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鐘與蝴蝶》肉身沉重,思想自由

2020-12-17 資源報告站

我決定要從此以後認真寫下每一次的感受,因為我知道感覺是怎樣來去的飛快,一眨眼就有消逝無蹤的可能。而寫下那些感受的同時,《時時刻刻》的OST也許是最好的背景樂。活著,抗拒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看完電影,我立刻想把原著小說找來立刻進入暢快的閱讀當中。我仍然相信這部感而不傷的電影背後有著更為打動人心的精彩文字等著那些熱愛生命的人前去體味。當你處於人生得意的每一分鐘,開著敞蓬跑車在兩旁儘是翠綠的筆直公路上行駛的時候,你是否會意識到下一分鐘,人生的軌跡就有被改寫的無數可能性?也許,最不幸的一種就是你無法逃脫的宿命。我當然不是在問故事的主人公鮑比,我是在問每一個人,連同我在內的每一個人。也許「生命」這個字眼顯的太過刺眼,幾乎沒有人願意去正視它的強大力量,但電影幫助我們,去思考,去感受。

除了我的眼睛之外,還有兩件東西沒有癱瘓,我的思想,我的記憶……也許,這就足夠了。人靠什麼活著?是心臟提供給人體的動力,還是外界給予人們自身的無數外力支撐,亦或是奇蹟在冥冥之中降臨與人類的一種非自然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也許從未被人們發覺,是不幸體現出了人的本性,當你認為生命中的一切都在悄悄從你身邊溜走的時候,人的本性發揮出耀眼的光芒,縱使身體上的不幸使他像潛水鐘一樣沉入深海之中,思考,思想的掙扎讓蝴蝶成為他翱翔的另一個身體,流連於世界上任何一處地方,自由馳騁,生命在一隻眼睛的轉動中找到了宣洩的出口,綻放在無聲無息的靜止當中。我在輪椅上那個面目全非的男人身上看到了迷人的男性魅力,很難想像如果我是那個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治療師,我會不會著迷一樣的愛上他,愛上一隻眼睛的他。

畫面是美麗的,我可以看見斑斕的色彩,飛舞的蝴蝶,無際的大海,傍晚的餘暉……那是他的世界,當人無力與命運鬥爭的時候,尋找另一個出口是唯一的辦法。生命仍將繼續。一直覺得孤獨是個相對的概念。有的人站在滿是人流的街道中會感覺孤獨,孤獨於精神的無所依託,無所指望。當硬生生的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繫,拯救孤獨的人,只有自己。蝴蝶的思想帶領人們走出孤獨,離開冰冷的水面。阿蘭德波頓說:一個過程突然失去目的,人會感到荒謬。荒謬是清醒的人的感覺。這個失去了目的的過程,長久延續下去,人就會疲乏,麻木而荒謬感也就被無聊感取代了,僅在某些清醒的片刻浮現出來。而鮑比的思想和記憶是他存在的目的,荒謬感從未產生,在生命即將結束前夕,生命仍然掙扎著,在延續,不知疲乏。

在讓多米尼克鮑比去世的那一年,他曾經對前妻說,「希望有一天在銀幕上看到他自己的故事。」但是他只等來了自傳《潛水鐘與蝴蝶》的出版,在該書面世的兩天後,他告別了人世。這位前ELLE雜誌的主編在一次意外中風之後,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不能進食,甚至無法呼吸,當眼科醫生像縫襪子一樣把他的那隻「在生理上沒有作用」的右眼縫起來之後,他與這個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就是那隻模糊的左眼——眨一下是肯定,眨兩下是否定。「我想去死」這是他用「眨眼」的方法「說」出的第一句話。但他用最後擁有的東西:記憶和想像寫出了自傳《潛水鐘與蝴蝶》,它告訴人們儘管人中風後臉可以醜得像是裝在甲醛瓶內的標本,也無法趕走停在鼻尖上的蒼蠅,但是思想卻是可以讓你擺脫這垂死的皮囊。當人無能為力時,這種達觀的態度能讓人活下去。不過,這影片包括書的主旨應該不是一種簡單的勵志:活下去是硬道理,或者要所謂的身殘志堅。而是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墜入黑暗和痛苦後,靈魂開竅,驟然出現的對於人生反思,這類沉重打擊後的反思是最具意義的,尤其是當它與死亡十分接近,同時外界對他幹擾的途徑被切除自我陷入孤獨時,除了眨眼他無法與人交流。所以,導演施納貝爾說,《潛水鐘與蝴蝶》像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掌握自己死亡的自救裝置。

