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養老院,一個老年人最好的去處,為什麼會遭到很多人的排斥?
有一群年齡相仿的人在一起聊聊天,說說地,又有共同話題,吃喝又有人打理,一個老年人最該去的地方,為什麼會遭到抵制?
有的老人哪也不去,非要跟子女攪合在一起,繼續彰顯自己的霸權主義,把孩子當成終身的奴隸。
父母與孩子本該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交集,卻被變了味道條紋捆綁在一起,成了道德的犧牲品,認命地履行一張單方面合同,還沒有申訴退換的權利。
父母合夥造人的時候,沒有經過孩子的允許,也沒有問孩子願不願意來到這個家庭,完全都是成年男女的生理需求,卻偏偏要孩子背鍋,
這一背啊,就是一生一世。
前天看見一個人發帖稱自己母親腦萎縮三年了。在這三年裡,母親的生活不能自理,但精神很好,味口也棒。白天黑夜的鬧騰,還無緣無故地罵人,硬生生把身強體壯的父親拖垮了,拖沒了。
父親去世後,題主只好把母親接到自己家裡。
半個月的時間,題主就崩潰了。
題主說自己每天託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發現母親把自己的大便弄了一牆一地。剛剛拖洗乾淨,母親又尿了一床。
母親每天半夜裡都會敲盆打碗,叮叮噹噹的聲響,說是餓得不行,要吃飯。
左鄰右舍也被吵的夜不能眠。有兩家直接找上門來交涉,勸題主要麼把老人送回鄉下,要麼送到養老院。
白天大家都要上班,夜晚就那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不能容忍別人剝奪。
題主說不僅僅是影響鄰居,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一個人倒還好,苦點,累點可以堅持,長此以往,老婆,孩子也受不了。
孩子九歲,正長身體的時候,被半夜突然的敲盆聲驚醒,嚇哭幾次。
題主也因夜不能眠而導致精神恍惚,上班的時候無精打採,被領導點名批評二次。
現在工作又不好找,如果失去了工作,房貸,孩子的學費,生活的開支從何而來,這是擺在普通家庭面前一件非常現實的問題。
經過再三的思考,題主把母親送到了一家普通的養老院,每月需要交納2000元護理費。高級的住不起,一個月7000多元的價格,題主跟老婆的工資加起來不到6000元。
即便是住便宜的養老院,家庭開支依然捉襟見肘,就是吃不起肉,買不起高檔衣服,孩子也上不起貴族學校的那種家庭。
像題主這樣的情況算是好的,有錢送母親去養老院,老人也願意去,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勉強維持。
有的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 就認定子女必須服侍自己。心情不好時還對孩子非打即罵,認為生孩子就是為了自己養老所用,孩子就要負責自己。
有的父母風燭殘年,病入膏肓,求生的欲望非常強烈,逼孩子賣車賣房救自己活到地老天荒。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不是賢惠的主,不把孩子整到傾家蕩產誓不罷休,不把孩子攪合到家破人亡死不瞑目。
這種老人從始至終,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品,對孩子沒有幫撫,對媳婦更是冷漠至極。待到自己老不能動的時候依然強勢霸權。自己的子女沒有辦法,媳婦寧可選擇離婚,也不會伺候這樣的老人。最後的結局就是孩子家破人亡,債臺高築。
我有一個鄰居,中風偏癱後可以舉著拐杖一步一步挪著走路。天天罵他的孩子不孝順,逢人就說他兒子不給他吃,不給他穿,不給他看病……。
事實是老人每天穿得乾乾淨淨,衣服面料質地很好。問他吃的啥,有時說是水餃,有時說是瘦肉粥。倒是他兒子穿的破衣爛衫,白天在工地搬磚,夜晚擺地攤,幹活期間還回家照看老人。
由於老人天天念叨,搞得他兒子都沒法出門,媳婦離婚走人。
他兒子把他送進了養老院,他故意脫光衣服站在風口,故意用開水燙自己,故意毆打護理人員。
養老院認為老人是危險人物,拒絕收入院中。他兒子一連找了幾家養老院,都是因同樣的情況被養老院拒絕,不得不接回家中。
他兒子妻離子散,又窮困潦倒,在一次醉酒中,栽倒在水庫裡。有人說是失足,有人說是故意。總之,打撈上來的時候,屍體瘦到皮包骨頭。
兒子離世,老人沒掉一滴眼淚,甚至還笑眯眯的說活該,是老天顯靈。
兒子不在了,老人不罵了,不再說兒子不孝順了。
過了些日子,老人一身酸臭地坐在路邊哭,說是餓得不行了,衣服沒人洗,澡沒人洗,衛生也沒人打掃了。想去養老院,因沒人付錢而被拒之門外。
又過了些日子,老人的鄰居反映說很久沒見過老人出門了,屋裡發出難聞的氣味。
居委會與轄區派出所撬開了門鎖,發現老人的身體已經腐爛在廚房的地上。什麼時候離世,沒人知道。
孩子與父母之間就是債權關係,這對孩子來說非常不公平。
孩子就是父母為了養老投資的產物,所以他們就認定孩子必須贍養自己。孩子窮困潦倒也跟他沒有關係,只要活著就得養自己。不把孩子託累到人不人,鬼不鬼,否則不會心平氣和地咽下最後一口氣。
隨著老齡化的增加,負擔老人的生活,真的是壓在子女頭上的一座大山。如果是那種勤勞善良的父母有點積蓄,也為孩子的成長助了一臂之力,待到老年時,孩子有了經濟基礎,就不會在贍養方面那麼吃力。
如果是白手起家的孩子,經過努力奮鬥,好日子剛剛有一點起色,遇上了一無所有又慢性病纏身的老人,真的是家裡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會把這個家庭慢慢地切碎。
現在醫療費那麼貴,生活那麼難,錢也不好掙,沒有錢就沒有體面的生活,不能體面的活著,死是唯一的解脫。
也就是華夏認為子女贍養老人是美德,而西方則讓為把老人推給子女是缺德。西方的老人都有社會提供的免費養老機構,子女只需定期看望就行。這樣,老人的晚年的生活會在充實愉快中度過,孩子也不會苟延殘喘的活著。
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每一個來世間之人的願望。如果在苦難焦慮中被拖累十年,二十年,還要感謝父母給予的苦難,除非腦子被驢踢了。
因此,如果不能給孩子體面的生活,就不要情慾難耐地造人,造人了就不要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一句最無賴的甩鍋說詞。
任何時候,貧瘠的土地上長不出碩果纍纍,巖石上長不出參天大樹。
年華老去,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養老院是最好的去處。做為父母,看到子女為生活所累,應該心生憐憫,而不是故意刁難,無理索取。
相信六零,七零後,乃至八零後的父母,都會有自知之明,把自己的老年生活早早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