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去除神秘色彩和道德勸誡的《道德經》講什麼?

2020-12-16 四尾櫻花

關於道家老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句話的理解,網上的解讀基本分兩種傾向。要麼從道德勸誡層面上看,認為是教做人做事不可過滿,大體是往中庸之道上靠。要麼就是神秘化裡面的涵義,往讖語的方向走,就猶如神秘化老子出函谷關這個「移民」行為一樣。更有甚者,有些教派的教徒更是把《道德經》當教派「魔法書」看待。老子出函谷關,本身就是一種移民行為,是在踐行他自己的思想理念

1、神秘主義和道德勸誡的消解

結合《道德經》的原文上下文來考察,如何看也不是單純的道德勸誡,更無神秘主義色彩的元素在其中。這兩種解讀都是遮蔽了老子對當時社會思考後,所給出的特殊視點。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在這裡,結合下文關於人之道的語境,損和補是可以置換成懲罰和補償相關意義的。天道對於老子來說,就是超越性的自然,而不是人格化的神。

因此,把老子關於自然的描述,解讀成懲罰和補償的相關涵義,不免顯得和老子的自然理念有悖。以此為軸點,我們就間接消解了《道德經》裡這句話是關於道德勸誡解讀的視點。

2、老子所謀求的社會狀態

從社會哲學角度上看,不管是這句話,還是整段句子。老子要指向的是對階級社會和王權政治現實的批判,以及對無貧富差距和無支配社會關係的重建。

道德勸誡是儒家學派擅長之事,孔子妄圖以「仁」重建已經搖搖欲墜的共同體,所謀求建構的秩序,無非就是「血與土地」。

但對老子來說,孔子所謀求的秩序,充滿了支配與被支配關係,那是違背自然的,自然之下的人類,是那種自由平等無背反的狀態。

老子直接否定了一切「人為」的制度和習慣,連孔子試圖重建的氏族和共同體一併否定掉。可以說,老子的自然哲學同時就是社會倫理哲學。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自然這個「超越之神」並不會從制度和習慣的角度來審視人間。自然是拒絕僱傭勞動和奴隸體系這種支配與被支配關係的,這是非自然的。

老子所謀求的人類社會是那種可以在其中找到公平和自由契機的流動民狀態。當然要產生這種流動性,並不是說要重新回到狩獵採集和遊牧民狀態,而是一種更高維度的「秩序」恢復。

但願以後有人提到老子時,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社會倫理哲學」,而不是什麼太上老君、道教創始人和一些所謂的道德勸誡。問題不是創世神是誰,而是為何會有創世神的位置

