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最後兩位國民黨軍事集團統帥,後來的結局卻是天上地下

2020-12-23 文史茶館2018

當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勝利結束,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解放,盤踞在大西南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民黨大軍,其中以兩大軍事集團為首。這兩大軍事集團的統帥非常有緣分。

25年前,他們兩位是黃埔一期的同學,雖然當時不一定相互熟悉,但是沒有想到,25年後,他們卻陰錯陽差地走到了一起。好了不賣關子了,這兩位一位叫胡宗南,另一位叫宋希濂。

胡宗南是浙江鎮海人,宋希濂是湖南湘鄉人,從黃埔畢業後,他們作為蔣介石的嫡系,升遷速度都非常快。胡宗南當上師長是在1930年,宋希濂比他晚了幾年,但是也已經升遷非常快了。

在後來的歷史中,因為蔣介石的器重和提拔,胡宗南和宋希濂又都當上了軍長和集團軍總司令,最終形成了擁有十幾萬,乃至於數十萬大軍的軍事集團。

升遷都很快,但是他們的交集卻不多。直到解放戰爭後期,他們的緣分來了。蔣介石讓胡宗南把守川北的大門,而讓宋希濂扼守川東。他們二人好像蔣介石的哼哈二將,為蔣介石看守四川。

天下局勢如此,未來該何去何從呢?1949年,胡宗南和宋希濂有一個秘密的會晤,然後兩位老同學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推心置腹的談話,從晚上八點一直談到凌晨兩點。

談些什麼呢?首先,他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國民黨為什麼失敗那麼快?因為國民黨太腐敗了。然後,蔣介石所說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打起來?他們都認為,不會。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前程。在大西南,國民黨還有九十萬部隊,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掌握在他們哥倆手中。即便如此,他們哥倆仍然堅持認為,西南守不住,他們不是共軍的對手。所以宋希濂提出,不如把主力撤到滇緬一帶,保存實力,將來就會有辦法的。

胡宗南深以為然。可是,當他們興衝衝地去找蔣介石匯報時。蔣介石卻把他們臭罵了一頓,又不聽我的話,西南不能放棄,一定要死守。好了,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徹夜長談等於白費功夫,被蔣介石一句話否決了。

那就只好打了。結果呢?眼看失敗了,胡宗南想坐飛機跑,跑到海南島,又被蔣介石給叫回去了,繼續打,還是打不過,胡宗南只好狼狽地逃回了臺灣。

在臺灣啊,胡宗南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一方面沒有了工作,家計艱難,好在胡宗南的老婆是教授,能掙點錢,日子能過得下去。但是另一方面,政敵不放過胡宗南,彈劾他,要整死他。雖然蔣介石說話保住了胡宗南,可是胡宗南的晚景非常悽涼,只活了67歲就心臟病發作死了。

宋希濂呢?他沒有去臺灣,負隅頑抗到最後,想自殺卻又被屬下攔住了,只好做了俘虜。當時看來,宋希濂沒有胡宗南幸運,胡宗南好歹安全地去了臺灣,宋希濂卻被捕了,生死未卜啊。

其實不然。宋希濂經過十年的改造,1959年第一批獲得了特赦。宋希濂自由了。然後,宋希濂又給安排了體面的工作,還再次結了婚,日子過得真是幸福啊。80年代,宋希濂定居美國,一直活到了86歲高齡去世。

