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蛻完皮就不能吃了?行家:剛蛻皮的才好吃,附抓知了猴攻略

2021-01-13 奶茶拌飯君

現在正值炎熱的三伏天,晚上雖然稍微有點涼風,但是依然是非常的悶熱,但是這絲毫阻擋不了人們對知了猴的嚮往,經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往小樹林裡鑽,冒著被蚊子咬的滿頭包的風險去尋找美味。

小季最近也是加入到了捉知了猴的大軍之中,基本上都是晚上7點半從家出發,然後摸到差不多9點左右打道回府,運氣好的時候一晚上能摸六七十隻,運氣差的時候,基本上一晚上摸十幾隻。現在的小樹林可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季節,大家一塊摸著知了猴,一塊開著玩笑,摸知了猴是次要的,主要是在家沒事出來玩。

摸知了猴的時候,小季發現有這樣一個現象,有很多人都喜歡捉沒有蛻變的知了猴,一旦蛻變出殼的知了猴,很多人都不要了,難道是知了猴蛻了皮就不能吃了嗎?對此,小季專門請教了一些一塊摸知了猴的朋友,也自己做了嘗試,終於得到了真相。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吃蛻殼的知了猴?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吃蛻了殼的知了猴,因為在很多人看來,知了猴的殼,也就是那一層薄薄的蟬蛻,是藥材,所以大部分人感覺最有營養的物質是在蟬蛻上,如果沒有了蟬蛻,吃知了猴就等於白吃了,其實不然,蟬蛻主要是作為藥用價值比較高,而食用價值較高的蛋白質只要集中在知了猴得肉裡,與蟬蛻關係不大,所以如果營養價值單純吃得角度來考慮,其實變出來的知了猴和未經蛻變得關係不大。

蛻了殼得知了猴真的不好吃?

很多人覺得蛻了殼得知了猴不好吃,這也是很多人寧願空手而歸,也不願意捉那些剛蛻變得知了猴。其實,這的看知了猴蛻殼多長時間,如果說是剛剛蛻變完成得知了猴,或者已經蛻變,但是知了猴本身還是嫩黃色的,並沒有變黑。這個時候的知了猴其實是最好吃的時候,因為已經褪去外殼,所以吃起來口感非常的嫩,味道也格外的鮮美,所以很多行家吃知了猴都選剛剛蛻變出來的知了猴。

怎麼能抓到更多的知了猴?

抓知了猴其實也是個技術活,有的人一晚能抓上百個,有些只能抓幾個。如果想要輕鬆的抓到更多的知了猴,就要把握好時間段。一般我們抓知了猴都是晚上7點半開始,這個時候的知了猴都在樹的根部,爬的很低;等到8點左右,到達高峰期,往往一棵樹上能抓七八隻;8點之後,知了猴都爬的比較高了,需要拿根棍子;等到9點左右基本上都已經開始蛻變,數量也減少。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時間點。

朋友們,你們喜歡吃蛻皮還是未蛻皮的知了猴呢?你還知道哪些抓知了猴的秘籍,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抓知了猴攻略哦!

