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的「省港元素」

2020-12-19 院影電

文/院影電

大圈在港犯罪篇

1《省港旗兵》系列

《省港旗兵》《省港旗兵續集兵分兩路》《省港旗兵3逃出香港》《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省港旗兵》之前也曾出現過大陸人在香港作案犯罪,但是不多,也不成功,不為大眾多熟悉,但是到了80年代,麥當雄團隊炮製的省港旗兵系列,使得該團隊一炮而紅,開創了大陸人在香港犯罪的故事,影響了後來的一窩蜂跟風之作,比如《省港一號通緝犯》。本系列和當時的警察故事系列,最佳拍檔系列,英雄本色系列,林嶺東風雲系列大有不同,使得觀眾不斷在喜劇片,動作片,警匪片之間變換口味。而本系列更反映了大陸人罪犯分子團隊的義氣和團結,雖然每部電影結束大陸人都死得比較悲慘,但是死之前都透露出槍口一致對外,團結一致的思想。雖然死慘很悲劇,很可憐,很敏感,但是麥當雄塑造大圈的兄弟義氣我們值得肯定。

2《烏鼠機密檔案》

任達華為代表的烏鼠幫,和王龍威為代表的越南幫,前者來港幫人,後者在港殺人。烏鼠是大陸人的意思,也可以是大圈的意思,烏鼠幫和越南幫在戲院內一戰,可算是本片的一個轉折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任達華這個兇殘變態的大陸烏鼠來到香港胡亂殺人,又不把香港警察放在眼裡,而任達華用布掩蓋著鄭則仕家人一段離開,更影響了後來的《大事件》,後者模仿了前者。片名和《羔羊醫生》一樣觸目驚心,烏鼠兩字赤裸裸地呈現了大陸這邊的陰險奸詐。

3《非常突然》

香港導演有四個人最喜歡拿省港元素作為話題,一個是臭名昭著的牟敦芾,一個是鼎鼎大名的麥當雄,一個是商業名導的王晶,再有一個就是黑幫教父的杜琪峯(本片的監製),這四個人都是對大陸人來香港犯罪的故事情有獨鍾,他們都拍了不少這樣的電影,而以杜琪峯為首的銀河映像團隊便製作了該部《非常突然》,歹徒均來自大陸,而本片類似大陸人作案的銀河作品前有《恐怖雞》,後有《大事件》。

4《大事件》

任賢齊等人是大陸和香港兩地結合的犯罪分子雜糅團隊,電影一開頭,就是他們在香港街道上被警察懷疑帶有不良物品,於是開頭就長鏡頭槍戰了。接下來的是居民樓房槍戰,你可以從本片中看到歹徒和藹可親的樣子,相比於之前的《非常突然》《恐怖雞》,略有收斂,醜化限度沒那麼大,你看到如此溫柔感性的大陸犯罪團隊。

5《打蛇》

烏鼠,人蛇,大圈,都是形容大陸人。本片也是那麼多融合省港元素香港電影中最強烈的一部,本片很多相貌難看甚至不出眾的女士,均是來自真正的大陸人蛇,本片的導演作風可謂大膽,超過了最大尺度,實在是看過那麼多片中最噁心,最殘忍,最醜化的一部。大陸人想到香港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於是偷渡到香港,但是被當地的打蛇集團敲詐勒索,於是你在本片看到殘忍的香港人一面,卻反過來醜化了大陸人最軟弱的一面。本片幾十個大陸人在帳篷內被幾個香港人打得毫無反抗力,未免開玩笑。

6《人肉叉燒包II之天誅地滅》

孫佳君扮演的大陸妹,曾經在大陸有過精神病,到香港找表姐,她的穿著散發出一身俗氣兼土氣,在港被瞧不起,抬不起頭,這也為後來劇情鋪展中起了關鍵作用,動了殺機。而在前作《八仙飯店之人叉燒包》中,澳門香港大陸,都略有涉及,劉兆銘一家被說是回大陸了,和大陸親戚都有聯繫,諸多省港元素在本片中都有提到。而香港電影罪犯電影,很多都是涉及到罪犯回大陸躲避,躲債,反之是來港作案。

7《恐怖雞》

大陸罪犯吳倩蓮來香港犯罪,銀河映像早期的罪案代表作。本片敘述平緩,不急不躁,略帶恐怖。銀河的省港情結和麥當雄團隊的不同,麥當雄注重的是大圈幫的機智和義氣。而銀河比較注重大圈幫的暴力恐懼,本片和《非常突然》都很意外地表態出來,到了《大事件》才來一次轉變。