對於存在的諸事物來說,它的消滅也會遵循必然,朝向其生成的本源。因為這些事物,也要相互遵從命定,接受犯錯的懲罰,補償過失。

最後,以希臘自然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的這一段話作為文章的結語。

相關焦點

  • 老子道德經到底是講的什麼意思嗎?
    直接就上來就問有誰知道道德經的意思。我敢說天下讀書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之前有一個問答。叫,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大家之所以這樣問那還不都是想知道道德經到底說了什麼?那道德經,是什麼意思呢?他說了什麼呢?容我慢慢說來。
  • 戊戌年第九講——跟劉是非學中華奇書老子《道德經》(四)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哈哈哈,這一段,老聃先聖講的很押韻,頗有楚辭之風。這裡的「道衝,而用之有弗盈也。」裡面的衝字,理解成空的意思。畢竟幾千年前,語言有很大變化的。古人說的中文發音跟我們如今是大不同的。這一段,依舊跟我在戊戌年第六講——跟劉是非學中華奇書老子《道德經》(一)說的一樣。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嚴新:這幅畫畫的是老子,但又像我的武功師傅海燈法師晚年的像,而且有的地方特別像。「上德悟妙」老子不是講「上德」嘛,上德要悟妙,能悟妙者就不會迷路了。「五千真言話古今」即指老子五千言《道德經》,「借牛喻道科學棲」,老子的神態很奇怪,很憂愁,這意思好像是很可憐天下人的樣子。畫的背景是八卦,因老子講八卦。這個憂愁是什麼意思就留給您自己去想了。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創始人公認是老子,在道教神仙體系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並列為「三清」,是道家最高的存在。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宗教將其神秘化,老子的生平便有些撲朔迷離,2000年來有關他的來歷至今沒有定論,眾說紛紜。
  • 老子《道德經》中的 「炊者不立」是什麼意思?
    「炊者不立」是出現在《道德經》的帛書版中,而並非通行版。老子的《道德經》因為時日久遠,經過世代文人的解注,或者避諱,都會出現更適合當時代的閱讀版本,而最早的版本可能就已經失佚。《道德經》的狀況還算好,因為哲學思想深刻,所有後來者只是在原版上進行理解、增注,幾千年下來變動不是很大。就目前而言,版本雖然多,但是大體也就是通行版、帛書版、竹簡版三大分類。
  • 老子《道德經》的「大象」像什麼?
    如果我們用現代漢語的意思去解讀老子的《道德經》會怎樣?會讓人感覺老子思想深奧難懂,不但無法體悟老子的思想內涵,甚至會讓人產生困惑。老子的「道」,一旦用現代字詞含義去理解的話,那麼很快就會偏離道義。所以,我們必須回歸自然,回到禮崩樂壞之前的環境中去體會老子的「道」,才能找到對我們有用的「道」,否則,我們從老子對大道的抽象描述中難以明白「大象」為何物,更不會找到大道在哪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的內容吧。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 關尹子函谷關奇遇:紫氣東來老子出關《道德經》問世
    整個中國道教的丹道和中醫理論的根本,講的就是這個卦。此卦是異卦(下離上坎)相疊,坎為水,離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因此既濟卦是一個吉卦。火是什麼顏色?紅色。水呢?一般大家認為是透明的,無色,這是常識,當然也沒錯。但在中國傳統的五行體系裡面,水對應的是黑色,火對應的是赤色。
  • 老子《道德經》講自然之道,孔孟講仁義之道,二者誰更貼近生活
    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其《道德經》在世界上翻譯最多出版最多遍布世界各國。而以尊老子的道教和以孔孟為聖的儒教,一直被爭論不休。老子《道德經》和孔子誰更勝一籌呢?老莊是自然之道,是理想主義,孔孟是社會倫理,是現實主義。
  • 新譯版《道德經》弘揚實踐國學
    此次推介會的主辦方--老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期宣布,成立星際傳媒公司並計劃將在年內籌拍新版《道德經》的紀錄片、電影《老子》等影視作品,首期將出資300萬元設立「老子獎」,旨在獎勵在世界範圍內的醫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突出貢獻者。
  • 《道德經》中「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老子四道」的智慧!
    老子的《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帝王之書」,主要是《道德經》中所蘊涵有「老子四道」。《道德經》的「老子四道」是「柔道、泰道、否道、兵道」,如果你熟讀《道德經》此書,會對老子的四道感性頓悟,聯繫自己的經歷,會有更深的切身體會。
  • 老子《道德經》經典名言10句,建議收藏,時常細讀!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老子的《道德經》,可謂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幾千年來,很多崇尚道家的人還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學習《道德經》。千人眼中有一千種道德經,不同的人在《道德經》中領悟到的道理也不相同。
  • 想要體會到少女之純真,首先要領會老子《道德經》一個「妙」字
    在老子《道德經》中,第一章就兩次出現一個字——妙。「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我們知道,道德經僅僅五千言就道出了宇宙萬事萬物的規律,其每一個字都是字字爍金,那麼,這一個「妙」蘊含了什麼含義呢?
  • 老子無處不在,細數那些用「道德經」做歌詞的流行歌曲,太經典了
    但是,很多人低估了老子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事實上,如果說孔子思想對中國人思想滲透到了肌膚裡,那麼,老子的思想就可以說是滲透到了血液裡、骨髓裡、靈魂裡。其實這一點都不誇張,我們的舉手投足、家長裡短事都和老子的思想密不可分,只不過是我們日用而不知吧了。比如說,現代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歌曲,你能想到他們和傳統文化《道德經》有聯繫嗎?
  • 《道德經》的世界性
    近世以來,西方各國爭相從中國道家典籍中尋找民族持續發展的智慧動力,譯介和研究老子思想已經成為國際漢學界的一種風尚,學術界甚至把《道德經》翻譯和研究成果的多寡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漢學研究是否發達的重要標準之一。《道德經》是被譯介得最多的中國典籍,據統計,已經被譯為73種語言文字,凡數千種,其在英語世界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和《薄伽梵歌》。
  •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
    《道德經》的「道」是什麼,走字旁加一個「首」,王陽明最懂。老子《道德經》通篇講的就是「道」和「德」,那麼究竟什麼是「道」,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幾千年來對老子的《道德經》情有獨鐘的?在中國古代哲學文化中,「道」是一個源起。
  • 《道德經》老子的世界觀(能為第十)
    只是由著本心的指引,覺得應該做這件事而已,也是受道德經的指引吧。尤其是最近看了很多打著中醫口號的項目,卻實在是替中醫抹黑的行為,例如用辣椒素刺激皮膚發熱的膚感,配合冰片和薄荷,忽悠療效的;用各種材質比如陳香(基本是香精)做進艾灸號稱療效的,各種各樣的收智商稅的項目層出不窮,我覺得,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中是什麼?「最土的方法,最實在的效果」,就是我想要的了。
  •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
    老子《道德經》中的」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深奧程度太深!「玄」字在漢語中有兩個含義是比較基本的,一是指境界幽遠,一是指帶光亮的深黑色。這兩個含義其實也是相通的,遼闊夜空中的那種幽遠、深黑就是一種所謂的「玄」色。正因如此,玄又引申至形容問題的深奧程度,從而有「玄奧」的說法。
  • 修仙派怎麼翻譯《道德經》?
    所以歷史教科書講宋代文化時基本上不怎麼提他。但後人給他的定位是「北宋五子」之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和他並稱的那四個人都是什麼樣的牛人。《道德經》和《周易》一樣,也有兩個解讀派別。義理派就是絕大多數人解讀《道德經》時所堅持的立場,老子寫書的目的主要在於讓大家明理,而不是成仙。道教是老子故去多年後中國產生的本土宗教,他們把《道德經》作為立教第一經典。把一本書作為立教第一經典,就要說出個所以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