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鱈魚」,你想到了什麼?味美?營養?高端食物?還是最佳輔食?然而我想到的卻是價格。這些年在超市買鱈魚,碰到過十幾塊一斤的,幾十塊一斤的,甚至是上百塊一斤的。相信很多家長也對此頗為不解,到底它們有什麼區別?
別說,這裡面學問還真不少!2012 年,演員馬伊琍在微博發布消息稱女兒吃了鱈魚後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後發現原來是超市用油魚冒充了鱈魚來售賣。
▲ 馬伊琍微博截圖
當時這個事情也「火」了一陣,時隔 6 年多,現在超市裡還有賣「假鱈魚」嗎?我們在杭州的幾家大型超市裡購買了 5 款鱈魚,送到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分析 DNA,驗明正身。
檢測機構: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
檢測費 6000 + 樣品費 388 = 6388 元
★ 好消息是:
這次的鑑定結果中並沒有發現油魚。
★ 壞消息是:
5 款中有3 款是假 鱈 魚!是用「細鱗壯鱈」冒充的!
雖然不會像吃油魚一樣拉肚子、「菊花」流油,卻也是如假包換的冒牌貨!
細鱗壯鱈橫切面一般小於手掌,魚皮顏色較淺,鱗片較大,呈均勻的網格狀。
▲ 圖為細鱗壯鱈實拍
按照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 SN/T 3589.7-2013 中的規定,鱈魚主要指鱈形目下的鱈科和無須鱈科的魚類。
▲ SN/T 3589.7-2013《出口食品中常見魚類及其製品的鑑偽方法第7部分:鱈魚成分檢測實時
這個範圍已經非常寬泛了,但這個「細鱗壯鱈」卻是鼠尾鱈科,根本不能算作是鱈魚。
但我們購買的樣品包裝上卻赫然寫著「鱈魚切片」、「凍鱈魚塊」,尤其是 4 號產品,加了個商標、換了個獨立包裝、起了個新名字「水鱈魚」,竟搖身一變賣到了 33 塊錢一斤。
▲ 產品實拍圖
也有人也把油魚或長尾鱈稱作「水鱈魚」,所以大家購買鱈魚時,不要看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太不靠譜!要看配料表,以及後面一長串的英文字母,也就是拉丁名稱,這才是各種魚的唯一專屬 ID。
▲ 產品實拍圖
順便吐槽下「水鱈魚」這個名字,起的也太不走心了吧。
↓↓↓↓↓
市面上鱈魚品類太多!
▲ 超市實拍
如果按地域選,買太平洋、大西洋、紐西蘭、阿拉斯加、挪威還是法國的?
如果按形狀選,買圓鱈、扁鱈、狹鱈、無須鱈、長尾鱈還是細鱗壯鱈?
如果按價格選,買十幾元、幾十元還是上百元一斤的?
什麼?居然還有一種鱈魚叫「真鱈魚」!
我的天!
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別急!
魏老爸這就教你辨別真假鱈魚!
先上一張總結圖!
總結來說,我們普遍意義上認可的是大西洋鱈魚,也是魏老爸最推薦的一種,營養豐富,是寶寶輔食的優選,認準這個準沒錯。
此外同樣是「真鱈魚」的還有「太平洋鱈魚」、「格陵蘭鱈魚」、「阿拉斯加狹鱈」,但這三種因價格、產量、口味等因素,相比較大西洋鱈魚就差了一截了。
從營養角度上來說,上圖中的「銀鱈」和「扁鱈」類雖然不是「真鱈魚」,只是名字上帶了個「鱈魚」字眼,但還是可以食用的,這幾種魚本身的營養較豐富,口感也不錯。
油魚是妥妥的「假鱈魚」,一次吃太多還會導致腹瀉、腹痛、「菊花」流油,甚至是腸胃痙攣。
下面咱們分別來說說這幾類。
雖然 SN/T 3589.7-2013 中規定,鱈魚主要是指鱈形目下的鱈科和無須鱈科魚類,但我們一般認為,鱈形目鱈科鱈屬的鱈魚才是真正的鱈魚。所以,大西洋鱈魚、太平洋鱈魚和格陵蘭鱈魚才能稱得上是傳統意義上的鱈魚。
★ 大西洋鱈魚
也叫挪威北極鱈魚,是市場上最著名也是歐美國家最認可的鱈魚,曾引發英國、冰島「鱈魚戰爭」的就是它。它魚鱗細密,魚皮上有斑紋,並且有一條很明顯的白線。由於過度捕撈,目前大西洋鱈魚產量下滑較快,市場價格也比較貴。
▲ 圖為大西洋鱈魚實拍
這種鱈魚不僅高蛋白低脂肪,而且富含多種營養素,適合各類人群食用,也是寶寶輔食的優選。魏老爸提醒大家,大西洋鱈魚的脂肪含量很低,一般不會超過 1%,所以肉質會有點柴。
