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人和大家談到,決定雞蛋價格走勢的最重要因素,不僅只是當下在產蛋雞存欄決定的供應多少,而是對雞蛋的需求。
決定雞蛋需求的有哪些重要因素呢?今天我們重點就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是季節性和節日需求原因,為什麼每年的後半年的雞蛋價格相對就比較高?
並且每年的蛋價高峰,往往出現在陽曆八月份,原因就是在全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局面減少了對肉類的消費,相對增加了雞蛋的消費。
同時,陽曆九月份往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傳統食品月餅、蛋糕和一些烘焙食品對雞蛋的需求量隨之增加。
過去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對雞蛋價格都有拉動作用,但最近這些年,上述節日對雞蛋價格的拉動效應正在逐步減弱。
特別是今年的清明節,由於抗疫形勢依然嚴峻,對蛋價的拉動幾乎不明顯。
其次,雞蛋的替代消費需求效應。特別是雞蛋的近親豬肉和蔬菜。
一方面雞蛋是廉價蛋白攝入食品,另外,一旦豬肉或者其它肉類價格上漲,就會用大量的在產蛋雞做種,增加肉雞產量,用廉價能快速生長的雞肉替代豬肉。
同豬肉相比,雞肉蛋白質含量更高,飼料效率高,生產成本更低,因此消費價格更低。
事實上,過去30多年來,豬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從高於90%下降到目前的62%。禽肉消費比重則從上世紀80年代初不到10%,上升至22%。
影響雞蛋需求的第三個重要因素,是宏觀經濟走勢,以及當前政府所推行的財政政策。
每當宏觀經濟陷入低迷的時候,人們的戶外活動減少,食品工業加工相應用雞蛋就會有所減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10年的時候,我國政府確定今年將實現國民收入翻番的目標。
但一季度過去了,各種經濟指標由於疫情的影響,相對處於低位。
即使是這樣,3月 27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仍然特別強調,不會放棄實現既定的目標,如果這樣的話,需要在2020年全年實現至少5.5%的GDP增長,這樣必須在後面三個季度,我國將會實施積極的強刺激財政政策,全面拉動經濟增長駛入快車道。
最近,中國政壇的大佬們密集視察各地,要求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大力推動復工復產,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擴內需、助復產、保就業」的口號,就是釋放了要全面拉動經濟增長的信號!
多年的經驗證明,每當宏觀經濟處於上升通道,對蛋雞行業的利好往往是巨大的!
影響雞蛋需求變化的第四個因素是開工和開學。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政府免費對義務教育階段全國的中小學生實行營養餐制度,有些地方硬性規定,每一個中小學生,每天至少吃一個雞蛋。
全國有中小學生1.5億人左右,這是一個不小的消費。有心的朋友注意到,大部分年份,蛋價的最高點會出現在陽曆九月上旬,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秋季集中開學,統一採購和備貨拉動的原因!
第五個影響雞蛋需求的是公共衛生事件。今年的「新冠病毒」和2003年的「非典」都在此列。
最嚴重的是2017年的「人感染禽流感」事件,流行性感冒居然把雞和蛋聯繫起來,專家們聳人聽聞的認為,吃雞和吃蛋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在2017年上半年,一些單位甚至公開發文,嚴禁採購雞和蛋!
導致了2017年出現了,我國蛋雞規模化養殖以來,最嚴重的蛋價低谷,養殖戶虧損長達半年多!
綜合今天的內容,決定雞蛋價格的是供求關係。
不可否認,今春在產蛋雞存欄經過去年近一年的擴張,存欄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成左右。
但造成蛋價低迷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低迷,和中間流通成本相對偏高!
(文章來源:老井扯雞蛋)
往期導讀:
新冠疫情之後,用大數據演繹國內雞蛋行情發展
趕緊備料!畜禽飼料漲價潮開啟,疫情下國內豆粕庫存降至10年最低
走貨加快,蛋價反彈能持續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