省港警員合作篇

8《表姐你好野》系列

有從香港到大陸辦案的香港警察,也有從大陸到香港合作的大陸公安,兩兩相通,聯手合璧,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罪犯無法逍遙法外。扮演大陸公安的鄭裕玲憑本片獲得了金像獎影后,定義本片是警匪片其實是不適合的,應該是喜劇片,也成為香港電影系列中的另類喜劇。而本片也使得大陸人看了香港的一切長見識了學習了,尤其是英語這一方面,香港作為一個英國統治的殖民地,使其自身產生不同效應,在第二部《表姐你好野2》開頭就體現了,大陸警察開始學習英語,尋找省港差異。

9《省港一號通緝犯》

黃秋生扮演的香港警察,來到大陸辦案,捉拿于榮光和邱建國等犯罪分子。本片很有味道,呈現出來的省港文化差異略顯嚴重,尤其是警察方面,香港警察拿槍是從腰背後面的皮帶拿出來的,而大陸公安是在胸前袋那裡拿出來的。其實這種細節是十分搞笑的,因此黃秋生的上司對他說「去到大陸見到別人拿槍的姿勢,千萬不要笑呀」,而黃秋生也挺無釐頭的,到了大陸耍了幾招香港拿槍的招式,露了兩手讓大陸公安大開眼界,這種情節很讓人津津樂道。而電影結束的槍戰之前,于榮光雙腳踏在深圳和香港的交界處,說了一句「來到香港這邊呼口氣就是不同」,吳興國扮演的大陸公安們都奈何不了他。可見兩地的政策完全乾涉不了。影片最後吳興國還說「97之後,我地唔使自己人用槍指著自己人。」

10《驚天大賊王》

本片是根據張子強綁架李嘉誠兒子一案而拍,和《賊王》完全不同,是兩個不同的故事。《驚天大賊王》裡面任達華扮演的張子豪和吳廷燁扮演的葉世官,最為出彩,最為義氣,兩者都到過大陸,兩者也因很多事而誤會,因此也錯失了一個兄弟譚耀文。本片任達華要回大陸買炸藥想炸掉香港赤柱監獄,這可是大新聞呀。不過任達華不但炸不成,反而在逃離香港的途中被捕。電影故事最終遵循事件歷史,任達華在開往深圳邊界被捕。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捉拿張子豪,是省港警察之間合作的功勞,本片出現了幾個中央警官和地方官聊天談話,握手聯合,共同對抗來自大陸罪犯的張子豪,用《省港一號通緝》中的話說就是國際事件了。

11《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

香港皇家警察成龍大陸公安楊紫瓊的合作,和省港警察合作最經典的一個,知名度也最高,大家都會記得兩個動作演員的相互切磋,相互信任,唐季禮暗喻著大陸和香港的警察還是有點默契感的,這和《省港一號通緝犯》完全不同。

12《全城戒備》

吳京和張靜初都是扮演大陸公安,兩個來到香港辦案,和香港警民合作,是21世紀以來難得一見的省港元素,還好他倆在陳木勝的片中是比較合適,比較靠譜的,但是如果到了其他香港導演手上,相信會是格格不入的大陸演員。

13《大搜查》

《大搜查》中,大陸演員張國立扮演的犯罪分子戲份在完整版才有的,本片一拖再拖,結果被刪掉了很多戲份。這幾年大陸演員在香港電影中出現的人數越來越多,從《無間道III》的陳道明出現之後,尤勇,李冰冰,趙薇,王寶強,嶽小軍,張國立,董勇等等都融入到港片中了。

14《中南海保鏢》

李連杰扮演的大陸公安來香港做保鏢保護鍾麗緹。本片也是那麼多省港警察合作中最好的一部,正面講述了中國公安的莊嚴,和成龍《超級警察》有點近似。兩位動作巨星演這些片最有味道,李連杰是大陸人,扮演中國公安;而成龍作為香港人,扮演香港警察;兩者分別在各自的電影互通扮演省港合作的警匪片,確實有必要拿來比較。但在《中南海保鏢》中也出現了和香港警察辦事不同而出現的矛盾,這是難以避免的,不但如此,後來陳可辛的大製作《十月圍城》幕後團隊中的香港派和大陸派也難以交流。

省港雜糅篇

15《監獄風雲》

本片中出現了大圈幫,潮州幫,香港幫,幾大幫派,實際上這種分幫的小形式也影響了後來的一些列黑幫片,而到了古惑仔年代的洪興,東興,已經是整個香港黑幫的大類了。以前六十年代,潮州人湧入香港,造成香港出現一窩蜂的異鄉人,而在港片中也經常出現潮州話,在《跛豪》《機動部隊夥伴》等都大量出現過,尤其那句「僕你啊母」是典型的潮州話罵人,還有自己人的意思是「呷幾螚」,北方人幾乎聽不懂是什麼意思。而「大圈」一詞在八九十年代整個香港電影中深入人心。

