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日料生涯到幾級了?今天小鮮為大家介紹的是製作生魚片和握壽司的首選食材:
這貨渾圓飽滿,全身散發著神秘光澤 。雖然體型巨大,卻十分的敏捷,平均時速60—80千米,瞬時時速可達160千米。肉質緊緻細嫩,口感爽滑帶脆,被奉為「生魚之王」。
吃貨和食神的差距在於:吃貨只在意口感,而食神卻要吃個明白! 到底有多少種金槍魚? 金槍魚的哪個部位才最好吃? 什麼品種才是金槍魚中的極品?
01 | 金槍魚的種類
大家首先想到的定是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生長於深冷海域,含脂量豐富,是日料中的頂級食材,一斤魚肉價格常以千元起步。實際上,金槍魚還包含著很多不同的種類,價值較高的還有黃鰭金槍魚、長鰭金槍魚和大眼金槍魚等品種。
藍鰭金槍魚
「世界上90%的野生藍鰭金槍魚都幸福的遊在日本人的肚子裡」
藍鰭金槍魚又稱「黑鮪」,是最受歡迎的食用魚之一,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由於生長緩慢和過度捕撈,如今藍鰭金槍魚數量已經大大減少,市場價格不斷上升。
築地市場被稱為日本的廚房,在2013年,一條重達222千克的藍鰭金槍魚,曾以人民幣1100萬元的高價成交。
大眼金槍魚
大眼金槍魚又名「肥壯金槍魚」,與藍鰭金槍魚相似。
大眼金槍魚胸鰭大,眼睛大,肉質鮮紅,產量豐富。市場上常見的金槍魚魚片,都是由大眼金槍魚和藍鰭金槍魚所制。
黃鰭金槍魚
黃鰭金槍魚,因背鰭和臀鰭呈黃色而得名。
黃鰭金槍魚肉呈粉色,口味清爽,常常用於製作刺身、壽司以及罐頭。
長鰭金槍魚
長鰭金槍魚,產量豐富,是製作罐頭和壽司店的常用食材。
長鰭金槍魚體型較小,背部呈深藍色,側面和腹部銀白色,胸鰭很長,且呈刀狀。長鰭金槍魚肉呈淡粉色,富含油脂。
02 | 金槍魚的部位
金槍魚根據含脂量,分為大肥、中肥和赤身三類。
在100多年前,人們更加偏愛清淡口味的白身魚,而金槍魚肉呈紅色,切不易保存,所以十分的廉價,一直都不受重視。
金槍魚的命運在1987年開始轉變,1871年明治天皇「肉食解禁」加上1945年美軍進駐日本,喜愛油膩口感的美國人的到來,讓金槍魚受到廣泛歡迎,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如今,金槍魚不僅在高端料理店中備受推崇,還被譽為日料中的「刺身之王」,身價不菲。
大肥
大肥含脂量高達50%,一般分為霜降和蛇腹兩種。
大肥又稱「大腹」、「大腩」,主要分布在金槍魚魚腹的前中段。
金槍魚大肥部分油脂豐厚,香味濃鬱,在崇尚油脂的日料中,是最肥頂級的食材之一。
霜降部分脂肪均勻分布在魚肉中,肉質柔軟肥潤;蛇腹位於金槍魚魚腹底端,脂肪豐腴,但筋肉比較明顯。
中肥
中肥分布在金槍魚的腹部和背部,脂肪含量適中,口感肥嫩。
中肥既有大肥的肥潤甘美,也不失魚肉的微酸,含脂量在15%以上,適合不太喜歡油膩又注重口感的人。
赤身
一般壽司店中,赤身就是金槍魚的代名詞。
赤身分布於金槍魚的脊背部位,脂肪含量最少。肉質堅實具有嚼勁,清淡微酸,接近脊椎的部位稱為「天身」,是赤身中的上品。
通過醃漬、熟成、灼烤的赤身,別具風味!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說:「脂肪多的魷魚味道簡單而明確,但瘦肉才是鮪魚風味的精髓」。
當然,除了大肥、中肥、赤身,金槍魚還有頸腩、中落、頭肉、臉頰肉、鰭肉等部位,但市面上比較少見,就不一一贅述了。
03 | 極品金槍魚
金槍魚的種類很多,那到底什麼品種才是金槍魚中的極品?
藍鰭金槍魚是金槍魚種的頂級品種,價格也是最高的。在日本近海海域,藍鰭金槍魚夏季產卵、冬季捕撈,應季的藍鰭金槍魚色澤鮮紅,口感肥潤,生魚刺身配上山葵、淡口醬油是老饕們最喜愛的吃法。
但從生長環境來看,金槍魚可分為養殖金槍魚和野生金槍。
養殖金槍魚脂肪肥厚,但生長周期短,活動量較小,肉色較淺,肉味和金槍魚標誌性的微酸也單量很多。雖有很多人對養殖金槍魚的肥美滋味非常喜愛,但在頂級饕客眼中,野生藍鰭金槍魚,才是金槍魚中的極品。
金槍魚的肥潤鮮美,俘獲了海味美食者的胃,也讓上魚鮮超海釣者憧憬已久。上魚海釣已經出發前往南油:
歡迎大家轉發關注,一大波黃鰭金槍魚,我們下期再見!想要嘗鮮、約釣,請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