★ 太平洋鱈魚
在國內也叫做「大頭魚」、「大頭腥」,我國黃、渤海等產量較高。由於味道寡淡、口感粗糙,市場需求量較小,價格也相對便宜,僅為 10 ~ 15 元/斤。
★ 格陵蘭鱈魚
產量很小,分布區域比較狹窄,僅在格陵蘭島周邊海域出產,市場上非常罕見。
★ 阿拉斯加狹鱈
也屬於鱈形目鱈科鱈屬,這種鱈魚高產廉價。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鱈魚產品,還有「鱈魚餅」和「蟹肉棒」中的魚糜用的大多是這種魚,它也是朝鮮族人最喜愛的明太魚。
因跟大西洋鱈魚長得很像,所以購買時一定要擦亮雙眼,別花了冤枉錢。
這些鱈魚按照標準 SN/T 3589.7-2013 都可以算作是鱈魚,畢竟都是鱈科和無須鱈科的,但是卻不能跟廣受認可的大西洋鱈魚相提並論,價格也相對便宜。
★ 這類魚的肉質比較白,日本人給起名「銀鱈魚」,後來這種叫法就傳到了中國,現在也被叫作「黑鱈」。
其實就是鮋形目的「裸蓋魚」,跟鱈魚一點關係都沒有!裸蓋魚橫切面有明顯紋路,並且有紅棕色線條,魚皮呈灰至黑色,魚鱗細密。
▲ 圖為裸蓋魚實拍
不過因為口感滑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還不錯,在市場上成為了一種高端魚類,售價也比大西洋鱈魚高出很多。
★ 還有一類魚被叫做「法國銀鱈魚」、「智利海鱸魚」和「南極鱈魚」,實則是「犬牙魚」,分為以下兩個品種。
犬牙魚橫切面至少大過手掌,肉質白嫩,魚皮一般呈黑色,魚鱗比裸蓋魚大。為了跟裸蓋魚區分,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布的鱈魚標識指引中,允許對犬牙魚標註「白鱈魚」。雖然其在營養價值稍遜色於裸蓋魚,但由於捕撈量被嚴格管控,所以價格跟裸蓋魚差不多,甚至稍高於裸蓋魚。
▲ 圖為犬牙魚實拍
裸蓋魚和犬牙魚之所以肉質滑嫩鮮美,是因為脂肪含量較高,建議每周最多食用 2 次。如作為寶寶輔食,每周 1 次即可。
★ 「狹鱗庸鰈」又叫做「扁鱈」、「比目魚」,也跟鱈魚完全沾不上邊。
但營養價值也不錯。這種魚體型較大,價格又高,所以都是切成薄片售賣。
它的橫切面呈橢圓形,魚肉較白,魚皮只有一側呈深棕色,魚鱗細密。因其外觀特殊,跟以上的魚類相比,好辨認一些。
▲ 圖為狹鱗庸鰈 來源於網絡
最後來說說我們開篇說的馬伊琍曝光的那個假鱈魚——油魚。
為了賣油魚,商家也是煞費苦心,於是它被賦予了很多名字,「圓鱈魚」、「龍鱈魚」、「水鱈魚」、「仿鱈魚」、「馬加鱈」、「黑皮魚」、「白玉豚」、「玉梭魚」、「白金槍」、「泉水魚」、「牛油魚」、「蠟油魚」……
上圖這兩種就是我們常說的「油魚」。橫切面一般不會超過手掌,表面有厚厚一層油而泛黃,肉質粗糙。含有 20% 以上的蛇鯖毒素,也就是蠟酯。這種物質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所以一次吃太多就會導致腹瀉、腹痛、「菊花」流油,甚至是腸胃痙攣。
▲ 圖為油魚 來源於網絡
有些國家是允許銷售的,但要註明食用量及危害,還有一些國家乾脆禁止銷售,只用來提取工業潤滑劑。我國目前還沒有對油魚進行管控,所以才會經常發生以片狀或塊狀的形式,冒充其它魚類售賣的情況,甚至是冒充成大西洋鱈魚。
不過現在市面上比較少見了,但購買時還是要保持警惕,以防萬一。
雖然這次檢測中沒有發現油魚,但是假鱈魚仍然廣泛存在。
實話說,在研究真假鱈魚時,我也混亂過。鱈魚市場欺騙的問題雖然逐漸減少,但命名混亂的問題一直存在。這麼多長的也像、名字也像的鱈魚,在市場命名如此混亂的情況下,知情權顯得額外重要。
希望這個問題能早日解決,讓大家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購買鱈魚!
最後,買大西洋鱈魚,按照下面三步走基本不會出錯:
★ 最好買帶有商標和獨立包裝的,儘量不買散裝的,不要貪圖便宜。
★ 看魚的外觀初步判斷。大西洋鱈魚魚肉顏色較白,魚鱗細密,魚皮上有斑紋,並且有一條很明顯的白線。
★ 看配料表,確認魚的種類,尤其是拉丁名字 Gadus mor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