16《賭聖》《新精武門1991》

在《賭聖》開頭中,周星馳扮演的角色剛從大陸來到香港找三叔,在車站尋求香港警察的幫助,於是問「唔該你借我,同志」,同志一詞在大陸可以形容為各種各樣的職稱,對警察的稱呼也合理,但是在香港就不能這樣稱呼了,同志有同性戀的意思。而香港稱呼警察為「阿sir」「差佬」,而且梁家澍扮演的該警察說香港還有一大堆人等著幫忙,要求就求部機,不求別人。從臺詞都可以看出省港文化的不同。而這一情節在《新精武門1991》開頭也惡搞了一把,但還是脫離不了大陸人到香港之後,顯示出來的平庸俗氣和農村氣息。而在《新精武門1991》臺詞更強調了「大家都是從大陸下來的,你卻這樣,人家卻那樣」

17《黑社會》

相信觀眾認識大陸演員尤勇是因為《黑社會》,雖然之前在《大事件》中扮演了獨特的犯罪分子,但是觀眾對他印象不深刻。尤勇自《大事件》之後,成為銀河映像的御用演員之一,在《黑社會》中有著出色的表現,扮演曾經的臥底,師爺蘇對他說:「上--次--見你,還--叫大圈豹,現-在-叫-總--隊」。「大圈豹」一詞不用多解釋。而且不是豹那麼簡單,而是一張牌,更是一條針,這個臥底後來升做了總隊,隱喻多多。而尤勇更在《黑社會》洪門結拜一段出現了,而且他也有黑社會手勢,一個大陸演員在一部政治色彩強烈,隱喻濃厚的港產片中扮演兩個不同身份的角色,值得我們思考,後來尤勇在《黑社會2以和為貴》再次兩種不同角色,保持大陸公安和洪門成員不變。

除此之外,還有龍頭棍出現在內陸,大陸廣州是起點站,香港佐敦是終點站,五個候選乾兒子逐漸傳遞至高無上的龍頭棍。還有,你別忘了一個猛將叫東莞仔,更有一個前話事人到了東莞叫妓,難怪他叫吹雞。

《黑社會》出現了廣州,東莞,深圳等地方和字眼,可見老杜對內陸還是很有情懷的。

18《黑社會2以和為貴》

電影開頭先出現了大陸演員尤勇的精彩演講(洪門組織以和為貴),緊接著是佔米在深圳做生意,認識了內陸的書記和老闆,如果說白道省港警察合作的話,那麼黑道老闆和黑社會分子也有合作。有黑便有白,黑白相間。郭先生對佔米說過「我不管你是什麼,我不希望因為你以前的身份,影響了我兩之間的合作。」因此身份很重要,尤勇也對古天樂說過「來參觀旅遊可以,但是做生意不行。」「你在和聯勝是什麼身份。」你要到內陸做生意是可以,但要有身份。

19《天水圍的夜與霧》

一向文藝十分,堅守香港本地特色的許鞍華,也來了一次進展內陸的場景,大陸演員張靜初扮演的大陸人,嫁給了香港的任達華,本片涉及到深圳,四川兩地。深圳一地,在香港電影中出現得最頻繁,次數最多,畢竟它是溝通省港兩地的橋梁。而在《天水圍的夜與霧》中,大陸的張靜初被香港的任達華變態折磨,反映了什麼?一針見血。

20《賭聖3無名小子》

張家輝扮演的無名,和王晶扮演的四叔,兩叔侄來到深圳撈世界,賺大錢。和《賭聖》星爺和三叔在港撈世界完全不同。而恰好扮演深圳老大的是王晶御用演員龍方,該片之後龍方的身影在銀幕上幾乎銷聲匿跡了。張家輝和王晶來回在香港深圳兩地賭博,打牌,很潮。這些省港情節其實在港片中是頻繁出現的,比如上面的《黑社會2以和為貴》《驚天大賊王》《天水圍的夜與霧》等不一一列舉。

