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鮰魚現身黃河!釣友:這是外來「入侵」物種

2020-12-13 釣魚七天樂

近期受到上遊降雨影響,黃河下遊的水位較前段時間上漲了不少,水流量一直保持在1200立方米每秒之上。對於釣魚人來說,近期水情較為適宜,不緩不急,剛好適合拋竿。昨天一大早,就有釣友發來視頻,稱又有大量鮰魚現身黃河,早上兩個小時不到就釣了好幾條滿身帶斑點的鮰魚。

大量鮰魚出現在黃河,這是一件相當反常的事情。在筆者的印象中,野釣黃河十多年,釣到鮰魚次數也就那麼一兩次。

經查,鮰魚多生活在長江流域,黃河中含沙量太高,不太適宜其生存,因此很少能釣到它們。北方的釣友還經常將這種魚誤以為是鯰魚,因為它們都長著長長的鬍鬚。

△釣友在黃河釣到的鮰魚

此次在黃河釣到的鮰魚,應該屬於外來物種,即源自北美的「叉尾鮰」,自上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因為它們具有肉質好、生長速度快、發病少的特點,贏得了養殖戶的青睞。這些外來的鮰魚,身上分布著不規則的斑點,也稱斑點叉尾鮰魚。這些斑點會隨著魚的成長,逐步消失。

△這是一種斑點叉尾鮰魚

據黃河邊的釣友稱,今年黃河下遊的鮰魚特別多,上月初也釣到不少。前段時間黃河水位下降,水流變緩,這些鮰魚應該都藏到河中間了。如今,河水上漲後,河道中間的水流太急,含沙量過高,這些鮰魚就又躲到岸邊來了。

△黃河釣到的鮰魚、黃辣丁和牛尾巴魚

「8月初黃河裡除了黃辣丁、牛尾巴魚之外,全是清一色的鮰魚,一夜能釣十幾斤。據說是上遊的魚塘被大水衝垮了,裡面的鮰魚全逃了出來。」一位常在黃河野釣的釣友稱:「今年黃河的鮰魚沒少釣,這麼好的漁獲,在往年根本不敢想。這些魚應該是外來入侵物種,本地根本見不到這麼多鮰魚。」

△釣友漁獲

不過,這些原生於美國的斑點叉尾鮰魚,與其說是入侵物種,還不如說是「被逼無奈」。自從它們「入侵」到黃河之後,就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上個月,就有釣友在黃河花園口附近拍到大量鮰魚死亡的照片,一條條死去的鮰魚,不時從黃河上遊留漂下來。

△黃河岸邊死去的鮰魚(紅圈處)

很顯然,這些外來物種無法適應黃河的「高含沙」環境,只能在岸邊的淺水區待著。前段時間黃河的河水含沙量高達數十千克每立方米,現在已經降低到5千克左右。這些鮰魚在黃河待了一個多月,應該已經逐步適應了。