相關焦點

  • 農民注意:「禁野令」生效,知了猴屬於野味!不能再吃了!
    這些年來,每到夏季六七月份的農村,一到晚上,村裡村外的小樹林裡、兩邊種樹的路上,都能見到不少手電筒的燈光在來回晃動,不少人在拿著手電筒在東張西望,一會仰頭望上,一會低頭看下,他們就是在抓知了猴。知了猴即蛻皮之前的蟬。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到夏季,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幾乎處處都能聽到蟬鳴。
  • 知了猴數量少了,有人擔心幾十年後知了猴成為保護動物,會嗎?
    知了猴是知了的幼蟲,其一般都是在傍晚,或者是天黑了以後才從地裡面爬出來。然後選擇離得最近的樹往上爬,就是為了到樹上去完成它生命中的最後一次蛻皮。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知了的幼蟲也叫金蟬,因此這次蛻皮也叫「金蟬脫殼」,蛻皮以後的知了猴就羽化成為了知了,經過交配以後,雌性就會產卵,然後也就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知了、「猴子」知多少?-童年趣事
    現在的婚宴上多了一道美味佳餚——炸知了猴。盤子一端上來,就被喜愛者一搶而光。在婚宴快要結束時,有的小孩子甚至還到別的飯桌上去搜尋盤中剩下的知了猴,津津有味地吃著。這麼受歡迎的菜餚,為什麼還會有剩餘呢?俗話說的好,「甲之美味,乙之砒霜」。
  • 北方的農村,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蟬能吃嗎?
    去到北方念書了以後,才知道在這裡普遍都愛吃知了的幼蟲——知了猴。看他們一口一個吃得津津有味,但是農夫還是忍住了,實在是下不去嘴。後來了解才得知,原來知了猴的食用歷史很悠久了,在古代的時候它叫「金蟬」,而在民間還把它稱為「唐僧肉」,可見其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那為何很多人愛吃知了猴,而蟬卻沒人吃,知了猴變成蟬了以後還能吃嗎?知了也就是蟬,而知了猴就是蟬的幼蟲。
  •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每年的夏季,就是知了猴出土的季節,雨後或者是下午五六點鐘是捉知了猴的最佳時機。記得小時候,吃過晚飯就會和幾個小夥伴到外面捉知了猴,感覺那時候的知了猴特別多,每次都會捉好多。這幾天公司放假,我去抓了兩次知了猴,兩天被蚊子咬了咬了十幾個大包,才抓了30幾個知了猴。
  •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
    蚊子咬了十幾個大包,抓了30多個知了猴,油炸知了猴,童年的記憶。每年的夏季,就是知了猴出土的季節,雨後或者是下午五六點鐘是捉知了猴的最佳時機。記得小時候,吃過晚飯就會和幾個小夥伴到外面捉知了猴,感覺那時候的知了猴特別多,每次都會捉好多。
  • 又到吃知了猴的季節,知了猴對身體有沒有危害?看完心裡就明白了
    在宵夜惹來,入侵物種龍蝦便是最受歡迎的,很多人都是刻意點上一份,邊喝酒邊吃龍蝦,簡直一種享有。不得不承認自打擺地攤經濟發展放寬之後,城市的煙火味要更濃了,四處見到有些人擺地攤賣貨,看上去便是要舒適多了,覺得這才算是城市該有的模樣。實際上說到夏天的特色美食,除開龍蝦之外,也有一種也一樣很受親睞,一些人晚上睡眠不好還要去山上抓它。
  • 「知了猴」將大量出沒,「禁野令」之下還能吃知了猴嗎?
    不得不說自從地攤經濟放開以後,城市的煙火味要更濃了,到處看到有人擺攤賣東西,看起來就是要舒服多了,感覺這才是城市該有的樣子。其實說到夏季的美食,除了小龍蝦以外,還有一種也一樣很受青睞,有些人大晚上不睡覺也要去山裡抓它。這種美食就是讓很多北方人饞得走不動路的「知了猴」。不過,今年「禁野令」來了,還能出去抓知了猴嗎?知了猴還能不能吃呢?
  • 知了猴哪個部位可以吃,外殼能吃嗎?知了猴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每當知了叫的時候,晚上很多人會去野外抓知了的幼蟲——知了猴回家來食用。近些年知了猴成為了夜宵市場的小網紅,有人還說它要比小龍蝦好吃、有營養。不過現在知了猴數量少了,因此價格也貴了,目前確實要比小龍蝦貴得多,普遍都是在七八十塊錢一斤了。吃過小龍蝦的都知道,它是需要掐頭去尾,只吃中間部分。那知了猴哪個部位不能吃,外殼也能吃嗎?知了猴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 農村人愛吃的知了猴放冰箱一年了,還能吃嗎?知了猴如何保存?
    摘要:知了猴放在冰箱一年了,還能吃嗎?吃不完的知了猴如何保存?文/農夫也瘋狂在大夏天的時候,中午都是需要午休的,不然下午很容易犯困。而在農村裡,經常到了中午就會聽到知了一遍又一遍的叫聲,甚是煩惱。其實知了叫,這也是它們吸引異性的一種方式。知了的生命也就20幾天,必須要儘快和異性交配,然後產卵完成任務。在北方地區,到了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這個期間,很多人一到晚上就會去山裡面抓知了的若蟲,也就是知了猴。因為在他們的眼中,知了猴並不是害蟲,而是一種營養美味的滋補佳品。有時候運氣好,一晚上一個人就能抓到幾百隻知了猴。
