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文章匯總¥ 月經、痛經、宮寒。童爸匯總的關於月經、痛經和宮寒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20.8.12。
關鍵詞:月經、痛經、大姨媽、例假、宮寒。
綜述:一般將月經來潮的第1日作為月經周期的第1日。整個月經周期又分為兩個時期:卵泡期和黃體期。卵泡期自月經來潮之日開始,至黃體生成素(LH)達峰前一日結束。黃體期自LH達峰之日開始,至下次月經來潮時結束。成年女性的月經周期平均持續28-35日,其中卵泡期約為14-21日,黃體期約為14日。20-40歲女性的月經周期變化相對較小。而在月經初潮後的頭5-7年裡及絕經前的最後10年內,周期變化要明顯得多。一般來說,月經周期的長度在25-30歲時達到峰值,此後逐漸縮短,因此40-49歲婦女的月經周期稍有縮短。月經間期的變化主要是由卵泡期變化導致;而黃體期保持相對穩定。
丁香醫生:只要滿足這四條就不是月經不調。如果你擔心自己月經不調,那就來看看這4條,符合一條就打一個鉤:1、周期: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21~35 天;2、經期:來月經時持續出血的時間,2~8 天;3、經量:月經期總出血量,20~60 mL(直觀一點說,就是一次月經血的量能夠浸透一片衛生巾,並且沒有貧血);4、規律:基本能預測下一次來月經的時間,誤差不超過 1 周。如果你能打 4 個鉤,那就沒問題,別嚇自己啦。白衣鹹飯微博裡說,月經的總量少一些是不需要擔心的,只要總量加起來超過5ml就可以了。
@祐苗健康——問:月經有血塊、顏色暗,是宮寒嗎?答:不是。經血顏色深或暗,有血塊,都可以是正常的。 人體血液離開血管便會凝結,這是生理規律。經血從子宮內流出,沒有及時滲透到衛生巾,便會在宮腔或陰道內積聚並凝結,形成血塊。另外,經血中還會混入脫落的子宮內膜,粘液等,這些混合在一起也會呈小塊狀。 經血顏色與經血的新鮮程度有關。經血排出接觸空氣後,血紅蛋白中的鐵蛋白會被氧化,可導致顏色加深。另外,每個人的經血顏色各異,而就算是同一個人,在月經周期內的不同日子也會不同。 平時我們的確需要關注月經是否正常,但關注點在:周期是否規律、有無痛經,以及持續天數和月經量等,而不是顏色深淺,或是否有血塊。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什麼是痛經?當月經來潮時感覺下腹部疼痛就是痛經。痛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痛經按照發生的時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指第一次來月經就發生痛經,繼發性痛經是指後來出現的痛經症狀。原發性痛經多是不明原因的痛經,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多是繼發性痛經。有一些是原發性痛經,尤其年輕女孩子,超聲等查不到原因。超聲只能發現卵巢上的巧克力囊腫(卵巢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症。如果痛經嚴重,影響懷孕,那麼可能需要腹腔鏡檢查和治療。現代醫學雖然還不能完全徹底解決痛經問題,但已經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女人月經時的疼痛得到緩解。例如對於原發性痛經可以服用止痛藥(例如芬必得)和短效口服避孕藥。無論如何,去醫院找醫生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別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一杯熱水上。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辯症施治就是現代醫生來幫助找到不孕的原因。不排卵的促排卵、輸卵管不通的經過腹腔鏡輸卵管整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去除病灶等等,引起不孕的具體的寫實的原因太多了,要明確原因,從根本解決問題。哪個女性都多多少少會有點女性健康的問題,痛經、月經失調、白帶增多、偶爾腹痛等,因此,這也是騙子屢屢得手的原因。先說你宮寒,你一聯想自己的症狀,確實自己有點這些問題,果然他診斷的沒錯,然後讓你買什麼什麼產品,吹的天花亂綴,你就是上當了。宮寒是一種寫意式的診斷,相當於說你有病、說你有婦科病,說你有不孕症。這樣的診斷等於沒有診斷,對於治療毫無意義。
