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醬: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2020-12-22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用黃燈籠辣椒製成的辣椒醬。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特約記者 陳思國 攝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海南人飲食講究食物的原汁原味,清淡是主要基調,但用辣椒提味、增鮮,始終是海南人飲食裡無法割捨的一道風味。

海南餐桌上的「神級醬料」


海南常用的調料裡就有辣椒醬。 翁繼振 攝

在網絡問答平臺「知乎」中,有一個關於醬料的提問——「有哪些像老乾媽和亨氏番茄醬一樣的神級醬料」。跟帖中,一則關於海南黃燈籠辣椒的回覆,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黃燈籠辣椒醬!超級好吃!超級辣!」

「小時候爸爸有朋友去海南帶回來的,拌飯、拌粉都超級好,辣得出眼淚!」

「超級好吃,就是太辣!」

……

「海南人飲食口味比較清淡,這是人們的共識。但實際上,海南人也很能吃辣。」註冊中國烹飪大師、海南省瓊菜大師吳盛群認為網友們的反應並不誇張。在人們的印象裡,渝貴川湘等地區的人們無辣不歡。「但這也只是說明,那些地區的人們吃辣的普遍性,要論辣椒的辣度,作為海南特產的黃燈籠辣椒,其辣度位居世界第二。」

與泡椒、老乾媽等辣椒醬的辣有所不同,海南的辣椒醬講究的是鮮辣。吳盛群表示,這種區別在辣椒蒸魚頭這道菜中,就可窺見一二。

在湘菜菜譜中,「剁椒魚頭」是招牌菜品之一。紅撲撲的剁椒,提色、提香、提氣。吳盛群介紹,近年來,美食文化的融合,讓越來越多的海南年輕人愛上吃辣。在這樣的前提下,借鑑「剁椒魚頭」的做法,海南版的「黃辣椒蒸魚頭」應運而生。

不同的是,湘版「剁椒魚頭」中的剁椒,是用油熬煉過的辣椒,辣椒的滋味偏油膩、更厚重。而「黃辣椒蒸魚頭」中的黃辣椒則不同,選用的新鮮辣椒醬上鍋蒸,辣椒的鮮香更能深入魚頭肌理,提鮮、入味並掩蓋腥氣。

實際上,除了「黃辣椒蒸魚頭」等少數菜之外,海南菜以辣椒入菜的並不多,但辣椒卻又是海南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蒜末、香菜、什錦醬、小桔子、辣椒醬,這些調料是餐桌上的必備選項。在其他地區,我們很少看到吃一頓飯能有這麼多的蘸料。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口味去調配調料,同一桌的菜餚就能吃出不同的味道。」吳盛群說,海南人的餐桌上,辣椒最大的作用就是點蘸,雖然扮演的是配角,卻是不可或缺的。

的確,在海南盛行的雞、鴨、鵝白切做法中,蘸料好不好很重要,而這其中辣椒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萬寧人吃白切雞,有時會配一種最簡單的蘸料,那就是辣椒和鹽,煮好雞,院子裡採一把新鮮的辣椒,直接剁碎拌鹽,我們覺得這是最原汁原味、又能最大程度激發出白切雞鮮甜的蘸料。」萬寧市民李德天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家常菜中,辣椒也不喧賓奪主,但對很多吃貨來說,又是必備的。牛肉炒蔥、糟粕醃菜、後安粉、酸粉……在諸多美食中加入辣椒,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萬寧的名菜小海鮮魚湯,吃這道菜裡面的魚,萬寧人最常用的蘸料就是勺點魚湯加上一點辣椒,既能壓一壓魚的腥味,又不至於破壞魚本身的鮮味。」李德天說道。

鮮香海南辣椒醬

辣椒醬做蘸料,是海南人的飲食習慣。做辣椒醬,亦是海南人的生活技能。

在海甸島的老居民樓裡,陳貴珍是地地道道的「老海口」。年過五旬的她,對辣椒並沒有執著的追求。在她的生活習慣裡,辣椒可有可無,但兒子的外地女友,卻很偏愛陳貴珍做的辣椒醬。

