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爆發後,當年清朝引以為豪的八旗兵成了「戰五渣」,在經過多次失敗之後,清朝不得一下動用漢人,並許下「最先攻下金陵者封王」的巨大誘惑。
在與太平天國的作戰中,曾國藩的湘軍立下大功,他們採用結硬寨,打呆仗方法硬生生的將太平天國推平。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破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贏得了這場不世奇功。滿心歡喜的曾國荃對賞賜充滿憧憬,可結果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曾國藩被賞賜為候爵,至於曾國荃,僅僅受封威毅伯。
對於朝廷如此態度,曾國藩自然習以為常,薄情寡恩是皇家的常態。很多時候,獲得大功並非是件好事,「兔死狗烹」的事情歷代都有發生。
為了避免遭遇清算,曾國藩更是主動上書,請求裁撤自己親手組建的湘軍,急流勇退,方謂之知機。慈禧老佛爺自然要客套一番,讓曾國藩繼續練兵,不過曾國藩以「臣能力有限,難以勝任」為由而推脫。對於曾國藩如此態度,慈禧很喜歡。
此外,曾國藩還勸說曾國荃回家休養,之後必定有再用之時。
果不其然,太平天國雖然剿滅,但是同時期還有另外一股勢力——捻軍。曾國荃回家休養還不到一年,朝廷就任命曾國荃為湖北巡撫,前去剿捻。
不過剛到湖北任職,曾國荃就看到了一個老仇人——湖廣總督王佳·官文。
在曾國荃眼中,官人就是一個只會吃飯的廢物,剿滅太平天國中,他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得到了與兄長曾國藩相同的賞賜。此外他與兄長曾國藩還是政敵,曾多次對曾國藩掣肘排擠,雖然曾國藩不以為意,但是曾國荃一直耿耿於懷。
曾國荃的不爽是表現在臉上的,湖北任職後與官文初次見面就以冷場結束。回去後,曾國荃找藉口驅逐了官文的湖北綠營軍,佔用他們的訓練場地,訓練自己新招募的湘軍。曾國荃的態度很明顯:就是要和官文對著幹。
不過官文也不是吃素的,很多時候表面上的強勢遠不及被人暗地裡使絆子。
有一次曾國荃派遣親信大將彭毓橘剿捻,而在後方,官文卻截斷了前線的糧草供應,並且在軍中散播負面消息擾亂軍心。原本佔據優勢的湘軍瞬間軍心大亂,捻軍反敗為勝,彭毓橘也隨著戰死。
這場戰役打亂了曾國荃的整個布局,再加上手下兄弟戰死,直接讓憤怒的曾國荃暴走了。當他得知是官文搞的鬼之後就準備召集人手去掀了湖廣總督府,找官文算帳。好在有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攔了下來。
冷靜下來之後,曾國荃決定上書參他一本。於是就聯合侄子曾紀澤搜集證據,寫下洋洋灑灑的3000字長文,痛批官文如下罪證:
貪庸驕縱、欺罔徇私、寵任家丁、貽誤軍政、籠絡軍機、肅黨遺孽。
曾國荃原以為這份奏摺直接能掀翻官文。
可是他忘記了昔日兄長曾國藩叮囑他的話了:「不得罪巨室,乃為官不敗之道也。」何為「巨室」,官文就是,官文乃是滿人,更是出身八旗軍世家,家族在朝中樹大根深,再加上官文為官老成,廣結黨羽,常年經營下的人脈已經堪稱恐怖。而曾國荃例數官文的這些罪證,實在牽連甚大,如果朝廷追查下去的話,將會連帶無數人。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曾國荃的這道奏摺,其實是與官文整個派係為敵啊!
官文確實得到了裁決。根據《清史稿》的記載:
坐動用捐款,議革職,詔念前勞,原其尚非貪汙欺罔,優與保全,解總督,仍留大學士、伯爵,罰伯俸十年。
只不過曾國荃羅列的罪名並不成立,只是給官文定了一個「動用捐款」的罪責,而非「貪汙欺罔」。至於處罰,僅僅是解除他總督的職責以及減俸十年,至於他的大學士、伯爵的位置,依舊保留。
對於這個處罰,曾國荃自然不服,準備再次「上訴」。不過被曾國藩嚴厲制止了,因為接下來就是曾國荃倒黴的時候了,還是想著如何自保吧!
果不其然,朝中數位大臣聯名上奏,羅列了曾國荃的兩項罪責:
誣陷大臣(官文)之罪。恃功傲物,推卸戰場失利之罪(剿捻)。應嚴懲!
這兩項罪責說大不大,說輕也不輕,全看曾國荃如何解釋。不過按照曾國荃的暴脾氣,自己彈劾文官並且羅列證據,反而落下了一個誣陷的罪名,而自己當初剿捻失利,也是因為官文在背後搗鬼,結果反而成為自己推卸責任?
