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肌肉男最終淡出畫面之時,我竟然有一絲惆悵。是的,《敢死隊2》非常過癮,但是這麼多臉熟的肌肉男都集中在一部電影裡的狂歡,還有多少次?
當尚格雲頓摘下墨鏡的時候,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這個成名於B級片,成長於B級片的前B級片「巨星」,想讓我不重拾那錄像帶的感動都難;當阿諾州長一個簡簡單單的「I am back」淡定吐出,想讓我不淡定都難;當查克諾瑞斯斯條慢理地走出來,讓我不唏噓都難……《敢死隊2》更像是對肌肉電影的一次集體懷念,或者是對那種拳拳到肉的硬漢片的輓歌——當然希望這不是最後。真的,這種看起來有點矯情以及莫名其妙的感慨,在娘炮世界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無法理解的。在這個越來越崇尚男性陰柔美的世界裡,這種最傳統的審美傾向竟然顯得有點另類,好在,有《敢死隊2》這樣的電影,讓我們重拾對硬漢的欣賞,這是一種打心眼的欣賞,是一種秒殺一幹厚劉海小身板娘炮的欣賞。
這就是這部處處充滿bug,邏輯上有著明顯破綻電影依然魅力綻放的緣故。
你們可以盡情嘲笑他們臺詞說的不利索,你們可以盡情批評他們的電影不入流甚至無腦,但是當你們漸漸發現,演員們開始動不動地就站在綠幕面前花拳繡腿之後拍出的片子,都堂而皇之稱之為「動作片」後,你們才會感受到《敢死隊2》這樣的電影可貴之處。當越來越多的年輕娘炮們被威壓吊著飛來飛去的時候,這群年過50甚至年過60的老男人的拳拳到肉,也是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力量。看看影片裡最當打之年的傑森斯坦森到,現在依然無法擠入好萊塢一線男星的隊伍,再想想我們的越來越多的功夫片吧,你們就更會理解這群老男人為何如此拼命了——別讓「硬漢片」三字真正成為老古董。
當然,依靠一部《敢死隊2》,或者《敢死隊》系列,來成就起硬漢片新的輝煌,那無疑是痴人說夢。被潮流逐漸遺忘已是一種趨勢,我所希望的是,這類電影會依然在熒幕上有著方寸生存之地。若有《敢死隊》系列,成為老硬漢的養老所也罷,挖掘新硬漢也罷,總歸為這種特殊的類型片留下了火種。我更希望,在接下來的續集中,我可以看到哈裡森·福特、梅爾吉布森……哦對了,要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來露下臉更好,當然,若是史蒂文·席格未來也會出演,我必然一樣激動到屁滾尿流。或許,你一眨眼,就可能無法在熒幕上看到他們了。
所以,面對《敢死隊2》這樣的電影。你想去分析這部電影的剪輯嗎?你要去評價演員的表演嗎?你要去揣測劇情的合理性嗎?你要去裡面搞點人生感悟心靈雞湯之類的嗎?你想從裡面嗅出什麼反戰愛好和平的宏大思想觀嗎?答案明顯不需要!
簡單評價《敢死隊2》。那就是一個字:爽!兩個字:好爽!三個字:非常爽!四個字:極其之爽!N個字:比他媽的《敢死隊》還要爽!
