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秒丨魚菜共生、巨型南瓜、植物工廠……看看第二十屆菜博會上的...

2020-12-10 齊魯網

4月20日,第二十屆菜博會在壽光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今年菜博會共開放12展館,本著「館館不同」的布展理念,今年菜博會的特色館充滿看點。4月21日,記者專門來到了菜博會的「科技館」——10號館,即「蔬菜前沿技術集成展示館」,一睹館內世界一流的「蔬菜科技」。

在展館入口處,記者看到一塊長方形的大型液晶屏幕十分搶眼,上面不停地滾動顯示各類檢測數據,極富科技感。據展館工作人員介紹,菜博會智慧農業展示平臺可以實時監控園區內各展館的作物生長情況,對各展館環境數據進行監測和調控,而且可以對園區內生產的蔬菜進行溯源,可以系統地體現現代農業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

南瓜「巨無霸」

除了先進的智能管理平臺外,巨型南瓜展示區一直是10號館的「鎮館之寶」,採用多層架式栽培特大南瓜,與文化景觀相結合,增加趣味性。「頭一回見這麼大的難關,這一個得多麼沉啊!」來自菏澤的遊客譚先生驚嘆道,「壽光不愧是中國蔬菜之鄉,這裡的南瓜也是『巨無霸』,真讓人大開眼界。」

「吊」在空中生長的紅薯

記者看到,以紅薯樹區為代表的蔬菜單體冠幅與結果潛力展示區將各類蔬菜的「極限生長力」挖掘到了極致。大型的紅薯種在籃子裡,被「掛」到了空中,而這樣種植出來的紅薯個頭也比普通紅薯大得多。在這些吊籃的一側,一件透著紅光的「玻璃屋」格外引人注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間屋子有一個專業的名字——植物工廠。顧名思義,植物在這裡如同一件件「產品」,需要經過特定的「工序」之後才能「出廠」。植物工廠的工作原理就是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和光伏發電技術,光伏發電系統與植物工廠LED系統相搭配,白天發電的同時保證植物生長,夜晚LED系統可利用白天發的電給植物提供照明,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

植物工廠

在10號館內,最具有觀賞性的非「魚菜共生展示區」莫屬。通過魚、菜、水、肥等無公害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種植,在這裡不僅魚兒長得個頭特別大,而且蔬菜也是長勢喜人。今年,菜博會的魚菜共生展區還引入了立體式的玻璃魚缸。魚兒不僅能在水中遊,而且還實現了「空中掛」,讓遊客能夠一眼就看到這種環保飼養方式的優點,從而更易於環保理念的普及。

魚在「空中遊」

在展館內,記者看到,不同的蔬菜「住」在不同的容器中,代表著不同的科技運用。在高產辣(彩)椒展示區,新型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使辣椒高產栽培區實現水肥管理自動化、智能化,同時融入多種先進管控手段,使得植株生長茂盛、碩果纍纍。另外,記者看到,整個場館的管道廊架貫穿其中,廊架作物品種多樣,西紅柿、茄子、西瓜、冬瓜、金錘瓜等附著在廊架上,讓遊客看到,在科技的應用下,傳統的種植方式可以通過合理手段改良,「掛著種」、「懸著種」等新型種植方式已成為現實,而這背後蘊藏著沉甸甸的「科技含量」。

魚菜共生系統

據悉,第二十屆菜博會展會總面積45萬平方米,其中室內16.5萬平方米,設有12個展館、優質蔬菜品種展示區、蔬菜博物館及廣場展位區。展會採取展位展銷、實地種植和蔬菜文化景觀相結合的展覽模式,展示名優蔬菜品種2000多個,先進栽培模式80多項,前沿技術100多項。期間還將舉辦中國(壽光)農業節水展、國際農業精品展、臺灣農產品展、文化產業博覽會等系列展會活動,全面展示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國際化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濰坊報導