我們做的家常菜比較清淡,多吃點辣椒更下飯。」陳貴珍說。偏清淡的家常菜,蘸點辣椒醬,能夠激發這位外地姑娘對食物的欲望,亦讓餐桌其樂融融。

陳貴珍做辣椒醬的技能是從老一輩那裡學來的。她介紹,過去家家戶戶的主婦基本上都會做辣椒醬。除了用黃燈籠辣椒做黃辣椒醬,用小米椒做紅辣椒醬也非常普遍。

將鮮小米椒洗淨晾乾,剁碎後加入少許蒜末和鹽,再用熱油一澆,攪拌均勻,一份透著鮮香的辣椒醬就完工了。「做辣椒的步驟雖然簡單,但也有要注意的地方。」陳貴珍說,晾乾這一步就非常重要。如若辣椒沒有晾乾就剁碎,多餘的水分容易讓辣椒變質,也容易影響辣椒醬的口感。

在酒樓裡,做辣椒醬也是廚師要掌握的基礎技能之一。吳盛群說,一份好的辣椒醬,一定要選擇優質的原材料,而海南的辣椒,恰恰就是最好的原材料。

在製作辣椒醬的過程中,大蒜是不能省略的一環。蒜和鹽的加入,可以抑制細菌的滋生,同樣能夠豐富辣味的層次。而最後澆油的那個環節,則是海南辣椒醬裡獨有的一步。「內地辣椒醬的做法,是把油燒開了再將辣椒放進去熬煉,海南辣椒醬則不同,只在辣椒的表面上澆上一層熱油,更能激發辣椒的辛辣,但又不失辣椒的鮮香。」吳盛群介紹。

如今的海南辣椒醬,尤其是黃燈籠辣椒,早已在全國各地赫赫有名。在電商平臺上,它們是辣椒醬王國的新貴,口碑載道,好評如潮。在內地的大超市裡,罐裝的黃燈籠辣椒,也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

辣椒的別樣吃法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海南的辣椒醬不僅不同於外地辣椒醬,即便是在海南本土,辣椒醬的吃法也有很多種。


家常泡辣椒。劉夢曉 攝

除了最常見的黃燈籠辣椒醬和小米椒辣椒醬之外,醬油泡辣椒則是臨高、儋州、東方等西部市縣的特色。在這些地區的餐館,少能見到剁碎的辣椒醬,更多的是一個玻璃瓶裡,裝著浸泡在醬油裡的小米椒。

海南雖盛產辣椒,但天氣潮溼、炎熱不利於辣椒的儲存,尤其是對西部的沿海市縣而言,保存辣椒醬的方法更要講究。如今的吃法,正是人們在不斷和自然對抗的過程中,探索形成的最佳方案。

要和溼熱的天氣對抗,讓辣椒醬不腐敗變質,重鹽是最好的選擇。因而西部市縣的人們在製作辣椒醬之前,會用大量的鹽將辣椒先醃漬一遍,讓鹽分充分浸透,這個過程約十天左右。此後,再將辣椒浸泡在醬油裡保存,吃的時候取出即可。這和川渝等地的泡椒做法相似。

在三亞紅沙碼頭的疍家漁船上,辣椒醬的吃法可以稱得上是「奢華」。漁船上的疍家人,延續了福建等地沿海人吃辣椒的方式,在煉製辣椒醬的時候,加入乾貝、鮑魚、蝦米等海鮮食材用油熬製,熬成黑褐色的XO海鮮醬,成為一種獨特、高端的佐料。


