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是上海美食的一張名片。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鮮肉小籠外,
蛋黃小籠、馬蘭頭小籠等新品
也陸續斬露頭角。
今年「五一」期間,
南翔古猗園餐廳又推出了
可可香菇小籠和香蕉小籠。
甜味版小籠,你會喜歡嗎?
可可香菇小籠
香蕉小籠
在南翔古猗園餐廳後廚裡,師傅們正忙著做新口味小籠。麵粉裡倒入可可粉,攪拌、揉勻製成麵皮,加入調製好的香菇鮮肉餡,140℃高溫下蒸5分鐘,可可香菇小籠便熱氣出鍋,引得「吃貨」們早早趕來大快朵頤。
李阿姨特意帶著5歲的孫女來嘗鮮,沒想到小朋友最喜歡的是可可香菇小籠。「味道有一點點微甜,和香菇的香融合在一起,蠻特別的。」
「蠻有創意的,鮮甜適合,滿分100分!」食客王老伯一邊說,一邊豎起大拇指。
南翔小籠第七代傳承人陳亦鴻介紹,這款可可香菇小籠歷經三次改良,從原先的傳統白色麵皮,到進階版的菠菜綠色麵皮,再到這次的可可麵皮,師傅們在傳統老味道中不斷探索。
「一方面,我們有很多款不同口味的小籠,如果外表都是白皮,製作的時候很難區分。另一方面,餐飲講究色香味俱全,小籠也應該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做些創新和改變。」
我們的記者小姐姐先替大家嘗嘗鮮。作為資深吃貨的她表示,這味道很魔性!蒸過的香蕉沒有了苦澀味,反而只留下清甜的軟糯感,和鮮嫩的鮮肉結合在一起,口感順滑綿密,甜而不膩,瞬間讓味蕾有了幸福感。
陳亦鴻介紹,香蕉皮是黃色的、香蕉葉子是綠色的,香蕉芯是白色的,於是麵皮就選取了這三種顏色。
「外觀好看,視覺上就能吸引顧客。為了保證味道,我們也試過不同品種的水果,最後發現香蕉獨特的香味,和鮮肉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反應。」 陳亦鴻說道。
2016年,南翔小籠製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李建鋼帶領團隊,開始研發新口味小籠。
 >
「截至目前,我們一共研發了12個品種小籠,佔每天小籠銷量比重也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10%到現在的接近40%,我們的消費者中,年輕人比重越來越大。市場變化如此之快,我們企業既要守住傳統,又要嘗試創新,這樣才能抓住消費者。」李建鋼坦言。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