相關焦點

  •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用肥 「魚菜共生」這項前沿科技將亮相壽光菜博會
    齊魯網濰坊4月15日訊4月20日,第二十屆菜博會將在壽光揭開神秘面紗。4月15日,記者從菜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了解到,今年菜博會除了展示「偉大復興」、「壽光模式」等大型主題景觀外,還將展示一系列全球領先的前沿蔬菜科技。今年菜博會將10號館打造為「科技館」。
  • 魚菜共生、植物工廠……山西這個地方現代農業很酷炫!
    現代農業裡有無人駕駛超炫酷的智能農機有可持續與循環的魚菜共生有肆意瘋長的西紅柿樹還有不用土壤的植物工廠......11月17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媒體團走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來一場現代農業「研學」遊。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 300多斤南瓜 3.2米長蛇瓜 吉尼斯蔬菜成菜博會風景
    10號廳的巨人南瓜壽光菜博會10號展廳,幾個掩映在枝葉下的黃色巨人南瓜,格外惹眼。「現在正是南瓜瘋長增重的時節,平均每天能增重5公斤。」壽光菜博會組委會技術部部長趙利華說。巨人南瓜,又稱倭瓜、番瓜,既能當菜又能當飯,有防治糖尿病、防癌、防中毒、美容等作用。記者看到,巨人南瓜葉片如蒲扇,蔓粗如井繩,瓜大如車輪。「等到菜博會開幕時,這些南瓜的根莖會更粗,南瓜的個頭也會越來越大。最大的巨人南瓜,會有300多斤。」趙利華說。因為巨人南瓜長速快、重量大,管理人員在每個南瓜的底下還要墊上一些泡沫板。
  • 菜博會開幕!這些名人來直播!時間定了!
    2020年受疫情影響,菜博會還辦不辦,怎麼辦,成了所有關注菜博會各界人士的疑問。別急,官方消息來了!第21屆菜博會,組委會為了更好地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響應國家對室內景區暫不開放的要求,首次進行「網上辦會」,「雲逛菜博」!屆時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欣賞盛會美景,了解菜博會情況!
  • 第十五屆菜博會看點多多 臺灣農產品飄香大陸
    管道栽培為營養液種植西紅柿、茄子、辣椒及葉菜等蔬菜,造型新穎,花樣繁多,適宜庭院、陽臺等空間環境,創造一個人與菜和諧的優美環境。  前沿科技「大展臺」  蔬菜生長不靠太陽;植物組培技術讓多種蔬菜「傳宗接代」;機器人嫁接、管理、採摘精準流暢,當起「蔬菜大管家」……菜博會上的這些新技術、新成果,哪怕是細微之處,無不顯示高科技的含量和濃濃的科技韻味。
  • 德清探索「魚菜共生」新模式
    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的百源康植物夢工廠,採用「魚菜共生」的新科技進行生產,取得可喜成果。一個多月前種下的首批大棚水果黃瓜苗,日前已開始收穫,樂得企業負責人袁若楠眉開眼笑。   據了解,所謂「魚菜共生」,就是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兩者結合。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魚菜共生,就是在溫室大棚裡,循環種菜養魚,魚排出的糞便在異養菌的作用下轉化成氨氮,這些混合著糞便的水被水泵抽到蔬菜種植槽中,產生了植物可吸收的營養。來自魚池的廢水經過種植槽過濾後,變成清水又返回到魚池中,如此循環往復。
  • 壽光蔬菜「黑科技」 巨型南瓜價值6800元 網絡直播每天生長10餘斤
    巨人南瓜在歷屆菜博會上都是一大亮點,本屆菜博會南瓜展區種植的南瓜多達60餘個品種,其中新增品種十餘個,顏色分別為橘黃和乳白,猶如一盞盞大燈籠落在田間,在綠葉襯託下格外引人注目。這些南瓜寶寶也吸引了不少網絡直播達人的關注,成為本屆菜博會的網紅打卡地。
  • 「魚菜共生—維基百科」想學魚菜共生嗎?從這本開始:魚菜共生自學...
    魚菜共生,又稱養耕共生、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了水生動物中的糞便和水中的雜質分解過濾,主取氨(尿素)成分供應給飼養箱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飼養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結合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
  • 壽光菜博會開幕 十二大場館展2000餘個名優稀特品種
    齊魯網濰坊4月20日訊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簡稱菜博會)於今日在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開幕,菜博會由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貿促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農業大學主辦,共有50多個國家、地區和31個省、
