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志得意滿開始膨脹後,曾國藩如何教他做減法?最終字字驗證

2020-12-07 騰訊網

文/趙立波

曾國藩的書齋叫做「求闕齋」,按照他的想法就是世間上不要追求圓滿,一旦如此下去勢必走向滑落的深淵,因此他寧願抱守殘缺,永遠不走上名位的巔峰。曾國藩:出大名者更要懂得謙虛,否則容易跌下來,摔得粉碎。

通過他的家書和日記,表達最多的就是時刻保持清醒,不膨脹,不貪圖名利。在兄弟二人拿下天京後,名望和位置都達到了巔峰時刻,他給弟弟寫了一首非常富有智慧的詩作:「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總之就是要淡泊名利,越是成功越要看得風輕雲淡,因為在曾國藩看來一切名利都是浮雲,最終飄散的無影無蹤。

其實對於這種思想,曾國藩是一以貫之的。從性情來講,曾國藩從來都是比較謹慎,且終生以儒學規範作為人生指導。花半開,月半圓,是他一直追求的人生狀態。

無論在宦海浮沉的京官生涯,還是出任地方團練對抗太平軍,他都是靠著這種精神堅持下來的。早在同治元年,他就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弟弟前線指揮官曾國荃開始有了膨脹,有時到處「亂放炮」發表一些對朝政不滿的言論,對此,曾國藩一直對其不斷敲打和訓誡。

「餘家目下鼎盛之際,餘添竊高位,汝所統近兩萬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書信很長,暫錄幾筆,最後在後面還是警告他說:「餘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給後人之福被我一人享用,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

其實教育他弟弟,不是一篇書信就能完成,對於不斷敲打膨脹中的弟弟,曾國藩幾乎是每月就要來幾句。

比如這年的六月,曾國藩對曾國荃的訓誡更為嚴厲:「至阿兄忝竊高位,又竊虛名,時時有顛墜之虞。吾通閱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權勢,能保全善終者極少。」最後並且說:我真的擔心我在名望全盛的時候不能給你們教育讓你們能夠走上正路,還擔心在我身敗名裂之際,會連累於你們,所以我現在不斷地跟你互相勸誡。

其實,曾國藩的話外音是,弟弟你如此膨脹,不知天高地厚,恐怕最後也要把我多年的謹慎也一同葬送。

也是這年的七月,聽說曾國荃又買房子置地後,他又發來書信說:「良田美宅,來人指摘,弟當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實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實不小。」告訴他如果還不滿足,禍患也就快來了。

而真正讓曾國荃領受到教訓的是,在攻下天京後,慈禧不僅沒有對他進行獎賞,而是不斷責難,甚至要拿洪秀全兒子逃脫問罪曾國荃。其實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洪秀全的已經土崩瓦解,十幾歲的孩子完全沒有說明威脅,但是這個根源還在於,慈禧發現了曾國荃的不斷膨脹和邀功,因此,這個危險的信號不斷證明曾國藩是多麼富有先見之明。然而,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朝廷發來的不是頒賞 而是嚴厲的斥責。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該在攻破城池後馬上返回老營,第二件就是天京的海量金銀珠寶哪裡去了?並且在諭旨中的結尾威脅說:「倘曾國荃驟勝而驕,令成之功或有中變,至稽時日,必惟曾國荃是問。」

為了增加事態嚴重性,朝廷順帶給曾國藩也發去了一道諭旨,提醒他說:「曾國藩以儒臣從戎,歷年最久,戰功最多,自能慎終如始,永葆勳名。惟所部諸將,自曾國荃以下,均應由該大臣隨時申儆,勿使驟勝而驕,庶可長承恩眷。」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如果膨脹或者不懂形勢,後果很嚴重。

按照曾國藩的理解是,攻取天京這樣的事情也不是除了你我兄弟二人就不能做,左宗棠和李鴻章可能會完成得更快,而他只不過是依靠湘軍的力量的積蓄才得意完成,所以曾國荃不應該有任何膨脹。

曾國藩似乎早有準備,於是給曾國荃寫信:「然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者?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漸漸可收場耳。」

在朝廷免去曾國荃職務時,他在大庭廣眾之下「辭氣不平」,讓在場的曾國藩也相當尷尬,具體是曾國荃當著數百位官員發表了怎樣的講話曾國藩未作描述,但是顯然是公開了自己的所謂立場和底線,並且認為朝廷這麼多年做的都是錯的,而他才是對的。曾國藩顯然認為他已經失去理智,荒謬至極,以至於不得不親自出來滅火,配合朝廷讓他趕緊回老家,最終靠著曾國藩的「減法智慧」才化解了危機,也讓得以成了長盛不衰人才輩出的曾氏家族。