相關焦點

  • 《潛水鐘與蝴蝶》:一隻殘眼中的絢麗靈魂
    在《潛水鐘與蝴蝶》中,沒有自怨自艾的悲觀,也沒有世界崩塌的幻滅,在象徵身體禁錮和命運沉痛的「潛水鐘」與象徵回憶思緒和廣闊想像力的「蝴蝶」之間,鮑比選擇了後者,他以散文的形式,將自己對於生活特有的敏銳感受和幽默感娓娓道來,感性而詩意、細膩而動人,感動了萬千的讀者。
  • 潛水鐘與蝴蝶
    《潛水鐘與蝴蝶》這本書,可謂 20 年前的 「死亡直播」。這是 「潛水鐘」 的隱喻。多,是他在精神世界的狀態。他回憶起自己的家人,幻想造訪那些沒有去過的城市。他的思想,就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在美好的事物中,流連忘返。他的故事也被拍成同名電影,轟動一時。
  • 他的這個視角太真實了,被禁錮在潛水鐘,被深不見底的大海所吞噬
    不過潛水鐘困不住蝴蝶,在被困住的身體裡,思想和靈魂是自由的。但是還是那麼的厲害,只用了一隻眼睛,竟然就寫出來了這本書,就是這部電影的名字!《潛水鐘與蝴蝶》,還有就是可能那個恐懼感,還有裡面的蝴蝶飛起來的時候的那個感覺就是真的很快樂的,帶著很多的心情來抵抗自己的不滿!潛水鐘與蝴蝶是現實與意識的象徵,也對應著兩種相區別的視聽風格。
  • 肉身本就沉重,精神需要亮色
    閨房不是牢房,少女給自己的心靈放了一個假,一切世俗的禁忌在她自由處在地蕩鞦韆過程之中得到了徹底的釋放。這是人性的呼喚,這是人性的光芒。我們看到了一個天真活潑、率真灑脫、自由自在的少女在享受生命賜予的青春快活。下片寫人。「春山」一詞,古典意味極濃,是一個常見的詩詞意象,字面上是指春日的青山,又因為春日的山色黛青,就喻指女人姣好的眉毛或畫眉。
  • 書|拯救什麼逍遙什麼肉身沉重精神何如
    《拯救與逍遙(修訂本二版)》華東師大出版社 劉小楓 著   真正開始閱讀劉小楓的書,還是從《沉重的肉身》開始的。
  • 韓國客輪沉沒第十天 救援隊擬投放潛水鐘延時作業
    韓國客輪沉沒第十天 救援隊擬投放潛水鐘延時作業救援隊正準備向事發海域投放潛水鐘,竭盡全力搜救生存者。潛水鐘是一種無動力單人潛水運載器,潛水鐘內的空間裡都充滿新鮮的空氣,以保證潛水人員長時間在水下工作。
  • 樸槿惠曾讓人買下了全國《潛水鐘》電影票
    有證言指出,世越號事件後,因為樸槿惠政府有組織性的妨礙,導致世越號紀實電影《潛水鐘》上映受阻。為了不讓更多人去看電影,樸槿惠政府還大量購入電影票,並煽動批判電影上映的言論。 據JTBC報導,世越號事件發生後的2014年9月,青瓦臺前國民溝通秘書官室的前行政官姜某接到指示,指示中要求,實施阻止電影上映的「行動計劃」後要進行報告。
  • 韓國沉船遇難人數增至213人 救援隊下放潛水鐘搜救
    當天凌晨3時20分許,救援隊伍向海裡下放潛水鐘,竭盡全力搜救失蹤人員。潛水鐘是一種無動力單人潛水運載器,潛水鐘內的空間裡都充滿新鮮的空氣,以保證潛水人員長時間在水下工作。當天事發海域海面浪高0.5米,風速達每秒4-8米,水流湍急,流速最快時每秒2.4米。 4月16日上午,韓國載有476人的「歲月號」客輪在全羅南道珍島郡海域發生沉船事故。
  • 費城:美國自由與憲法精神的道成肉身
    雖然條件簡陋、環境惡劣,但在這片新大陸,人們可以過著自由平等的生活,不會因宗教信仰受到逼迫,或是受社會等級的束縛。於是,越來越多的清教徒,以及很多因為其它原因在英國混不下去或是渴望自由的人,都紛紛漂洋過海,這一批批的移民開闢了後來被人們稱為「新英格蘭地區」的殖民地。新英格蘭地區,是由當時的「宗教難民」和一些渴望自由的普通人所創建的。
  • 九華山的女性肉身佛,膚色與常人無異,長髮披肩,原因尚不清楚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86,閱讀約2分鐘佛教作為中國第一宗教,從漢代傳承至今,其救世思想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而梁武帝、武則天、朱元璋等皇帝都曾出家。其實,九華山有一尊女肉身佛,這是佛教記載的第一尊女肉身菩薩,她是仁義之主。她原名姜素敏,1911年出生於東北,家庭生活條件富裕,父母希望她能成為新時代的自由女性,但她從小就對佛教特別感興趣,每天聽僧人講經念佛。看到這些僧人生活貧困,他也捐了很多糧食給父親。1940年,她在五臺山剃度出家。
  • 金珍︱思想,是自由的精靈