21《賭神2》

本片可以算是跨越兩岸三地,大陸,香港,臺灣。尤其是臺灣地下賭場一段,賭場竟是一個戲院附近地下,當時戲院還在上映很多當時的電影。徐錦江在本片扮演的大陸公安,吳倩蓮和梁家輝扮演的大陸騙子,周潤發因機緣巧合和謝苗一家相識,這些人最後牽連在一起,本片劇情峰迴路轉,幾條線索最後變成一條,和吳興國扮演的仇笑痴對抗。在片中徐錦江到臺灣一幕,見到地下賭場開口就說「資本主義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一個大陸代表的是社會主義,一個臺灣代表民主地方,資本主義,再穿插些許半殖民地的香港情節,使得本片豐富飽滿。而在電影中間的大陸取景拍攝,更略有醜化了內陸公安的殘忍。

22《賊王》

本片陳志輝和成奎安兩位演員扮演的角色在大陸被捕,被折磨成不像人樣,這點比較過於誇張,李修賢和吳耀權兩位導演有力地渲染香港警察和大陸公安的殘忍,通過酷刑的對比,可以看出,大陸只是利用臉部毆打逼供,而香港是嚴刑拷問,甚至用上了冰塊塞進陰道等酷刑,各有千秋。本片和其他省港警察合作不同,而是略有比較誰更厲害思想罷了。

