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河下遊水流、氣溫都比較穩定。花園口水流量一直在2600-2800立方米徘徊,水位沒有大起大落,對釣魚人來說,算得上寒露之後,釣魚的好天氣。
由於前段時間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前去黃河野釣的釣友們漁獲都不算太好,十多個釣友僅有一兩個下魚護。近日在水溫、氣溫都較為適宜的情況下,黃河的魚情如何?相信是不少黃河釣魚人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一大早,編者跟隨釣友一起前往黃河灘打探魚情。入秋之後,氣溫的下降,讓黃河的開口魚少了很多,連之前鬧鉤比較兇猛的白條,也安靜了許多,紅眼螞螂、翹嘴更是難得一見。
上次在黃河灘一處緩灘作釣,漁獲並不是很理想。根據筆者推斷,天冷之後,趨溫的本性迫使大部分魚類魚都遊往水位較深的地方了。因此,本次打算改變作釣策略,選擇深水區下杆,希望能有好的收穫。
黃河水位較深的區域,只有大壩附近了。這些地方經過水流的常年衝刷,有的地方水深達到四五米,應該魚類理想的藏身之處。筆者和釣友來到黃河大橋附近的一處大壩附近,選好位置開釣。
第一竿下去,沒多久竿稍便開始劇烈抖動。應該是有魚在咬鉤,提竿後一尾漂亮的黃辣丁上鉤了!
看來,黃辣丁仍舊是黃河的常客,在這個季節,開竿魚就能夠釣獲這麼漂亮的黃辣丁,算是一個好的兆頭。
在黃河流水區作釣,浮漂無法站立,因此只能通過觀察竿稍的動作,來判斷是否有魚咬鉤。這就要求釣者能夠準確區分竿稍的抖動,到底是因為水流的衝擊而產生擺動,還是因為魚的拖拽而產生的抖動。
這當然需要長年的累積,才能夠練成一雙火眼金睛。水下有魚咬鉤的時候,竿稍呈現的是無規律的抖動,抖動越劇烈、幅度越大,證明水下的魚越大。如果竿稍只是隨著水流有規律的擺動,或者被慢慢拉成大彎弓,這種情況則是受到水流或水底雜物的幹擾,釣友需要及時提竿清理雜物。
有了這種經驗,其實在黃河釣魚也不難。第一條黃辣丁上鉤後,釣友換餌繼續拋竿。魚餌選用的是活蚯蚓,將它一整根掛在魚鉤上,任由其來回擺動,發揮良好的誘魚效果。拋竿入水後,第二條、第三條上鉤的仍舊是黃辣丁。看來,黃河的黃辣丁正在猛烈進食,提前儲備過冬的食物。
接連上鉤三條黃辣丁後,魚口突然消失了!過了半個多小時,沒有任何收穫。根據釣友推斷,氣溫下降之後,魚的活動範圍變小了,需要改變守釣的策略,主動去找魚,這樣才能有所改變。於是,釣友果斷更換釣位!
果不其然,換了一處釣位後,魚鉤剛拋下去,又釣中一尾黃辣丁!看來,釣友的推斷沒錯,為了節省能量,黃河魚類的活動範圍較之前大大縮小,如果只是一味地守釣,漁獲不會太好。
魚的活動範圍變小之後,就需要改變思路,由「守釣」向「人找魚」轉變!在掌握了這個訣竅後,釣友每換一處釣位,都能收穫2-3條黃辣丁。
看來,不是黃河的魚難釣,而是釣魚也要勤動腦筋,活學活用,才能不斷進步。除了黃辣丁外,很少有其它魚種進食。降溫後,黃河開口魚明顯少了,也只有黃辣丁,更給釣魚人帶來一些驚喜。
最後,幾條黃河鯉魚也是姍姍來遲。不過,根據體色、體型判斷,這並非真正的黃河鯉,應該是上遊的放生魚。既然是有人放生的,那就接著放生了吧,不能影響了別人的功德。
黃河的魚情受溫度影響,會有很大的差別。不過,近期的天氣還算溫度,從現在到11月底,黃河中下遊仍有40多天的釣魚期,等到入冬之後,大部分魚都閉口了。
因此,想要釣魚,還需趁早,到了12月份,釣友們就只能封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