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電影和電視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節:古代飯店裡的大俠管上菜的叫「店小二」。
比如「小二上壺酒,小二上菜……」
通常情況下,一個年輕後生忙不跌得跑出來答應著:「客官稍等,馬上就來。」
問題來了,古代為何管飯店裡上菜的人叫店小二?
這裡面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個鄉下後生到城裡飯店裡跑堂。這個年輕人嘴笨耳背,但腿腳很靈活,照顧客人很周到。
時間一長,人們漸漸和他熟悉了,但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後來有人問他姓什麼叫什麼?年輕人嘴笨,於是用手蘸著水在桌上寫下了「王示」這個名字。
年輕人家庭條件不好,沒上過幾年的私塾,文化水平不高,寫得字歪歪扭扭。
加上習慣豎著寫字,他把「示」字寫得很開,讓人一看好像是「王二小」三個字,人們以為他叫「王二小」,年輕人嘴笨懶得糾正,於是二小、二小叫開了。
到後來人們覺得二小、二小叫得有點拗口,乾脆改稱他為小二、小二。從此以後,「小二」就成了飯店上菜服務員的代名詞。
不過現在我們一般不再稱飯店上菜的叫小二,而是稱之為服務生、靚妹或帥哥等,這樣人家願意為你服務。
我通常稱網店的客服為小二,我覺得很形象親切。
2018年,小二這個詞兒成了網絡流行語,一些政府的職能部門,為了轉變高高在上的服務態度,打造親民的形象。提出了當好百姓店小二的口號。
在我們印象中,小二的形象就是熱情、大方,勤快和謙恭,如能做到像小二一樣服務於民,無疑是被百姓稱道的行為。
小二在古代是指旅店、酒肆、飯店等地方招待顧客的服務人員,店小二是相對於店老大而言。店主無疑是老大,負責經營和投資管理,而店小二隻是做好招待工作就行了,「小」然則不「二」。
文/秉燭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