論最終結局,宋希濂和胡宗南真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什麼呢?作為敗軍之將,根本就不應該去臺灣,留下來,洗清罪孽,重新來過,那才能走向新生的光明大道。胡宗南如果留下來,結局不會那麼悽慘。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三十大軍事統帥排行榜(一)
    綜合考慮戰績、綜合能力、軍事理論貢獻等,對個人人品、政治才能等,不納入標準。3、不考慮武力。本排名,主要是軍事才能(即軍事統帥能力及戰績),而不是武力的排名。所以如呂布、楊大眼、李存孝等主要以武力名垂史冊者,不在此排名中。至於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如李元霸),則當然不考慮在內。4、時期平衡。
  • 清平大小金川之戰中,4個打敗仗的清朝統帥,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朝廷就支持其他土司,一起圍攻大金川,可是沒有效果。於是,乾隆皇帝把雲貴總督張廣泗調任川陝總督,讓他平定叛亂。張廣泗國子監畢業,沒有舉人進士出身,康熙後期,地方官缺空額較大,所以有機會授予官職,後又調往雲南,趕上鄂爾泰平叛,得以建功立業,一路升遷。乾隆元年,張廣泗還平定過雲南地區的苗民叛亂。乾隆將張廣泗調來,也是看中他有平叛的經驗。
  • 國民黨軍事失敗真相:張學良被囚50年才敢說
    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採取了依靠強大的軍事優勢,對共產黨採取軍事「圍剿」,以此達到徹底消滅共產黨的戰略目的。張學良在1936年就明確地、不止一次地提醒國民黨戰略的制定者蔣介石:「共產黨您『剿』不完!」  張學良何以作出如此明確並在此後被歷史證明了的判斷?因為他清楚地看到了任何戰略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手在暗中操縱著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過程,這就是「中心思想」。
  • 解放戰爭,國民黨60萬殘軍為何逃去臺灣,而不是西南或海南?
    1949年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部隊已經潰不成軍,基本無還手的能力了。在那樣的狀況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於是殘軍準備逃亡。當時逃亡的地點有三個選擇,一個是海南島,一個是臺灣島,一個是西南地區。西南的國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型,抗戰時期就是敵軍堅固的大後方,但最終國民黨選擇了臺灣,為什麼不是其他兩處呢?
  • 西南和海南都是易守難攻,1949年,國民黨軍撤退時為何首選臺灣?
    解放戰爭末期,臺灣島成了國民黨軍敗兵的最後容身之地。眾所周知解放戰爭的整體進程是從北往南推進,到49年時,國民黨政府先後從南京遷到廣州、重慶,最終才敗退臺灣。這裡有一個疑問,西南國土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抗戰時就是大後方;海南島和臺灣情況相似,也是可供退守之地。既然如此,為什麼60萬殘餘國軍最終把落腳點設在臺灣,而不選其他兩處呢?
  • 74軍3次重建,7任軍長,最後結局大反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典禮舉行的時候,解放軍已經解放了中國的絕大部分國土,但是華南、西南幾省仍然在國民政府手中。國民政府退守西南一隅,當時的國民政府「總統」雖然是李宗仁,但是下野的蔣介石依然在幕後操縱整個戰局。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支撐國民政府的軍事力量主要第一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二是李、白的新桂系部隊;第三則是剩餘各省的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部隊。
  • 佛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一語道破了天機
    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太子,他雖然沒有生在中國,但他後來的事跡,對後世的中國人影響非常大,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這位太子出生時,根據大唐西域記中記載,這位太子出生後,說出了一句驚人的話: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就是出自這位太子之口。我們都知道,這位太子後來沒有繼承王位,而是選擇遁入沙門,最後真的成為了一代世尊。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人,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不過這句話不一定就真的是他說的,因為這是被後來人神話的部分。
  • 軍事奇蹟!中國地下長城,700年來無人發現,裡面全是軍事機密
    看到這些軍事建築的我們,在感到震驚的同時,更是為古人的智慧所震撼。實際上中國除了地上的長城以外,在地下也有一段長城,這段長城的來源究竟怎樣呢,他又為何被埋在地下700年之久,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地下長城。在生死只在一線之間之時,可能這個運兵道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扭轉最後的結局。
  • 北平和平解放時,被傅作義送走的兩位兵團司令,後來的結局如何?
    傅作義無奈,只能把他們送回國民黨陣營,那麼北平和平解放時,反對傅作義的兩個兵團司令,到臺灣後結局如何?第一,第四兵團司令官李文李文出生於1905年,他是湖南新化人,黃埔一期畢業。因為是黃埔一期畢業生,而蔣介石又是黃埔軍校校長,所以李文深得蔣介石信任。李文曾參加過多場大型抗日戰役,是個戰鬥經驗極為豐富的將領。
