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如期而至,雲南的野生菌開始破土而出,懂行的吃貨們一想到這種美食,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人們常說「山珍海味」,菌菇無疑就是「山珍」中最極致的美味,尤其是野生的菌菇,雲南人稱之為「野生菌」。
野生菌難以培養、難以馴化,唯有走進深山才能尋得,再加之幾乎每一種野生菌都富含蛋白質和鮮味胺基酸,吃起來比肉還香,使得這種美味更彌足珍貴。
野生菌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目前在雲南發現的可食用菌種類就佔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還多,汪曾祺先生曾說,離開昆明四十年後都無法忘懷野生菌的味道。
就像是汪曾祺先生瞧不上高郵以外的鹹鴨蛋,雲南人也瞧不上人工飼養的蘑菇。
那些常見的杏鮑菇、口菇、平菇……在雲南只擁有一個統一的名字——「人工菌」!
但人工菌有一點卻比野生菌要強,它們是安全無毒的,部分野生菌卻有劇毒!你聽說過的中毒反應「看見小人在載歌載舞」只是其中一種,嚴重的時候吃完野生菌就一命嗚呼了!
截至2019年三月,已知雲南市場上共有220多種常見野生食用菌和14種經無害化處理可食的常見野生菌。
所以,我們還要不勝其煩地提醒各位一句「菌雖好吃!謹慎挑選!謹慎烹飪!」為了安全享用美味,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雲南人最愛的幾種菌子吧。
雞樅菌
特點:鮮甜
做法:油炸、煲湯
毒性:
雞樅菌為真菌類白蘑科雞樅的子實體,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之一。雞縱菌肉質肥厚,質細絲白,口感鮮嫩,酷似雞肉,富含蛋白質和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益脾、清神、排毒等作用。用它烹製的菜餚,不論煎炒、油炸,還是清蒸、做湯,皆清香鮮美。
見手青(牛肝菌一種)
特點:脆爽
做法:爆炒
毒性:
見手青,是具有傷變後呈靛藍色顯色反應特徵的一類牛肝菌的統稱,物種數量龐大,見手青是最常見的引起中毒的菌類,看見幻覺的人大多都是食用了沒有炒熟的見手青,「涼拌見手青」只是一句玩笑,吃了必定會中毒。
青頭菌
特點:滑嫩
做法:紅燒
毒性:
青頭菌因顏色青綠而得名,味道香醇嫩滑,營養豐富。菌褶白色,較密,菌柄長中實或內部鬆軟。青頭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植物纖維等成份,入口很細嫩,香味很悠長,有濃鬱大自然清香氣息,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用菌。
乾巴菌
特點:濃鬱
做法:爆炒
毒性:
乾巴菌又叫松毛菌,雲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每年七月至九月生長在馬尾松樹下。這種菌沒有菌蓋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狀,故群眾俗稱為牛牙齒菌。剛出土時呈黃褐色,老熟時變成黑褐色而且有一般酷似醃牛肉乾的濃鬱香味,醃牛肉乾人們稱為乾巴,故此菌得名乾巴菌。
奶漿菌
特點:肥美
做法:爆炒
毒性:
奶漿菌是一種可以食用,且美味的菌種。生長環境需要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弄斷它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流出像牛奶一樣顏色的乳白色液體。有非常好的通腸道功能,但不可一次過量食用。
黃賴頭(牛肝菌一種)
特點:鮮爽
做法:爆炒
毒性:
黃賴頭是牛肝菌之一種,學名黑疣柄牛肝菌。子實體中等至大形,土黃色,具絨毛,幼時粗糙有皺或凹凸不平,後期深龜裂。受傷處在基部時變為淡紫色,而蓋部菌肉變為淡黃色。爆炒黃賴頭十分脆嫩,堪稱下飯神器。
除此之外,還有竹蓀、松茸、羊肚菌等美味野生菌,但是雲南人食用相對較少。
無論你是雲南人還是外省人,野生菌一定是人生必嘗的美味,為了明年還能健康地吃菌,我們再來看幾條吃菌小貼士吧:
1、不要購買和採摘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豔的野生菌;
2、不要混雜加工食用,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雜炒煮可能產生有毒物質;
3、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高溫煮透,第二天食用不要用微波爐加熱;
4、食用野生菌時不要飲酒,避免與酒發生化學反應,醉酒後無法分辨是否中毒;
5、食用野生菌後如出現噁心、頭暈、嘔吐、幻視等症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並採取自救措施。
■ 今日話題 ■
你吃過最好吃的一種野生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