辣椒鹽。 陳澤鋒 攝

「想更甜,得加辣椒鹽」。在海南,辣椒還有一種特殊的吃法,將新鮮的辣椒剁碎,和鹽佐拌,製成辣椒鹽——這是水果點蘸專用,最常見的點蘸水果是青芒果、番石榴、菠蘿等。

這樣的吃法讓外地人覺得不可思議,冠以它「黑暗料理」的稱號,但對海南人來說絕對是一種享受。水果的表面撒上辣椒鹽,能產生美妙的化學反應,一定程度上緩解水果的酸,增添甜味,別具浪漫熱帶風情。夏天,來一份蘸著辣椒鹽的水果,最是津津有味。(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南品質再度「徵服世界」春光黃燈籠辣椒醬獲...
    黃燈籠辣椒醬」。這是海南食品企業往美國出口的第一批充滿海南「鄉土氣息」的辣椒醬。  該公司董事長黃春光表示,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的產品出口網絡現已覆蓋了英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獲得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美國FDA以及英國BRC等多種體系認證,早就領到了出口國外的「身份證」;且在美國、英國、新加坡、伊朗等地紛紛註冊商標。把辣椒醬賣到美國去,是繼充分準備之後的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 這款辣椒醬讓我對海南深深的喜愛
    小白品美食,今日分享:這款辣椒醬讓我對海南深深的喜愛。一定要看完,文末有更精彩的分享喲!說起美食,我們普通的印象中就會是網上流傳的那些網紅美食,比如深夜泡麵、網紅魚面等,這些是比較新穎的美食。還有一些是傳統的美食,比如湖南臭豆腐,東北冷麵,海南特色海鮮等。說一大圈,美食給人的美不僅僅是顏色更多的味道,能夠讓我們的味蕾充分釋放。不論是怎樣的美食,都能激發起內心的愉悅,吃完心情舒暢。就是美食。今天,小編不再推薦怎麼做菜了,而是分享一個我們多數人都能接觸到的一款辣椒醬。這款辣椒醬沒有老乾媽那麼出名,但是在海南是比老乾媽更好吃的了。
  • 原產地原生態原滋味,海南冰糖紅心木瓜,冰糖心,甜滋滋
    而紅心木瓜是木瓜的一個品種,它產自風景怡人的海南,紅心木瓜成熟後的營養十分豐富,有舒筋活絡、美容養顏的功效。這個季節,吃點木瓜,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木瓜自然甜 產地自海南,目前市場上的國產木瓜,最好的就是來自海南
  • 刨子收藏 無法割捨的木匠情結
    刨子收藏 無法割捨的木匠情結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8.13 星期日 做刨子更像做工藝品    「每一位幹過木匠活的人,相信都擁有自己得心應手的刨子,也都會對刨子有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感。 」談起刨子,身為島城書畫攝影名家的梁修熙回憶道。1971年,在單位從事宣傳工作的梁修熙走上一線崗位,跟著工人師傅們學起了木匠活。制家具、做設備,幾位工匠師傅「大神級」的技藝讓梁修熙非常欽佩,也被木工蘊藏的藝術性所打動,從此,他便對木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世界上辣度最高的辣椒,比朝天椒還要辣,被海南人做成了醬天天吃
    說到海南美食,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文昌白切雞,味道清淡爽口,或者像椰子一樣,淡雅不失精緻,確實,海南人飲食講究食物的原汁原味,清淡是主要基調,但用辣椒提味、增鮮,始終是海南人飲食裡無法割捨的一道風味。在海南,基本上每個桌子上都會有一小瓶黃色的辣椒醬,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南辣醬。來過海南旅遊的人,無論多久也不會忘記海南這黃黃的辣椒醬,特別是喜歡吃辣椒的人。
  • 蔡英文七夕送辣椒醬給記者:是愛情的滋味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本次出訪「同慶之旅」接近尾聲,18日在貝里斯與隨行記者茶會,會中臺方也淮備了甜點、禮物送給記者們,其中包括了當地知名的辣椒醬;由於適逢七夕情人節前後,她還看著幕僚提供的講稿說,這罐辣椒醬是「愛情的滋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難以割捨的人生回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豔    特約記者 孫體雄  一粒粒扁豆包裹著紅褐色的外衣,扁圓形的體態嬌小結實,咋一看上去,煞是可愛。就是這一顆顆可愛的扁豆精靈,深深地鐫刻進樂東百姓的記憶。