△釣友在黃河的漁獲

鮰魚肉質細嫩,少刺,脂肪含量高,也算是淡水魚中不可多得的美味。此次大量鮰魚現身黃河,對於很少見到這種魚的北方釣友們來說,也算是一個饋贈。

黃河下遊的釣友們,可以趁著此次漲水的機會,好好去「過把癮」了。

編輯:黃河牧馬人。

相關焦點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大米草
    年2月14日拍攝的福建省寧德市飛鸞灣近海灘涂大量繁殖的大米草。然而,大米草引進後迅速蔓延和瘋長,不僅蠶食了閩東沿海的灘涂,造成海洋環境汙染,而且導致沿海灘涂物種大量減少。有關專家認為,大米草禍害閩東沿海,凸顯我國外來生物引進、監管機制存在著缺失。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
  • 巴掌小的鱸魚,釣友要將其「油炸」了!這是入侵物種大口黑鱸
    不過也有釣友稱,這是一種外來的鱸魚,也叫「大口黑鱸」,專吃水中的魚苗,有它們存在的地方,本地魚類資源會迅速衰竭。因此,釣到它們千萬不要放生,拿回家「油炸」是最正確的選擇。△有釣友稱這是入侵物種那麼究竟何為「大口黑鱸」,它們到底算不算外來物種?
  • 四川地區,現大量「白骨魚」,許多人釣獲,入侵物種?
    常見的黃顙魚其實,這種「雪白的黃顙魚」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美國鮰魚,它們的體型跟本土的黃顙魚很像,但是體色以青灰、白灰色為主,因此被人稱為「白骨魚」。這種白骨魚不僅在萬峰湖區域,在長壽湖、嘉陵江甚至烏江裡都有它們的身影...
  • 恐怖的外來物種入侵: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
    這引起了一些德國遊客的「警覺」。他們報警後,這些外來「入侵者」被動物保護機構「抓獲」。2012年,德國媒體報導稱,德國由於一種外來物種入侵已損失超過8000萬歐元,而這外來物種在中國和東南亞則是標價昂貴的美食—大閘蟹。
  • 外來物種入侵?四川村民捕獲大量兇猛「鯊虎魚」,村民:鮮嫩好吃
    養殖業發展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外來物種入侵。尤其是每年的汛期,洪水泛濫之後,大量養殖場、魚塘被淹,往往周邊和下遊的塘河裡,就會成為逃逸外來水產的「天下」.......近日,四川岷江支流的一條河道裡,就出現了這樣一群「兇猛外來物種」.......
  • 美國「後院起火」了,重點湖泊被外來物種入侵,當地漁夫苦不堪言
    而河流水域的作用還不僅僅如此,就是在如今,河流水系還承擔了航道航運,灌溉農業,發電節能等等的作用,可以說河流水系在每一個國家都十分重要,這也是我們為何要治理黃河長江的緣故,只有當黃河長江能夠正常無憂地發揮作用,才能讓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
  • 物種入侵?江西河內發現「彩虹魚」數量多,釣友直言:能看不能吃
    網友:一種生物能否入侵本土成功,取決於它的味道好與壞,我們將是它的天敵。外來物種「小龍蝦」,上世紀二十年代,小龍蝦作為牛蛙飼料最早被日本人引進到了北海道,後進入中國。所以外來物種入侵,如果它的食用價值太過強大,那麼它將註定是失敗的。有人反映在江西河道內發現大量的「彩虹魚」它是物種入侵嗎?一、江西河內發現「彩虹魚」數量多;有人在江西當地的一條河道內,發現了大量的一種不知名魚類,看起來像是小型的「羅非魚」。
  •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這些外來物種都是咋來的?|小龍蝦|中國外來入侵...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入侵物種繁多,有火遍全國的國民美食小龍蝦,有對農作物危害極大的草地貪夜蛾,也有產粉紅色卵的福壽螺……01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原標題:深圳灣遭有害外來物種入侵 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通訊員 崔嵩 攝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深圳灣遭有害外來樹種入侵,必須儘快治理,否則將對生態造成極大破壞。深圳灣確實存在外來入侵物種嗎?4月27日上午,市城管局帶領專家、媒體赴深圳灣實地勘察。專家證實,目前,深圳灣公園沙河入海口沿岸灘涂2.5公裡範圍內,確實被銀合歡等外來入侵物種佔據大半面積,相關部門正在擬定治理方案。
  • 章江再現「淡水魚殺手」雀鱔 江西正在剷除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有「淡水魚殺手」之稱的雀鱔,近日現身贛州章江,此魚兇猛程度可比國家禁絕的外來物種「食人鯧」。4年前,也是在章江,我省首次發現了它的蹤跡(本報曾作報導)。  權威資料顯示,是一種食肉魚,是與外來物種「食人鯧」齊名的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之一,有「淡水魚殺手」之稱。這也是時隔4年後,章江再次發現「淡水魚殺手」。2008年11月25日下午,贛州漁民肖師傅,同樣是在章江裡捕得一條雀鱔,當時全國水域中總共才發現了4條雀鱔,我省是首次發現。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巴西龜現身漯河市區水域,「外來物種入侵」成市民熱議話題
    據漯河市野生動物救護專家介紹,巴西龜一般作為寵物餵養,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在水中幾乎沒有天敵,會威脅魚類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因此不建議野外放生。外來物種入侵,至少已有3次2015年5月24日下午5時,愛心人士將漁民在沙河裡捕撈的一條野生中華鱘,送到了漯河市有關部門救助。漯河市一家企業的副總得知後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這條野生中華鱘是長江沿岸的漁民捕獲的,朋友購得後送給了他。「我在得知是條野生鱘後,立即告訴他這是國家保護動物嚴禁食用,可朋友又無法拿回去了。」
