的「科技館」——10號館,即「蔬菜前沿技術集成展示館」,一睹館內世界一流的「蔬菜科技」。
在展館入口處,記者看到一塊長方形的大型液晶屏幕十分搶眼,上面不停地滾動顯示各類檢測數據,極富科技感。據展館工作人員介紹,菜博會智慧農業展示平臺可以實時監控園區內各展館的作物生長情況,對各展館環境數據進行監測和調控,而且可以對園區內生產的蔬菜進行溯源,可以系統地體現現代農業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
南瓜「巨無霸」
除了先進的智能管理平臺外,巨型南瓜展示區一直是10號館的「鎮館之寶」,採用多層架式栽培特大南瓜,與文化景觀相結合,增加趣味性。「頭一回見這麼大的難關,這一個得多麼沉啊!」來自菏澤的遊客譚先生驚嘆道,「壽光不愧是中國蔬菜之鄉,這裡的南瓜也是『巨無霸』,真讓人大開眼界。」
「吊」在空中生長的紅薯
記者看到,以紅薯樹區為代表的蔬菜單體冠幅與結果潛力展示區將各類蔬菜的「極限生長力」挖掘到了極致。大型的紅薯種在籃子裡,被「掛」到了空中,而這樣種植出來的紅薯個頭也比普通紅薯大得多。在這些吊籃的一側,一件透著紅光的「玻璃屋」格外引人注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間屋子有一個專業的名字——植物工廠。顧名思義,植物在這裡如同一件件「產品」,需要經過特定的「工序」之後才能「出廠」。植物工廠的工作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和光伏發電技術,光伏發電系統與植物工廠LED系統相搭配,白天發電的同時保證植物生長,夜晚LED系統可利用白天發的電給植物提供照明,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
植物工廠
在10號館內,最具有觀賞性的非「魚菜共生展示區」莫屬。通過魚、菜、水、肥等無公害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種植,在這裡不僅魚兒長得個頭特別大,而且蔬菜也是長勢喜人。今年,菜博會的魚菜共生展區還引入了立體式的玻璃魚缸。魚兒不僅能在水中遊,而且還實現了「空中掛」,讓遊客能夠一眼就看到這種環保飼養方式的優點,從而更易於環保理念的普及。
魚在「空中遊」
在展館內,記者看到,不同的蔬菜「住」在不同的容器中,代表著不同的科技運用。在高產辣(彩)椒展示區,新型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使辣椒高產栽培區實現水肥管理自動化、智能化,同時融入多種先進管控手段,使得植株生長茂盛、碩果纍纍。另外,記者看到,整個場館的管道廊架貫穿其中,廊架作物品種多樣,西紅柿、茄子、西瓜、冬瓜、金錘瓜等附著在廊架上,讓遊客看到,在科技的應用下,傳統的種植方式可以通過合理手段改良,「掛著種」、「懸著種」等新型種植方式已成為現實,而這背後蘊藏著沉甸甸的「科技含量」。
魚菜共生系統
據悉,第二十屆菜博會展會總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室內16.5萬平方米,設有12個展館、優質蔬菜品種展示區、蔬菜博物館及廣場展位區。展會採取展位展銷、實地種植和蔬菜文化景觀相結合的展覽模式,展示名優蔬菜品種2000多個,先進栽培模式80多項,前沿技術100多項。期間還將舉辦中國(壽光)農業節水展、國際農業精品展、臺灣農產品展、文化產業博覽會等系列展會活動,全面展示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