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是釣友們對牛尾巴魚、黃辣丁的統稱,因為它們渾身赤黃,如果種群數量足夠多,咬鉤的時候往往也是一撥接一撥,讓人應接不暇。這兩種魚特別貪食,如果遇到可以吃的東西,往往會窮追不捨,一口吞下,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黃辣丁和牛尾巴魚都屬於鯰形目、鱨科魚類,也算是近親了。所以它們不光是外形上很相似,連生活習性也基本一樣,一般人是傻傻分不清楚。但它們二者之間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牛尾巴魚的尾巴細長,尾部的形狀有些圓滑,而黃辣丁的尾巴和身體之間分隔不是特別明顯,且尾巴形狀屬於典型的「燕尾」。

在黃河中下遊地區,這兩種魚數量較多,每年6-10月份都是垂釣的好季節,串鉤掛上蚯蚓,拋到黃河壩頭的深水區,這些「黃軍」便會排隊咬鉤,有時候一天可以釣到數十條。在黃河魚類被電工、網工「清剿」差不多的情況下,這兩種喜歡生活在深水區的底棲型魚類,好像並未受到影響,這不得不算是一件幸事。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種魚的習性,筆者家中的魚缸裡也養了一條牛尾巴魚。但不得不說的是,作為一名黃河野釣者,對於養魚這件事還是非常不專業。魚缸中的魚都被養死的差不多了,最後只剩下幾條草鯽魚。但自從這條牛尾巴魚遷入魚缸之後,情況就更加糟糕了,幾條草鯽魚、以及為了清理魚缸放養的泥鰍,前段時間都被這條牛尾巴魚給欺負的夠嗆,有幾條也被活活咬死。沒辦法,只能將其餘的魚趕緊放生,僅留一條牛尾巴魚孤零零地躺在魚缸裡。

沒有了其它魚作伴,這條牛尾巴魚顯得有些孤寂,一整天一動不動地躲在魚缸底部。想給它找幾個小夥伴,又怕它們之間難以相處,無奈只好作罷。在上周末去黃河野釣的時候,釣到不少黃辣丁,這種牛尾巴魚的近親,應該它們之間會更好相處一些,於是就帶回家放入了魚缸中,準備讓它們做個伴。
見到有新夥伴到來,這條牛尾巴魚頓時活躍起來,圍著這幾條小黃辣丁開始四處亂轉。看到這一幕,筆者懸著的心也算放了下來,有了這個「親戚」作伴,魚缸裡也顯得有些熱鬧,這條餵養了許久的牛尾巴魚,也不再顯得「寂寞」。

不過,這一切寧靜很快就被打破了!這條黃河裡的牛尾巴魚,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一直追著小小的黃辣丁,開始「親密」互動。黃辣丁則一直躲著,好像很不情願。第二天下班回來,眼前的一幕讓人驚呆了,只見這幾條黃辣丁有氣無力地浮在水面上,身體上出現多處傷痕。體色也由之前的黃色變成灰白色,有幾條已奄奄一息,看來這又是牛尾巴的傑作!


看似呆萌的牛尾巴魚,竟然同類相殘,追著黃辣丁一直咬!真是很難馴服。鯰形目的魚類是不是都有類似的習性?作為一名釣魚愛好者,在養魚這方面,顯然是有些外行。這條連續傷害了多條草鯽魚、黃辣丁的黃河牛尾巴魚,想給它找一個伴,估計也只能尋找比它體型相當或體型更大的魚類了。否則,只能讓難以馴服的它繼續孤零零地待在魚缸中。

具體該讓誰來和它作伴呢?恐怕也只有鯰魚、黑魚能勝任這個角色了。本文編輯:黃河守望者。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