這還有沒有王法了?曾國荃當即就暴走了。大有一副豁出去跟他們拼了,一定要為自己討回公道的架勢。
有時候爭個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官文派系也正想看到他如此做,指不定到時候再給他安一個「藐視國法」的罪名,神仙也難救!
曾國藩自然明白其中的「道道」,於是盡力安撫九弟,並且聯合李鴻章商議對策。
在別人眼中,這件事很可能發展到兩個派系之間的爭鬥:官文背後的滿人派系,以及曾國藩為首的漢人派系。
如果說在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漢臣派系的力量是遠不如滿人的。根據《大清會典》中的記載,嘉慶年間十八個行政省的督撫中,漢人只佔三人,而級別更高的總督位置更是一個漢人都沒有。可隨著太平軍的暴亂以及八旗軍與綠營軍的慘敗,清政府重用漢臣成功平定太平天國,使得漢臣地位水漲船高。
此刻,漢臣已經有了勢力與滿臣一絕高下。
倘若曾國藩為曾國奎出氣,以強硬態度支持曾國奎,跟這些滿臣掰掰手腕,也確實是一個方法。
不過這在慈禧眼中是一種怎樣的信號呢?剛給漢臣地位,他們就開始蹦躂!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指不定慈禧就會藉助這件事來敲打漢臣。
說段題外話。
當年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後,發生了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左宗棠與曾國藩的決裂。
在此之前,左宗棠與曾國藩亦師亦友。曾國藩曾因為數次對抗太平天國慘敗,差點投河時,左宗棠甚至不顧危險,穿越前線去探望曾國藩,感情可謂非同一般。
可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之後呢?兩人就好像商量好一樣無緣無故的決裂了,達到見面就吵的程度,朝堂上互相拆臺,奏章中互相彈劾。
為何會突然如此呢?在筆者看來,這極可能就是兩人商量好的。因為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漢臣地位在清朝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高,這必然會引起慈禧的忌憚。按照以往帝王的心性,絕對會對這種新興勢力進行打壓,可慈禧為何沒有如此做呢?
這一點在文章開頭講過,就是曾國藩的示弱,主動裁撤湘軍。
不過這一點也是不夠的,左宗棠與曾國藩都是漢臣的代表,倘若兩人再決裂的話,就更加不會引起慈禧的忌憚了。曾國藩去世時,「仇人」左宗棠親自送去一副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這道輓聯從可以看出,左宗棠將曾國藩看為知己。「相期無負平生」,他們是真的做了一件可以不辜負一生的事。而這道輓聯更是驗證了筆者的猜想。
之後李鴻章、袁世凱等人能夠在清朝執掌大權,甚至八國聯軍侵華時公然反對慈禧的命令,這絕對都是曾國藩努力得來的。
筆者說這件事,就是為了證明曾國藩為了漢臣的地位是小心小心再小心,那麼他會因為弟弟曾國荃的意氣用事,而公然與滿臣對抗,從而不確定因素嗎?
答案很明顯:不可能。
那麼,又如何保下曾國荃呢?接下來,曾國藩的舉動絕對屬於「神操作」。
曾國藩直接就站在了官文陣營,為官文說好話,力保官文,還斥責弟弟曾國奎並且上書慈禧要嚴懲。同時,左宗棠也上書慈禧,稱讚了曾國荃這道奏摺是當今天下第一篇好文章,第一等好事。
慈禧自然知道兩個派系之間的小九九,這件事的根本原因也都是曾國荃與官文之間的爭鬥。本來慈禧或許為這件事頭疼,如果曾國藩真的與之硬碰硬,就代表著逼迫慈禧從兩個派系中作出選擇,絕不是高明手段。
而如今曾國藩的這麼一計,巧妙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於是也順著臺階下,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曾國藩的高明,讓慈禧都不得不嘆服。
看完這篇故事,各位是否有感觸?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之道著實令人佩服。
權利是一時的,唯有智慧才是永恆的。
在曾國藩的書桌上,有一本不可或缺書——《智囊全集》,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從中獲取了很多智慧。
即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企業的老總也都喜歡讀這本書,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健林就非常長推崇這本書,從中學會了很多道理智慧,他也將這本書推薦給萬達高層誦讀。
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竟然有這麼大的魅力?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以此我們就知道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了。
而且裡面關於謀略,智慧的道理,不是用晦澀難懂的語句,反而,都是用非常好理解的「故事」講給你聽,裡面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原版的《智囊全集》乃文言文版,閱讀起來比較困難,筆者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文言文與白話文雙版的《智囊全集》,更加通俗易懂,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下方的橫幅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