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已經融入到了農村人的生活點滴之中,如今雖然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想起來句句朗朗上口,而且都含有非常實在的道理在其中,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老話「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看,年老的牛大多喜歡吃細嫩的青草,吃雞的時候不要等著年老再去吃,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先來看看上半句「老牛吃嫩草」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土地是大多數人的命根子,一年的收成好不好決定了一家人來年的光景如何,在以前生產力不發達,牛就成了主要勞動力,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不怕苦不怕累,而且性情溫順,牛要下地幹活就得先吃上飼料,牛吃的飼料不像今天餵養的飼料,都是拉出去放牛,或者割草回來餵養。
養過牛的人就會發現家裡的老牛在吃草的時候,不會去挑那些老草,只會挑那些嫩草,因為牛老了,脾胃功能變得很差,消化系統也不像幼年時那般好了,嫩草新鮮味美牛喜歡吃,特別是上了年歲的老牛,隨著時代的發展,老牛吃嫩草已經不是原來的意思了,它漸漸成了人們口中的一句俗語,後來多形容年紀大的人與年紀小的人結為夫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老夫少妻」。
再來說說下半句「吃雞莫待老」
在農村中不少人都會養雞,雞是以前常見的家禽,它下的蛋不僅能吃,還可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還能當美食放上餐桌,可以說是好處多多,不過雞也是有個時間的,一般過完年養,不到過年的時候後就已經成熟,很多人不捨得在這個時候吃它,所以就一直拖到過年,這個時候再去吃雞肉口感就不那麼好了。
小雞一旦漲到一年左右基本上就會變成老雞,在這種前提下肉質就會特別柴,即使燉的時間很長也不容易爛,這種肉質的小雞吃起來口感特別差,為了能夠在吃雞肉的時候吃到肉質鮮嫩湯汁可口的小雞,人們都會選擇殺未隔年的小雞,別看老祖宗的這句俗語簡短,可以說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之談,不知道對這句老話你是如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