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廈門旅遊,除了鼓浪嶼、中山路、環島路、曾厝垵等常規景點,如果想體驗漁村風情,感受廈門老漁村的海邊生活,可以到小嶝島趕海、抓螃蟹!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趕海是海邊居民一種日常勞作方式和生活樂趣,根據潮汐起落的規律,在海水落潮的時候,到海邊灘涂和礁石上採集、捕撈海洋生物。
如今的廈門島環島海灘大多開闢為沙灘風景區,每天遊客眾多,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來環島路海灘趕海已經不多了。而在翔安區的小嶝島至今還保持著較為原生態的漁村風情,這裡還保留著趕海的習慣。
趕海需根據潮汐,每天的時間均不同,捕螃蟹挖海蠣後,可以馬上享受到趕海成果所烹製的海鮮料理,品嘗地道新鮮的海鮮。除此以外,來小嶝趕海還可以遊海島美景,近距離可見金門島。
來廈門趕海,要掌握哪些知識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
1、選擇合適的時間去趕海
趕海,首要要掌握正確的趕海時間。在決定去趕海之前,要估算下當天是否適合趕海,如果不懂得計算潮汛時間可以請教下廈門本地人。如果趕上大潮汛,更有機會大豐收。
2、選擇合適的趕海地
只要是海岸線灘涂邊都可以趕海。廈門是個海島,得天獨厚的地形,周邊一圈全是海岸線。但隨著城市建設,一些海岸線已經固化,有的是天然海灘,有的則屬於人工區域。
退潮的海灘上小螃蟹、小蝦、蛤蜊、海星,隨處可以見,只要你仔細尋找,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來小嶝島趕海,適合旅行時間比較寬裕,喜歡小島漁村風情,想深度體驗原汁原味原生態趕海的人群,可以在這裡遊玩一整天。
如果只是想體驗下趕海樂趣,但行程比較緊湊的遊客,在廈門環島路的黃厝、五緣灣、觀音山等眾多海灘遊玩的時候,算好潮汐時間,就可以順便體驗一把趕海的樂趣。
小嶝島距離廈門約1小時車程,面積僅0.88平方公裡,距金門僅1600米左右,如今小島上還有許多戰地建築遺址,戰壕、對臺廣播等。
小嶝島居住的大多是以捕魚為生的漁民,民居以閩南建築為主,很有民俗風情。四周大海瑩澈,盛產石斑魚、對蝦等,是個天然的垂釣場所,除了趕海,垂釣,也可以遊覽漁村風情。
小嶝島趕海比起廈門島內海灘的趕海,更原汁原味更親近自然。在這裡趕海,既有灘涂,又有礁石,能捕撈到的海產也豐富許多。
靠海吃海,在小嶝島趕海,還可以嘗一嘗當地的特產,除了海鮮,小嶝島遠近聞名的「頭水紫菜」也是很不錯的,味道鮮美。而當地「六耳珍珠海蠣」製成的炸海蠣也非常美味。
小嶝島上的榕樹「獨木成林」,一棵榕樹垂下無數的氣根,時間久了,竟然長得像一片小樹林一樣,大大的樹冠下可以容納近百人在樹下乘涼。
遊客來小嶝島趕海,可以自駕或者跟團一日遊都可以,散客在遊客中心或碼頭附近要注意別被人忽悠上當。
3、趕海注意事項
對潮汛不熟悉的朋友不要單獨去趕海,以防潮水上漲撤退不及被困。
避免雨天出行,以免影響遊玩體驗。趕海時注意觀察潮汐狀況,灘涂溼滑,穿著耐髒的衣物。
建議攜帶手套、水鞋、小鐵鏟、小耙子、小桶等工具,以防被尖利的礁石或海鮮劃傷。