從劇情來看,《敢死隊2》甚至可以直接簡化為「復仇」二字,但簡單並非意味著影片缺少吸引力,要知道那些高概念電影從來都只歸於一句話甚至一個詞。當這群面容僵硬的史泰龍們再一次裹挾古典英雄情懷殺奔而來之時,那些轟然的爆破和四濺的子彈仿佛在升格中靜音,空留下老男人們難以遮掩的踉蹌步伐和氣喘籲籲。或許這便是一種姿態,乃至儀式,幾個大叔大爺們在自嘲、鬥嘴、衝殺、肉搏中刻下無法褪去的江湖傳說。
還記得加州州長只是打醬油的留下一句「I Will be Back」便甩身而去,空留下動作迷們的無盡感懷。直接的觀影情感反饋,恰恰代表了對於史泰龍、施瓦辛格、布魯斯威利斯等老派動作巨星的審美傾向性。這是另一種的懷舊體驗,不同於以煽情維繫的小清新式的戀舊,而是徹頭徹尾的重口味,如撒野的牛般從錄像廳橫衝直撞至大屏幕,帶著必要的粗口和粗野。而之所以充滿懷舊風情,顯然與整個電影工業體系的變化以及製作、放映技術的提升再加上觀眾審美口味的改變密不可分。當男性情義紛紛陷落為腐女意淫的對象,當肌肉男再也跑不過上天下地的超級英雄時,電影創作留給肌肉男們的只剩下了懷舊。同樣是復仇者聯盟,區別在於一個傲嬌的漫天飛,一個僵硬的滿地跑。不過,之所以人人都能飛,就因為沒剩下幾個能跑的了。那些大坨的贅肉不屬於化妝技術手段,而是曾經年少經年鍛鍊的緊繃而粗壯的肌肉纖維的刻痕。速食主義盛行的時代始終懸置著一個問題,即在電影越來越商業化和專業化的今天,那些作為演員必要素質的動作技能是否應該如從前般專業?或許正像施瓦辛格調侃的那樣,博物館真該是這些動作巨星應該去的地方,因為他們要在那接受朝拜和榮光。
不同於孤膽英雄的困境情節設計,《敢死隊2》借男性情義形成了敘事推動。從《洛奇》、《第一滴血》、《終結者》、《真實的謊言》、《虎膽龍威》裡廝殺而出的個體英雄匯集成《敢死隊》裡的英雄群像,影片既完成了精神氣概的提升,也延伸了男性情義主題,而且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影片也順暢地完成了符合時代的適度的市場轉變。男性情義徹底成為影片的精髓,以至於毀滅性的核原料完全成了情義的附屬物。甚至,影片粗糙到沒有充分的製造情義產生的過程,而只是讓觀眾看到這番濃烈的赴湯蹈火行為。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彪悍的人生無需任何解釋。同樣無需任何解釋的是影片的動作場面,影片從一開場便以爆裂和轟鳴為主調,處處強調視聽衝擊力。有意思的是,影片的高潮段落卻落腳到肉搏,這便是動作懷舊的明證,以肉搏的形式緬懷上一個動作世紀,在那時,所有的槍炮轟鳴還只是雙人擂臺式對決聒噪的鑼鼓點。
如無意外,《敢死隊》將會一直玩命續集下去,不過當愈發雌性化的審美趣味甚囂塵上之際,影片所著力表現的古典男性氣質將何以為繼?20多年前,拋開冷戰背景、意識形態表達的影響,純天然無公害的完美男性用腎上腺素引領了一代動作美學風潮,而今當市場取代政治成為電影的主控者時,帶褶的他們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姿態試圖激活曾經的審美體驗,顯然,他們成功了。所以,從動作影片審美變遷的角度來看,《敢死隊》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近年來動作片只見炫技不見精神的衰微趨勢,粗糲、陽剛的復古風情猶如終結者的僵硬有力的「I Will be Back」。
如果電影是酒,那麼《敢死隊2》絕對是一杯純爺們釀製的陳年烈酒,它的熱烈讓你無法抗拒。其實喝烈酒確實需要些佐料,比如片中那些插科打諢點綴節奏的冷幽默,珍惜吧,要知道以僵硬的表情說出來的幽默著實不易。曾經被定性為「靡靡之音」的「何日君再來」倒是能表達對於這部雖無營養但又因爆裂而無法拒絕的《敢死隊》的期待,若再來,希望老男人們踏著萊昂內「鏢客」裡神秘且警覺的音樂一字排開從後景隱約走來,那場面怎一個碉堡了得。
文/殺手裡昂Leon
40、 49、52、55、57、65、66,這些數字分別是影片《敢死隊2》中傑森·斯坦森、李連杰、尚格·雲頓、道夫·龍格爾、布魯斯·威利斯、阿諾·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的年齡。正當觀眾對這批平均年齡過半百的昔日硬漢產生「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疑問之時,這些大叔卻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服老精神為觀眾再次獻上了一場血脈賁張的視覺盛宴,猶如是為懷舊而引發的一次老男人的集體狂歡。