@羅百竹:你被"宮寒"忽悠了嗎?中西醫醫生都說不要信!不管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舊醫都壓根沒有宮寒這個概念,這完全是1980年代末冰箱開始普及後才在民間出現的說法,然後被商人成功包裝後成為販賣虛假醫療產品的利器。如果有所謂的「醫生」給你診斷了「宮寒」,你沒必要去搭理這個診斷,更沒必要針對這個「宮寒」進行任何治療,換個靠譜的醫生問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疾病,有病治病,沒病回家。至於這個「宮寒」對應了現代醫學的什麼症狀或者疾病,答案是——沒有!「西醫」有「宮頸糜爛」,中醫有「子宮寒冷」,真可謂是忽悠的東西雙璧。
@羅百竹:#寶媽諮詢# 19健康群寶媽:我想問一下,母乳媽媽每天吃一根雪糕,6個月寶寶暫時沒有任何不良反應,但是這會對孩子以後身體造成影響嗎?我家女寶,例如以後她的生理期會肚子疼之類的嗎?dada媽:不會。琪琪媽:一天兩根的路過,控制不住,外加酸奶。安安媽:每天翻冰箱吃的路過。童爸點評:媽媽吃冷飲會造成女兒以後肚子疼,這都是無稽之談。我也不清楚這個屬於哪方面的科普,可能算是宮寒方面的?今天我再貼一次宮寒的科普筆記吧!如果你想加童爸的健康群,在【童爸育兒】微信公眾號的對話框發送關鍵詞【健康群】,就可以看到加群方式。
關於月經的科普文章推薦:
① 京虎子:關於大姨媽的那些謠言
②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月經過多,可能是什麼疾病造成的?
③ 嘟嘟醫生:這些大姨媽的謠言,騙了你多久?
④ 第十一診室:那些月經期間的「禁忌」到底是真是假?
⑤ 丁香醫生:被「月經不調」的中國女人,別嚇自己了
⑥ 丁香醫生:月經推遲了,是不是有問題?
⑦ 第十一診室:推遲月經僅有的兩種方法!
⑧ 郝希純:大多數的「月經不調」是自尋煩惱
⑨ 90秒:最好的節日禮物——關於月經的9個真相
更多關於月經的科普文章推薦:
1、偶爾治癒:告別月經
2、李長青醫生:簡單粗暴的婦幼科普
3、怡禾健康陳舒宜:月經有血塊、黑褐色分泌物要擔心嗎?
4、丁香媽媽:產後多久來月經正常?
5、田吉順:產後多久來月經才正常?超過這個時間沒來就要注意了
6、怡禾健康劉肅霞:產後多久來大姨媽是正常的?
關於痛經推薦這些科普文章:
①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痛經怎麼辦?
②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痛經痛得頭暈想吐,該如何緩解?
③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總聽說吃止痛藥有副作用,痛經死扛也不吃止痛藥對嗎?
④ 怡禾Weekly:痛經,你真的知道是為什麼嗎?(語音)
⑤ 現代育兒百科:痛經
⑥ 丁香醫生:痛經時,吃點什麼能好轉?
⑦ 丁香醫生:這種「痛」,別再叫我多喝熱水了
⑧ 90秒:痛經該怎麼辦?
⑨ 知乎日報:為何總有人說「生完孩子就不痛經了」?
⑩ 醫學界婦產科頻道:生完孩子,痛經就好了?
關於「宮寒」推薦這些科普文章:
① 白衣鹹飯:宮寒是個麼鬼?
② 卓正診所黃冰清:「宮寒」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③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到底有沒有宮寒一說?
④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你的宮寒我知道
⑤ 第十一診室:姑娘,宮寒了解一下……
⑥ 怡禾Weekly:痛經是不是宮寒?(語音)
⑦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宮寒又上火,我是什麼體質?
⑧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孕婦可以用暖寶寶嗎?
⑨ 口袋育兒:夏天不能吃冰?!真的嗎?!
⑩ 李長青:簡單粗暴的婦幼科普
11、李長青:中國人怕受寒嗎?
12、裴洪崗: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喝冰東西?
在【童爸育兒】公眾號的對話框發送關鍵詞【月經】或【痛經】或【宮寒】就可以獲取此文,發送關鍵詞【上火】、【排毒】、【著涼】、【冷飲】、【頭疼】、【避孕】、【不孕】、【懷孕】、【分娩】、【坐月子】、【產後康復】、【母乳餵養】、【乳腺炎】、【發燒餵奶】、【斷奶】、【催奶】、【哺乳期用藥】、【性教育】、【就醫】、【付費諮詢】、【健康群】就可以獲取對應的科普文章,發送【關鍵詞】三個字或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就可以獲取所有的關鍵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