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後裔,也就是所謂的「黃金家族」,今天是否還存在?
成吉思汗,圖/WikimediaCommons
黃金家族的說法是鐵木真以後才有的。這裡有幾個概念,尼倫蒙古指阿蘭豁阿寡居以後生的三個兒子的子孫,孛兒只斤氏指阿蘭豁阿最小的兒子傻子孛端察爾的後裔,鐵木真家族屬於這一支,而黃金家族則指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巴特爾的所有子孫。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的必須是黃金家族成員,其他的都不行。固然現在稱自己為「黃金家族」後裔的人非常多,但如果上溯源頭,可能並不像後人想像的那麼多。成吉思汗兒孫輩有戰死的、絕後的,元代蒙古統治者一直內鬥,北逃後,被明軍追殺、仍然不停內鬥,發生了「凡故元頭目苗裔無不見殺」等事。
也速該,圖/WikimediaCommons。
但如果說成吉思汗沒有後裔留下來,也不客觀。正統的鐵木真後裔,可考證的,不管內外蒙,基本都是達延汗的子嗣,而達延汗本身是忽必烈系僅存的男性後裔(他爹是遺腹子)。帖木兒是巴魯剌斯部人,不屬於黃金家族,但屬於尼倫蒙古。朮赤後裔還是比較多的,但後來基本都成了穆斯林,而且朮赤本人出身一直有問題。有記載,「朮赤十四子知名者,曰鄂爾達,曰拔都,曰伯勒克,曰脫哈帖木兒,曰昔班,曰唐古忒。曰土斡耳,曰伯勒克察爾,曰乞剌烏堪,曰桑庫,曰領臺,曰謨罕默德,曰烏都,曰庫馬帖木兒。」察合臺後裔也不少,「察合臺子曰莫圖根,曰也速蒙哥,曰貝達爾,曰撒巴。」察合台子孫和察合臺汗國發生過關係的就有:莫圖根子合剌旭烈兀,貝達爾之子阿魯忽,合剌旭烈兀之子謨八裡克沙,博拉克,篤哇,寬闍,怯伯,也先不花,怯伯,篤來帖木兒,答裡麻失裡,桑札兒……幫著元武宗即位收拾阿忽臺的禿剌就是察合臺的兒子莫圖根的兒子不裡的兒子阿只吉的兒子。但也是成了穆斯林,比如哈密回王就是很正統的察合臺後裔,但人家後來自己不認了。拖雷有11個兒子,光旭烈兀這支就有許多後代。其實黃金家族另一支更繁盛,就是鐵木真弟弟哈撒爾的後裔,最多的就是科爾沁各部的王爺了。
新疆哈密回王墓,圖/網絡。
拖雷雕像,圖/網絡。
畫作:成吉思汗分封四大汗國,圖/WikimediaCommons。
現在看,黃金家族的成員分布很廣泛,有不少是在四大汗國中,也有不少在元朝跟著忽必烈家族,而拖雷家族同樣也有不少成員分布在四大汗國。蒙元的內鬥,蒙元和各汗國的戰爭,各汗國內部的爭奪汗位都能看到這些宗王的出現,而且在這些內鬥中失敗的宗王未必都以死亡結束,就算是死了一般也不會株連整個家族。明清時內蒙林丹汗一系雖然自稱黃金家族,但是正統性並不得到蒙古諸部承認。也沒有多大號召力。否則明朝後期歷史就不是這樣了。當然,對於真金太子三個兒子輪流做皇帝的元朝,也談不上所謂的正宗。
北元時期成吉思汗十九代孫庫圖克臺,圖/網絡。
蒙古現存主要各部族的形成實際上和成吉思汗、忽必烈關係並不大,直接源流是16世紀達延汗重新統一蒙古高原後的結果,達延汗的後裔主要分為察哈爾部、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喀爾喀部。其中察哈爾部是黃金家族的嫡系,但是在滿清時期,其直系繼承人被殺光了,但察哈爾的黃金家族成員還有,比如鴉片戰爭時期殉國的裕謙。鄂爾多斯部的黃金家族成員有名的就是在清朝時期寫《蒙古源流》的薩剛徹辰,幾年前還有一位末代鄂爾多斯王公去世。土默特部有名的當然就是明朝時期的俺答汗,後來形成土默特右翼旗與西土默特。喀爾喀部實際上分為外七部喀爾喀和內五部喀爾喀,外喀爾喀是由達延汗幼子格爾森扎統轄,就是現在的蒙古國喀爾喀部的源頭,內五部喀爾喀是由達延汗第六子阿勒楚波樂特統轄,後來翻越越興安嶺南遷至遼河套地區去了,主要是現在內蒙古的巴林、扎魯特等王公。以上這些是屬於成吉思汗--達延汗的直系血親。
奇忠義,原蒙古札薩克多羅郡王,為內蒙古地區最後一位蒙古王爺。圖/網絡。
還有幾個成吉思汗弟弟後裔形成的部落,內蒙的翁牛特部,是成吉思汗的弟弟斡赤斤的後裔。阿巴噶部,是成吉思汗弟弟布格博勒格圖的後裔。另外就是最著名,以及在內蒙勢力最大的科爾沁部,成吉思汗弟弟哈薩爾的後裔,滿蒙同盟很大程度就是滿清和科爾沁的同盟。內蒙的漠南杜爾伯特部,扎賚特部,郭爾羅斯部,茂明安部,烏喇特部,西套阿拉善部等等都是科爾沁蒙古的源流。實際上在滿清的打壓下,內蒙的直系黃金家族勢力是日益式微的。在東北西部西遼河流域還有較大的喀喇沁部,屬於成吉思汗功臣者勒蔑的後裔。
清代多名后妃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如康熙祖母孝莊文皇后。圖/WikimediaCommons。
在黃金家族源流之外,還有著名的綽羅斯氏衛拉特蒙古,即四衛拉特部族。準噶爾部,在滿清打擊下幾乎覆滅。土爾扈特部(在西遷後被輝特部取而代之),大部分東歸,少部分形成了俄羅斯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杜爾伯特部,輝特部,乾隆時期相繼內附清廷。和碩特部(是黃金家族的,和科爾沁同源),進入青海西藏,成為當地的主要蒙古部族。蒙古部族還有一支主要位於原蘇聯的布裡亞特蒙古人,就是以前的林中百姓,和卡爾梅克算是俄羅斯境內的蒙古族主體。
土爾扈特部東歸,圖/網絡。
註:本文由古爾德、vqv、tiemaqiufeng、fy0109、shengyw、amolin、酒羊、戰狼、水寒2014等北朝網友的精彩發言總結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