上面提及的大部分演員都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動作片領域獨領風騷幾十年,每一位演員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代表作。史泰龍的《洛奇》系列,《第一滴血》系列;阿諾·施瓦辛格的《終結者》系列,《真實的謊言》: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系列;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等等。這些動作片演員及其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世界各地無數動作片影迷,成為他們心中的經典。然而,隨著這些動作明星的日漸衰老,逐漸消隱在電影銀幕上時,他們之前華麗的動作影像只能深深定格在影迷心中,成為一份腦海中永遠揮之不去的難忘記憶。
《敢死隊2》似乎又重新點燃起了動作片影迷深埋在心中的不滅回憶,試圖將觀眾帶到這群老男人的黃金時代。影片一開場便是一次長達十五分鐘的火爆動作戲,飛機大炮,裝甲坦克,機槍掃射,狙擊爆頭,各種大規模的爆破場面在影片開始便引發了一次動作高潮,一下子將觀眾的情緒點燃,為影片做了充分的預熱。然而,儘管影片中這群硬漢的演出依舊十分賣力,但是我們卻再也回不到有個叫蘭博的青年人憑藉一把刀一個人掃蕩一支軍隊,用魚線來縫合傷口的暴力時代。畢竟,今日不同往時。
在片中儘管觀眾依然能夠看到大叔們個個老當益壯,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但觀眾仍然能夠從影片中嗅出一股昔日英雄已垂暮的悲涼氣息。正所謂時間是把殺豬刀,這群大叔中最年輕的也是已經步入不惑之年的傑森·斯坦森了,更不用提已經66歲的史泰龍了。儘管史泰龍之前有著良好的底子,身材保持得依然很健美,看不出是已經66歲高齡的人,但是臉上層層疊疊的褶子和松松垮垮的肌肉還是出賣了他。特別是每當看到史泰龍跑起步來氣喘籲籲的,更是暴露了年齡不饒人的生命真理。與之前一個人勇闖虎穴,直搗龍潭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動作片不同,《敢死隊》系列中的英雄是以群像的形式出現的,而不再是之前的一個人。這種「組團」式的戰鬥方式雖然比一個人單打獨鬥式的戰鬥方式更高效、更有力,但是也顯示出了這幫大叔們在戰鬥過程中個人力量的消解,誰也沒有辦法獨自一人完成戰鬥,必須團結協作方能獲得成功,一個人挑戰一個軍隊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結束。片中有一個段落透射出了這群老男人英雄垂暮的悽涼:史泰龍團隊中的比利被尚格·雲頓飾演的反派抓住當做人質,以此來要挾史泰龍及其隊員跪下,並且殘忍的將比利殺害。這個橋段直接顛覆了之前史泰龍動作片中那無所不能的萬能英雄形象,打破了英雄寧死不屈的神話。反之,觀眾卻看到了一個相對隱忍,無計可施的垂暮英雄的悲涼。
或許,史泰龍吸取了前一部的教訓,不再像第一部那樣自編、自導、自演身兼數職,而是在《敢死隊2》中褪去了導演和編劇的職務更專注於表演。這樣一來,相比於第一部故事,《敢死隊2》在劇情上更加豐富飽滿,邏輯也更為講究,甚至還加入了一些思考。在第一部中史泰龍領導的敢死隊接受任務的目的可以說是為了一個女人,因為一個女人而引發了一個孤島的瘋狂屠殺,以此來帶給觀眾以刺激腎上腺素的超級感官享受。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邏輯註定了這只是一部二流的商業大片而已。而在第二部中,影片卻為敢死隊的這次任務冠以了某種「正義」的大旗,他們是為了那個慘死在敵人手中的年輕人比利而戰,也是為了被敵人拉去採礦的村民而戰。總之,他們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正義而戰,為了道義而戰。這樣一來,他們便脫離了第一部中的低級趣味思想,而變得更加高尚、偉岸起來,整部影片的主題思想也瞬間得到了些許升華。影片中這群老男人的殺人遊戲也變得合情合理,觀眾也看的高潮到High。
在第一部中打醬油的功夫巨星李連杰在這部影片中將醬油打得更為徹底,在前十五分鐘展示了一頓中國功夫之後便急匆匆的去送外賣,之後便再也沒有出現。而中國女星餘男立馬接過了李連杰的接力棒,為整部影片留下了唯一一張東方面孔。與第一部中史泰龍私自利用導演之便在影片中與年輕女郎大談戀愛不同,本片可能是怕感情戲份會分散影片劇情,所以失去導演職位之便的史泰龍最多只能與餘男來個眉目傳情、暗送秋波,感情十分曖昧模糊。
整部影片節奏控制很好,既能夠讓你在火爆的動作場面中繃緊神經,片中老男人之間打情罵俏的美式幽默也能讓你在緊張之餘莞爾一笑。就像阿諾·施瓦辛格在本片中調侃其《終結者》中的那句臺詞「I will be back!」一樣,對於這樣一部充滿懷舊色彩的動作片,我也期望「You will be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