相關焦點

  • 曾國荃勸曾國藩稱帝,曾國藩幾句話讓他啞口無言,難怪到死是臣子
    曾國荃勸曾國藩稱帝,曾國藩幾句話讓他啞口無言,難怪到死是臣子說到曾國藩,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建立的湘軍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攻克了太平天國,結束了這場生靈塗炭。當時,曾國藩的湘軍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人,他成了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員中傭兵最多的人。於是,曾國藩的一些部下開始按耐不住了。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等人聯合三十多位高級將領,在深夜求見曾國藩,請求他坐上帝位,推翻滿清政府。
  •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差點惹出大禍來,嚇得曾國藩冷汗直流
    接到命令後的曾國藩有點煩惱,上喻說讓他派手下帶三千精兵回去,可是現在是鎮壓太平天國戰事的關鍵時期,要是調精兵北上,這裡平定太平天國就有點緊張,會有所影響。而且,英法聯軍已經離北京很近了,攻下北京是早晚的事,局勢很明朗了,未來只有議和一途,派幾千人北上,根本改變不了什麼,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
  • 曾國荃囂張跋扈惹大禍,曾國藩出手相救的手段太老辣
    如此恩威並施的手段讓曾國荃很是憤懣不平,可憤懣不平又能怎樣?小胳臂你啥時候也擰不過大腿,很快他就被哥哥曾國藩勸回荷葉塘老家去養病。曾國荃不會明白,大哥曾國藩這樣做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屈身擇機。正所謂進一步陰雲密布,退一步海闊天空。
  • 弟弟曾國荃遭人陷害,曾國藩卻上書慈禧嚴懲弟弟!事後才知真高明
    滿心歡喜的曾國荃對賞賜充滿憧憬,可結果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曾國藩被賞賜為候爵,至於曾國荃,僅僅受封威毅伯。對於朝廷如此態度,曾國藩自然習以為常,薄情寡恩是皇家的常態。很多時候,獲得大功並非是件好事,「兔死狗烹」的事情歷代都有發生。
  • 彭玉麟號稱晚清包青天,是曾國藩提拔上來的,為何非要除掉曾國荃
    彭玉麟誰都不怕得罪,被他彈劾下臺的官員,多達200多號人,其中高官厚祿之人也比比皆是,可以說晚清時期,誰都不願跟彭玉麟叫板。這麼一來你覺得他還會因為曾國藩是他的領路人,所以他就放過曾國荃嗎?當然不會,他至少三次建議曾國藩宰了曾國荃。
  • 兄弟曾國荃惹怒高官,曾國藩簡單一招,輕鬆化解危局
    兩兄弟當然都看出來了,就在這時歐陽兆熊來了封信,他提醒曾國藩,他們兄弟二人雖然立下大功,但也勢必招來大禍,並暗示此時的君主大有兔死狗烹的意圖,要他們兄弟二人不要趁勢索要太多。於是曾國藩便裁撤湘軍,也吩咐弟弟曾國荃回鄉養病。年輕氣盛,只懂動武的曾國荃不知大哥如此做法意在何為,但也只能一邊罵罵咧咧一邊聽從吩咐了,但他從未停止想過復出。
  • 假如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反清,結果會是怎樣?
    曾國荃勸說哥哥曾國藩稱帝只是傳言,如今並沒有確鑿的文字記載證實過這回事。當然,無風不起浪,除了曾國荃以外,傳聞彭玉麟、趙烈文、李秀成都曾勸說過曾國藩擁兵自立,反了滿清朝廷。按照傳言的說法,曾國荃認為朝廷歧視漢人,明明說好了克服金陵者封王,但卻只封了曾家兄弟一個侯爵和一個伯爵,距離王爵差得太遠,明顯就是過河拆橋。對此曾國荃非常不滿,進而勸說哥哥曾國藩反清,恢復漢人天下。
  • 曾國荃攻破天京後奏報朝廷請功 朝廷卻對他嚴詞警告
    為了這一天,曾國荃等候了兩年之久。1862年,曾國荃率領湘軍兵臨城下,將天京圍困得水洩不通。從那一刻開始,曾國荃就對這座城池志在必得。太平軍採取「圍魏救趙」之際,由忠王李秀成率軍東進,在清廷財稅重地江浙一帶攻城陷地,吸引曾國荃分兵。曾國荃像沒有看到似的。
  • 湘軍悍將曾國荃,滅太平天國首功,勝利後辭職回家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為了維護清朝統治,中央派出有能力的漢人官員,很多漢人官員藉此崛起,其中最著名的便有左宗棠和曾氏兄弟(曾國藩、曾國荃)等人,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曾國荃。自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太平天國發展迅速,短短幾年間就已成功建立一個政權,清廷派出朝中有能力的大臣出戰,其中就有曾國荃。1856年,石達開帶兵攻打江西,清軍屢屢挫敗,得知消息,曾國荃與吉安知府黃冕商議,打算奏請湖南巡撫駱秉章,準許自行招募3000勇士,與已有的周鳳山6000士兵一起組成吉字營,救援江西。而這支部隊,後來成為曾國藩的嫡系部隊。
  • 曾國荃巨額財富從何而來,真的和貪汙太平天國金庫有關嗎
    他的軍名叫「吉字營」,成為曾國藩的直接部隊。曾國荃師從湘軍統帥、大學者羅澤南,被稱為「福將」。湘皖戰爭期間,他的許多部隊在湘東地區駐紮了六個月,先後徵服了安慶、南京等重鎮,並於同一天與兄長同被封爵,這對太平天國的最終平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任山西巡撫、湖北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要職。1890年任兩江總督時去世。清政府聽聞後,追諡他為「忠襄」。