    但思想,一直都是自由的精靈。這兩句話都是她說給我聽的,後一句是她非常喜歡的,也是她微信的籤名。那就不妨借著莎翁的名句,給予她專訪的標題。唯一可以與你共舞以及留下的就是你的思想,它不會因為物質的消弭而消弭。而你所有深入這生命之中的探索、感知、收穫,都必然是自由的。假如,你又以無畏的單純去推進它的存在,並且加以堅守,你必出彩。
  • 如何才能形成「獨立人格」,達到思想自由的境界?
    而唱反調實際上就是質疑,質疑正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最有特徵性的表現。那麼趁著思維還在這個路子上,再順便聊聊這個問題。其實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就會陷入一個悖論。因為我在這裡闡述什麼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如果題主接收到了,並且覺得「說得太對了,就是這個理」,那麼題主在接受了我的觀點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小到觀念改變,大到人格建立,就已經不再獨立,思想就已經進入了我所構建的思維窠臼,不再自由。
  • 談太空艙內神秘聲音的來源和潛水鐘上飛出的高速「子彈」!
    過去最早用潛水鐘進行無人深潛試驗時。早期潛水鐘的密封不好,承受不住數千深海的巨大水壓;因此就有海水逐步滲入並最終灌滿了內部。而當潛水種被再提升到海面時;內部海水的壓力還保持著數千米深海的巨大水壓,因此可把表面的鉚釘或螺絲像子彈一樣的瞬間發射出去。如果打在人身上,那麼和被子彈擊中沒什麼差別,威力都是非常驚人的。這也側面說明萬米深海的水壓確實比子彈發射時在槍膛內的瞬間壓力還要大!
  • 九華山最著名的三大肉身菩薩,肉身不腐的坐缸菩薩!
    九華山最著名的三大肉身菩薩,肉身不腐的坐缸菩薩!我們都知道「活菩薩」,或者是「舍利子」都是來源於佛教,自古以來佛教認為,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圓寂後,可得舍利。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
  • 「肉身佛」真相:坐化後入缸密封 肉身不腐非常不易
    近日有關福建三明章公祖師肉身佛被盜20年後,出現在匈牙利博物館一事引起很多關注。據報導,碳14年份測定法顯示,該佛像內乾屍可追溯到11至12世紀之間,僧人死亡年份據推測在1022年至1155年之間。有關「肉身」何以保存千年的話題隨即也引起討論,而我國多地還有「肉身佛」留存。
  • 中國人稱它為蝴蝶花,法國人認為鳶尾花象徵著光明與自由
    中國人喜歡把鳶尾花稱之為「扁蘭」,「蝴蝶花」、「鐵扁擔」或「扁竹根」,是城市綠化中常用到的林蔭地段耐陰植物。鳶尾花大多為藍紫色,也有白色和黃色,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鳶尾花是法國的國花,法國人認為鳶尾花象徵著光明與自由。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墨洛溫王朝的第一代國王克洛維(481—511年)施洗禮時,上帝送他一朵鳶尾花。
  • 彩色不鏽鋼蝴蝶雕塑-桂林不鏽鋼雕塑蝴蝶廠
    彩色不鏽鋼蝴蝶雕塑-桂林不鏽鋼雕塑蝴蝶廠它與近幾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藝術」、「景觀雕塑」、「環境雕塑」等概念,有著各有側重但又相通的含義。它主要包括了設立在室外的,公共環境中的雕塑作品。不鏽鋼雕塑它可分為紀念性、主題性、裝飾性和性四類。城市雕塑作為一種環境藝術。
  • 肉身坐佛歸來難:追索舉步維艱
    今年3月,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肉身佛驚現匈牙利自然博物館,極有可能是大田縣陽春村20年前被盜走的「肉身菩薩」。這尊肉身佛像,讓世人開始關注肉身佛的未解之謎以及存世現狀。   溯源 最初的肉身佛像出現在唐朝   傳聞第一位有據可查的肉身佛是唐貞元六年的元際禪師,91歲高齡的他自知來日不多了,便悄然返回故鄉湖南衡山的南臺寺,停止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