  • 1935年,遵義會議取得軍事指揮權的王稼祥,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第五次反「圍剿」中,博古執行王明的「左傾」主義路線,信任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而李德打仗全憑瞎指揮,導致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最終以失敗告終,也因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徵。1935年1月,我黨在長徵途中召開了遵義會議。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蔣介石一直推崇德國軍事思想,他的治軍理念受德國人影響較深。德國納粹有一個情報組織,名叫褐衫軍,而蔣介石也模仿褐衫軍,成立了服務自己的情報組織,名叫藍衣社(也被稱為復興社,屬於力行社的外圍組織)。藍衣社以黃埔學生為主,都是蔣介石的心腹。
  • 鄧小平與西南剿匪
    西南匪患與剿匪部署西南地區是蔣介石在大陸最後的根據地。在敗退前,國民黨特務機構有計劃地在雲、貴、川、康四省建立了15 個遊擊區和140 部秘密電臺;在川、黔兩省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培訓了4700 餘名骨幹分子。匪患最烈時匪徒達50 餘萬,百人以上股匪1100 多股,個別的有萬人以上。
  • 她18歲深入國民黨特務機構,國民黨「軍統電臺案」說的就是她
    如今帶領新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我黨共產黨和龜縮在臺灣一直想將臺灣獨立的國民黨在抗戰期間有過親密的合作,但大多數時候是在進行兩個敵對黨的殘酷的鬥爭。今天和大家說說那些國共兩黨之間的殘酷廝殺,挑了一件當時轟動國民黨上下的間諜事件,有名的「軍統電臺案」。
  • 《錦衣之下》裡頭活得最明白的兩個人,結局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究其原因,造成這種「大型真香現場」產生的原因,是男女主的演技太好了,演什麼像什麼,導致觀眾看的時候代入感很強,再加上頻頻撒糖,一個威武帥氣一個俏皮可愛,在如今年輕人壓力頗大的年代,剛好可以拿來看看解乏。其實除了兩位主角之外,還有兩位配角因為活得明白,又有眼色,不僅不會像謝霄一樣招人煩,反而還很招觀眾喜歡。其中一個人就是丐叔。
  • 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意思——海空神佛
    頂禮大日明王上師 海空神佛師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意思——海空神佛師爺慈悲開示 《唯我獨尊》 說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有人問老和尚: 釋迦摩尼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是什麼意思呀? 老和尚回答:打死餵狗。 大家知道那和尚是什麼意思嗎? 合十! 打死餵狗:大概意思是打死我執,供養眾生,還我本來,我本自然。最後把獨尊成妙尊。
  •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中有一個著名的「天下第一旅」,它是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部裝備美式武器,多年來以其無敵的戰鬥力被蔣介石、胡宗南吹噓為「天下第一旅」,它曾經當過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
  • 「四川王」劉湘的左膀右臂,1949年和平起義,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四川陸軍速成學堂是民國時期四川培養軍事人才的一所軍校,這所軍事學校後來出了很多名震四川的大人物,比如「四川王」劉湘、楊森、王陵基,「川軍五行」中有三人出自「速成系」,潘文華自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 蔣介石身邊潛伏的三名地下黨員,從未暴露過身份,各個不可思議
    1938年春,段伯宇以請假探親為由,隻身奔赴延安,在延安段伯宇經任白戈介紹,進入抗大第四期學習,成為了一名插班生,之後又在中共秘密黨員王興綱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段伯宇的弟弟段仲宇也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是蔣介石總統府侍從室的參謀,總統府侍從室內是國民黨最高軍事機關,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利於地下工作的開展。1946年初,段仲宇因為要調任到聯合國安理會參謀團中國代表團,為了段伯宇在他走後能更好地開展地下工作,段仲宇以替補他離任後的遺缺為由,將段伯宇推薦給了侍衛長俞濟時。
  • 1947年萊蕪戰役,白崇禧的親外甥海競強被俘,後來結局如何
    1947年萊蕪戰役,白崇禧的親外甥海競強被俘,後來結局如何萊蕪戰役,是解放戰爭初期華東戰場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勝利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消滅華東野戰軍主力的"魯南會戰計劃",打亂了國民黨軍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部署,為扭轉華東戰局起了重要作用。國民黨方面損失慘重,7個師、5.6萬多人被殲滅,李仙洲以下17名少將以上的將領被俘,其中有一位是白崇禧的親外甥——海競強,時任整編第46師副師長,那麼他後來結局如何呢?
  •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這幾批軍隊卻完整撤往臺灣
    ▲蔣介石一生3次下野1949年1月,隨著淮海戰場上杜聿明集團的徹底覆滅,蔣介石再也無力回天,只能黯然的第三次下野,拱手將總統寶座讓給了桂系首領李宗仁。由於此前有了抗戰西遷這個成功案例,多數人建議退守四川,保西南半壁為基地,等待國際形勢的變化。為此,蔣介石積極建立以重慶為核心的西南「反攻基地」,並多次飛往重慶、成都等地進行部署和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