  • 海南滋味之豬腳飯
    豬腳飯是海南百姓快餐的一個門類,不僅是簡單的豬腳配白飯,還包括牛腩飯、豬雜飯、牛雜飯、辣湯飯,等等,與粉(面)、粥一類有很大區別。
  • 海南這些料,幾乎萬物皆可蘸
    黃燈籠辣椒醬,幾乎能辣到「懷疑人生」。黃燈籠辣椒醬產自海南文昌、陵水一代,用「黃帝椒」精製而成,椒色金黃,狀似燈籠。海南航空的機餐裡也會備上一小袋黃燈籠辣椒醬除了直接用作蘸料,黃燈籠辣椒醬還是廚藝助攻。
  • 海南日報數字報-燈籠椒香滿瓊島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曉君 圖\陳思國  無論你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還是初來乍到的觀光客,在海南許多市縣吃飯,一碟香噴噴、黃澄澄的黃燈籠辣椒醬都是餐桌標配。
  • 為什麼海南人酸辣通吃?
    在海南的小餐館、大排檔餐桌上,常見一瓶紅色或黃色的辣椒醬,第一次來到海南的客人,通常以為黃色的辣椒醬是不怎麼辣的,嘗上一口,其辣不輸於紅色的辣椒醬,據說海南特產的黃燈籠辣椒,其辣度位居世界第二。嘗過黃燈籠辣椒的客人不得不感嘆:「原來海南人也吃辣?辣椒醬怎麼還可以是黃色的?不走尋常路啊!」  海南人的飯菜或粉和面中,酸菜、酸筍、酸豆角是配角。
  • 海南周刊 | 黃燈籠辣椒:非「海南生」的海南特產
    黃燈籠辣椒:非「海南生」的海南特產  文\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我小時候,黃燈籠辣椒就生長在我家房前屋後。」6月20日,陵水黎安鎮外埠嶺仔村村支書李成武指著自家院子裡的幾株辣椒說,如今他將辣椒當作盆栽種在了自家的院子裡,來體現當地景觀特色。
  • 新加坡美食之——海南雞飯
    新加坡是個神奇的地方,很多食物聽起來很中國,但是其實在國內找不到原版的,比如說今天的主角,鏘鏘鏘……隆重登場的海南雞飯。據說,海南雞飯最早是一個從海南島逃來新加坡討生活,叫王義元的人沿街叫賣的,從而開始了它的新加坡本地美食之旅。
  • 文化周刊|為什麼海南人酸辣通吃?
    在海南的小餐館、大排檔餐桌上,常見一瓶紅色或黃色的辣椒醬,第一次來到海南的客人,通常以為黃色的辣椒醬是不怎麼辣的,嘗上一口,其辣不輸於紅色的辣椒醬,據說海南特產的黃燈籠辣椒,其辣度位居世界第二。嘗過黃燈籠辣椒的客人不得不感嘆:「原來海南人也吃辣?辣椒醬怎麼還可以是黃色的?不走尋常路啊!」
  • 八種好吃的辣椒醬,除了老乾媽之外,竟然還有嶽雲鵬的辣椒醬
    貴州老乾媽,老乾媽這款私人辣椒醬,在中國辣椒醬行業裡堪稱傳奇,老乾媽的口味風靡海內外,現在也是貴州主要特產之一 海南燈籠辣椒醬,也就是黃椒醬,這款辣椒醬的辣度對於其他辣椒醬來說辣度還算可以,味道和泡野山椒很相似,
  • 八種好吃的辣椒醬,除了老乾媽之外,竟然還有嶽雲鵬的辣椒醬
    辣椒醬在中國餐飲市場上佔有一定的比重,市場上的辣椒醬也有很多種類,下面咱就說說在咱們中國美食餐桌上廣受大眾喜歡的幾種好吃的辣椒醬吧。,在中國辣椒醬行業裡堪稱傳奇,老乾媽的口味風靡海內外,現在也是貴州主要特產之一,直接可以拌飯吃,廣受大眾喜愛。
  • 世上最辣的四種辣椒,海南黃燈籠榜上有名!閒話海南
    說到辣椒,不少人是又愛又恨,有的人是一丁點也不能沾,有的人是想吃但是無法承受住它的辣嘴辣胃的刺激。不過對於愛吃辣椒的人來說,這都不是問題,甚至還想挑戰一下辣味極限!四種超辣的辣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辣外有辣,平常我們吃的辣椒在下面這些辣椒比起來簡直是關公門前耍大刀——獻醜。
  • 海南雞飯到底是新加坡菜還是海南菜?
    說到海南雞飯,大家一定會想到新加坡著名的海南雞飯。可是,如果你到了海南發現,海南也有海南雞飯。那到底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哪種最正宗呢?下面小編一鹿將為您剖析海南雞飯的奧秘。首先,追其源頭,說一下,位於中國海南省的海南雞飯。
  • 那一絲無法割捨的香茅清香
    原標題:那一絲無法割捨的香茅清香香茅,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帶有香味的茅草,又稱香薷,是禾本科香茅屬約55種芳香性植物的統稱,為常見的香草之一,因有檸檬香氣,故又被稱為檸檬草。能治療風溼、偏頭痛,抗感染,改善消化功能,除臭、驅蟲等。種菜伊始,梅果便一直想種香茅,但香茅的種源可不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