  • 視頻|看看這個合作社的「魚菜共生」大棚
    視頻 | 看看這個合作社的「魚菜共生」大棚大眾日報記者 從春龍2020-08-04 17:41:1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合作社還外出學習,探索建起了「魚菜共生」模式的大棚。大棚裡,無花果、葡萄、南瓜、茄子、辣椒等十幾種果蔬長勢良好。數千尾錦鯉、鯉魚、草魚、鏈魚悠遊嬉戲。魚的糞便可以為果蔬提供肥料,而果蔬可以對水進行過濾,形成和諧的共生系統。
  • 三門鎮「魚菜共生基地」蔬菜上市
    「魚菜共生」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採摘新鮮的蔬菜。(張媛 賀冰蓮 攝)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媛 通訊員/賀冰蓮「整個生產過程,以數位化可傳感可控制的智能技術,來實現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的和諧共生、生態平衡,達到高密高產,並且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無汙染、無排放……」3月17日,在天元區三門鎮的上橙有機生態循環農莊智能魚菜共生基地,一場農產品的「直播帶貨」正在進行。
  • 將一座廢棄工廠改造成一個「高密度養魚魚菜共生」垂直農場
    「魚菜共生」在我國尚處於摸索和學習階段,雖然有少數的魚菜農場已經小有規模,但真正的實際廣泛應用尚未出現。「魚菜共生」立體種養非常適合水資源或土地資源稀缺的地區,「魚菜共生」模式不僅節約用水節約用地,還是一種非常環保的模式,因為它不會產生二次汙染,不會破壞土壤,正受到各國許多業者的重視,並推廣。
  • 魚菜共生模式還需要在商業模式探索
    5、魚菜共生:植物工廠模式從事了20年的建材行業的車勝利,從零開始學做農民,他從加拿大學會「魚菜共生」的現代農業種養模式,其「魚菜共生」採用700平的清潔植物工廠方式,其中也經歷技術層面問題導致蔬菜無一存活,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車勝利的試驗得以繼續。
  • 唐山首個「魚菜共生」項目投運
    ,這也是唐山市首個「魚菜共生」項目。據了解,「魚菜共生」是一種集蔬菜栽培與高密度魚養殖於一體的生態系統,魚產生的排洩廢棄物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富足的營養,經農作物淨化吸收後的水又可作為養殖水返回。物種之間和諧共生運行,雙方之間形成生態互利關係,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魚菜共生」,通過科學的生態設計,使得魚、微生物、植物三者之間在水體循環中達到和諧共生的生態平衡,從而實現了養魚不(少)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茁壯成長的生態共生。  因此,在農副產品的質量、生產上存在著一些硬傷:首先,由於野外養殖生態環境複雜,在施加藥物時魚、菜無法隔離,系統產出的農產品存在安全風險,消費者接受度較低;其次,自然型系統裡只能種植空心菜、水芹等水生植物,一旦種植非水生植物,其根部就會因為缺氧而導致爛根,這大大限制了可種植植物的品類。
  • 魚菜共生達人的「魚果共生」和「魚瓜共生」
    小農爸爸注意到臺灣的魚菜共生達人已經不單單滿足於利用魚菜共生系統種植蔬菜瓜果,而是開始進行了更多的試驗,如標題所說的「魚果共生」、「魚瓜共生」,當然,很多人的疑問依然在於:是否有足夠的養分?說實話,要說一點外部元素都不加,小農爸爸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添加的外部元素必須是健康、無毒和適量的,否則魚是會死的。利用魚菜共生系統種植果樹,植床要足夠深,足夠大,因為隨著樹木的成長,根系會越來越發達,需要有足夠的空間讓根系發展,否則,樹苗也難以成長為大樹。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
    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展示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的澳洲龍蝦。
  • 魚菜共生系統——戀上你的吻
    寶寶帶回了假期遊玩撈回來的小魚,最初只是想給小魚一個簡單的家,想不到我就迷戀上了魚菜共生系統,想讓魚兒有個更接近自然且舒服快樂的家。於是在研究魚菜共生系統原理的同時開始製作設備,過程中也有過調試,到現在我的魚菜共生系統已經運行5年了,它的呼吸我已經瞭然於心,只有我可以改變它的節奏。魚菜共生系統的優點:魚缸不用換水,依然可以保持水質,菜盆不用人工澆水,系統會自己灌溉,而且是植物不會幹枯也不會爛根,真的很方便省事。
  • 魚菜共生能賺錢嗎?
    魚菜共生是利用養殖尾水(魚糞便),經過微生物(有益菌)分解轉化為植物可以吸收的養分,植物在吸收養分的同時淨化了水體,水重新回流到魚池以此循環。 達到魚幫菜,菜幫魚的效果。高飛魚菜共生魚菜共生系統水質優良,並且魚糞便及時排出,不會有水質憂患。所以可高密度養殖,魚的產量是傳統養殖的十倍以上。魚菜共生系統出產的魚品質好,價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