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劍鋒展示出海釣到的大魚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海釣幾乎是所有釣魚愛好者的嚮往,與大海和風浪搏鬥的過程,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在東莞,就有這麼一群熱愛海釣的人。
東莞厚街人毛劍鋒海釣8年了,從未厭倦,他在船上結識了各路好友,遇見了各色人生。
體力和心理的雙重考驗
毛劍鋒是釣魚的愛好者,但他現在強調,自己是海釣愛好者。
「在釣魚的圈子裡也是有『金字塔』的,淡水釣我們也叫野釣,在最底端,而海釣則是處於最頂端的。」毛劍鋒說,嘗試過海釣後,就再也不想野釣了。
2011年,毛劍鋒第一次接觸到「勇敢者的遊戲」海釣。「那次之後,我再也沒釣過淡水魚。」如今8年過去了,毛劍鋒依然沒有厭倦這項運動,一年大概至少有兩個月都在海上。
毛劍鋒總結說,海釣的魅力在於「冒險」和「挑戰」。「海釣與野釣是完全不同的運動,在體力上和心理上都是一項挑戰。」毛劍鋒介紹,海釣是體力活,拉魚的過程非常考驗耐力,海貨與淡水魚不同,經常是一米多長,四五十斤的大魚,長時間的拉扯才能釣上來。「一米九的大個子都要拉上半個多小時呢,我們得拉上一個小時。」
海釣雖然刺激,但心理恐懼是海釣者們需要克服的最大的困難——許多海釣者第一次上船都是害怕的,心理上的恐懼還會引起生理不適,頭暈、噁心、嘔吐等。「怎麼可能不怕呢?」毛劍鋒坦言,自己第一次上船也是緊張的,出一趟海並不容易,要做很多準備。
把愛好發展成自己的事業
「你看那個人,第一次海釣就釣了一條40多斤的魚,還有那邊的客人,都是新手,那一趟出海釣了4000多斤魚……」毛劍鋒指著牆壁上的照片,得意地介紹著他的客人。
毛劍鋒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海釣愛好者了,他把海釣發展成了自己的事業。
2012年,他在厚街開了一家餐廳,但生意一直不景氣。2016年他從公司的一把手退居二線,時間變得充裕起來,於是頻繁出海釣魚,曾經一年出海19趟。那段時間裡,他驚奇地發現餐廳生意變得好起來:每逢他出海回來,餐廳都聚集了許多客人。原來,大家都知道他出海回來,肯定帶回了最新鮮的魚,都想來嘗嘗鮮。
從此,毛劍鋒決定把愛好發展成事業,他開始接團帶團出海釣魚。愛好海釣的人跟他預訂,他負責組織、租船、做準備,釣到魚回餐廳烹飪食用。
2017年,他買下了自己的第一艘船,取名981號。現在,他已經有了更大的「平安號」和「尼西號」。而他的主要的工作,是陪伴客人和指導客人。
「以前會跟別人比誰釣得更多,但是現在我是船長,要負責全船,要陪客人,教他們怎麼釣。」毛劍鋒說,海上和陸地終究不一樣,陸地上雙腳著地,在海上是漂浮的,人會有種「不安全感」,而他,就是那個定心柱。
通過海釣結識不同圈子
毛劍鋒說,海釣其實是一項小眾運動,不僅是因為危險,也因為花費很高。
▲毛劍鋒在981號海釣船上和客人喝茶聊天
「東莞釣魚圈和廣州釣魚圈的人互相不認識,因為人太少了,圈子很小。」,可是圈子裡的人形形色色,因為相同的愛好認識、相聚,談天說地。他常常在船上擺茶桌,一邊看海,一邊喝茶聊天。
為了與客人更親近,他還把客人分門別類,給他們取「外號」。比如,兩次都只釣起來半條魚的美妝公司總經理叫「羅半條」,職業全是醫生的釣魚團叫「醫生團」,膽子很小的做服裝生意的老闆叫「張怕死」……這些外號帶著戲謔、調侃,但更多的是親暱。
通過海釣,毛劍鋒結識了很多生意場上的老闆,海釣於他們來說就是談資。他笑著說,「你能釣個魚上來,談生意也方便很多,客戶約不出來,你說你自己剛從海上釣了個魚,新鮮的請他吃,一下就約出來了。」
「有的人跟我出海也不釣魚,就坐在那兒,看著大海發呆。」毛劍鋒說,他帶過很多職業海釣的,但更多是一些享受過程的人。「有一次一群內蒙古的客人,釣了不少魚,但是都沒帶走,他們說就是想感受一下海釣的魅力。」
除此之外,還有暈船嚴重一直爬著走的少女,害怕掉落非得綁著纜繩的工廠老闆,就為了刺激享受出海的車友……毛劍鋒說,自己通過海釣認識了不少人,也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記者 張欣儀 見習記者 向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