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的黃河,水溫持續下降,對黃河兩岸的釣魚人來說,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溫度的降低意味著魚兒將要向深水區活動了,連杆、爆護的日子,馬上就要屈指可數了。
△黃河鄭州段
不過,一個好的現象就是黃河下遊的水位又上漲了,近期花園口水文站的水流量達到2800立方米每秒,較前一周足足多了1000立方米,水位上漲40-50公分。這對釣魚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好的消息。
國慶假期,雖然黃河中下遊的氣溫有些低,但釣魚人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還是一如既往的多。10月6日下午,黃河鄭州馬渡段,一釣友在黃河野釣時,偶遇「黃軍窩」,一下午竟然釣獲數十條牛尾巴魚,也算是打破了近段時間的紀錄。
所謂「黃軍」,就是釣友們對黃河牛尾巴魚、黃辣丁的統稱。這個季節正是野釣黃河「黃軍」的好時候,不過這個假期由於氣溫異常下降,魚的活性低了很多,在黃河裡面想要連杆、爆護,除非找到魚窩子。
這位釣友運氣相當好,一下子就找到了「黃軍窩」,魚鉤掛上蚯蚓,剛拋下去就中魚,換餌後更是連杆不斷,一條條牛尾巴魚就像排著隊似的,爭著咬鉤。
△「牛尾巴」魚
「清一色的牛尾巴魚,個個滿身金黃,漂亮極了!」釣友有些興奮,講道:「很久沒有這麼好的魚情了,這算是釣到魚窩子裡面了,兩根魚竿根本忙不過來!」
這麼好的魚情,似乎有些不太正常。但仔細思考之後,又在情理之中。
黃河的牛尾巴魚、黃辣丁也要在冬季來臨之前,加緊儲備脂肪,再加上天氣陰沉,光照度較低,這對於喜歡在黃昏、夜間覓食的「黃軍」來說,選擇在此時作釣算是佔盡了天時。
△黃河黃辣丁
再加上釣友所處的釣位,剛好位於壩頭的一片亂石堆,水深大概2米多,這正是「牛尾巴魚」喜歡藏身的地方,能夠連杆中魚,也算是天時地利佔盡了!
牛尾巴、黃辣丁在黃河屬於最常見的魚種,耐低氧的特性,讓它們在泥沙含量很高的黃河中得以生存,完全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在5-11月份,只要找對位置,小半天就能釣獲數十尾「黃軍」。
因此,野釣「黃軍」也成了黃河兩岸釣魚人的必備技能。作釣的時候,掌握以下三個竅門,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河牛尾巴魚
第一,釣餌要「活」,蚯蚓是最適合不過的餌料。掛鈎的時候,一定要整根掛在魚鉤上,千萬不可將其截斷,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一根完整的蚯蚓,掛在魚鉤上後在水底狀態為「蠕動狀」,誘魚效果十分明顯,如果將其拍死或截成兩節,就失去了誘魚的效果。
第二,水流要「急」,黃河的「黃軍」喜歡急流,在靜水區一般很難釣到它們。尤其是在急流與緩流交界的水線處,往往能釣獲個體較大的牛尾巴、黃辣丁。
第三,水位要「深」。壩頭的深水區,是野釣牛尾巴魚的最佳場所。這位爆釣數十條牛尾巴魚的鄭州釣友,選擇的釣位就是壩頭的深水區,水深保持在2-4米效果更好。
黃河的水情一天一個樣,因此在黃河釣魚,除了天時地利之外,有時候更多靠碰運氣。不過,就算是釣不到魚,能夠在假期到黃河一覽美景,也算是盡興了。
釣魚之樂,不在於漁獲,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多黃河野釣資訊,盡在「釣魚七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