  • 曾國藩到死都沒明白,親弟曾國荃為何突然不與自己和妻子一起吃飯
    1840年,此時在京城的曾國藩已站穩了腳跟。欣喜之餘,曾國藩便讓自己的父親帶著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來到了京城生活。曾國藩料想,一來藉此機會,讓父親和弟弟在京城遊玩開開眼界;二來,留下九弟曾國荃,自己親自輔導其功課,讓其也能走自己的路,一路直上考取功名利祿。
  • 都說曾國荃貪婪,太平天國的金庫都是被他搬空了嗎
    此時,湘軍多年的夙願和幾年的圍城終於得到回報,在曾國藩和曾國荃等人的默許下,湘軍在南京燒殺劫掠,縱兵為患。他們急於搶錢搶物,對百姓也不放過,反而讓許多太平軍逃走了。後來,彭玉麟在寫給曾國藩的書信中,便以此為理由請曾國藩大義滅親,誅殺曾國荃。左宗棠更是藉機向朝廷告狀,鬧成了曾氏兄弟與他的長期不和。
  • 曾國荃攻克天京後得了多少錢財?從帳面數字來看,多少有點意外
    曾國藩作為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其功績自不必多說,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身居高位數十年,卻能做到潔身自愛,不貪財不愛錢,這也是他受人尊敬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他的弟弟曾國荃在這方面卻要遜色很多,尤其在聚斂錢財的方面留下了不少的汙點。
  • 左宗棠彈劾清官的一封奏摺,維護了大清的版圖,卻因此得罪曾國荃
    同 治年間有一場以左宗棠為首的大案,這便是非常著名的「彈劾林壽圖案」,左宗棠在這一案件中展示了他高超的手段,最終以林壽圖等人被革職結束。 這一案件看似是左宗棠極力彈劾林壽圖,但實際上其背後有著相當複雜的關係,它不僅牽扯到了晚清的糧餉制度,還牽扯到了朝中不同的兩類勢力,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也被捲入了這場案件當中。
  • 曾國藩:以勤勉報君,以愛民報親,做到忠義兩全
    曾國藩將「愛民」與「報親」結合起來,這樣就把大道理轉化為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事,更容易讓將士們接受。曾國藩所說的「愛民」就是要做到「不擾民」,他將「戒擾民,戒吸菸,勤字,廉字」看作人生之根本,也是軍隊能打勝仗的根本。
  • 曾國荃攻克南京之後,所得銀兩為什麼都沒上繳國庫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九弟,也是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最大功臣,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1856年,太平運動達到鼎盛時期,曾國荃於此時加入大哥曾國藩的湘軍,因招募到數千人的隊伍,被曾國藩賜予「吉字營」稱號。
  • 曾國荃克復天京,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開始互相揭短,到底演戲給誰看
    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荃克復太平天國首都金陵,立下蓋世奇功,曾國藩作為湘軍統帥,這潑天之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那份。事後,曾國藩給朝廷上有關金陵克復的奏摺。 在摺子中,曾國藩為了誇大曾國荃的戰功,說洪秀全因為被湘軍圍困,早在一月之前就畏罪服毒自殺。至於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則在城破後舉火自焚。
  • 曾國藩擁兵百萬,左宗棠送密信勸其稱帝,他冷笑著改一字直接退回
    巔峰時期,曾國藩擁兵百萬,當湘軍攻下南京後,湘軍將領胡林翼、曾國荃、彭玉麟等人紛紛勸說曾國藩擁兵自立,甚至連李秀成被俘後也向曾國藩表示,「願長江兩岸數十萬餘部,擁戴曾國藩為帝。」面對部下們的「熱情」,曾國藩寫下了「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來表露心跡,稱自己無意稱帝自立。
  • 盤點湘軍「吉字營」中的5大虎將,第一殺心之狠,連曾國荃都膽寒
    說起晚清,就不得不提到湘軍,而說到湘軍就不得不提到「吉字營」;「吉字營」的統領是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荃,單論才能而言,曾國荃絲毫不弱於曾國藩,而且曾國荃勇猛好鬥,生性殘忍,很快就成為湘軍中的頭號猛將。攻安慶、破天京,戰功赫赫,當時無人出其右,而曾國荃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戰果,與其所率的「吉字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曾國藩擁兵百萬,為何不稱帝?左宗棠送來密信勸說,曾國藩改一字
    1864年8月,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南京,曾國藩的個人威望達到了最高峰。此時的曾國藩擁有兵員人數,已經達到了百萬之巨,這已經是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此時的曾國藩完全可以來個「黃袍加身」,這樣極有可能推翻滿清統治,漢族重新統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