  • 三伏將至,知了猴出現,吃知了猴對身體有危害嗎?看完有數了!
    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對於喜歡吃美食的人來說,有一種美食即將出爐,對,這種美食就是知了猴。知了猴是蟬的幼蟲,從土中爬出來還沒開始蛻殼時的狀態。往年人們對吃知了猴並沒有什麼其它想法,但是由於今年情況特殊,很多人會問,吃知了猴有危害嗎?對於農村的孩子們來說,知了猴可是美味佳餚。
  • 在農村知了猴比小龍蝦更受歡迎,吃知了猴用剝皮嗎
    在我們北方的農村,知了猴絕對完勝小龍蝦,一到了三伏天的晚上,知了猴愛好者匆匆吃上幾口飯,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拎著裝著鹽水的礦泉水瓶子就出洞了,第二天早上飯桌上就會看到知了猴的身影。那麼知了猴是不是全身都可以吃沒呢?用不用剝皮呢?
  • 油炸知了猴,簡單易學,看著就流口水
    油炸知了猴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知了猴是金蟬的成熟若蟲,知了猴在山東各地叫法不一,我老家在安丘,我爸管它叫「知了龜(龜發的卻是三聲」)原料:知了猴、植物油。做法步驟:第1步、老爸昨天從山東老家回來了,雜七雜八帶回不少東西,其中一樣就是這個知了猴,用大礦水瓶裝回來的,在淡鹽水裡浸泡著,我忘記拍照了。這個知了猴不是養殖的,我爸說是我三姑父晚上一個個抓的(只能晚上抓)。知了猴從瓶子裡倒出,反覆投洗幾次,控水。都下油鍋了我才想起拍照。
  • 農村中這些地方知了猴最多,喜歡吃知了猴的你,千萬別錯過
    別小看這小小的知了猴,要想抓到它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去的晚了知了猴脫了殼變成了知了,去的早了知了猴還沒爬出土,如果去的地方不對,白白等一晚上也抓不到一隻知了猴,那麼在農村有哪些地方容易抓到知了猴呢?可以抓到知了猴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有的時候在自家院子中種的樹上面就能抓到一兩隻知了猴,因為是三四年前有知了猴在院子中的樹上排了卵,知了猴卵又隨著枯枝掉落到地上,知了猴卵在地下默默潛伏了三四年後便從土中爬出來,本能的爬到樹上,我們無意中發現,這樣知了猴便成為了我們的盤中餐。什麼地方的知了猴會很多呢?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然而近年來,蟬的幼蟲(知了猴)卻成了當下不可多得的美味,無論夜市攤,還是餐館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知了猴的身價也開始「暴漲」,從之前的5毛一隻賣到1元一隻,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1塊5。因此每到夕陽西下,農村的樹林裡,小路上就人影憧憧,燈火閃閃,家家戶戶來不及吃飯就帶著手電筒,拎著塑料瓶知了猴去了。那麼知了猴為啥受到人們的青睞呢?
  • 油炸知了猴是淮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美味,特色小吃!
    那年被發配回老家讀高中,唯一讓我戀戀不捨的就是每天晚上跟著堂哥抓知了猴。每天晚上天一落黑,堂哥帶著我拎個罐頭瓶在小樹林裡拿個手電筒檢閱每一棵小樹,幾乎每一棵小樹上都有一隻甚至兩三隻奮力向上攀爬的知了猴。
  • 兒時至今的美味「知了猴」您吃過沒?
    知了猴說起這個「知了猴」一般會在六七月份的時候出現,在我們小的時候沒有時間上的記憶觀念,所以每當到了玉米長出來的時候就知道可以去樹上抓這個「知了猴」了,想想小時候一群孩子到了晚上成群結隊的去抓這個知了猴就覺得特別好玩
  • 油炸「知了猴」等於砒霜?是真的麼?吃「知了猴」時該注意什麼?
    在夏日裡,每當夜幕降臨,吃貨們就對參加一場抓野味的比賽,燈光閃爍,穿梭於各種小樹林之間,熱鬧非凡。沒錯,它們在抓知了猴,抓得多的人眉看眼笑,捉的少的人垂頭喪氣,只能隔日再戰。知了猴,既是也是一種美好的記憶,又是一道營養的美味。知了猴作為食材,通常或炒或炸,酥香無比。
  • 吃知了猴的季節到了
    夏天到了最熱的時候,知了也都叫得可響了。坐標山東煙臺晚上老公帶著兒子拿個手電桶就去找了,半個小時後就收穫了十個知了猴,有兩個已經脫殼了,翅膀都長出來。老公看著流口水,說炸一炸可香了,作為一個湖南人,看著這些蟲子頭皮就發麻,更別提吃了。
  • 農村常見的「知了猴」,在洞裡真的不怕螞蟻吃它嗎?
    今天小幫手看到一篇比較有意思的文章,說是金蟬在地下的時候,不會受到螞蟻的危害,原因是知了猴打洞深度比螞蟻深,該觀點得到不少人的反對。知了猴一般情況下,從蟬卵到成蟬,大概需要3年的時間,在未鑽出土壤之前,一直在地下生存,而螞蟻是社會性群體的生活,真的不會吃食知了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