  • 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
    導讀:這一兇猛外來物種,長得像黑魚,離水半天不死,已入侵大量河流國內的淡水魚之中,黑魚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種類,它的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在市場上常年暢銷。黑魚的外形較為獨特,在淡水魚之中很難找到和它相似的魚,然而近些年來,在南方一些地區,卻經常能在野外釣到一種長得像黑魚的「新物種」,不少人表示就是最近幾年多起來的,以前都沒見過。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魚呢?為何近些年突然開始在野外河流之中大量出現?這種酷似黑魚的魚叫做「白邊烏鱧」,它和黑魚同是鱧屬,的確存在「親戚關係」。
  •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時間:2020-07-26 23: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 黃花刺茄原產北美洲有毒物種! 隨著世界各國間的密切交流往來,各種原本不屬於本地的外來入侵物種也變得防不勝防。
  • 多種外來生物定居黃河下遊河道 引發生態憂思
    按照農業部2013年公益性農業科研專項漁業項目實施方案,山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在黃河山東段設置了7個站位,開展黃河山東段及河口魚類種類組成、資源量和產卵場調查。調查結果的公布,引起人們的憂思。在各類外來水生生物中,龜鱉類的出現對黃河水生生態系統的威脅最大。黃河中下遊河段天然形成的江心沙洲和濱岸水生植被,為龜鱉類生長繁殖提供了大量的棲息空間。
  • 「紅尾鯽魚」現身珠江,外來入侵物種?網友:希望它泛濫成災
    廣州釣友「羅先生」前不久就釣上這樣一條「怪鯽魚」——它的體型跟常見的鯽魚近似,然而鱗片有彩色光澤,頗為奇異,而其魚尾更是鮮紅似火,一看就不是本土的野生鯽魚。 這是什麼怪魚? 事實上,在珠江的上遊,廣西地區也有人釣獲這種「怪鯽魚」
  • 是外來入侵物種嗎?
    小龍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原產地是美國,後來美國傳入日本用來給牛蛙做飼料,接著傳入我國南京,用來做水質改良的清道夫魚蝦類。這個說法應該可以說是目前關於小龍蝦的起源和來歷的最權威的說法。應該說如果專門指的是這種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在養殖的小龍蝦的話,它的確是外來物種。我們現在養殖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美國確實是原產地。相對於其他外來入侵物種而言,克斯原鰲蝦的命運有點悲催。在我們這裡,如果你要說10年以前,這些克氏原螯蝦的命運還是不錯的。河流溝渠稻田塘口裡面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
  • 當年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從泛濫到滅絕,筍殼魚:中國人太狠了
    在如今國家之間的交流逐漸頻繁下,外來物種已經成了時有發生的事情了,不僅僅是人會入侵,動物和植物也會入侵,發生物種入侵後對環境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還會影響到經濟發展。世界上有很多的入侵物種,而中國經歷了一般物種的入侵,有一些國家因為物種入侵受到了很大的困擾,而中國受到的影響卻不是很大,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還是中國人口多吃貨多,不少外來入侵物種從一開始泛濫變成了需要養殖,不少入侵物種都成了我們桌上的美味佳餚。
  • 中國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遭受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公報還顯示,從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來看,有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原農業部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萬方浩曾對媒體表示,外來入侵物種一旦形成優勢種群,將不斷排擠本地物種並最終導致本地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更甚者將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徹底破壞整個生態系統。
  • 大量「美國鮰魚」長江而下,有人擔憂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是近年來我國河流野生魚類資源面臨的重大威脅。一次能釣到幾十斤這種美國鮰魚真是太神奇了湖北長江段一支流而這些沿江的「美國鮰魚」很可能是一種捕食性魚類,因此在媒體報導後,有人立即擔心它會對長江脆弱的生態造成巨大影響!這些「突然出現的美國鮰魚」是否會成為潛在的生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