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似乎更多是年輕人的遊戲,但總有一些不想輸給歲月的人,比如64歲的王寶泉。
2009年,當王寶泉坐在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學院的辦公室裡,讀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他不會想到十年後他和團隊會給眾多的角膜盲患者帶去光明的希望。
而就在人工角膜項目所在公司準備在今年年底上市時,讓人想不到的是,王寶泉又啟動了「人工皮膚」項目,「全球用魚皮做人工皮膚僅一家,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是國內首家。」說到這些王寶泉頗為驕傲,但10年的創業過程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王寶泉當下所面對的,是再次重啟的人生歷練。
身體被燒傷
醫生植入「魚皮」能痊癒
一名年輕的餐廳服務員,在一次意外的煤氣爐爆炸中燒傷很嚴重,醫生對她使用了一種新療法,給她植入魚皮治療。這種把水生動物的皮膚鋪附在人皮上,在傷口上敷的是一種魚的魚皮,敷上魚皮後,大大的減輕了女子燒傷的痛苦。
魚皮非常的冰涼,女子感覺非常的舒服涼爽,而且魚皮聞起來一點都沒有味道,敷上幾分鐘後,巨大的痛苦就沒有了。據醫生介紹,提供魚皮的科研機構會去除魚皮上的鱗屑、肌肉組織、毒素等等任何可能傳播疾病的物質,同時清除魚腥味。
之後,再將魚皮拉伸成10釐米到20釐米,分成薄片儲存在冰庫裡,這樣一來魚皮就會變得很像人的皮膚,富有彈性並且易於塑形。手術後,正在恢復的服務員表示自己像是在拍科幻電影一樣,本來在受傷之後十分痛苦和絕望的她,現在感覺良好。
這個聽起來有些奇特場景中所使用的魚皮,正是王寶泉團隊正在研發的產品。見到王寶泉時,他正在跟國內一家合作機構溝通「人工皮膚」的臨床試驗過程,並給出了運用的真實場景和效果。「還需要3年的臨床試驗才能決定是否可以推向市場。」王寶泉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去進行高頻大量的動物實驗。
如果說做人工角膜項目是王寶泉體對在黑暗中苦苦掙扎的角膜病盲患者的不忍,那麼,進入人工皮膚這個項目,則更多是看到了市場的空白,同時想為國內該領域做出貢獻。
用魚皮代替豬皮
讓其與正常皮膚別無二致
「這個行業目前痛點較為突出。」在王寶泉看來,當下針對那些出現交通事故、火災等過程中出現的真皮缺損患者,目前醫療領域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從患者身上取下完好皮膚植入受損部位,當損傷面積過大時,醫療人員可能需要將冷凍醫用豬皮等人工合成產品植入人體。這種治療方式不僅會擴大患者皮膚受損面積,醫療人員還必須謹慎處理所用醫用豬皮與患者皮膚組織的兼容性問題,謹防出現排異反應。
在手術找中所使用的皮膚修復膜多用的是以豬皮為原材料,而豬皮的缺陷就在於「毛囊多易藏菌,易感染」,而且例如排汗、產生白細胞等多種重要功能,被移植皮膚也無法完成。
「目前全球僅有一家企業在該領域做出魚皮產品。」王寶泉介紹,魚皮更適合於人體,是用魚皮移植到受損的人體組織(例如燒傷或糖尿病傷口)上時,材料能夠聚集人體自身的細胞,修復受損部位,使該處皮膚和組織恢復到健康狀態。
所以王寶泉在把人工角膜項目推向上市之路或,躬身入局新的科研方向。「我們是和中國工程院士管華詩一起合作,他們有非常專業的科研團隊。」王寶泉介紹,當下,初步的科研已階段性取得勝利,要進入3年期的臨床階段。
3年臨床試驗
默默前行等待高光時刻
生物醫藥類項目從科研到市場化,特點之一就是跨時較長。人工角膜用了10年,人工皮膚也要用6年。
「醫藥產品如果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基本可以說成功了一大半。但在這之前,動物實驗期間的不確定性很容易讓人失去信心。三、四年看不到回報,股東就會打退堂鼓。」王寶泉說,之前,做人工角膜時候,出現近三分之一的股東相繼退出,這對公司發展是一大「重創」。
當時,沒有固定資產,臨床試驗尚未成功,銀行貸款難申請,無奈之下,王寶泉只得將自己和朋友的房子抵押。王寶泉說,「資金再缺也不能欠發員工工資,困難再多也不能停止技術研發。」
「希望這次順利一些。」王寶泉說,不過,為了資金,他也在四處奔波。
創業痛苦並快樂著,經濟效益對於創業者固然重要,但社會效益更讓人感受大價值。提及創業過程中的高光時刻,王寶泉說是在手術成功的那一刻,那是體會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人工皮膚,能讓數以萬計患者回歸正常的生活,是這項事業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值得我們去奮鬥,值得傾其一生去追求。」王寶泉說。
平日裡不會打牌,不會釣魚的王寶泉,唯一的愛好就是在閒暇的時候寫幾首古體詩詞。曾經,在人工角膜項目臨床試驗成功的那一天,王寶泉的女兒收到了父親從杭州發來的一首七言詩:「誰人揉碎七彩雲,撒落超山報暉春。唐霜宋雪鑄傲骨,暗香吹盡更銷魂。」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