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體會到少女之純真,首先要領會老子《道德經》一個「妙」字

2020-12-16 道訊

在老子《道德經》中,第一章就兩次出現一個字——妙。「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知道,道德經僅僅五千言就道出了宇宙萬事萬物的規律,其每一個字都是字字爍金,那麼,這一個「妙」蘊含了什麼含義呢?

一、妙——少女之純真

妙字按照漢字的組字方法,可以拆分為一個「少」字和一個「女」字。少女不但處於妙齡,而且代表著純真,純潔。在道德經中,老子用一個妙字來形容「道」的特徵,就是人純真、本真的狀態。而領悟到「道」的這種狀態,就需要有一種常無的心態。道的原始是空無,我們要體認大道,必須大道一種虛無的境界。所以,老子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二、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道德經》中說,玄是一個和妙緊密聯繫的概念。玄的本意是變化,變化來變化去,就構成了天地萬物的眾妙。玄還有深奧難懂,不可預測的意思。天地萬物,所有的妙,都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的。少女會長大,要結婚生子,人類才能生生不息,這也是自然的規律,是老子的「道」。

三、易經八卦中的「少女」卦

在易經八卦錢堆裡震巽坎艮坤中,乾坤兩卦代表父母,父母生六子(其它六卦):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兌卦為少女。在《周易》中,《兌》卦才是談論喜悅的卦,也是《周易》中唯一談論喜悅的卦。兌卦的卦象是澤,表示少女純真喜悅之象。易經中的少女和道德經所講之「妙」具有相通的涵義。

小結:

老子《道德經》短短五千言,用高度凝練的文字解釋了無邊無際,無所不包的道,揭示了宇宙萬事萬物的規律,其每一個字都是字字爍金,每一個字都值得我們認真體悟。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精華
    老子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歷鄉曲仁裡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道德經》,又名《老子》,因其內容分道經和德經而得名。基本上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老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哲學體系。
  •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玄」字在漢語中有兩個含義是比較基本的,一是指境界幽遠,一是指帶光亮的深黑色。這兩個含義其實也是相通的,遼闊夜空中的那種幽遠、深黑就是一種所謂的「玄」色。正因如此,玄又引申至形容問題的深奧程度,從而有「玄奧」的說法。
  • 道德經:玄之又玄的「道」究竟是指什麼?
    老子《道德經》的第1章之中,首次破天荒地提到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老子的《道德經》,可謂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幾千年來,很多崇尚道家的人還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學習《道德經》。千人眼中有一千種道德經,不同的人在《道德經》中領悟到的道理也不相同。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
  • 什麼是做人之道?老子《道德經》八個字就概括了
    老子《道德經》中說:「夫物芸芸,各付其根。」意思是萬物紛紛芸芸,各自行歸其本源,那麼人又要做到歸於根本?那就是做個老實人,聽從內心最樸實的想法,做最純真的事,不被俗世所擾,不被繁華所迷。老實在很多人眼中是愚蠢的表現,因為他們認為,老實誠實會使自己吃虧,而晏殊的經歷則給了這些人當頭一棒,正是因為誠實,晏殊的仕途一帆風順,晏殊的經歷告訴人們老實人吃的是小虧,賺的是大便宜。人生就應該老老實實,只有老老實實才能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古今中外,天下最成功之人都是老實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最成功的人因為老實就成功了。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事實上,老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死後六七百年,才被道教奉為始祖。在此之前,老子只停留在哲學層面,其學說著作僅有《道德經》(也被稱為《老子》)。有關老子的秘團主要有三,分別是:誰是老子,《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老子怎麼死的。
  • 老子《道德經》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讓人醍醐灌頂
    文章作者:琢磨君老子在《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言語表達清楚的,真有點「此處無聲勝有聲」、「天機不可洩露」的意味。《道德經》第25章談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人類的道理大都是遵循天道之道、自然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結合自身對道的感悟,向世人洩露的3條「天機」,只有11個字,但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3條「天機」,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唐耀坤文集:讀老子《道德經》啟示之一
    唐耀坤《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據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嚴新:這幅畫畫的是老子,但又像我的武功師傅海燈法師晚年的像,而且有的地方特別像。「上德悟妙」老子不是講「上德」嘛,上德要悟妙,能悟妙者就不會迷路了。「大為常在至非奇」,「大」就是大德、大智,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說只有至人才有大為,而真正有大作為的至人到了那一步也不覺神奇了。「五千真言話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借牛喻道科學棲」,老子的神態很奇怪,很憂愁,這意思好像是很可憐天下人的樣子。
  • 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更有甚者,有些教派的教徒更是把《道德經》當教派「魔法書」看待。>1、神秘主義和道德勸誡的消解結合《道德經》的原文上下文來考察,如何看也不是單純的道德勸誡,更無神秘主義色彩的元素在其中。在這裡,結合下文關於人之道的語境,損和補是可以置換成懲罰和補償相關意義的。天道對於老子來說,就是超越性的自然,而不是人格化的神。因此,把老子關於自然的描述,解讀成懲罰和補償的相關涵義,不免顯得和老子的自然理念有悖。以此為軸點,我們就間接消解了《道德經》裡這句話是關於道德勸誡解讀的視點。
  • 如何用一個字講清《道德經》
    靜1.靜字是《道德經》的重要字。①靜與動相對的,老子認為世界的本源就是靜的,一切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處在自然和諧狀態中。②一切事物毫無表現的有著本質的顯露,經過繁紛複雜的變化成長過程中,最後歸宿仍然是靜,循環往復的由靜的起點到靜的終點,這是有著返璞歸真的境界。
  • 老子《道德經》用6個字概括人生最高境界,領悟後改變你人生
    尤其是一個所謂活出人樣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達到,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或者說如何達到一種相對理想的人生境界。有人認為自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然即順勢而為,心如止水,說具體一點就是看破紅塵,與世無爭。這些處事態度,能否看成是一種人生的境界?這不可不說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也可能只是一個低層次的。這裡,我們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老子說的人生最高境界。
  • 易經解道德經之三十六 微明二字才是本章的核心
    道德經中所言的矛盾也是這樣,無論第二章所言有無相生,高下相盈還是本章的翕張強弱興廢取與都是矛盾。都處在互相的轉換中。這是絕大多數人所理解的本章的意思。這也是很多人視道德經為陰謀論的一個證據所在。實質上,本章的核心在於微明二字。微明就是明微。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老子《道德經》中的 「炊者不立」是什麼意思?
    「炊者不立」是出現在《道德經》的帛書版中,而並非通行版。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時日久遠,經過世代文人的解注,或者避諱,都會出現更適合當時代的閱讀版本,而最早的版本可能就已經失佚。《道德經》的狀況還算好,因為哲學思想深刻,所有後來者只是在原版上進行理解、增注,幾千年下來變動不是很大。就目前而言,版本雖然多,但是大體也就是通行版、帛書版、竹簡版三大分類。
  • 《道德經》這些話和佛經講到一塊去了,都是修行最高秘法
    中國文化儒釋道三家合一,尤其是佛道兩家,佛家的「空」和老子的「道」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子被道教譽為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他所講的《道德經》5000多字,雖然是字字珠璣,但最核心的莫過於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 《道德經》中「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老子四道」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帝王之書」,主要是《道德經》中所蘊涵有「老子四道」。《道德經》的「老子四道」是「柔道、泰道、否道、兵道」,如果你熟讀《道德經》此書,會對老子的四道感性頓悟,聯繫自己的經歷,會有更深的切身體會。
  •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為什麼會被很多人設為道德標準?
    《道德經》是老子的作品,全文五千餘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民國學著胡適曾評價: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被後人認為是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第一寶典。
  • 《道德經》中最睿智的一句話,僅12字,道盡「爭」的最高境界
    當我們內心裏面太過於在乎一個人一件事,想要競爭的時候,這時候往往心會變得很脆弱,而且還會讓自己輕易的陷入一個小格局裡面,而最後事情的發展就會變成: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而當我們可以用相對比較自然的心態來取代「爭」的心態,反而更容易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