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煲仔飯,腊味飯,揚州炒飯都吃多了,大家有沒有吃過沒有米的飯呢?
魚飯者,潮汕人之常食也,然魚飯非飯,多少外來食客乃至本地吃貨,說到魚飯,都滿腹狐疑,不解明明叫做魚飯,卻為何只見魚不見飯?今天,小女子就跟大家一起,走近潮汕魚飯!
既然魚飯不是飯,為什麼又叫魚飯呢?潮汕老者解釋道:魚飯之名,說法有二:一種認為煮熟後的魚飯一簍簍擺放著,就像一鍋鍋乾飯一樣,而且魚飯新鮮原味,鹹淡適中,吃起來往往沒完沒了就像吃飯一樣,所以就被稱為魚飯;二是魚飯與疍民的生活習俗有關。疍民亦稱水上人家,古書稱他們是『不粒食者』,即以魚蝦蚌蛤等海物為生,不依賴麥粟等粒狀糧食」,不過頭腦簡單神經大條的小女子倒是覺得,上面的說法可以簡化為:1:像煮飯一樣煮魚;2:像吃飯一樣吃魚。
鮮魚經打鱗劏肚去腮,洗淨後用鹽水浸泡,裝於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鍋裡用高濃度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
最常用的魚是巴浪魚,便宜,一拃多長。醃魚的人每四個小時給小魚翻個面,這樣魚肉滲下的汁水會在魚皮內部形成一層均勻的魚凍。
那種鮮,可能是北方人一輩子都無法體驗的。鹽水的浸漬,促進魚肉中本來甜度的緩慢釋放,形成獨特的鮮甜。
新鮮質優的魚飯,其外表魚色富有光澤,魚身堅挺硬直,用手略按魚身,魚肉有堅實感。魚飯肉色潔白,因其製作方法,跟製作白斬雞相似,故能很好地保留魚肉的原有的鮮甜味。過去,魚飯只是作為潮汕地區一道家常菜,而現在隨著潮菜熱的興起,這一極富地方風味,潮菜魚類菜餚中唯一一道冷菜的魚飯,往往也成高檔潮州菜館席上佳餚,它的醬碟,便是兩小碟普寧豆醬。
潮汕人每天清晨喜食粥,下粥的菜式,最常見的是各式雜鹹,如酸鹹菜、貢菜、烏欖等,其次便是小碟中擺著一兩尾剛從市場購回的魚飯了。
樸素的魚飯飽含著向海而生的潮汕人與海的情感,其烹煮方式也體現了潮汕漁民的智慧,潮汕人對食材新鮮程度的苛刻,和對保留食材本味的執著。魚飯的味道,是故鄉海風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每一個地方對同一種食材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我想魚飯就是潮汕地區對魚對海洋的獨特解讀。若喜歡吃魚的朋友以後有機會到潮汕來,不妨找到這種隱匿於民間的味道,或許你會在那發現另一片美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