除此之外,還有《國產凌凌漆》《火龍》等香港電影都出現了很多省港元素,都不一一列舉了。

相關焦點

  • 看香港電影新浪潮
    香港電影新浪潮什麼是香港電影新浪潮?指香港電影的一次變革運動,約在1978年至1983年之間。香港發展至七十年代末,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本土文化認同形成,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轉口貿易港口城市,文化上長於吸收新的藝術元素,並開革新之風。
  • 香港成人電影已死
    紀錄片通過介紹不同時期的三級片,講述了香港分級制度的由來、發展,著重討論了1997年之前的香港三級片。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  香港電影分類其實有三個大級別,其中二級中有兩個子分類。整個電影的最後一場戲需要主角掉進一個滿是毒蛇的箱子裡,甘國亮告訴自己如果他做不到這一幕,整個電影都白演了。他眼睛一閉就跳進去了,那一跳反而砸死了好幾條蛇,最終成功完成了《蛇殺手》的出演。  何志強表示邵氏影業的創始人之一邵逸夫讓這些電影成功過審。這些極野極度瘋狂的電影,為後期香港剝削電影奠定了基礎,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香港三級電影。
  • 那些獲獎的香港電影
    這其中,顯然影響了香港電影成長道路的觀難。和上部【父子情】一樣,也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賣魚女阿瑩生活雖相當清淡,但對電影表演卻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學習表演,並最終贏得一次上電視臺試鏡的機會。在淡淡的人情味裡.
  • 香港電影在非洲,麵粉袋上的電影文化
    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香港電影之風除了吹遍東南亞市場外,在遙遠的非洲也有一批熱愛港片的影迷。非洲人眼裡的香港電影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跟隨當年非洲畫手的手繪海報去感受一下,港產片在非洲的宣傳方式。
  • 《旺角監獄》的香港製造,誰來拯救香港電影?
    製作完成於2009年的《旺角監獄》由香港電影人王晶一手編劇、監製並導演,是一部典型的、純正的香港電影。警察、黑幫、妓女、大哥小弟,這樣的人物劇構對於香港電影人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但要拍出新意,仍需要編劇和導演的一番功夫。
  • 香港電影「守墳人」王晶,依靠可憐的電影來支持香港電影隊
    然而作為導演,人們對王晶有不同的看法和評論,在他的導演生涯中,他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但同時也執導了許多不良電影,長期以來被稱為「壞電影中的王」。眾所周知,香港影視產業最繁榮的時期是在20世紀代和代,當時大量優秀影視作品被輸出,同時湧現出許多優秀的演員,許多電影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的經典難以超越。
  • 雙城記,香港電影,上海往事
    香港電影人最愛的,可能除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香江港島外,就是那個長期存在於想像和記憶之中的,另一顆東方明珠———上海。你不知港片有多愛上海,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咖啡不解酒的醉。今天就來聊聊香港電影裡的上海往事,上海之夜中的香港味道。
  • 電影雙城記——從上海到香港
    今天,驀然回首,80年代以來的香港電影似曾相識,上世紀初上海的電光舞影,被香港以相對獨立的影像語言所取代,為我們展現電影的多元化。  日前和上海作家陳丹燕聊天,其中聊起了電影,她說王家衛的電影挺有上海的感覺。  究竟,上海電影是什麼呢?
  • 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公布今年入選電影計劃
    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公布今年入選電影計劃   中新社香港1月28日電 第十一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28日公布25項入選電影計劃及第二屆「HAF/Fox華語電影開創大獎」入圍作品。
  • 盤點香港電影的經典配角(圖)
    吳孟達  在香港電影中與周星馳合作成為搞笑無釐頭的黃金搭檔。吳孟達被電影界尊稱為「達哥」,是演技精湛的金牌配角,被譽為香港和華語影壇片酬最高的黃金配角,也曾獲得多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並榮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滿貫謝霆鋒,臺灣電影金馬獎的大滿貫林嘉欣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滿貫謝霆鋒,臺灣電影金馬獎的大滿貫林嘉欣】   在華語影壇最重大的電影獎項,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影帝影后是很不容易的,但創辦至今也誕生了數十位影帝影后。
  • 他曾連續5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享有「香港電影教父」之稱
    14歲時隨家人南遷香港,也正是這一年,邵逸夫從新加坡來到香港,創辦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以現代化和全球化的大廠製片體制開啟了香港電影的新紀元,香港電影無論從工業層面或美學層面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種變化無疑給喜愛電影的吳思遠提供了更多的觀影條件。
  • 香港趣談:扒一扒香港電影中取景地
    很多人了解香港都是在電影裡來了解這個繁華、現代、古老且光怪陸離的城市。有愛看香港電影的文藝青年肯定不會放過這些拍照的好地方,那麼今天異鄉好居就來帶大家來走一走香港電影中的取景地吧!舊油麻地警署舊油麻地警署是香港經典地標,絕大部分香港警匪片 的取景地。
  • 《除暴》與「香港悍匪電影宇宙」
    而在港片歷史上,根據香港真實悍匪形象改編的電影曾一度引領港片風潮。盡皆過火,儘是癲狂香港電影的「悍匪往事」「盡皆過火,儘是癲狂。」香港悍匪片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以知名的「香港三大賊王」作為主角改編的電影,一類是講述「草根悍匪集體作戰」的故事。「香港三大賊王」張子強、葉繼歡、季炳雄是香港回歸前名聲大噪的三位頂級罪犯,以他們為原型改編的「悍匪電影」一度紅遍大街小巷。
  • 回歸20年,香港電影衰弱史
    在這20年裡,關於香港電影是否沒落的討論從未停止。與此同時,20年來,眾多香港導演北上內地加入電影製作,華語電影的創作、類型、市場也因為香港影人的一步步參與,發生著深遠而巨大的改變。據鈦媒體作者文創資訊觀察,2016年內地電影票房華語片前三全被香港導演包攬,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更是成為內地首部票房超過30億元的電影。
  • 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
    1972年,《精武門》與《猛龍過江》兩部電影接連上映。拳腳較量間,李小龍凌空而起,一腳踢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為香港電影奉獻了最精彩的武打鏡頭。因在公司遲遲得不到重視,在與「老東家」合約期滿後,他選擇改籤嘉禾電影公司,並在這裡導演了香港第一部警匪功夫片——《警察故事》。
  • 從香港電影情懷 看關錦鵬縱橫捭闔的電影世界
    要問香港老電影的魅力在哪裡?榮思認為是「情懷」。每當看到熟悉的橋段,聽到親切的旋律,總會在不經意間撩起心底最深處某種不可名狀的感情。特別是能抒發情懷的文藝片,更是將亞洲女性柔情似水的「媚」,與飛蛾撲火的「愛」發揮到極致。
  • 新政策解凍 香港電影火拼內地市場
    >   2004年是香港和內地電影合作發展政策實施的第一年,2004年對香港電影人來說充滿了機遇和挑戰。記者在昨日從有關部門獲得的一份下半年香港電影公司的製片計劃中發現,許多影片從拍攝地到目標銷售市場均直指內地,更不用提兩地演藝界人員的頻繁往來。可見香港各家電影公司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電影政策,積極調整影片的發行戰略,以做好爭奪內地市場份額的準備。
  • 蕭芳芳,與香港電影史同步
    她在60年代香港粵語片黃金時代大放異彩,後來因兩次出國錯過了下一輪黃金時代。第一次回國,她成為當時影視行業第一個擁有學士學位的藝人。她自編自導自演了《跳灰》,以寫實手法拍攝緝毒題材的警匪電影,被譽為香港新浪潮的前奏。她與同事共同塑造了可圈可點的喜劇人物林亞珍,描寫一位留學博士重新融入香港社會的故事,大獲成功。
  • 孫佳山:讓香港電影匯入中國文化主流
    自上世界7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形成以製作商業類型電影為特徵的「新浪潮」以來,已經走過了40多年。40多年間,香港電影的發展不但折射出本地區經濟文化變遷,對內地和華語地區同樣產生了深遠影響。對這段歷史以及其中反映出的香港大眾文化心態變化,以往我們一直缺乏全面、充分的評估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